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超全版笔记)外国新闻传播史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41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程曼丽考研真题解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1口头传播(1)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形式。
(2)前语言时期,人类使用呼唤、手势、体态等简单方式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口头语言传播。
(3)口语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的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唱、民谣等。
(4)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①空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时间上转瞬即逝,不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容易失真。
2手写传播(1)文字的产生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过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事、交流。
②文字的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公元105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过手写文字传递的新闻及信息①官方公报a.官方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与普通民众无关。
b.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每日纪闻》,这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等。
《每日纪闻》在书记员抄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
唐代中期,各节度使在京设立办事机构,称“进奏院”。
进奏院中的进奏官,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等,也为地方官员了解、汇集和通报朝廷的政治消息。
“进奏院状”是指,经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有时也称“状报”“报状”等。
到了宋朝,“进奏院状”改称“邸报”,成为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行的正式官报。
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特定的读者群;时间上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内容经进奏官筛选。
②新闻信a.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外国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外国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写在前面(书中内容提要及读书感想):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全球的新闻信息传播与交流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书以历史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外国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做出梳理,全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外国新闻传播的起源及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意义,基本方法。
对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进程进行叙述,并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较为明晰的整理出人类在不同阶段里新闻信息传播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着重挑选了在全球新闻传播发展进程中既具有特点,又在当今世界新闻传媒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以它们不同类型的新闻传播发展体系向读者展示多姿多彩的传媒业概况。
第三部分主要侧重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模式及发展。
本书依托几个体制,社会形态对新闻传播事业进行描述,凸显出不同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历史是对一定时期内发生事情的总结,其中囊括经济,政治,文化。
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上层建筑,例如本书提到的新闻传播与发展,常道,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经济决定政治,社会形态,例如我国的大唐时期,经济发达则政治开明,文化呈现大繁荣姿态,而文化也对政治经济起到一定的影响,文化对社会的变革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的影响,拿近代前期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的失败来举例,国人一直向西方学习,思索强国御辱的方法,不管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救亡图存中改良各个政策,最终都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反观欧洲革命,均是从一.新闻传播起源综述1.1早期人类社会发展与新闻传播活动1.1.1语言的出现1.1.2口语传播1.1.3口语传播的辅助手段1.2文字的出现与手写新闻传播1.2.1文字的产生1.2.2手写新闻传播1.3印刷术的发明与印刷新闻传播的早期发展1.3.1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1.3.2印刷新闻传播的早期发展第二章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2.1西欧专制王权型传播事业模式--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2.2贵族分封型传播事业模式--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2.3殖民地型传播事业模式- -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封建社会形态在人类历史上生存时间漫长。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口语传播第二章文字传播一、名词解释1、古罗马《每日纪闻》(94、99传名):2、新闻信:3、威尼斯小报:4、富格尔通讯: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2、古代新闻传播和近代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印刷传播与通讯社一、名词解释1、谷登堡(00新名):2、新闻书: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01新名):5、廉价报纸(91名):6、黄色新闻(91、00新名):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
来源: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90、95名):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9、联合企业 10、“三社四边协定”(93、95、00传名):11、交流新闻社12、国际通讯社 13、国内通讯社14、新闻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数据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受众广,影响大。
15、埃菲社(98名)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权承担某项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的人们或公司的联合体。
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访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通讯社签有协议以获得国际新闻。
有的国内通讯社也采访国际新闻,但一般只供给国内媒体,作为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第二章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1.独立报刊的出现(1)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的特点①这个时期,尽管英国政府仍然对报刊征收印花税,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一直没有减弱,但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
②报纸的内容也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经济新闻、文艺作品、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
③由于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广告逐渐多起来,报纸开始刊登广告,广告逐渐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
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2)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①《每日广告报》(1730—1807年)这是一份商业性报纸,除了刊登广告外,还不时刊登经济消息、商业行情、金融行情以及社会新闻,开创了报纸依靠广告收入而自立的先河。
②《大众广告报》(1752—1798年)由著名出版商亨利·伍德福和他的儿子桑普林·伍德福独立出版的日报,1769年前后因连载“朱尼厄斯信件”而名噪一时。
③《早晨纪事报》(1769—1862年)由桑普林·伍德福的弟弟威廉·伍德福创办的日报,因迅速报道国会新闻而为社会瞩目。
1789年伍德福退休后报纸三易其主,一度成为辉格党的机关报,但该报在报道国会以及报道法国大革命等方面一直颇有影响。
④《晨邮报》(1772—1937年)该报1795年后在著名报人斯图亚特的经营下,强调经济自立,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因而声誉日增。
斯图亚特当时就提出“广告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吸引读者,增进发行;而发行增加,又可吸引更多广告”的经营思想。
2.《泰晤士报》的创办(1)《泰晤士报》(The Times)概述其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
外新史笔记总结第三章 第三节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化引起了对新闻事业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产生新闻事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1.客观的物质需要①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造成了对新闻信息的巨大需求,因为市场经济使社会分工更发达,人们为市场生产,又从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市场把广大地区甚至整个民族、国家连在一起。
另外随着航海、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频繁,使人们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
重要贸易城市、港口对新闻的需求更加集中,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新闻事业的发源地。
②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快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激化。
特别是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交织,反封建的改革汹涌澎湃,人们更加关心社会变动、斗争情况。
2.社会和物质条件①印刷和造纸工业日趋发达。
②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
欧洲有行走马车的公路,内河航运发展,地理大发现使远洋航运发展,所以交通发达。
欧洲国家15、16世纪开通邮政业务,17世纪初许多城市邮政已经能做到每周一次,这为信息接收和报刊定期发行创造了条件。
③城市人口集中。
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造成了新闻采集和传播的良好条件。
第二章第一节手抄小报1.起源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
威尼斯当时是东西方将近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15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这里萌芽。
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的销路、物价、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
后来需要相同消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谁需要就卖给谁,这就是手抄小报。
后来又出现了定名的小报,叫“手抄新闻”。
2.简介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贸易和交通。
小报不定期。
3.评价作为资产阶级报纸雏形的手抄小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需要产生的,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道。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政治色彩越来越浓,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日益增强。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一)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第四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提出“5W”模式:谁在传播- 控制分析传播什么- 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媒介分析向谁传播- 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如何- 效果分析2、卢因库尔特·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二)第二章传播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
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英语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分享”、“共有”。
“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的流动。
2、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徐耀魁:“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张国良:“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从共享、互动关系、符号以及目的、影响、反应等诸多方面对传播下了定义。
本书作者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三)第三章传播材料论第一节信息一、信息及其实质1、几种对信息的界定(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总论填空题:古代的新闻传播:口头,手写,印刷16世纪:手抄小报和新闻书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日报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
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世纪上第一张日报:德意志地区,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新到新闻》。
近代新闻事业: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末。
无产阶级报刊三个阶段:工人报刊、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
工人报纸主要为团结工人共同进行经济斗争服务。
无产阶级报刊的办报宗旨: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或政治目标。
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体制上通常同主办的组织(工会或政党)结为一体。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古罗马,《每日纪闻》。
人类新闻传播的5个时期: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
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法国,哈瓦斯通讯社。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1775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菲逊起草《独立宣言》。
最早的日报:1650年,德过莱比锡,《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近代报刊发展的6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与发展;过度时期的报业;现代报业的发展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广播,这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最早的电视: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纽约时报》:1851年,亨利•雷蒙德创办《纽约每日时报》,后改名为《纽约时报》。
《真理报》:在彼得堡问世,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美国《太阳报》:1833年,本杰明纽约创办,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
.德国二战时期的宣传部长:戈培耳,主管宣传文化事务。
英国最早的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法国最早的日报:《巴黎新闻》。
四大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美国联合通讯社。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俄国篇)第十章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帝俄时期的报业一. 报业的发端1.《新闻报》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2.《莫斯科新闻》1756年由莫斯科大学主办,宣告了俄国第一非官方报纸的问世。
二. 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俄国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
革命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
主要刊物《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
民粹派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
主要刊物《俄国财富》、《欧洲通讯》等。
两派报刊在宣传容上的共同点是:主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特权制,主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不同点是:后者否认农奴制废除后资本主义必然在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出为保护小生产必须遏制资本主义发展。
㈠革命主义派的报刊1.《同时代人》俄国革命主义派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
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
开始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
该刊一度以邓在文学作品为主,脱离现实政治斗争。
1847年以后,别林斯基主持下,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主义派思想的纲领。
19世纪50年代的后五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的主要编辑。
他和杜波罗留波夫一起,在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书评和小品文,坚决捍卫农民的利益。
1962年,沙皇政府对革命主义运动进行镇压。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禁。
2.《祖国纪事》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
前期由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这一时期,该刊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
后别林斯基转投《同时代人》,《祖国纪事》战斗性有所减弱。
1848年以后逐渐带有学院派色彩。
在涅克拉索夫时期,成为俄国先进的思想的合法讲坛,并同西欧俄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1877年涅克拉索夫去世,米海伊洛夫斯基任主编,该刊成为民粹派的宣传阵地。
《世界新闻传播史》考研第3版考研笔记与典型题第一篇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1.1 考研复习笔记【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见表1-1)★★表1-1 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考点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1.语言现在与未来的任何高级传播媒介,都必须将语言作为媒介,词语是传播的基本单元。
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从最初的几个文明发祥地向四周蔓延的过程中,最初的语言衍生出无数种新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边界,既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也局限了信息的传播。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与发展,这需要掌握世界语言的谱系。
“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
即语言→语支→语族→语系。
2.世界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班图语系。
(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其他的语系如:达罗毗图语系、南亚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不大。
考点三:传播的文字媒介★★★1.文字与语言(1)文字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并且得以保存。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通过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载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3)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与语言的使用相比,更为认真和严肃。
(4)文字对于减少语言沟通的障碍,至少在同一语支内减少方言的沟通障碍,具有明显的增强沟通的效果。
2.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与公元前3500年的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最早出现文字。
所有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象形符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人类最初的文字体系,古埃及的纸莎草和泥板是人类最早的书写文字载体。
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文字呈现两个发展方向:①继续向完善象形文字的方向发展,使文字抽象化,产生现在世界上唯一的现代象形文字体系——汉字;②原始象形符号转化为各种以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体系。
新闻传播的起源一口头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特点: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由于口语传播有局限性: 1.传播范围有限 2.导致新闻失真为了弥补口语传播不足,产生了以下3种非语言传播。
1 标记传播是指借助一定的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记事。
2 声光传播是指以声音和光线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烽火报警,击鼓传讯。
3 图式传播是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二手写传播时代文字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罗马:公元前59年《每日纪事》尤里乌斯•凯撒公元前6年《每日纪闻》屋大维报道内容: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论、宗教活动、议会记录等。
中国: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小报欧洲文艺复兴:Venice Gazette威尼斯小报法国在15世纪《偶然》《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
(环球航行,全球市场与殖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
二定期刊物的出现时间上最早德国1615年艾格诺尔佛•莫尔(德国报业之父)《法兰克福新闻》(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英国1621年8月13日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1665年《牛津公报》后改名为《伦敦公报》(作为政府公报一直发行至20世纪)1704年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评论》周刊(政论杂志的鼻祖)三日报德国1656年蒂莫泰斯•里兹赫《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家日报)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莱比锡新闻》(世界上第二家日报)英国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每日新闻》(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1730年真诺《每日广告报》(第一张现代新型日报)法国1777年元旦巴黎《法国新闻》(法国第一家日报)集权主义报业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思想来源:柏拉图,中国的韩非子,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里(集大成者)。
第十三章 西方新闻传播理论发展史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制度理论制度理论,是指新闻传媒的制度理论。
主要关注作为一种特定组织形态的新闻传媒在某一特定的国家体系中的生存、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问题。
1.“传媒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①集权主义理论的基本假设a .人只有作为社会一员时,才能发挥其全部潜在力量,而单只是个人,作为有限。
b .集体组织的最高形式——国家,在价值尺度上,代替个人。
国家是人类充分发展的基本要素。
“传媒的四种理论” 制度理论 “新闻媒介交响乐 “新闻多棱镜 作为一种经典信条的客观客观法则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客观 传统的新闻价值观 价值理论 新闻价值观的批判审视 效果内涵的变迁 效果理论 效果理论的变迁 西方新闻传播理论发展史c.真理来自于神的谕示,来自于领袖的优越能力。
②集权主义国家采用的控制方法a.特许权。
政府凭借颁发特许权或执照的手法,决定谁是印刷主或报刊发行人,谁有权经营这一行业。
b.检查制度。
指对个别印刷品的许可制。
c.诉诸法律。
指法院对于违反公认的既定法律条例之行为提起公诉。
d.收买、津贴或特别税制度。
政府并不干涉报刊的内容,而是通过使报纸减少利润间接控制新闻传媒。
(2)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发端于17世纪末期,实际成立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
自由主义理论出现依赖的力量——国家政体和民权思想这两项伟大的革命。
①这是一个大变动时期。
a.地理与科学两方面取得惊人进展,向传统知识挑战。
b.出现宗教改革,向罗马教会挑战,与原有集权主义势不两立。
c.中产阶级与资本主义迅速成长,向固定身份的陈旧观念挑战。
d.政治革命向专制统治的权力提出强有力的挑战。
②三种“市场观念”(经济市场、社会市场和观点市场)起到巨大的合力推动作用。
a.当·斯密提出自我营运、自我控制的经济市场观念。
b.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强调适者生存。
是社会市场中的“适者生存”观念。
第二十五章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某些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量的获取能力。
(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国际市场上的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北”流向“南”。
目前世界新闻和精神产品的流通,基本上是以富国、强国流向穷国、弱国,这在很 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论争的第一个阶段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论争的第二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构想 发展中国家理想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特点 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发达国家关于新闻传播秩序的观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论争的实质论争的初步成果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论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大程度上表明了发达国家企图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精神控制的野心。
(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西方新闻媒介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内容严重失衡,在总体上扭曲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1.论争的第一个阶段(1)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均衡和不平等问题。
(2)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3)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争取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必须与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
会议达成了相互交换新闻的决议。
(4)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发达国家的代表就新闻自由进行了交锋。
(5)1976年3月,突尼斯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法国篇〕法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封建统治压制报业开展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6世纪——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统治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学者报?、?信使报?.勒诺多?公报?法国第一张持续出的周报,63由勒诺多创办。
它也被认为是法国新闻之父。
该报经首相推荐、国王路易十三特许出,国王和首相还亲自为之撰稿。
开始时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以后增加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
实际上是官方的喉舌。
勒诺多家族经营该报3,至762报纸为外交部接办,改名为?法兰西新闻报?,780转卖给出商库克,95该报停刊。
2.?学者报?665萨洛创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资助。
是介绍法国国内外出的新书的专刊。
创办初期是周刊,724改为月刊,并延续至今。
3.?信使报?672德维泽创刊于里昂。
创刊之初,是一张具有乡土气息、风格多样的报纸,后来便为一张以刊载文艺作品为主的报纸。
724更名为?法兰西信使?。
共存在约20。
4.?巴黎新闻?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
777元旦创办于巴黎,布里索主编。
该报虽非官方报纸,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审查。
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内容多样,但在?法兰西报?等特权报纸的排挤下,很难报道第一手新闻,后来789革命爆发时停刊。
第二节.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2.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和奉献启蒙思想家们集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掀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气门思想家们不仅将旧制度批判的体无完肤,而且对将“理性〞社会化危险是充满信心,认定理性的力量是最强劲的,必将赢得胜利。
3启蒙运动最直接、最伟大的功绩是为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
第三节.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开展.大革命中的报刊概况这一时期,法国报刊业空前繁荣。
以三种倾向的报刊为主。
革命派报刊:米拉波创办的?普罗旺斯邮报?、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阿贝尔创办的?杜歇老爹报?、德穆兰创办的?法国吉布拉班革命报?等。
第一章 意大利新闻传播事业史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报刊的发展史1.古代报刊(1)《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尤列乌斯·恺撒担任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时,发布命令:“嗣后元老院工作的报告,务须每日公布。
”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人类文字传播新闻的历史就此开始。
①《每日纪闻》是世界最早的定期手书新闻,可称为政府公报。
②《每日纪闻》写在涂石膏的木牌上,放置于公共场所。
内容为元老院会议记录、政府命令、战争消息、司法案件、税收情况、皇族活动,以及社会新闻等。
③公元前44年,《每日纪闻》停止。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并曾为其撰文,除刊登新闻外,还雇人抄写,分送给首都及各大城市政界要人和驻各地的军队。
(2)新闻信 古代报刊报刊的发展史 近代报刊 现代报刊 历史沿革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广播电视现状 斯蒂芬通讯社 通讯社历史沿革 安莎通讯社意大利新闻传播事业史罗马帝国时代,有人抄录政府公报,分送各地,领取酬金,“新闻信”起源。
世界上第一批职业的新闻工作者出现。
“新闻信”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3)手抄新闻1466年,罗马城出现第一部印刷机。
1554年,在罗马一带发行的手抄新闻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手抄新闻(现存罗马梵蒂冈图书馆)。
(4)手抄小报15世纪,资产阶级报纸的雏形—手抄小报首先出现于威尼斯。
①1536年,威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
②1566年,在威尼斯出现“手抄新闻”的单页小报,是不定期的手抄小报,张贴在当地的公共场所,只交一枚铜币,就可趋前阅读。
③主要内容是商品行情、船舶启航与到达日期、交通情况,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事消息和灾祸事件。
④这种手抄小报流传到欧洲各大城市,被称为《威尼斯公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新闻性的报纸。
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此后,格塞塔成为西欧各地报纸的代名词。
2.近代报刊(1)17世纪概况①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的印刷新闻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