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_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23.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讲议论文知识讲解与解题思路归纳议论文知识讲解1.议论文的分类: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驳论文: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称之为驳论文。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论点:(1)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文章有且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多个分论点.(2)论点与论题论点:作者对问题的态度、看法、观点。
论题:文章所论述的问题(3)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注意一些表明论点的标志性词语:所以、因此、总之、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其实、我认为……(5)注意论点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必须是明确的表态的句子。
(关于找论点的详细说明:1、寻找文章论点解题思路:很多议论文的文章是直接指示型的,在原文中直接把观点表述出来。
观点一般出现在:A、标题在寻找议论文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文章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
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
B、开头部分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
第二种情况:引出论点。
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论之后,在第一段末尾或者第二、三自然段才摆出论点的,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事例引出;诗歌引出;现象引出)C、结尾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
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部分——结尾;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
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看看是不是论据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那么就是分论点了。
第一讲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一、议论文考场作文类型1.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 探究寓意法①明确本义②挖掘象征义,找出寓意例: 《肩膀》本义:象征义:(2)增补信息法①增补限定词②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缩小外延例: 《担当》担当的对象:担当的主语:(3)化意为象法①明确方向②化抽象为具体例:《谈意气》方向:具体:2.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以小化大法①明确方向②拓展联系例:子硕问墨子道:"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件事最为重要"墨子说:"好比筑墙一样,能捣土就捣土,能填土就填土,能递土就递土,然后墙就筑好了。
从事正义的事业也一样,能论辩就论辩,能讲解就讲解,能干具体事就干具体事,这样,正义的事业就完成了。
"请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化大为小法(化虚为实法)①明确方向②联系个体、个人实际例:话题“心灵的选择”方向:个体实际: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提炼中心法①抓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②结合关键字词句,提炼中心例: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文明班级奖”,有人向校长提出问题: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
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关键词句:提炼中心:(2)分析倾向法①分析出题的褒贬倾向②确定情感倾向,明确立意例: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
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
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
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
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
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
”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
褒贬倾向:立意:(3) 舍次求主法(话题通用)①明确材料多个对象②进行对象比较,构造争议性③确定立意例:有人说,仰望星空,能够看到星星的晶莹,能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中考议论文考点及答题技巧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的特点是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中考议论文常见考点如下:考点1.寻找或提炼论点。
(1)论点特征:论点是作者关于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
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3)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即为全文的论点,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引发出来的。
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而分论点可以有多个。
考点2. 分析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例如: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
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4)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能体现论据的真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应简明扼要。
(5)如何补写论据。
一、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二、事实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要交代清楚何人、何事、结果。
道理论据可选择名人名言、俗语、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等。
中考满分议论文范文5篇中考满分议论文范文5篇中高考本着“如期举行、应考尽考、安全考试”原则,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希望下面这些满分作文能给大家带来参考和帮助哦!中考满分议论文范文(篇1)“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文明奥运”——北京奥运三大理念。
“抢饭生活、睡觉生活、自由生活”——我初中寄宿生活的三大理念!抢饭生活古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当代,邱孙伟说:给我一双筷子,我将夹起整个食堂!常人知道,寄宿生得在食堂吃饭,但常人不知道,食堂抢饭是多么激烈!那是,人山人海,你推我挤,摩肩接踵。
当然,不可一棒子打死一群人,这只不过是男生的“风范”罢了。
“好,下课!”“老师再见!”没等老师走出教室,几个抢饭敢死队的队员便已火速从后门窜出!来了,来了,第一大部队来了,冲在最前方的是邱孙伟,其次是……“你跑得真快。
”体育老师对我说。
“因为我对食物有应激反应!”我边跑边回答……睡觉生活“九幺零大地震!现在开始!”一阵嘎吱嘎吱的摇动声紧随其后,跟着,芭蕉扇的扑扑声加入其间。
每天早上早读喊着“困啊——困——啊”,一到晚上却睡不着。
这不,又因风扇问题吵了起来——上铺吹不到风,嫌风扇声大,要关。
下铺热,要吹。
于是,地震袭来!“九幺零大地震!开始!”“停电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累了,自然而然地睡了。
自由生活作为寄宿生,一天都关在公寓与学校里,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可言!最长的一段自由时光便是下午放学到晚上自习前的两个小时了。
两个小时,现在看来,挺多的了!之前的几周,这两个小时我总是这样过的——吃饭,洗澡,洗衣,小憩。
这周却不一样了。
要开县运动会了,班上有三位同学在公寓楼下集训,我就在一旁看,一边为他们加油打气,有时还帮他们拾拾这,拿拿那的,每天都要忙一个小时。
但是,我却觉得很开心,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因为有时自由的意义不是离去,而是留下,而是参与!国庆放假,在家补眠,偶遇朋友,听说树德很苦,使我觉得我们学校好多了。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性文章写作思路梳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复习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思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归教材,考点溯源(一)导入《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性文章的教学建议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通俗地讲,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就是此类文章总的行文思路。
先观点后材料,还是先材料后观点,或者是边观点边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审视、去判断,从而理清二者的关系。
阅读议论性文章时,思路往往是与结构合在一起思考的,谈思路,必然会连带着结构这个概念。
虽然福建中考不会“明着考”文体知识,但文体知识必须要懂、要能用。
作为文体知识重要内容之一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主要是指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这三个部分。
很多参考资料还把这一结构细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并列为主要特征的横式结构,二是以递进为主要特征的纵式结构。
(二)考点溯源1.回顾整套教材所学的教读课文,根据单元说明、预习提示、批注、思考探究等助学系统整理下表。
2.研读上表,梳理教材所给提示、所附问题、所设置学习任务,总结其中涉及的考点,可以发现:(1)梳理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此类文章的一项重要能力,梳理前必须辨析、理解和掌握几个重要概念:“层次”“关系”“推进”“过渡”“论述”“方面”或“层面”,以及“结构”等。
(2)梳理思路,可以指向某个句群、某个段落、某几个段落,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向全文。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立足于整体感知全文。
(3)梳理行文思路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请选择对全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
②请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③作者是怎样论述的?④请简要梳理全文(或某个段落)的写作思路。
(4)思路梳理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梳理,一般是从文章开头开始,然后是文章中间,最后是文章结尾,依次概括阐述,必要时应体现出材料相关内容,以及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阅读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备份英雄”①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伴月升空,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空间站生活。
至此,我国圆梦太空的航天员已有13位,这一数量是我国所有航天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在天宫号空间站展示了一张我国现役共34位航天员的合影。
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他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尚未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
自1998年宣誓成为一名航天员,23年间,邓清明每一天都在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
因为微弱的差距,他先后错过了成为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执飞航天员的机会,并数次进入备份乘组。
每一次从零开始备战,邓清明都和主份航天员一样完成同样数量、难度和标准的训练。
②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坚持训练。
他说他永远记得,和自己同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陈全说过,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通过媒体报道,人们了解了邓清明的故事,给予了他不亚于任何飞天航天员的肯定和赞扬——“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
”“鬓微霜,又何妨?”“你同样是中国航天的英雄。
”③事实上,除了邓清明,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有包括陈全等在内的5名直到退役也没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然而,正是有了他们与战友间相互督促、你追我赶的训练,才让我国拥有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飞天好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多年一丝不苟地执行备份任务,才让所有参与发射任务的人既踏实又安心。
在那些圆梦太空的航天员中,最海胜也曾3次备份,驾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的刘旺,则为那一刻整整准备了14年!④这样的“备份英雄”,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
在201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
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检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态度。
第三讲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议论文的论证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二、即学即练【例题1】请判断下面的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 《谈骨气》)A.比喻论证B. 举例论证C. 对比论证D. 道理论证【例题2】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120字左右。
【例题3】请用西游记的例子证明“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例题4】请根据题目《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和苏洵“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论述,写一段论述。
【例题5】按要求写作。
方孝孺在《指喻》中说“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意为:“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段 25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举出事例,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不得抄袭、翻译原文。
三、论据的基本知识指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例题6】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柏拉图说:“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这些是什么论据?A. 事实论据B. 道理论据四、论据从哪里来课内(1) 理想·信念·追求·奋斗①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与宏伟的政治抱负。
②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作者追求高洁人格和高雅情趣。
③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少年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宏伟抱负。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6 议论文、说明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为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
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
正如七十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这项研究已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上赢得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证实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很少,只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有几篇议论性文章。
而这几篇议论文又较简单,不能全面阐释议论文的特点。
要借助课外典型的议论文的阅读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中招考点议论文的阅读考查一般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设题。
(1)关于论点,常考的是提炼、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关于论据,常考的是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辨别论据的类型或论据使用是否恰当;分析论据的作用;补充论据等。
(3)关于论证,常考的有:分析论证过程;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品析论证的语言。
另外,议论文还常考查学生的拓展探究能力。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议论文,对议论文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平时阅读议论文较少,也很少练习议论文的写作,因此虽然大部分同学能读懂议论文,但在解答问题时还需要进行技巧的训练。
学习目标:1、学会提炼、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2、辨别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学会按要求补充论据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学会概括论证过程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如下活动:通过阅读《阅历与读书》、《让人,乃众妙之门》、《“知入”与“知出”》等议论文,学会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等。
2、针对目标2,设计如下活动:阅读《阅历与读书》、《让人,乃众妙之门》、《“知入”与“知出”》等,(1)指出文中所用的论据类型;(2)指出某一个论据的作用;(3)针对某一段补充一个论据等。
3、针对目标3,设计如下活动:阅读《阅历与读书》、《让人,乃众妙之门》、《“知入”与“知出”》等,(1)简述文章(或文段)的论证过程;(2)辨析某一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析文段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