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PPT
- 格式:ppt
- 大小:6.72 MB
- 文档页数:47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概述煤制油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资源生产液体燃料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石油资源稀缺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发情况目前,国内煤制油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
煤制油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其中间接液化技术以目前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间接液化技术方面,采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生产合成油和液体燃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技术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内煤制油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一些煤制油项目已经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内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国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究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进行煤制油技术研究。
美国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煤制油项目,为其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非在煤制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利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成功开发了多个煤制油项目,为南非的能源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煤制油产业体系,为其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外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石油资源的替代提供了新的选择。
四、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趋势1. 技术研发方向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煤制油技术的研发方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研发人员将继续加大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油率和碳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水平。
煤制油生产技术及其发展态势万博煤化工周刊2007-2-271 生产技术现状(1)间接液化法。
煤的间接液化分2步进行,首先将煤气化、净化,获得合成气,然后使合成气发生费-托反应制得液态烃。
典型的气化技术是壳牌公司粉煤气化技术和德士古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后者目前已经转让给GE能源公司。
我国经过10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水煤浆气化理论体系,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和粉煤气化技术,但尚未获得大规模应用。
南非是个多煤缺油的国家,煤炭储量高3553.33亿吨,占一次能源的75.6%。
南非自1955年开始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汽油、煤油等油品和化工产品。
南非Sasol公司现有2套煤间接液化制油装置,液态烃产能为707万吨/年(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年,消耗煤4950万吨/年。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铁、钴系催化剂煤间接液化技术,完成了2000吨/年工业试验,m(煤)/m(成品油)为5:1。
2001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制油重大科技项目。
2年后,承担这一项目的山西煤化所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研制的柴油清澈透明,十六烷值大于75,硫质量分数小于0.5x10-6,比欧V标准高10倍,比欧Ⅳ标准高20倍,属环保型清洁燃料。
据介绍,山西煤化所将在产煤地建设1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厂,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计,预计2010年前投产。
中国合成燃料公司-煤炭化学研究院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铁系催化剂,通过浆液床费-托反应制得柴油的选择性高达80%,另外生成少量液化石油气和高质量石脑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至今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大多处于评估和验证阶段。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于2005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洁净煤制油产品。
根据备忘录,3方就壳牌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为期9个月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经济指标评估、技术解决方案、相关规定审核和确定项目地点。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015.3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而煤炭的使用引发了严重的坏境的污染问题,如何解决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再者,随着2014年之前国际石油价格不断突破历史新高(注: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给煤制油及其它煤化工行业带来了成本挑战),更加激励了全球范围内替代石油项目的快速发展。
煤炭液化可增加液体燃料的供应能力,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煤制油技术术介绍煤制油也被称为煤炭液化,是一种以煤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技术。
目前全球只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
直接液化就是以煤炭为基础原料,加氢直接液化,典型代表是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两段催化液化工艺。
间接液化则是通过气化煤炭生成合成气,再用催化剂把合成气合成液态烃类产品,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有Sasol工艺、SMDS合成工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浆态床合成技术和兖矿煤制油技术开发等。
1.1 间接液化法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CO+H2),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F-T合成等)转化成有机烃类。
煤间接液化的煤种适应性广,并且间接液化过程的操作条件温和,典型的煤间接液化的合成过程在250℃、15~40个大气压下操作。
此外,有关合成技术还可以用于天然气以及其他含碳有机物的转化,合成产品的质量高,污染小。
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在国外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南非基于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建成了年耗煤近4200万吨、生产合成油品约500万吨和200万吨化学品的合成油厂。
在技术方面,南非SASOL公司经历了固定床技术(1950~1980)、循环流化床(1970~1990)、固定流化床(1990~)、浆态床(1993~)4个阶段。
煤制油技术概述与展望一、市场需要1.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能源资源特点是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
2.石油进口迅速上升,已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构成威胁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3.煤炭液化可增加液体燃料的供应能力,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工艺技术发展状况1.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已有70多年历史,1943年F-T合成技术实现工业化,1956年在南非形成了规模化工业生产,是成熟可靠的煤液化技术。
至今,在南非已建成了3个大厂,年耗原煤近5000万吨,生产油品和化学品700多万吨,其中油品近500万吨。
SASOL已成为世界煤化工装置的典范。
荷兰Shell公司的SMDS技术,美国Mobil公司的MTG 合成技术也建有工业化装置,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国外还有一些先进的合成技术,如丹麦Topsoe公司的Tigas法和美国Mobil公司的STG法等,但都未工业化,也大多是以天然气为原料。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煤炭液化技术研究。
在“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成油工程研究中心(现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2000t/a煤炭间接液化工业试验。
2001年ICC-IA 低温催化剂的合成技术完成中试验证。
2007年ICC-II高温催化剂的合成技术进行了中试试验,开发了ICC-I低温( 230-270℃)和ICC-II高温(250-290℃)两大系列铁基催化剂技术和相应的浆态床反应器技术,并分别形成了两个系列合成工艺,即针对低温合成催化的重质馏分合成工艺ICC-HFPT和针对高温合成催化剂的轻质馏分合成工艺ICC-LFPT。
2002年12月,兖矿集团在上海组建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开始开展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2)(2010-11-26 10:34:17)转载▼标签:财经4 间接液化的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向间接液化的主要关键技术为浆态床等温反应器和催化剂。
4.1 等温反应器反应器有固定床、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浆态床等多种技术,目前反应器采用浆态床技术,见图5、图6,主要特点为:温度较低(200~250°C) ,用内锅炉式水冷控温简便、灵活,反应液床层温度控制的波动小(可以在±1°C以内);这种锅炉式的反应器在国内化学工业中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成熟可靠;在反应器放大时的相似性强,因此放大比较容易;操作压力不高(2.0-2.5 Mpa),床层压降低;从而可以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H2/CO比低(铁催化剂为1.5-1.7),用水煤气部分变换来调节这个比例;在线添加和转移催化剂,催化剂用量约为固定床的30%,催化剂的消耗也比较低,即可以做到1.0Kg/t油;开停车时间短,运行成本较低,同等条件下较固定床成本低40%;图5费托合成反应器浆态床图6费托合成反应器浆态床4.2催化剂[4]费托合成催化剂是合成油的关键技术,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将近上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不断,性能在不断提高。
我国在费托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大学对这类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山西煤化所和大连化物所、兖州集团的研究所、以及国内多所大学都出现了大批成果。
有的单位对这些在研的催化剂进行分代标记,说明这些在研的催化剂在不断进步,性能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已经研究的催化剂都是可以工业化的,原因是这些在研的催化剂除个别外,大部分是理论研究的结果,它们偏重于转化率、收率方面的研究,对于在长时间大规模工业条件下的运行,没有实践经验,即没有长时间下的强度、抗毒性、抗衰减能力、液固分离能力、再生能力等工业化性能的考验。
煤制油的现状和进展1.我国煤炭储量、生产和消费现状2022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亿吨,平均储采比为由2022年204年减小到2022年192年。
储量位居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1美国亿吨(占世界%);2俄罗斯亿吨(占%);3中国亿吨(占%);4印度亿吨(占%);5澳大利亚亿吨(占%)。
见表1。
中国探明储量位居第3位,储采比由2022年82年减小到2022年69年,低于世界平均储采比。
表12022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前7位国家亿吨2022年世界煤炭总生产量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生产量前5位国家依次是:1中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2美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24%)减少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3澳大利亚,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4印度,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5南非,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
见表2。
表22022年煤炭生产量前7位国家亿吨油当量世界煤炭消费量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消费量前5位国家依次是:1中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2美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3印度,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4日本,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5俄罗斯,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
见表3。
表32022年世界煤炭消费量前7位国家亿吨油当量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
2022年我国总能源消费量达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石油占%,天然气占%,水电占%,核能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