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6
健康教育——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又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指男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引起的疾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男性群体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部分,位于膀胱下方,围绕尿道。
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储存精液。
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组织会逐渐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
这种增大可能会对尿道产生压迫,导致排尿困难和其他尿道症状。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流弱、夜尿频繁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严重症状。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前列腺增生,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建议:1. 饮食调整:饮食对前列腺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坚果。
同时,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以降低前列腺增生的风险。
2. 锻炼身体: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改善前列腺健康。
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也可以进行一些盆底肌肉锻炼,以增强尿道的控制能力。
3. 规律排尿: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和过度排尿。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尿意,尽量避免等待过久才去排尿。
此外,也应该避免喝过多的液体,特别是在睡前。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建议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以减轻对前列腺的压力。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增生非常重要。
建议男性中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相关的检查,包括前列腺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6.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出现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等。
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治疗前列腺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基础知识: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 症状不典型, 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 症状逐渐明显, 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 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
由于病程进展缓慢, 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储尿期症状(1)尿频、夜尿增多尿频为早期症状, 先为夜尿次数增加, 但每次尿量不多。
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 发生慢性尿潴留, 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 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
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 则尿频愈加明显, 且伴有尿痛。
(2)尿急、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时, 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
2.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随着腺体增大, 机械性梗阻加重, 排尿困难加重, 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
由于尿道阻力增加, 患者排尿起始延缓, 排尿时间延长, 射程不远, 尿线细而无力。
小便分叉, 有排尿不尽感觉。
如梗阻进一步加重, 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
呼吸使腹压增减, 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3.排尿后症状尿不尽、残余尿增多:残余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结果。
当残余尿量很大, 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 高于尿道阻力, 尿便自行从尿道溢出, 称充溢性尿失禁。
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 但在受凉、饮酒、憋尿, 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 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
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
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4.其他症状(1)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 当膀胱收缩时可以引起镜下或肉眼血尿, 是老年男性常见的血尿原因之一。
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 均易引起严重血尿。
(2)泌尿系感染尿潴留常导致泌尿系感染, 可出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 且伴有尿痛。
当继发上尿路感染时, 会出现发热、腰痛及全身中毒症状。
平时患者虽无尿路感染症状, 但尿中可有较多白细胞, 或尿培养有细菌生长, 手术前应治疗。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龚侃写在课前的话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前列腺增生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
虽然是良性疾病,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为显著的影响。
本课件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上的新进展,展开详细阐述,给予全面系统的回顾性总结。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概述BPH 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患者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组织学表现为前列腺增生,解剖学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临床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和刺激性症状。
(一)前列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器官,是内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分泌前列腺液,组成精液。
1 、位置:前列腺上接膀胱,后邻直肠,下接尿道。
2 、结构:前列腺分为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以及前平滑肌纤维。
前列腺增生好发于移行区,而前列腺癌好发于外周区。
3 、大小和重量:正常前列腺一般为4 × 3 × 2.5cm ,重量应< 20 克。
(二)前列腺增生的流行病学1 、开始增生的年龄一般而言, 40 岁左右开始增生, 50 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
2 、增生的普遍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普遍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比率越来越高。
50% 的 55 岁男性出现前列腺增生,当 80 岁时, 90% 的男性都会出现前列腺增生。
此处增生指的是病理性增生,仅有 1/2 的男性会出现临床症状。
3 、增生的原因增生的原因众多,较为明确的有两个。
一是高龄,二是有功能的睾丸。
经吴阶平院士调查随访清朝遗留的较多太监后,发现他们无一人出现前列腺增生。
这间接证实了有功能的睾丸导致前列腺增生。
其他较为明确的原因是内分泌紊乱学说,即睾酮在 5α- 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作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从而导致前列腺增生。
另一解释是细胞凋亡减少学说。
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细胞凋亡逐渐减少,导致前列腺增生。
更明确的病因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男性前列腺健康什么是前列腺增生及其症状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位于膀胱下方,围绕着尿道。
它的主要功能是制造并储存精液成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男性可能会面临前列腺增生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增生的定义、症状和相关的健康建议。
前列腺增生,也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指前列腺组织的异常增长。
这种增生通常是由于男性激素的变化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激素的水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前列腺组织增生。
这种增生通常是非癌性的,并且不会转变为癌症。
然而,前列腺增生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适和症状。
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道疼痛和尿流减弱等。
当前列腺组织增生压迫尿道时,会导致尿流变得更加困难和缓慢。
此外,患者可能会经历夜间频尿和尿中断等不适症状。
如果前列腺增生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尿潴留等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促进男性前列腺的健康,一些预防和管理方法是可行的。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和饮食,尤其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此外,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也是维护前列腺健康的关键。
其次,定期检查前列腺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男性在达到一定年龄时(通常是40岁以上),应该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
这可以包括数字直肠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液测试。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前列腺增生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可用于管理前列腺增生。
例如,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以减轻尿道肌肉的紧张度,从而改善尿流。
5-α还原酶抑制剂也可以减缓前列腺增生的进程。
对于一些严重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也可能是必要的。
总结起来,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给生活带来不适和症状。
然而,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男性可以有效地管理前列腺增生,并维持良好的前列腺健康。
如果您有前列腺健康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2024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防治指南》《2024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防治指南》主要介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余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高发性与年龄增长相关性,且临床表现明显。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BPH在50岁男性中的患病率为50%,60岁男性中为60%,70岁男性中为70%。
指南中指出,BPH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认为与雄激素、雌激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各种疾病相关。
在病因方面,指南重点强调了BPH与激素的关系。
男性患有BPH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体内的雄激素(睾酮)水平升高。
这种升高同时还begint导致了雌激素与睾酮的比例失衡,使得前列腺细胞生长加速。
此外,BPH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个人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如长时间坐位、久坐不动、较少运动等都可能增加BPH的风险。
在临床表现方面,指南提到了BPH病人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如频尿、尿急、尿失禁等。
并强调了BPH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尿潴留、慢性尿潴留等。
指南认为,BPH的确诊应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流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等内容。
在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对于非症状性的BPH,指南建议医生采取观察、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症状性的患者,可使用状态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治疗,并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减轻症状,如使用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对于一些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指南提到了多种手术方法,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膀胱颈部悬吊术等,并对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详细说明。
总结起来,《2024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防治指南》全面介绍了BPH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在处理和治疗BPH患者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治良性前列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个疾病。
它主要表现的是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形的增生,解剖学上也叫前列腺增大和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流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部的一个梗阻。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岁的老年男性超过50%会罹患这种疾病,85岁会高达90%。
男性在青春期以前其前列腺增长相当缓慢,大小通常维持稳定,当青春期时受到雄性激素的刺激了而快速长大。
20岁的正常成人,其前列腺约为20g重,然后到40岁的中年人它的大小维持稳定,40岁以后前列腺有一部分又会快速增长大到40—50g,甚至大到200g的情况也有发生。
这个时期的增生现象就是所谓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具体到它的病因,就是说什么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的阐明,其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理论,就是就叫于是二氢睾酮。
这种前列腺内的一种来源于睾酮的物质,它可能会促进控制前列腺的生长。
大部分动物变了以后,其丧失产生二氢睾酮能力,但是一些研究应表明,即使在老年男性血液中的睾酮水平下降之后,其体内仍继续产生高水平的二氢睾酮,并且积聚在前列腺内。
二氢睾酮的积聚可能会促进前列腺细胞的生长。
良性正常的前列腺,可以使尿流、尿液顺畅的通过,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会对尿道产生压迫,引起排尿困难。
如果尿道狭窄继续发展,膀胱肌肉张力的增强增厚,且更为敏感,从而导致尿急。
当前列腺体积继续增大,部分男性可能会突然的无法排尿,这种的情况称为急性的尿潴留。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男性可能会发生膀胱和肾脏疾病,以及尿路感染、血尿,结石的形成等一些并发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时会造成上尿路器官的一些改变。
因为梗阻造成膀胱内高压,从而造成输尿管的一个反流,输尿管反流继续压力传导会造成双肾积水甚至会造成肾功能不全。
膀胱内高压同时也会促进逼尿肌的外突,逼尿肌代偿性肥厚,从而形成小梁小室的一个形成,从膀胱镜下可以看到膀胱假性憩室,像逼尿肌萎缩,或者膀胱失代偿产生大量的残余尿或者产生结石这种情况。
健康教育——前列腺增生引言概述: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前列腺增生,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前列腺增生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概述、病因分析、症状表现、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疾病概述:1.1 前列腺增生是什么?前列腺增生,又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指男性前列腺组织不断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的一种疾病。
这种增生是由于前列腺细胞的异常增殖所引起的,通常会导致尿道受压,造成尿流不畅等症状。
1.2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有多高?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据统计,50岁以上男性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1.3 前列腺增生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路症状的出现,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尿潴留、尿路感染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功能损害。
二、病因分析:2.1 前列腺增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目前,前列腺增生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激素水平的改变、年龄、遗传因素等有关。
激素水平的改变,特别是雄激素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有哪些因素可能增加患前列腺增生的风险?年龄是患前列腺增生的主要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此外,家族史、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前列腺增生的风险。
2.3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有何区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疾病,增生的细胞是正常的,不会转变为癌细胞。
而前列腺癌则是一种恶性疾病,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三、症状表现:3.1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早期的前列腺增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尿液排出不畅、尿流变细等,但这些症状往往较轻微。
3.2 前列腺增生的晚期症状有哪些?随着疾病的进展,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可能会加重。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ICD-9-CM-3:60.2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IPSS、QOL评分。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0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
3.耻骨上造瘘口无漏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
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出现排尿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ICD-9-CM-3:60.2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