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5.73 KB
- 文档页数:11
一. 单选题(共6题,共12分)二. 判断题(共44题,共88分)3.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按尊卑长幼确定的等级身份制度。
宗法制主要5. 都察院是明初洪武年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职掌:一是纠察百司;二是监督刑部6.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别,史称“差遣制”。
差遣制的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
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高低,并不一定担任与官职名称相符合的职务,官员担任的实际事务由皇8. 九卿是明、清中央最高官员合称九卿,分别由六部尚书和通政使、左都御史、大理卿组成。
()(29. 云梦秦简1970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云梦秦简共有1155枚,为我们了解秦朝的10. 三司唐代设置,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为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长官被称为计相,权任11. 租调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赋役制,租为土地税,征纳谷物;调为户调,征纳绢绵。
()(21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立法,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以及判例、解释例,最终确立了由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等组成的“六法体系”,宣告了中国法律近代18. 科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科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0.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4. 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强调“垂法而治”、“一断于法”,坚持“26. 《大清商律草案》,包括总则、商行为、公司法、票据法、海船法等,共1010条。
()(229.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31. 《中华民国约法》所规定的总统制,总统权力远较其他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更大。
()(232. 辟举:汉代选任官吏常用的方式之一,是高级主管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或自选属吏的制度。
中国法制史习题前言一、问答题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是什么?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一、选择题1.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2.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B.威侮五行C.禹刑D."昏、墨、贼、杀"3.“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
A.昏B.杀C.墨D.贼4.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5.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
A.禅让制B.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D.嫡长继承制E.遗嘱继承制二、问答题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什么是《禹刑》、《汤刑》?3.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哪些?4.什么是奴隶制五刑?三、论述题1.试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一选择题1.《吕刑》的制定者是(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侯2.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
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
A.质剂B.傅别C.狱D.讼3.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
大司寇D。
士师4.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E.《九章律》二、问答题1.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是什么?3.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什么是"五听"?三、论述题1.试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什么是"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制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
A、竹简上B、鼎上C、纸上D.帛上2.《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一、单顷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夏代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C ). A. 尧B.禹 C. 启D. 周公2.我国古代赎刑最先出此刻( A )。
A. 夏代 B.商朝 C. 西周 D.举朝3. 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 A. 赵鞅B.叔向 C. 郑驷颛 D. 子产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 )。
A.仆区法 B. 法经 C. 秦律 D. 盗法5.菜朝一种以极竭残忍的死刑与肉刑井用的刑罚是( D ). A. 定永 B. 醢 C. 皋酋 D. 具五刑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C )。
A.《九章律》B.魏律 C. 察律D.唐律7.清朝每一年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 A ).A.秋申 B. 大审 C. 热审D.朝审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 ). A. 君上大权 B.国会 C. 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9.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那么、债权和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是( D ). A 德国人B. 俄罗斯人C. 英国人D.日本人10.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C ).A.刑部 B. 大理寺 C. 法部D.大理院1.“昏、贼、贼,杀”是夏代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D )”。
A.昏B、杀C.墨D.贼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那么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 )。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3.我国古代第一次发布的成文法是在( B )。
A、竹简上B、鼎上C、纸上D.帛上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 A )。
A、取息过率B、券书C、文券D.散估5、明律规定,关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假设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 B )。
A、一等B、二等C.三等D,四等6.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先规定在( A )。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B )。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B.皋陶C.共工D.黄帝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B.商C.周D.秦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B.夏政C.禹刑D.五刑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B.大理C.大司寇D.小司寇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B.九州C.九鼎D.九洲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B.商C.西周D.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B.甫刑C.赎刑D.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A.夏B.商C.周D.秦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4、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A、竹刑B、法经C、宪令D、大府之宪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A、宋B、清C、唐D、明8、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A、律B、令C、科D、比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A.不孝 B.恶逆 C. 大不敬 D.不义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A.宋朝 B.明朗 C.清朝 D.元朝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17、大明律共有A、6篇B、7篇C、9篇D、12篇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A.发遣 B.充军 C.枷号 D.刺字19.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 D.大清会典20、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是A、刑部B、在宗正府C、宣政院D、审刑院21.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22、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23、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2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28.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是A.中华民国宪法 B.“五.五宪草”C.训政纲领 D.训政时期约法29.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党中央 B.参议会 C.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会议30、抗日战争初期各抗日根据地一般在名义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其第三审级为A、县地方法院B、边区高等法院C、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D、省裁判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一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商朝的肉刑有 ;A.墨B.劓C.刖D.宫E.笞2.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增加 ;A.兴律B.厩律C.盗律D.贼律E.户律3.唐律所规定的五刑包括 ;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E.死刑4.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5、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目包括A、总则B、债权C、特权D、亲属E、继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禹刑2、公室告3、义绝4、资政院5、井冈山土地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简述“重罪十条”;2.简述“八议”入律;3.“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汉朝刑事立法指导思想;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1分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可详考2分2、公室告:秦律规定允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盗他人财物;1.5分凡公室告,官府应予受理;1.5分3、议绝:1唐律规定:在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或双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打、通奸、杀伤等情况下,经官府判决强制解除婚姻关系;2分2不执行判决者徒一年;1分4、资政院:1资政院章程规定其宗旨是“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1分2实际上是清政府用以装潢门面的御用机构;1分31907年筹建;1分5、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颁行的土地法规1分;规定:没收一切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但所有权属于政府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简述“重罪十条”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大犯罪;2分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每二种1分2.简述“八议”入律;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3.“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按五服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尊犯卑,处罚越轻;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汉朝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禁是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分德刑并用是汉武帝以后的立法指导思想;3分顺天行刑,是指判处死刑者一般要在霜降以后执行;3分理论分析较好者;2分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是,试图从各个方面限制和防范袁世凯的复辟,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第一,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总统之独裁”;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加强国会对总统的监督;其三,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随意撕毁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其主流是好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约束反革命力量,却又拱手交出政权,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充分地发动群众,因而最终被袁世凯所背弃;。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哪部?A.《周礼》B.《九章算术》C.《程虚中山法书》D.《唐六典》答案:A2. 关于汉代的法律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以律令为主,罚则较重。
B. 汉代倡导法治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C. 汉代取消了“众刺”的刑罚。
D. 汉代法律制度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B3. 清朝刑律体系中规定的重要刑罚有:A. 鼻割、耳割、流放。
B. 鞭刑、钉耳、流放。
C. 宫刑、流放、笞刑。
D. 凌迟、受刑。
答案:D4.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刑律大纲》对哪个领域的法律提出了较多的规范和完善?A. 财产犯罪B. 人身安全犯罪C. 道德犯罪D. 反动活动答案:B5.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在哪一年?A. 1979年B. 1996年C. 2012年D. 2018年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
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和严厉执行,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提出“赏罚分明”、“轻重明白”等原则,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
答案:明清时期的法律体系以明代的刑律为基础,并在清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刑律编纂较为系统。
其次,法律执行方式多样,包括官制、厂刑和民间习惯等。
再次,明清时期的法律注重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财产犯罪和人身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
最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儒家的“仁政”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等。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刑法发展历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刑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其中,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对战争罪和经济犯罪进行了规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唐律疏议D. 法经2. 秦朝实行的法律制度是: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汉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九章律B. 汉律C. 唐律D. 宋律4.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九章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大明律5.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宋律B. 大明律C. 唐律疏议D. 九章律6.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明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九章律7. 清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清律例B. 大明律C. 宋律D. 唐律疏议8. 中国古代的“五刑”指的是:A. 笞、杖、徙、流、死B. 笞、杖、徒、流、死C. 笞、杖、徒、徙、死D. 笞、杖、徒、流、死9.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A. 大清律例B. 大清民律C. 大清刑法D. 大清新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56年D. 1978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的“三法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________为主导思想。
13.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4.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________。
15.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6.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________。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1、中国历史上正式颁行的第一部民法典是()。
A、中华民国民法B、大清民律草案C、民律第二次草案D、现行律民事有效部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基本内容是()。
A、没收一切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B、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土地制度C、乡村中的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土地D、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经营不受侵犯E、减租减息3、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单行商事法规是()。
A、银行法B、交易所法C、票据法D、公司法和海商法E、破产法4、清末法律改革中,清政府颁布的主要法律有()。
A、钦定宪法大纲B、大清新刑律C、十九信条D、大清民律草案E、刑事民事诉讼法5、明朝官员构成奸党罪的言行包括()。
A、渎职B、专擅选官C、交结近侍D、上言大臣德政E、谋反、谋大逆6、唐朝有四次重大立法活动,即()。
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D、开元律7、三国两晋南北朝刑法基本原则主要有()。
A、八议B、官当C、准五服以制罪D、重罪十条E、秋冬行刑8、汉朝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出现的诉讼审判制度有()。
A、三司会审B、录囚C、疑狱奏谳D、秋冬行刑E、《春秋决狱》9、西周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判决,可向天子上诉,上诉的方式有()。
A、路鼓B、邀车驾C、肺石D、打登闻鼓E、上表陈情10、商朝的刑罚主要包括()。
A、炮烙B、具五刑C、醢刑D、脯刑E、城旦舂1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是()。
A、六礼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一夫一妻多妾制E、七去三不去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禹刑》B、《法经》C、《铸刑书》D、《竹刑》E、《秦律》13、秦朝常用的死刑方法有()。
A、具五刑B、族诛C、枭首D、醢、脯E、弃市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的对后世封建法制有重大影响的刑法原则有()。
A、八议B、官当C、准五服以制罪D、重罪十条E、秋冬行刑15、以下()为“十恶”重罪。
A、谋反B、奸党C、谋大逆D、谋叛E、不义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刷的法典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周礼D. 唐律疏议2. 以下哪部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早的刑法典?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3. “五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罚金C. 笞、杖、徒、流、罚金D. 笞、杖、徒、流、迁徙4. 清朝末年,中国法制开始现代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康熙字典的编纂B. 光绪皇帝颁布《新刑律》C. 慈禧太后颁布《大清律例》D. 光绪皇帝颁布《大清会典》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流派?A. 儒家C. 道家D. 墨家6.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哪一项是其特有的刑罚制度?A. 宫刑B. 劓刑C. 车裂D. 凌迟7. 明朝时期,哪一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法律?A. 大明律B. 明律C. 明会典D. 大明会典8.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原则在哪个朝代得到体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礼部10. “以德治国”是哪个朝代的治国理念?A. 秦朝B. 汉朝D. 宋朝答案:1. D2. A3. A4. B5. D6. C7. A8. B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阐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异同。
3. 描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
4. 简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程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某朝代,一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查,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哪些可能的刑罚?请结合当时的法律背景进行分析。
五、论文题(20分)请以“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
2、在秦国,改法位律的人是__________。
3、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__________。
4、抗日民主政权时期施政纲领共同确认中共中央在政权组织的“__________”原则。
5、律,最早源于__________。
6、“夏有乱政,而作__________”。
“商有乱政,而作__________”。
7、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__________”。
“贪以败官为__________”。
“杀人不忌为__________”。
8、《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__________”。
9、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沿袭了夏朝的__________。
10、商初,王位继承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行,但以__________为主。
商末,逐渐实行了__________。
11、商朝的监狱叫做__________,又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西周的“九刑”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刑。
13、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14、西周区分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
故意称为__________,过失称为__________,惯犯称为________,偶犯称为__________。
15、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__________。
16、1936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__________”。
17、北洋政府审判机构大体分为三种,一为__________法院,二为__________法院,三为兼理司法法院。
18、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__________,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精选200题(一)单项选择题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 b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吕刑2.西周立法指导思想是( a )。
A.明德慎罚 B.德主刑辅 C.德本刑用 D.明刑弼教3.西周时期将故意犯罪称为( d )。
A.故 B.端为 C.眚 D.非眚4.西周时期的偶犯称为( c )。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5.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b )。
A.质剂 B.傅别 C.券书 D.出举6.西周时期司法官是( a )。
A.司寇 B.廷尉 C.大理寺卿 D.刑部尚书7.春秋时期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a )。
A.铸刑书 B.刑器 C.吕刑 D.铸刑鼎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c )。
A.铸刑书 B. 铸刑鼎 C.法经 D.秦律9.秦朝作为司法机关判案成例的法律形式是( d )。
A.封诊式 B.决事比 C.法律答问 D.廷行事10.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a )。
A.公事告 B.非公事告 C.告诉 D.举劾11.秦朝把庭审案件称为( d )。
A.诏狱 B.讯狱 C.鞫狱 D.治狱12.汉律( c ),构成汉朝法律的基本框架。
A.三篇 B.九篇 C.六十篇 D.十二篇13.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 a )。
A.约法三章 B.傍章律 C.朝律 D.九章律14.亲亲相隐原则规定于( a )A.汉宣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文帝15.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b )。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泰始律 D.北魏律16.将“八议”正式入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17.“张杜律”指的是( c )。
A.九章律 B.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18.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b )。
A.魏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19.“准五服以治罪”首次规定于( d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A.黄帝B.启C.汤D.周武王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A.兄弟相宗制B.嫡庶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父死子继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A.《大府之宪》B.《宪令》C.《法经》D.竹刑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A.以古非今罪B.妄言罪C.非所宜言罪D.怨望诽谤政治罪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A.《开皇律》B.《贞观律》C.《武德律》D.《永徽律》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A.屯田制B.限田制C.均田法D.公田法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A.《户令·应分条》B.《户绝法》C.《丧葬令》D.《户绝条贯》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A.《大札撒》B.《条画五章》C.《至元新格》D.《大元通制》10.元代死刑定制为( )A.绞、斩二等B.斩、陵迟二等C.绞、斩、陵迟三等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经世大典》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A.洪武元年B.洪武七年C.洪武二十二年D.洪武三十年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A.《吏律》B.《刑律》C.《礼律》D.《名例律》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A.科场案B.哭庙案C.明史案D.字贯案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刑律》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A.罚金B.遣刑C.拘役D.无期徒刑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A.地方议会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中央咨询机构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训政时期约法》20.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 )A.三级三审终审制B.三级二审终审制C.四级三审终审制D.四级四审终审制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2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2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2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C.《分户令》D.连坐法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2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2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B.《大杜律》C.《小杜律》D.《张杜律》3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3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3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着称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大律》3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大律》D.《北魏律》3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3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3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3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经世大典》D.《元典章》3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A.“谋叛”罪名B.“奸党”罪名C.“盗贼窝主”罪名D.“谋反”罪名3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A.《武德令》B.《开皇令》C.《大明令》D.《大清令》4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A.谋反B.谋叛C.谋大逆D.内乱4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A.律B.例C.会典D.诰4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4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4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宋教仁B.孙润宇D.雷奋 D.马君武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4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4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4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5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道[法制史]练习题第一篇:120道[法制史]练习题法制史演练题单选:1、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BA、五过B、五听C、五刑D、五善2、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C A、家罪B、公罪C、公室告D、非公室告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A、宋国的“刑器”B、邓析的“竹刑”C、晋国的“铸刑鼎”D、郑国的“铸刑书”4、“亲亲相隐”原则是()在法律上确定下来的。
A、春秋时期B、汉朝C、唐朝D、明朝5、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A、《北魏律》B、《北齐律》C、《开皇律》D、《唐律》6.“十恶”首次规定于()。
A.《晋律》B.《魏律)》C.《唐律》D.《北齐律》7.将廷尉改为大理寺是在()。
A.秦代B.晋代C.北齐D.北宋8.《唐律疏议》指的是()。
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D.《开元律》9.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0.中国古代的充军刑创设于()。
A.两晋B.唐代C.宋代D.明代11.在秦代“子盗父母”、“父母擅刑”属于()。
A.公罪B.私罪C.公室告D.非公室告12.清代中央的司法主审机关是()A.大理寺B.刑部C.法部D.最高法院13、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A.大理B.大司寇C.廷尉D.大理寺卿14、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A.秦律B.汉律C.曹魏新律D.北齐律15、《唐律疏议》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A.明刑弼教B.明德慎罚C.德主刑辅D.德本刑用16、宋朝为加强中央司法机构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
A.大司徒B.宣政院C.大理院D.审刑院17、明初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律是()。
A.《大明律》B.《明大诰》C.明会典D.《问刑条例》18、1911年清末政府公布的第一部专门刑法典是()。
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D.《暂行新刑律》19、中国近代史上由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的第一部宪法草案是()。
一、单选题库1、赎刑首次出现在哪个朝代()A 夏B 商C 西周D 东周2、魏文王曾命()进行变法改革。
A商鞅B子产C李悝D邓析3、西周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用是()A 束矢B 钧金C 傅别D 质剂4、西周中央最高司法官名为()A 大理B 士C 蒙士D 大司寇5、商代惩治官吏犯罪的专门法律是()A 官刑B 汤刑C 九刑D 茆门法6、春秋时期“竹刑” 的作者是()A子产B邓析C叔向D荀寅7、《法经》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部分是()A 具法B 盗法C 贼法D 杂法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A. 《汤刑》B.《九刑》C.《吕刑》D.《禹刑》9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A 九刑B 官刑C 汤刑D 吕刑10、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A 孔子B 叔向C 子产D 赵鞅11、西周刑罚的主体是()A 嘉石之制B 圜土之制C 五刑D 赎、流刑12、西周时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A 一夫多妻制B 一夫多妾制C 一夫一妻制D 嫡长子继承制1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 —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 “七出”、“三不去14、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 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15、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A.质B剂 C.合同 D.傅别16、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A.李悝B孔子C赵鞅 D.荀寅17、下列属于西周司法官员法律责任制是()A 官刑B 五过之疵C 茆门之法D 五听18、春秋后期,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的是()A晋国B•郑国C•楚国D •宋国19、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 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制定法律 B.不规定刑罚种类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20、《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 《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 《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 《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 《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21、关于公元前359 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 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 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 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22、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D.亲亲尊尊2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A•商鞅B.申不害C•韩非D •李悝2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A.制竹刑B.诛邓析C.修旧法D.铸刑书25、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A律B格C诰D.科26、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A.具五刑B大辟C弃市D.孥戮27、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秦代28、公元前513 年,晋国主持“铸刑鼎”的大臣是()A.范武子B赵盾C赵鞅D.邓析29、“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是()A律B令C法律答问D延行事30、秦代君主针对一时之事而发布的法律文件是()A律B格式C法律答问D令31、秦代的“延行事指的是()A 廷指宫廷,行事即已行之事,指判案成例B 对法律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C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D 朝廷统一颁布的官吏审理案件的程序32、秦代中央机构三公中的,辅佐皇帝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A 太尉B 丞相c 御史大夫D 邵守33、秦代中央机构三公中的,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是()A太尉B丞相C廷尉D郡尉34、按照秦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没有资格成为秦代的权利主体()A 皇帝B 郡守C 里长D 赘婿35、秦代剃除受刑者头发的刑罚是()A耐B没C废D髡36、秦代自诉案件中的公室告是指()A 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等行为B 子女控告父母打伤自己的行为C 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D 奴妾控告主人对其使用刑罚37、秦律规定: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
如隶臣妾在服刑期间逃亡后又自首,只笞五十,补足期限。
这一规定体现了秦律的哪一刑罚适用原则()A. 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B.累犯加重原则C.自首减轻处罚原则D.区分公、私罪原则38、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
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
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
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
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A.死刑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39、秦律规定,判决后若当事人不服判决,允许其要求重新审判,这一制度称为()A.读鞫B公室告 C.非公室告D乞鞫40、以身高为标准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王朝是()A.秦B汉C晋 D.唐41 、秦朝将规定工作人员考核标准的法规称为()A律B令C程 D.课42、“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A.法家的法治思想B.法家的势治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儒家的人治思想43、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A. “害良”B. “窃货”C.强奸D. “诈伪”44、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A.公室告B.非公室告C.州告D.诣阙告诉45、以下为汉代有关宫廷警卫的法律规定是()A 越官律B 朝律C 兴律D 户律46、汉代最高监察机关为()A 延尉B 丞相府C 御史台D 司隶校尉47、汉代最高司法机关是()A 御史台B 丞相府C 刑部D 廷尉48、汉代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形式是()A律B令C科D比49、以下反映汉代贵族官僚法律特权的制度是()A 八辟之法B 上计制度C 先(上)请制度D 乞鞫50、汉代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罪。
A 左官罪B 阿党罪C 出界罪D 酎金罪51、汉代将为起义农民通情报、当向导、供饮食定为()罪。
A 首匿罪B 通行饮食罪C 见知故纵罪D 大逆不道罪52、春秋决狱首倡者为()A 董仲舒B 孔子D 汉武帝D 汉文帝53、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依据儒家经典一一《春秋》等着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审案B•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根据犯罪人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忠”、“孝” 的精神,来决定犯罪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C•以《春秋》经义决狱的原则在汉代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司法和审判D •春秋决狱与司法擅断存在一定的联系54、汉代财产继承实行()A 嫡长子继承制B 诸子均分制C 宗族继承制D 嫡子继承制55 、汉代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B傅别 C •券书D钧金56、汉朝审讯案件称为()A 鞫狱B 乞鞫C 读鞫D 断狱57、汉代起诉相当于现代自诉的是()A告B劾C奏报D乞鞫58、在汉代对犯谋反罪的刑犯执行死刑应在()A 秋冬行刑B 决不待时C 春秋行刑D 春夏行刑59、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60、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A. 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61、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
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 ,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A. “ 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 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 “ 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 “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62、汉代提出审理案件应贯彻“原心定罪”原则的思想家是()A.汉文帝B.董仲舒C.汉景帝D.淳于缇萦63、汉朝为实行回避制度,专门制定了()A.《推恩令》B.《附益法》C.《三互法》D.《左官律》64、被誉为“汉代孔子” 的着名思想家是()A.董仲舒B.王充C.仲长统D.贾谊65、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A.淳于公上书B缇萦上书C.萧何上书D.张汤上书66、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A.萧何B赵禹C.张汤D.叔孙通67、第一次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的法律是()A《泰始律》B《新律》C《甲子科》D《北齐律》68、第一次增加《法例》篇目的法律是()A《泰始律》B《新律》C《大律》D《北齐律》69、首创“徒刑”刑名的法律是()A《泰始律》B《新律》C《大律》D《北齐律》70、张斐、杜预注律中的律是指()A《大统式》B《新律》C《北齐律》D《晋律》71、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并为一篇.名为《名例》,冠于律首的是哪个朝代?()A 魏B 北周C 北齐D 晋72、存留养亲制度始见于()A《泰始律》B《新律》C《北魏律》D《北齐律》73、三国的孙吴政权改廷尉为()A 秋官大司寇B 大理寺C 大理D 律博士74、登闻鼓制度建立于()A魏B西晋C北齐D北魏75、东魏时期制定的法律是()A《泰始律》B《大统式》C《麟趾格》D《永明律》76、曹魏时期,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是()A.大司寇B.廷尉C.大理寺D.律博士77、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王朝是()A.曹魏B晋 C.北周 D.北齐78、魏晋南北朝时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冠于律首”的法律是()A.《新律》B.《晋律》C.《梁律》D.《北齐律》79、《开皇律》由哪个皇帝颁布()A 唐太宗B 隋畅帝C 隋文帝D 唐玄宗80、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绞、斩之外各种残酷死刑执行方式的是哪部法典()A《开皇律》B《大业律》C《贞观律》D《永徽律》81、标志着唐代法律基本法典初步定型的是()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D《唐六典》82、元朝时定名《唐律疏议》的是哪部法典()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疏》D《开元律疏》83、最早确定笞、杖、徒、流、死封建五刑的是()A《魏律》B《晋律》C《开皇律》D《永徽律》84、唐律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为()A 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B 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C 年九十以上、七岁以下D 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85、唐代最高审判机关是()A 大理寺B 刑部C 御史台D 中书省86、唐律将没有预谋、临时起意的故意杀人行为称为()A 谋杀B 故杀C 斗杀D 误杀87、按唐律规定,控告、咒骂父母为()A 恶逆B 不孝C 大不敬D 不道88、唐律中规定户籍、赋役、田宅、婚姻等内容的法律是()A职制律B户婚律C厩库律D杂律89、唐律规定,处理侨居中国的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相犯的原则是()A 依原告国法律B 依被告国法律C 依唐律D 以上三者皆可90、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