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的课文,作者是黄奕波。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名峰”之一,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峰壁巨岩上,有“天都峰”三个大字。
峰顶有“试胆台”。
登峰顶观看日出是美景奇观之一。
课文以“爬天都峰”为题,重点不是写怎样爬,而是写爬天都峰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所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爬天都峰》是一篇关于勇气和毅力的课文,它描述了主人公“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的经历。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高度和陡峭程度都非常惊人,对于攀登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篇课文的背景信息包括黄山的天都峰和作者黄奕波的个人经历。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以其险峻、壮观而著名。
黄奕波是本课的作者,他通过这篇课文,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与读者分享,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此外,这篇课文还涉及到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
通过主人公“我”和爸爸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我”在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不自信,以及受到鼓舞后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爬天都峰》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勇气、毅力和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4.“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互相道谢呢?答:因为爬天都峰对这一老一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但他们彼此互相鼓励,给了彼此信心,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爬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谢。
5、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6、“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生字组词:哩:在山上哩!还没来哩!级:石级年级高级低级上级等级链:铁链项链链接锁链手表链颤:发颤颤抖颤动颤音颤颤悠悠攀:攀登攀岩攀扯攀谈攀亲道故- 猴:猴子猴头猴戏猴年马月鲫:鲫鱼过江之鲫念:念头思念想念念小学念念不忘辫:辫子小辫儿麻花辫扎辫子呵:呵斥呵责呵气笑呵呵多音字:相:xiāng相信xiàng相片儿量:liáng测量liàng量力似sì相似shì似的作:zuō作坊zuò作家形近字:辫(辫子)辨(辨别)辩(辩论)念(思念)贫(贫穷)贪(贪心)词语解释:笔陡:笔直陡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
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
(课件出示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3)《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
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5)假(jià)日似(sì)乎白发(fà)苍苍照相(xiàng)应(yīng)该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
(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四年级17课爬天都峰课文
《爬天都峰》是四年级第17课的课文。
爬天都峰是一次户外活动,我们班同学都非常期待。
天都峰是我们城市的一个著名景点,山势险峻,被誉为“天梯”。
我们班一共有30个同学,老师带领我们出发了。
早上八点,我们集合在学校门口,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瓶水和一些食物,还有防晒霜和帽子,提醒我们要做好准备。
我们穿上运动鞋,整齐地排列队伍,开始了征程。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唱着歌,走过了一片片绿树。
山路蜿蜒曲折,有时很陡峭,我们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有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小动物,比如松鼠和野兔,它们跳来跳去,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
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美景,还有远处的大海。
我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
下山的路程比上山更加艰难,因为我们的腿已经有些酸痛,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
我们鼓励着彼此,慢慢地下山。
最后,我们胜利地回到了学校。
这次爬天都峰的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互
相帮助;我们也学会了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这次活动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也增强了我们的毅力和勇气。
爬天都峰的经历让我们铭记于心,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攀登到人生的巅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导学案
井边学刘子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changcheng)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宏伟建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它以雄伟的气魄、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长城旅游呢?今天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长城》,让我们共同领略长城的雄伟。
板书:17长城。
2、读题。
初步了解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程度。
3.引导看图,谈谈看后的感受。
4.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自然段、画出课文里带拼音的生字。
2、检查文本中带拼音的生字:齐读、指生读。
3、请同学提出自己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其他生字、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指读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远处看)
②长城的特点是什么?(长)
2、又读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书中是用哪些词语来描写的长城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②理解词语
崇山峻岭:山高而陡。
形容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险要。
蜿蜒盘旋:本课中指长城犹如长龙在崇山峻岭中曲折行走。
3、再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长。
(万里长城万里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
①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长城脚下(近处)
②长城的特点是什么?(高大坚固)
2、指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
垛子:城墙顶上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了望口: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城台:
3、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城的特点。
(万里长城永不倒)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动作的词,体会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
3.学习重点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①“凝结”是什么意思?(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常常用来比喻友谊、情感和联系的密切牢固。
课文中指长城的形成或者说建成。
)
②“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孟姜女哭长城)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齐读课文,感受这伟大的奇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七、小结: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具体学习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
八、作业:抄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远看:长→像一条长龙→一万三千多里
长城近看:高大坚固→万里长城永不倒
联想: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感受: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