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检测技术表面状态
- 格式:doc
- 大小:102.36 KB
- 文档页数:10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填写说明――“指导书编号”一般为流水顺序号,可根据单位管理体系要求来填写。
――“工程名称”按委托单填写。
――“委托单位”是指与我公司签订无损检测合同的单位或其授权的单位,负责办理委托事宜:――“检件名称”按委托单填写,其中管道填写管道编号和介质;设备填写设备位号和设备名称;――“检件编号”按委托单编写,其中管道填写管道编号或预制管段编号、设备填写设备位号,炉管填写炉位号与炉管区段号;――“设备类别”按委托单编写,根据不同的验收规范,管道可填写GC1、GC2或者SHA、SHB等、设备填写I、U、M;――“检件规格”按委托单填写,其中设各应填写设备内径X壁厚;管道应填写管子外径X壁厚;同一管道编号中所检验的不同规格均应逐一填写;――“检件材质”按委托单填写,其中同一台设备或同一管道编号中所检验的不同材质应逐一填写:――“执行标准”、“合格级别”、“检测比例”等按委托单要求填写;――“检测技术等级”按委托单要求填写,如无特殊要求,填写AB级;――“检验时机”分别填写焊后(检件材质若为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检测时机应为焊后24小时)、打磨后、热处理后、坡口准备、轧制、锻造,铸造,清根后、堆焊前、压力试验前、后等;――“表面状态”系指喷砂、打磨、机加工、轧制、漆面等;――“射线种类”根据选用的设备类型填写X射线或丫射线;――“设备型号”填写x射线探伤机或丫射线主机型号,如250EG—S2或Se-75;――“设备编号”填写公司内部对于所使用x射线探伤机或丫射线的唯一编号;――“焦点尺寸”按设备标牌上或说明书标示的尺寸填写;――“焦距”为射线源中心到胶片的距离,根据技术和标准的规定,综合照相质量、工作效率、使用方便性等因素,做出最佳选择;--- “增感屏”应填写屏的材质、前后屏厚度(单位mm),如“前后PbO.T;――“胶片牌号”应填写检验检件时使用的胶片型号,如“ AGFA-D7、AGFA-D4 ”,具体应根据所选用的射线源种类和检件材质选择。
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是一项涉及材料和表面特性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分析和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以及物理性质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以及各种工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表面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并探讨其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分析晶体结构和晶体取向的重要手段。
通过照射材料表面的X射线,利用倒转的原理,可以得到材料中晶体的信息,如晶体晶胞参数、晶面取向和结晶度等。
X射线衍射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无机晶体、聚合物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中。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扫描材料表面的电子束来获取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的技术。
通过SEM技术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以及颗粒分布情况。
此外,SEM还可以结合能谱分析,获取材料的元素成分信息,对于材料表面的成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成像质量使其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原子力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探针在材料表面扫描获取高分辨率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的技术。
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类似,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获得纳米级别的表面形貌信息。
此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还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力曲线、硬度和弹性模量等。
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研究、表面重构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四、拉曼光谱(Raman)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激光照射材料表面,并测量散射光强度的技术。
拉曼光谱的原理是根据材料分子振动产生的震动频率差异来获取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信息。
通过拉曼光谱可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官能团成分以及分子结构的变化等。
应用于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和化学合成等领域的研究中。
五、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将材料置于金属纳米颗粒表面,使得拉曼信号得到大幅增强的技术。
X射线探伤检测规程一、依据及适用范围依据ISO17636:2003、ISO10675-1:2008标准和本公司设备的特殊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探伤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射线探伤中全过程的管理。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1.人员要求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工件表面状态要求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3.工件划线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
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的线段尽可能对准。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划线。
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向焊缝采用顺时针方向划线编号。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4.像质计和标记摆放4.1像质计的摆放丝型像质计应放在射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位于被检焊缝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钢丝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
当射源一侧无法放置像质计时,可将其放在胶片侧,像质计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做一次对比试验,使实际像质指数达到规定要求。
外径大于等于200 mm的管子或容器环缝,采用射线中心法做周向曝光时,整圈环焊缝应等间隔放置至少三个像质计。
4.2.标记的摆放各种铅字标记应齐全,包括有:(↑)中心标记、(↑)搭接标记(↑)、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钢板厚度、焊工代号和透照日期。
返修透照时,应加返修标记R1、R2。
各种标记的摆放位置应距离焊缝边缘至少5mm,其中搭接标记的位置:在双壁单影或射源在内F>R的透照方式时,应放在胶片侧,其余透照方式应放在射源侧。
射线检测检测技术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欠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1)距焊缝中心各50㎜范围内应清除飞溅、焊疤,对于母材上的深坑应补焊磨平。
表面质量应经监理检查合格,并经检测人员认可,以确保底片质量。
(2)焊缝成形粗劣易与内部缺欠相混淆,也必须修磨。
10 检测技术10.1透照方式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管道环缝主要采用中心透照、双壁单影透照和双壁双影透照三种方式,见图4。
只要实际可行优先采用单壁透照方式,当单壁透照方式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a) 中心透照法b) 双壁单影透照法c) 双壁双影透照法注:L1---射线源至透照部位工件表面的距离;L2---透照部位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图4 透照方式示意图单壁中心透照法、双壁单影透照法及双壁双影透照法是管道对接接头射线照相的三种基本透照方式。
(1)中心透照法中心透照法是长输管道环缝检测的主要方式,它用X、γ射线爬行器进行检测。
它优点是不仅一次透照整条焊缝,工作效率高,而且透照厚度均一,底片黑度一致,横向裂纹检出角为0,横向缺欠检出率高,灵敏度最佳。
(2)双壁单影透照法双壁单影透照法是无法采用中心透照法对管子进行检测时而采用的方法,如小直径管道焊缝、死口、联头及几何不清晰度无法满足中心透照法要求的焊缝。
这种透照方法的主要缺点:①灵敏度较低。
与单壁透照相比要多穿过一个壁厚,需要X射线机的能量较高,且经过前面的壁厚进行滤波,到达检测部位线质变硬,使底片的灵敏度降低,与单壁透照相比差1~2个像质指数。
②透照次数应满足10.2.3中K值的要求。
③透照时应注意机头对中或采用对中工具进行。
(3)双壁双影透照法这是Φ≤89㎜的管子唯一的透照方法,因管子源侧焊缝距胶片远,几何不清晰度大,灵敏度低,为保证透照质量,操作时要做到如下要点:①按10.2.3中第a)项的规定,焦距应满足L1≥10dL22/3,且不小于600㎜,椭圆透照间距为3~10㎜,且最大不超过15㎜,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各照一次。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1范围JB/T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4730的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465—2001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9384.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19384.2—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工业射线底片观片灯3一般要求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射线检测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适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1.1.2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制造与现场组焊。
1.1.3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的试件,产品焊接试板或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的焊缝。
1.2 焊缝表面要求1.1.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包括焊缝余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
1.1.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
1.3 探伤设备1.3.1 射线机、观片灯、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3.2 使用射线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 胶片与增感屏1.4.1 胶片:工业X胶片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
胶片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胶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和爆晒,并远离射线源。
1.4.2 增感屏: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可优先选用金属增感屏,应保持增感屏的表面平整。
不准有油脂、污物、斑痕及机械损伤。
1.5 线型象质计选择、放置1.5.1 线型象质计: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有关规定选用相应系列的象质计,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的规定。
1.5.2 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中间一根钢丝的影像应位于底片两端1/4部位,且细丝朝外。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当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1.5.3 采用射线源置于园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
1.外部缺陷在焊缝的表面,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就可看到,如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和裂纹等。
2.内部缺陷位于焊缝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或破坏性试验才能发现。
内部缺陷有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纹等,这些缺陷是我们无损检测人员检查的主要对象。
焊缝缺陷的危害性:1、由于缺陷的存在,减少了焊缝的承载截面积,削弱了静力拉伸强度。
2、由于缺陷形成缺口,缺口尖端会发生应力集中和脆化现象,容易产生裂纹并扩展。
3、缺陷可能穿透焊缝,发生泄漏,影响致密性。
焊缝纵向裂纹示意图一、焊缝纵向裂纹X光底片焊缝纵向裂纹1 焊缝纵向裂纹2焊缝纵向裂纹3 焊缝纵向裂纹4焊缝纵向裂纹5 焊缝纵向裂纹6焊缝纵向裂纹7 焊缝纵向裂纹8焊缝纵向裂纹9 焊缝纵向裂纹10焊缝纵向裂纹11 焊缝纵向裂纹12焊缝纵向裂纹13 焊缝纵向裂纹14焊缝纵向裂纹15 焊缝纵向裂纹16焊缝纵向裂纹17 焊缝纵向裂纹18焊缝纵向裂纹19 焊缝纵向裂纹20 纵向裂纹的表面特征是沿焊缝长度方向出现的黑线,它既可以是连续线条,也可以是间断线条。
纵向裂纹影像产生的原因是沿焊缝长度破裂而导致的不连续黑线。
二、热影响区纵向裂纹X光底片热影响区纵裂1 热影响区纵裂2 热影响区撕裂呈线性黑色锯齿状,平行于熔合线,穿晶扩展,表面无明显氧化色彩,属脆性断口的延迟裂纹。
焊缝横向裂纹示意图三、焊缝横向裂纹X光底片焊缝横向裂纹1 焊缝横向裂纹25焊缝横向裂纹3 焊缝横向裂纹4焊缝横向裂纹的表征是横在焊接影像上的一根细小黑线(直线或曲线),它产生的原因是由焊缝上的金属破裂引起的。
当焊接应力为拉应力并与氢的析集和淬火脆化同时发生时,极易产生冷裂纹。
四、母材裂纹X光底片母材裂纹1 母材裂纹2裂纹:材料局部断裂形成的缺陷。
裂纹的分类方法:按延伸方向可分为纵向裂纹、横向裂纹、辐射状裂纹;按发生部位可分为焊缝裂纹、热影响区裂纹、熔合区裂纹、焊趾裂纹、弧坑裂纹、母材裂纹;按发生条件和时机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ISO9001-2015/IATF16949)1.0目的:本规范适用于铸件、锻件产品和焊接(焊补)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2.0引用标准ASTM E94ASTM E142ASTM E186ASTM E446ASTM E747ASME B16.343.0检测要求:3.1 对承压铸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口等关键区域100%进行射线照相。
3.2 对壁厚在2英寸(50mm)以内的钢铸件射线照片,应用ASTM E446标准,壁厚为2~4.5英寸(51~114mm)以内的,应用ASTM E186标准,壁厚为4.5~12英寸(114~305mm)应用ASTM E280标准。
3.3 API spec 6A产品a 取样:在进行改善力学性能的热处理之后和限制检验结果有效解释的机加工之前,应对每个零件尽实际可能选用射线照相探伤。
b 方法:射线照相检验应对最少当量灵敏度2%按ASTM E94或中国有关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χ-射线和γ-射线辐射源在各自厚度范围内均可采用。
当工厂有书面记载这些方法会产生最小当量灵敏度2%时,实际显像和记录/增强方法均可采用。
线形显像质量透度计可按ASTM E747采用。
c 阀体、阀盖铸造临界部位进行检测。
4.0射线照相程序4.1 ASTM E94“用于射线试验的推荐作法”ASTM E142“射线照相试验的控制质量”应作为指南作用4.2 射线照相范围应按3.1和3.3C要求。
4.3 软片应按实际情况紧贴在要进行射线照相的铸件上。
4.4 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使用,但荧火增感型除外。
4.5 所有软片应具有识别标记,以便在说明和指示检验时的实际铸件严格定位。
软片还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日期。
4.6 每次拍射线片都应使用射线透度计,并应按照ASTM E142的要求。
4.7 任何软片都可使用,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TM E94中的2型。
4.8 可采用多样的拍摄技术,不论是一次或多次拍摄,目的是用一次曝光便能达到铸件厚度较大的范围。
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工件内部和表面缺陷,而无需破坏工件的结构完整性。
它在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的介绍。
1. 超声波检测(Ultrasonic Testing):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播和反射原理检测和评估材料内部缺陷的技术。
它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到被测物体,根据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情况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优点包括高灵敏度、无损伤、能检测小缺陷和定位准确。
缺点是对材料的声波传播特性敏感,受材料密度和纹理等因素影响。
2. 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磁粉检测是一种利用磁场和铁磁材料的磁性特性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方法。
它通过在被检测物体表面施加磁场,并在其上涂敷磁性颗粒,当有磁场漏磁或磁场被打断时,磁性颗粒会聚集在缺陷处,从而可视化缺陷的位置和形态。
优点包括简单易行、高灵敏度、能检测细小缺陷和形状多样化。
缺点是只能检测铁磁材料,灵敏度受表面状态和磁场均匀性影响。
3. 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射线检测是一种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物体并投射到感光介质上的方法,从而检测物体内部缺陷的技术。
它通过感光介质上的黑化程度来评估缺陷的大小和位置。
优点包括能检测较深的缺陷,适用于各种材料。
缺点是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要求高。
4. 渗透检测(Dye Penetrant Testing):渗透检测是一种利用润湿性液体浸渍到表面开裂或孔隙处,然后涂覆上显色剂来检测这些表面缺陷的方法。
它通过液体的渗透和表面张力效应来展现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优点包括简单易行、能够检测各种材料和形状的缺陷。
缺点是只能检测表面缺陷,对材料的清洁要求高。
5. 热红外检测(Thermal/Infrared Testing):热红外检测是一种利用热辐射和红外辐射原理检测表面和内部缺陷的技术。
射线检测工艺卡一.适用范围本工艺指导书适用于对低合金钢Ø55mm×4mm规格小径管对接焊缝及热影响区(焊缝两侧各10mm)进行射线检测。
二,参考条件EN 473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总则EN 1345 焊缝无损检测---焊接接头射线检测En 12517-1 焊缝无损检测---第一部分:钢、镍、钛及其合金射线检测-验收等级EN 462-1无损检测-图像质量---第一部分:图像质量指示器(丝型)EN 584-1无损检测-工业射线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EN 584-2无损检测-工业射线胶片---第二部分:依据参考值控制胶片处理三.人员资质按本工艺指导书操作人员应取得EN 473 RT 1级资质。
四,设备及材料4.1 X射线机、本工艺卡采用设备为YXLON 320Kv X射线机,设备应具有检验证书并处于证书有效期内。
4.2胶片本工艺卡采用的胶片为AGFA C7,胶片应符合EN584-1标准。
胶片应具有出厂证书和检验证书并处于证书有效期内。
4.3增感屏本工艺卡采用的铅增感屏,前屏厚度:0.1mm, 后屏厚度:0.1mm4.4像质计本工艺卡所采用的像质计应符合EN 462-1标准,应具有检验证书并处于有效期内。
4.5报警仪在操作本工艺卡的过程中应采用报警仪检测操作区域射线剂量,报警仪应具有剂量证书并处于有效期内。
4.6黑度计及参考底片本工艺卡操作过程中采用的黑度计应使用标准参考底片进行校准,使用的参考底片应具有检验证书并处于有效期内。
4.7安全警戒在操作本工艺卡时,曝光应在曝光间进行。
五.检测目的本工艺指导书的检测目标为低合金钢Ø55mm×4mm规格小径管对接焊缝及热影响区(焊缝两侧各10mm)进行100%射线检测。
六.参考标准6.1检验标准:EN 1345,检验级别:B级6.2验收标准为En 12517-1,验收级别:1级六.检测表面状态:工件待检测区域表面应光滑,清洁,无咬边,飞溅等。
xps检测原理
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也称为电子能谱补偿,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材料的表面化学成分、化学状态和电子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照射样品表面,通过测量逸出的光电子的能量和数量来分析样品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电子状态。
以下是XPS检测的基本原理:
1.光电效应:X射线照射样品表面会使样品吸收高能量的X射线光子,这些光子能量足以使表面原子内的电子从原子轨道中被激发出来。
2.逸出光电子的能量分析:逸出的光电子具有特定能量,该能量与原子的化学成分和电子状态相关。
逸出的光电子被收集并通过能谱仪进行能量分析。
3.能谱仪:能谱仪用于测量逸出光电子的能量和数量。
能谱仪通常包括能量分辨器和检测器,能够确定逸出光电子的能量分布和相对丰度。
4.化学成分和化学状态分析:不同元素的电子在逸出时具有特定的能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光电子的能谱来确定样品表面的元素成分。
此外,光电子的能级位置也提供了关于元素化学状态和化合价态的信息。
5.表面分辨率:XPS能够提供很高的表面分辨率,可以检测到表面原子层的化学信息。
这使得XPS成为研究表面化学和界面现象的有力工具。
通过XPS分析,可以确定样品表面的元素成分、化学价态、化学键和表面污染物等信息。
这种技术在材料科学、表面化学、纳米科技、薄膜技术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一、射线检测(R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Testing),业内人士简称RT,是工业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Testing)的一个紧要专业门类。
射线检测紧要的应用是探测工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
依照不同特征,可将射线检测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X射线层析照相(X—CT)、计算机射线照相技术(CR)、射线照相法,等等。
射线照相法,利用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γ射线穿透工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最基本、应用广泛的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也是射线检测专业培训的紧要内容。
(一)射线照相法的原理射线检测,本质上是利用电磁波或者电磁辐射(X射线和γ射线)的能量。
射线在穿透物体过程中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吸取和散射使其强度减弱。
强度衰减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衰减系数和射线在物质中穿透的厚度。
假如被透照物体(工件)的局部存在缺陷,且构成缺陷的物质的衰减系数又不同于试件(例如在焊缝中,气孔缺陷里面的空气衰减系数远远低于钢的衰减系数),该局部区域的透过射线强度就会与四周产生差别。
把胶片放在适当位置使其在透过射线的作用下感光,经过暗室处理后得到底片。
射线穿透工件后,由于缺陷部位和完好部位的透射射线强度不同,底片上相应部位等会显现黑度差别。
射线检测员通过对底片的察看,依据其黒度的差别,便能识别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二)射线照相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熔化焊接方法(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气焊等)的对接接头,也能检查铸钢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检测角焊缝或其他一些特殊结构工件。
2、射线照相法的优点①缺陷显示直观:射线照相法用底片作为记录介质,通过察看底片能够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缺陷的性质、数量、尺寸和位置。
②容易检出那些形成局部厚度差的缺陷:对气孔和夹渣之类缺陷有特别高的检出率。
③射线照相能检出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分别为毫米数量级和亚毫米数量级,甚至更少,且将近不存在检测厚度下限。
射线检测检测技术表面状态
(1)距焊缝中心各50㎜范围内应清除飞溅、焊疤,对于母材上的深坑应补焊磨平。
表面质量应经监理检查合格,并经检测人员认可,以确保底片质量。
(2)焊缝成形粗劣易与内部缺欠相混淆,也必须修磨。
10 检测技术
a) 中心透照法
b) 双壁单影透照法
c) 双壁双影透照法
注:L---射线源至透照部位工件表面的距离;L---透照部位21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图4 透照方式示意图
单壁中心透照法、双壁单影透照法及双壁双影透照法是管道对接接头射线照相的三种基本透照方式。
(1)中心透照法
中心透照法是长输管道环缝检测的主要方式,它用X、射线爬行器进行检测。
它优点是不仅一次透照整条焊缝,γ.工作效率高,而且透照厚度均一,底片黑度一致,横向裂纹检出角为0,横向缺欠检出率高,灵敏度最佳。
(2)双壁单影透照法
双壁单影透照法是无法采用中心透照法对管子进行检测时而采用的方法,如小直径管道焊缝、死口、联头及几何不清
晰度无法满足中心透照法要求的焊缝。
这种透照方法的主要缺点:
①灵敏度较低。
与单壁透照相比要多穿过一个壁厚,需要X射线机的能量较
高,且经过前面的壁厚进行滤波,到达检测部位线质变硬,
使底片的灵敏度降低,与单壁透照相比差1~2个像质指数。
②透照次数应满足10.2.3中K值的要求。
③透照时应注意机头对中或采用对中工具进行。
(3)双壁双影透照法
这是Φ≤89㎜的管子唯一的透照方法,因管子源侧焊缝距胶
片远,几何不清晰度大,灵敏度低,为保证透照质量,操作
时要做到如下要点:
2/3,10dL焦距应满足L≥a)①按10.2.3中第项的规定,21㎜,且最大不超过103且不小于600㎜,椭圆透照间距为~㎜,
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各照一次。
当椭圆透照不可行时,15 °。
120次,互成3可采用垂直透照,透照次数不少于
②按T=2T+2㎜,查表3确定像质指数,使用专用等丝A像
质计,置于射线源侧。
③透照时管电压可适当提高,曝光量小于15mA·min。
④按8.5.4的要求,底片上的标记可适当减少。
⑤注意散射线的屏蔽。
10.2 几何条件
当射线机和透照工件一定的 /L,几何不清晰度Ug≤d
L12JB4730、L值与GB3323-87Ug情况下,控制L就控制了值。
11 AB级相同。
等标准中规定的
由于中心透照法比双壁单影透照法优越,在保证灵敏度和底
片质量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几何不清晰度适.当降低,使L值减小,但减小值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0%,以
1充分发挥中心透照法的优点。
这与欧洲EN1435和JB4730是一致的。
)当管材采用低合金高强钢时,应重视对横向缺欠1(.
的检出,因此本标准规定了K值。
但对公称直径小于250㎜的管子,其管壁较薄、压力不大,即使压强很高而承压面积
小,因此所受的压力也不大;本标准对公称直径小于250㎜管子焊缝的规定做了适当放宽,并不影响其质量,在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标准有类似规定。
本条中规定的K值称为透照厚度比,即K=T'/T,其中T为母材厚度,T'为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
本标准规定环缝AB级的K值不大于1.1。
透照次数N和一次透照长度L3按下列公式计算:
环缝双壁单影法公式:
图03 双壁单影法透照
N=180°/α
α=θ+η
-12-1)1+[(θ=cosKT/D]/K
0-1/θD[·sin=sinη0]
D(2F-)0.
L=πD/N
03-1-1=cosK D》T时,θ当0α——横向裂纹检出角,°;式中:——影像最大失真角,°;θ——有效半辐射角,°;η——透照厚度比;K ——管件厚度,㎜;T——外直径,㎜。
D0㎜,而不是2)本标准中小径管界限为小于或等于89(这样做114㎜规定。
SY4056-93按标准中规定的小于或等于标准的规定,便于与国外先进油气管道是参照API std 1104标准接轨。
双壁双影椭圆成像一般有两种透照方法:一种是角度法,另一种是平移法。
①角度法管道透照采用角度法简单可行,但现场尤其是在高空,由于角度不易控制,底片上焊缝影像的开口间隙不准。
最理㎜以下的5㎜。
经过多次实践;对外径为503想的间隙为~㎜以50°为好,外径大于或等于管道倾斜角小于或等于10°为好。
但角度法不如水平7下的管道,倾斜角小于或等于位移法好掌握。
②平移法开口间隙水平位移S是利用两个相似三角形而求得的。
0.
通常控制在3~10㎜,最大间距不超过15㎜。
水平位移S(见图04)应按下式计算:0S=(b+g)L/L 210式中:S——水平位移,㎜;0b——焊缝宽度,㎜;
g——椭圆投影间距,㎜。
(3)对于公称直径小于250mm的管道环缝双壁单影透照时,对K值的要求和一次透照长度适当放宽,但整圈焊缝的透照次数,根据源距钢管外表面的距离而定,当源距钢管外表面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时,不少于3次;源距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大于15㎜时,不少于4次;以免漏检。
本条250㎜界限是参照“容规”和GB150对外径Φ<250㎜与Φ≥250㎜管子检测不同要求而界定的。
图04 双壁双影透照水平位移距离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