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格式说明-浙江大学化学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3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格式样板第13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筹备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510631)本次会议应征论文应是未曾发表的研究成果,涉及如下方面:电化学基础研究、化学电源、金属腐蚀与防腐、电沉积与电解、生物电化学与有机电化学、电分析化学与传感器、纳米电化学及电化学微系统、电化学测量新技术与仪器。
征集的论文将被分为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两种形式(发表方式由投稿人提出意向,大会根据来稿情况统筹安排。
报告人用下画线表明。
)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交流。
口头报告和墙报均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
大会学术委员会将根据论文的内容与质量确定是否录用。
为提高墙报的地位和作用,大会将对墙报进行评奖,给获奖者颁发奖状和奖金。
1. 写作格式请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篇幅不超过2页(大会邀请报告3页)。
论文摘要请严格按照以下格式编辑:1.题目用12号字(加粗居中)2.作者和所属单位用10号字3.正文用仿宋体10号字、单倍行间距4.使用A4纸(21.6cm × 28cm)、四边页边距均为25mm5.标题和正文为中文,应在文后加英文题目、作者和单位地址,以便国际交流,如果正文为英文,则附中文题目、作者和单位地址。
6.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7. 插图、表格:插图、照片、表格要精选。
用计算机绘图,用扫描仪录入照片,并按适当尺寸插入论文中。
图、表大小请按本刊版心宽度170 mm 的1,1/2,1/4倍安排。
8.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书写格式如下:著作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数(著作) 期刊 作者,论文名[J]. 刊名,年,卷(期):页 2排版规范 2.1 公式较复杂的公式请用 equation 3排版。
凡变量均用斜体,物理量简称均用正体(不论上下角)。
如:]1ln[)()(0θθθ---=F RT F U E E (1)2.2 表中、英文表题,(首字母大写)。
如表1所示。
表1.样品LiM x Mn 2-x O 4(M=Cr,x=0, 0.16)的晶胞常数、晶胞体积和原子间距.Table 1. Lattice constants, unit cell volume , and interatomic distances for LiM x Mn 2-x O 4(M=Cr,x=0, 0.16)Sample a(Å) V(Å3) R Mn-Mn (Å) R Mn-O (Å) LiMn 2O 48.235 558.46 2.912 1.943 LiCr 0.16Mn 1.84O 48.223556.022.9071.941*联系人简介: 姓名,年龄,职称,主要研究方向 基金资助: 基金名称(编号)2.3 曲线图请用计算机绘制。
电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若电极反应Cu–2e- → Cu2+ 在某一阴极电位下的净反应电流密度为i(mA/cm2),则Cu金属的溶解速度为答案:(1/2)i/F (mmol·cm-2·s-1)2.下述是“II类导体”的是答案:熔融的CaCl23.在I/II类导体界面上发生了答案:其他电化学现象;离子与电子间的电荷转移;相关电荷的积累;电化学反应4.电化学反应是异相反应答案:对5.离子在离子导体中的运动速度与溶剂无关错第二章测试1.双电层的厚度一般为()左右答案:1nm2.()认为双电层是由内层的紧密层和外层的分散层两部分组成的答案:Stern理论3.以下哪些双电层模型()考虑了溶液中离子的热运动答案:Stern理论;Gouy-Chapman理论4.电化学反应既不在电子导体相也不在离子导体相中进行,而是在两相界面的很窄范围物理空间中进行答案:对5.过剩离子双电层是金属晶格中的金属离子受晶格中的电子和溶液相中的水化作用力不同导致电荷分离而造成的的。
对第三章测试1.金属/金属间的相间电位也叫作___答案:接触电位2.绝对电极电位指的是答案: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3.关于相间电位的描述,正确的为____答案:相间电位为两相内电位的差值,所以是电压。
;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就是常说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电位;溶液/溶液间的详见电位也称液接电势4.电化学测量中一般要求在参比电极与测试溶液间采用盐桥相连,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参比电极内的溶液与测试溶液间的相互沾污答案:错5.电极电位是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实质上是电压,所以它的绝对数值是可测的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若如下阴极反应O+ne®R有净反应发生,则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相比()答案:减小2.电化学反应发生平衡的基本热力学条件为答案:氧化态物种加上电子的电化学位等于还原态物种的电化学位3.下述关于某一电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正向反应的绝对速度与逆向反应的绝对速度均为正值;电化学反应的净速度为正、逆向反应的绝对速度的代数和;任一电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电子导体(或狭义上说的电极)与离子导体间的界面上;同一电化学反应均存在正向、逆向两个反应方向4. Nernst方程只适用于平衡或准平衡电极反应答案:对5.两个电子导体界面处于平衡的基本条件是电子在两个金属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2020年第22期广东化工第47卷总第432期 · 125 ·聚焦“复杂工程问题”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设计、构建及实施尤玉静,王家荣,张皓荐,杨春风,仇丹,胡敏杰(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视。
本文从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复杂工程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方式。
通过“线上基础学习+线下难点突破+复杂问题仿真训练”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和分析实际化工分离过程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关键词]复杂工程问题;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2-0125-02Teach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Focusing on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You Yujing, Wang Jiarong, Zhang Haojian, Yang Chunfeng, Qiu Dan, Hu Minjie(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tiy of Technolog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grating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of “online basic learning + offline difficult breakthrough + complex problem simulation train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as improved, and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the actual chemical separation process were recognized and analyzed.Keywords: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reform in education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国家培养工程技术高级专口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生参加SRTP总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级评定。
2成果形式:按论文(设计)、产品(开发)、专利(推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类别。
3.由学院(系)本科教学管理科填写,并存档。
.学生参加SRTP总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级评定。
2成果形式:按论文(设计)、产品(开发)、专利(推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类别。
3.由学院(系)本科教学管理科填写,并存档。
.学生参加SRTP总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级评定。
2成果形式:按论文(设计)、产品(开发)、专利(推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类别。
3.由学院(系)本科教学管理科填写,并存档。
.学生参加SRTP总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级评定。
2成果形式:按论文(设计)、产品(开发)、专利(推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类别。
3.由学院(系)本科教学管理科填写,并存档。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与印制标准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成果,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一、论文构成封面前置部分分中文内封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插图索引(必要时)附表索引(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章二、内容要求2.1 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字,不设副标题。
附录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B.1 · B.1.1 B.1.2-B1.2.1 图B1 表B1 附录C (硕士学位论文附3000字的中文摘要) -1- 结尾部分 致谢2.2 摘要与关键词2.2.1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2.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2.3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2.3.1 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一般作为第l章。
引言(或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3.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聚吡咯/二氧化钛/Au纳米纤维在室温下检测低浓度氨气(黑体四号)姜婷婷,王威,李振宇,王兆杰,王策*(楷体小四)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长春,130012(宋体五号)联系方式/电话、邮箱:XXXXXX(宋体五号)氨气,作为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仅能够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也是动植物所需N元素的来源[1,2]。
因此,氨气的检测在环境监测[3],工业生产[4],医学等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关注。
以往氨气传感器很多使用金属氧化物为原料,使得操作温度高。
我们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和液相聚合的方法制备了Au 掺杂的聚吡咯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
将制备好的纳米纤维作为原材料,采用以往的方法,制备气敏元件,并用智能气敏分析系统(CGS-8)对纳米纤维的气敏性能进行了测试。
Au 掺杂的聚吡咯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对氨气表现出很大的响应,即使是在低浓度(20ppb)的氨气下也有很好的响应。
除此之外,Au掺杂的聚吡咯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表现出很好的响应回复特性和很好的选择性。
我们并测试了湿度对器件初始电阻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湿度的增加,器件的初始电阻降低。
我们所制备的器件具有很好的性质,可以归为几方面原因:1) 一维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很大,增加了氨气和器件的接触面积;2)聚吡咯本身可以和氨气发生作用;3) Au 纳米粒子的存在起到了催化作用;4) p-n 结使得器件的气敏性能增加。
因此;我们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用作室温氨气传感器有很好的前景。
(宋体五号)图1 纳米纤维的TEM 图像:(a) 纯TiO2纳米纤维;(b) TiO2/Au 纳米纤维;(c) PPy/TiO2复合纳米纤维; (d) PPy/TiO2/Au 复合纳米纤维.(宋体五号)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38)资助。
(宋体五号)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1] H. Huszar, A. Pogan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134 (2008) 1027-1033.(Times New Roma 六号)[2] C.A. Skjoth, T. Ellermann, 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58 (2008) 1158-1165.[3] J.F.M. Huijsmans, J.M.G. Hol, Atmosperic Environment 37 (2003) 3669-3680.[4] A. Kundra, A. Jain, A. Banga, Clinical Biochemistry 38 (2005) 696-699.。
DOI: 10.11858/gywlxb.20230791高压下Y-Si-H 体系晶体结构和超导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马 浩,陈 玲,蒋其雯,安德成,段德芳(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质模拟方法与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三元氢化物Y-Si-H 体系在高压下的晶体结构、电子性质及超导性质,发现了热力学稳定的YSiH 7、YSiH 9、YSi 2H 12和YSiH 18,以及热力学亚稳的YSi 2H 13、YSi 2H 14和Y 2SiH 17。
电子性质计算表明,YSiH 7为绝缘体,YSi 2H 13为半导体,其余氢化物均具有金属特性。
通过麦克米兰方程估算超导转变温度(T c )发现,YSi 2H 12具有最高的T c ,在100 GPa 下为43.5 K 。
YSi 2H 14的动力学稳定压力可降至40 GPa ,T c 为23.8 K ,是Y-Si 二元化合物中最高T c 的2倍,说明在Y-Si 体系中引入H 原子可以有效地提高超导转变温度。
Y 2SiH 17在100 GPa 下的T c 为35.8 K 。
谱函数和电声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YSi 2H 14和Y 2SiH 17中除中频振动的H 原子诱导超导外,低频振动的Y 原子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压;氢化物;第一性原理;结构预测;超导电性中图分类号:O521.2 文献标志码:A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 首次发现汞的超导现象以来,寻找高温超导体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根据Bardeen-Cooper-Schrieffer (BCS )理论[1],超导转变温度T c 与德拜温度成正比,德拜温度与元素的质量成反比,所以轻质元素是潜在的高温超导材料。
氢元素作为元素周期表里最轻的元素,理论上最有可能实现高温超导,甚至是室温超导。
氢单质在常压下表现为绝缘体,于是Wigner 等[2]根据高压下晶体结构会发生相变这一性质,预言了在极高压力下氢会由非金属相转变为金属相,并且存在高T c 。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申报书学校名称烟台大学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修业年限四年专业负责人索掌怀专业开设时间 1994年填报日期 2009年6月5日申报类别品牌□ 特色?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5月填写说明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三、每个专业只能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中选择一种申报,在封面相应类别方框中画√。
四、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
*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专科专业。
**学生均指普通本专科学生,不包括研究生、成教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
**教师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
**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
***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清单。
*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
*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着和获奖情况需另附目录清单。
*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2005级2年级)。
**项目性质分教师科研项目、学校立项学生科研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其他等类型填写。
*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
**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奖。
近五年,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取得可喜成绩。
共发表论文4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7篇,国际学术会议录用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9篇。
应05级谭海娜同学目前已在《物理化学学报》、《分子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篇。
由于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本专业学生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考取985学校、中科院等单位的研究生,考研录取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
一、SCI期刊1、介绍: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在美国费城创办。
40多年来,SCI(或称IS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
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一项重要依据。
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
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SCI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
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SC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 主要收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术理论价值高并具有创新的论文;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 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SCI收录的中文期刊收录库刊名 ISSN《力学学报》(英文版) 0567-7718《物理学报》(中文版) 1000-3290《中国化学》(英文版) 1001-604X《科学通报》(英文版) 1001-6538《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1006-9283《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1006-9291《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1006-9305《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1006-9313《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1006-9321《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 1672-1799《化学学报》(中文版) 0567-7351《力学学报》(英文版) 0567-7718《金属学报》 0412-1961《物理学报》(中文版) 1000-3290《物理化学学报》(中文版)) 1000-6818《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0253-4827《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1001-8417《分析化学》(中文版) 0253-3820《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1004-9541《化学物理学报》(中文版) 1003-7713《中国化学》(英文版) 1001-604X《电子学报》(英文版) 1022-4653《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英)》 1009-1963《科学通报》(英文版) 1001-6538《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1005-9784《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1005-0302《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 1005-8850《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1000-2413 《化学进展》(中文版) 1005-281X《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1006-9283《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1006-9291《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1006-9305《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1006-9313《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1006-9321《中国科学F辑》(英文版) 1009-2757《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 1672-1799二、EI期刊1、介绍:美国《工程索引》(Eingineering Index, 简称Ei), 在188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创办,是一个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被称做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
浙江大学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人员主要业绩(任现职以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姓名:厉小润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年10月所在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兼任党政职务:无最后学历及毕业时间:硕士1995年3月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讲师晋升时间:1997年3月拟升职务:副教授一、教学工作:1、共开设课程2 门,授课时数共计373 学时。
其中必修课1 门,必修课开课情况如下:教学年度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生数周学时×周数1997-1998 计算机接口技术工自94 90 3×17(必修)1998-1999 计算机接口技术工自95 30 3×17(必修)1999-2000 计算机接口技术工自96 30 3×17(必修)2000-2001 微机课程设计工自97 60 4×17(限选)2002-2003 微机课程设计工自98 60 4×17(限选)2002-2003 微机课程设计工自99 120 4×21天(暑假短学期)(限选)2、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3 人(请列出姓名、专业、年级)姓名专业年级徐新电气自动化工自93郭万胜电气自动化工自93任沁清电气自动化工自93陈强电气自动化工自93王翔电气自动化工自93胡乔电气自动化工自95李建平电气自动化工自95黄鸿海电气自动化工自95王德龙电气自动化工自95刘敢峰电气自动化工自96黄毅峻电气自动化工自96洪凌毅电气自动化工自96陈丽侠电气自动化工自96何刚电气自动化工自97沈海江电气自动化工自97曹华寅电气自动化工自97陈强电气自动化工自98胡笳电气自动化工自98陈钢电气自动化工自98蒋海琪电气自动化工自99韦国勋电气自动化工自99应世挺电气自动化工自99徐磊电气自动化工自993、协助指导硕(博)士生9 人(请列出研究生姓名、专业、年级)姓名专业年级邓惠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7葛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8陈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9刘毅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9陈琼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0唐亚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0卢建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0张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1裘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24、年均业绩点 3.74 ,其中年均教学业绩点 1.61 。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年鉴二OO四年一月目录1、本科生教育工作 (1)2、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建设工作 (11)3、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工作 (17)4、人事工作 (36)5、继续教育工作 (40)6、其他工作 (47)本科教学工作一、各类数据1、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为1340名(截止日期:2003年12月31日)2、2003年(2002)各系在浙江省招生情况3、2003届各系学生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情况4、2003届各系学生获得学位情况5、2003届各系学生分配情况及一次性就业率情况6、2002级学生转入我院各专业情况7、土木工程专业六个专业方向学生人数二、2003年本科教学改革立项情况三、主要工作1、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人数为153名,占全院教师总人数的66.5%,其中教授31人,占全院总教授人数的81.6%。
本科教学业绩点为140.88,教师人均业绩点为0.92。
目前,本科的师生比为1:8.76。
2、有57名研究生分别担任2003级本科生的导师和联络员,其中有30名教授担任导师。
3、本学年为23门次本科课程设置了23个助教岗位。
4、组织有关教师向学校申报了《工程管理》本科新专业。
5、2项21世纪初校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通过了学校的结题验收。
同时,6、学院的6门精品课程和18门重点课程通过了学校的中期检查验收。
7、承办了浙江大学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校共有161支队伍参赛,涉及十几个院系的480多位学生。
2003年11月9日,学院与校教务部承办了浙江省第二届“杭萧钢构杯”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来自浙江省11所高校的36支队伍参加了决赛。
我院有5支参赛队代表浙江大学参加了决赛,分别获得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和创意奖1个。
8、我院城规2000级学生丁睐荣获2003年城市规划专业“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业优秀奖。
指导教师为王士兰研究员。
9、第六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立项共有18项,其中学校立项12项(教师7项,学生5项),学院立项6项(教师3项,学生3项)。
摘要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聚天冬氨酸改性的锆转化膜耐蚀性研究;第二部分为具自修复性的杂多酸改性锆系转化膜研究。
(1)采用浸渍法常温下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出一种高耐蚀性、高稳定性、高附着力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转化膜。
用重铬酸钾点滴试验、电化学工作站、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膜层耐蚀性、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采用退膜试验、耐水煮试验,抗杯凸试验和转化液稳定性试验对复合转化膜的膜重及附着力,转化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的加入量在0.5~1.0g/L时获得的转化膜耐蚀性最佳,相应的电化学拟合阻抗为64.26kΩ;通过聚天冬氨酸的加入可以改变膜层表面形貌,使得膜层有机物组分碳氧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此外聚天冬氨酸也使得膜层更为致密且耐盐水浸泡时间更长,但有机物的加入会使得膜重增加,不利于器材轻量化。
通过对XPS数据分析,该复合转化膜主要成分是ZrO2、ZrOF2及其有机络合物,这种环境友好的转化膜,有望取代铬酸盐处理工艺。
(2)以钨酸钠、偏钒酸钠、氟锆酸钾为成膜主盐,氟硼酸及硝酸镁为促进剂常温下利用浸渍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具自修复性的杂多酸改性锆系转化膜。
实验同时研究了转化液pH值,转化温度及转化时间对钒锆复合膜层耐蚀性的影响。
通过重铬酸钾点滴试验、电化学工作站、XPS、场发射扫描及能谱(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氧化剂添加后膜层的微观形貌及耐蚀机理。
结果表明:双氧水和钨酸钠可以增加钒锆转化膜的耐蚀性,其中钨酸钠表现出来的自修复性能更加明显;过硫酸铵和高锰酸钾会降低钒锆转化膜的耐蚀性,并且膜层没有表现出期望的自修复性能。
在实验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对钨钒杂多酸锆系转化膜进行了详细的XPS检测分析其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成膜过程中钨钒杂多酸颗粒会夹杂在锆的沉积物并且主要沉积在膜层底部,当膜层受到腐蚀介质攻击时,钨钒杂多酸和铝基体及其内部复杂的杂多酸平衡体系将受到破坏,杂多酸会在腐蚀介质穿入微孔时发生聚合和氧化还原反应,包裹在钒酸根周围的钨酸根在酸性环境下会氧化钒元素使钒元素复归于高价态,杂多酸对铝基体还会产生二次钝化,使得受到破坏的氧化膜更加致密,宏观上起到自修复作用。
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暨曹楚南院士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全文(详细摘要)格式说明本次会议应征论文应是未曾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腐蚀电化学行为●腐蚀电化学测试方法●电化学保护和缓蚀剂的研究●腐蚀电化学应用●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及其他论文一律在通过email(elecorr@,并注明投稿。
投稿时请选择所投内容分属的范畴。
1.论文全文书写格式请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篇幅在2到3页(大会邀请报告不超过3页)。
论文全文请严格按照以下格式编辑:1.题目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单倍行间距)英文和数字则用1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2.作者用仿宋体五号字(居中,通信联系人在作者的右上标打"*",报告人的名字用下划线标出。
),单倍行间距,段前0.5行(或8磅),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
3.作者单位用仿宋体五号字(斜体,居中, 单位名之后加上通信联系人的E-mail地址)写在小圆括号中,单倍行间距,段后0.5行(或8磅)。
4.正文用仿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英文采用10.5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5.使用A4纸、四边页边距均为2.5cm。
6.为方便国际交流,对于用中文撰写的论文,在论文之后空一行增加如下英文内容:英文题目(12号,加粗居中,单倍行间距),作者(10号,居中,单倍行间距,段前0.5行或8磅),单位地址 (10号斜体,居中,单倍行间距,段后0.5行或8磅)。
7.计量单位一律采用SI单位制;8.插图下的图注(图注名中英文对照,中文用5号仿宋体,英文用8号),均为单倍行间距,其余均用英文,英文最后一段段后0.5行或8磅。
9.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名(中英文对照,中文用5号仿宋体,英文用8号)相对于表格居中。
先中文,段前0.5行或8磅,后英文,段前短后均为0单倍行间距。
10.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小五号仿宋体(或8号英文字体),书写格式如下:著作: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期刊:作者,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11.其他未特别说明的按常规出版要求。
12.为方便国际间交流,鼓励作者撰写250字以内的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采用10.5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2.模板稀土镁合金(AMCe1)在薄液膜下腐蚀行为的研究刘文娟,曹发和*,张鉴清(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E-mail: nelson_cao@摘要:我们已经研究了在本体溶液中,添加稀土元素Ce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在TEL条件下,采用阴极极化曲线和EIS研究稀土镁合金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在薄液膜条件下,镁合金的阴极和阳极反应都受到抑制。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加入稀土元素后,在AMCe1的阴极极化曲线中出现了三段不同的斜率。
但对于AM60而言,第二段斜率消失。
EIS的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后,在液膜厚度为200-300 μm时,在低频区感抗和容抗交替出现。
阴极极化曲线中的第二个动力学区和EIS低频区出现的容抗是γ相形成的结果。
加入稀土元素后,在AMRE1中形成富含Al和RE的γ相。
关键词:镁;稀土元素;EIS;极化曲线简介:由于良好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镁合金的在汽车,通讯,电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镁合金的耐蚀性差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
镁合金的大气腐蚀研究主要集中在场暴露实验和室内模拟加速试验[1-2]。
但是大气腐蚀的本质是薄液膜下的电化学反应。
因此薄液膜下镁合金的腐蚀研究至关重要。
实验:实验采用AM60和添加稀土元素Ce含量为0.82 wt.%的稀土镁合金(AMCe1)。
将AM60和AMCe1进行加工,得到外层用尼龙包裹,内径为6 mm的纽扣型电极。
电极分别用400#,600#水相砂纸打磨,用2.5 µm的金刚石抛光至镜面,用丙酮除油,水洗,吹干,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测试过程中采用3.5 wt.%的NaCl溶液。
分别采用阴极极化曲线,EIS来进行腐蚀测试。
采用SEM,线能谱和面能谱来分析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
结果与讨论:图1 AMCe1在不同液膜厚度下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Fig. 1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Nyquist plots of AMCe1 under different TEL thickness.图1是AMCe1在不同液膜厚度下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
阴极极化曲线的结果表明,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阴极电流密度下降。
随着阴极极化电位的增加,阴极极化曲线分为三个区域,I,II和III。
I区域在开路电位附近,随着阴极电位增加,阴极电流密度急剧上升。
随着极化电势的继续增大,进入II区域。
极化电势进一步增加,阴极电流密度随极化电势的增加变得平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密度。
阴极极化曲线的结果表明,镁合金的阴极过程明显受到了薄液膜厚度的抑制。
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阴极反应速度逐渐减小。
对于镁合金而言,在中性NaCl溶液中,主要阴极反应是H+被还原成H2[3-4]。
在薄液膜条件下,一方面由于阴极反应,镁合金表面碱化加强,镁合金的阳极溶解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液膜厚度越小,阴极反应物的浓度越低,因此阴极反应也受到也液膜厚度的抑制。
因此在薄液膜条件下,稀土镁合金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
对稀土镁合金进行阻抗测试,所得结果如图1(右)所示。
在液膜厚度为296 µm,Nyquist图在低频区表现为容抗弧,而在其他液膜厚度和本体溶液的条件下,表现为感抗弧。
对阻抗谱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表面膜电阻R surf和电荷转移电阻R ct之和逐渐增大。
但是在液膜厚度为101µm时,R surf与R ct之和与本体溶液条件的值相当。
这表明液膜厚度为100 µm左右时,腐蚀的控制步骤发生了变化。
在薄液膜条件下,腐蚀的控制步骤为阴极反应。
而在100 µm左右时,腐蚀的控制步骤转为阳极溶解控制。
因此在液膜厚度为100 µm处,腐蚀速率出现极值。
在液膜厚度大于100 µm时,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腐蚀电阻增大,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同时受到抑制。
结论:研究表明在AM60镁合金添加稀土元素Ce后,出现了富含Al和Ce的新相(γ)。
AM60镁合金在薄液膜条件下的中的腐蚀行为与本体溶液不同。
阴极极化曲线的结果表明随着薄液膜厚度的减小,阴极反应受到抑制。
同时,稀土镁合金AMCe1的极化曲线分为三段。
而AM60的极化曲线为两段。
在阴极极化曲线上的第二段动力学区间是由新的稀土相的存在而产生的。
正如极化曲线所示,在薄液膜下,镁合金的腐蚀主要是受到阴极控制。
EIS的结果也同样表明了液膜厚度的降低抑制了镁合金的腐蚀。
致谢: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1]Godard H.P, Jepson W.B, Bothwell M.R, Lane R.L, The Corrosion of Light Metals,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1967.[2] 樊昱, 吴国华, 高洪涛, 镁合金腐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铸造技术. 2004, 25(12): 941-944.[3] R. Lindström, L.G. Johansson, J.E. Svensson, The influence of NaCl and CO2 on the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 AZ91, Materials and Corrosion 54 (2003) 587-594.[4] H.P. Godard, W.B. Jepson, M.R. Bothwell, R.L. Kane, The corrosion of the Light Metal, John Wiley Son, New York, 1967, p260.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MCe1 magnesium alloy under thin electrolyte layerLiu Wenjuan, Cao Fahe, Zhang Jianqi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ejiang Univ., Hangzhou, Zhejiang, 310027 E-mail: nelson_cao@ Abstract: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MCe1 under TEL in 3.5 wt.% NaCl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cathodic polarization and EIS comparing with AM60. The results indicated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enhanced by the decrease of TEL thickness. There were three kinetic regions in polarization curves of AMRE1, whereas the second region disappeared for AM60. Meanwhile, EIS results showed the inductive loop at LFs for AMRE1 appeared under 200~300 μm thickness. The presence of second regions in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capacitive loops at LFs in EIS was attributed to formation of new phase (γ) as indicated in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Keyword: magnesium; rare earth elements; EIS; polar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