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542.50 KB
- 文档页数:7
北京前门大栅栏片区更新保护规划2003.3.1付蓓蓉调研及综合分析报告之历史篇历史文化环境与景观环境特征▼历史文化环境与景观环境特征概况▼历史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特征▼现状问题分析▼改造更新对策▼历史文化环境与景观环境特征概况大栅栏片区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前门外大街西侧,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繁华街区。
片区内分布有规整的传统街巷胡同、大量的文物古迹,同时,与前门关系密切,具有较为重要的交通和景观地位。
大部分胡同街巷保持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尺度,虽然部分街区经过一些改建,但仍具有较好的传统风貌。
城市街区的生活内容具有较鲜明的传统社区生活模式,只是生活的基本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完善。
▼历史文化环境1.前门建筑与前门外大街大栅栏片区的历史文化环境要从前门说起。
(1)前门建筑:前门的城楼、箭楼、瓮城、关帝庙、观音庙、正阳桥及五牌楼,这是北京城最雄伟壮观的一组建筑群。
现在虽然瓮城、关帝庙、观音庙、正阳桥和五牌楼都不见了,但城楼和箭楼始终是屹立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最有力的景观建筑。
正阳门全景:城楼、箭楼、瓮城与大栅栏片区相对的是箭楼,于1988年1月31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
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
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明、清时期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内有空场,四向均有门。
1915年改建后的正阳门及京奉铁路北京火车站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
以下是一篇关于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及复兴规划的提纲,欢迎浏览!一,人口思考在规划中的必要性二方法论(怎么做的调研和分析)()三北京大栅栏地区人口现状人口综述总人口数人口密度在北京旧城中其人口状况比重人口空间分布图原因历史上居住与商业的分布与商业经营状况的关系暂口商业图结果与建筑风貌质量的关系人口构成暂住常口比例带来的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暂住人口状况居住空间模式居住模式行为模式常住人口状况见下分析年龄老中幼比例职业工作/未工作;职业分类,分析其职业特性小本低收入与空间的关系指当地从业还是区外从业分析职业本身特性生活来源民族比例主要为蒙古族和回族户口随着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户口将逐渐不成为设计问题家庭户集体户外出状况原因谋求经济发展居住条件出生死亡人口比较低出生率人口总量下降对地区的影响()受状况识字;程度当地人口状况综合结论旅游人口来源:外地人,当地带领游览的。
需求:住宿,游览路线:天安门大栅栏琉璃厂问题:已经称为当地不容忽视的人群对当地空间环境影响巨大问题在于如何创造环境满足需求以及丰富当地文化以及怎么与当地人口居住相协调和融合四此种人口状况的历史成因人口特性暂住人口多游客多商业活动繁盛老居住区商业人口暂住人口当地居住人口消费人口旅游人口时间轴五在规划设计中针对人口的建议对原住民的考虑人口分流标准迁出人口处理措施补助结合改造中开敞空间的设计留存人口处理措施年龄老年人针对京味生活在空间上创造活动场所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街头广场座椅散步通道针对活动如早起溜弯儿溜鸟街头闲聊晒太阳晨练打太极拳等儿童学校儿童活动中心街头小广场游戏跳绳捉迷藏成年人娱乐休闲设施停车场戏楼酒楼茶楼歌厅职业创造当地小尺度小规模商业从业当地化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清洁工零。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4117 时间:2004-7-27 14:48:00【大中小】【打印】【关闭】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基础上,自2000年7月起,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这项《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原则、标准和要求,对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评估分类和规划编制。
经过公众参与、两轮规划方案预审及专家审议,《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1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北京大栅栏”资料文集目录一、历史街区遗产原真性的感知研究以北京大栅栏为例二、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三、北京大栅栏延寿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四、北京大栅栏地区院落空间现状的特征及构成要素分析五、北京大栅栏煤东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六、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小剧场设计研究历史街区遗产原真性的感知研究以北京大栅栏为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遗产原真性是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感知的关键。
本文以北京大栅栏为例,探讨历史街区遗产原真性的感知研究,以期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随着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历史街区遗产原真性的感知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
国外学者主要从历史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角度研究游客和当地居民对遗产原真性的感知,提出了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和观点。
国内学者则更多地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遗产原真性的认知和态度等方面。
然而,针对北京大栅栏这一特定案例的研究尚属罕见,遗产原真性的感知研究仍有待深入探讨。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原真性感知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大栅栏的历史沿革、保护现状及旅游发展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大栅栏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等遗产原真性感知要素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运用访谈法收集当地居民、游客、专家等对大栅栏遗产原真性的感知和态度,为研究提供丰富素材。
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遗产原真性的感知要素具有以下特点:历史建筑:大栅栏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的风貌、材料和工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原真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的进程,部分古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改变,影响了其原真性的感知。
景观:大栅栏的景观要素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这些景观保持着传统特色,反映了老北京的风貌。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一、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依据和目的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依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3〕144号)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编制《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效地指导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编制详细规划奠定基础。
二、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原则(一)保护范围应包括历史街区的主要精华,体现街区特色的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遗存较集中的成片地段。
(二)保护区应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成片难以改造的、与古都风貌不协调的地段不划入保护范围。
(三)保护和控制范围的界线应尽量明确,一般以街道、胡同、围墙、河道等有明确标志的地物为界,以便于管理。
(四)考虑保护区所在区域和周围环境,区别对待。
(五)保护范围如与某些专业规划(如规划道路红线)有矛盾,先按现状划定保护范围。
三、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其主要特色(一)本次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共25个。
它们是:南长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池子、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景山东街、景山西街、景山后街、地安门内大街、陟山门街、五四大街(以上14个街区位于旧皇城内);什刹海地区、南锣鼓巷、国子监地区、阜成门内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东交民巷(以上7个街区位于旧皇城以外的内城);大棚栏、东琉璃厂街、西琉璃厂街、鲜鱼口地区(以上4个街区位于外城)。
此外,水系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是城市历史面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水系的具体保护和控制范围按市政府关于市、区河道隔离带规定执行。
(二)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主要特色是:1.南长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池子、北池子、东华门大街等6个街区位于旧皇城内故宫的东西两侧,是皇城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及复兴规划文档Planning documents for protection, renovation and reha bilitation of Dashilan area in Beijing编订:JinTai College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及复兴规划文档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以下是一篇关于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及复兴规划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浏览!一、人口思考在规划中的必要性(why)二、方法论(怎么做的调研和分析)(how)三、北京大栅栏地区人口现状.(what)1)人口综述__总人口数,人口密度,在北京旧城中其人口状况(比重)2)人口空间分布__(图)原因:历史上居住与商业的分布;与商业经营状况的关系(暂口)(商业图)结果:与建筑风貌质量的关系.3)人口构成(1)暂住/常口__比例,带来的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__暂住人口状况(居住空间模式,居住模式,行为模式)__常住人口状况(见下分析)(2)年龄__老中幼比例(3)职业__工作/未工作;职业分类,分析其职业特性(小本,低收入,与空间的关系,指当地从业还是区外从业,分析职业本身特性)生活来源(4)民族__比例,主要为蒙古族和回族(5)户口__?随着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户口将逐渐不成为设计问题(6)家庭户/集体户__?(7)外出状况__原因(谋求经济发展,居住条件)(8)出生死亡人口比较__低出生率,人口总量下降.对地区的影响?(9)受教育状况__识字;程度当地人口状况综合结论__5)旅游人口__需求:住宿,游览路线:天安门-大栅栏-琉璃厂?问题:已经称为当地不容忽视的人群,对当地空间/环境/文化影响巨大.问题在于如何创造环境满足需求,以及丰富当地文化,以及怎么与当地人口居住相协调和融合..四、此种人口状况的历史成因(why)人口特性:暂住人口多,游客多,商业活动繁盛;老居住区商业人口,暂住人口,当地居住人口,消费人口,旅游人口.时间轴五、在规划设计中针对人口的建议(how)1)对原住民的考虑__人口分流(标准)__迁出人口处理措施(补助)结合改造中开敞空间的设计__留存人口处理措施:*年龄:1,老年人__针对"京"味生活在空间上创造活动场所,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街头广场,座椅,散步通道.(针对活动,如,早起溜弯儿,溜鸟,街头闲聊,晒太阳,晨练,打太极拳等.2、儿童__学校,儿童活动中心,街头小广场,游戏,跳绳,捉迷藏.3、成年人__娱乐休闲设施,停车场,戏楼,酒楼,茶楼,歌厅.*职业:创造当地小尺度小规模商业,从业当地化. ?(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清洁工,零售,小商业)2)对暂住人口的考虑居住从业3)对游客的考虑针对游览目的的路线设计(空间),项目设计(京剧纪念馆),住宿考虑。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3•【字号】西政任[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西政任〔2012〕1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二○一二年七月)目录序言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成果回顾一、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基础二、“十一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工作成效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规划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取得积极成果重点街区整治成效显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投入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化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仍需完善保护与利用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古都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基本原则坚持整体保护坚持传统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引领坚持不断创新第三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点一、分类引导,合理规划调整功能分区传统居住型功能服务型综合发展型二、以人为本,加快人口疏解有序疏解人口妥善安置外迁居民改善留住居民生活环境三、点、线、面结合,重点推进“四大工程”(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文物腾退修缮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环境改善工程加强“一轴一线一带”周边环境提升分类推进有价值建筑修缮整治增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美化生态环境(三)产业提升工程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规范调整商贸产业适度发展旅游产业(四)重点街区打造工程打造什刹海人文生态涵养发展区打造大栅栏及琉璃厂文化创意聚集区打造法源寺文化体验区打造白塔寺配套服务区打造皇城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南闹市口功能服务区第四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注重专家论证和群众参与多渠道筹集保护发展资金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序言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区是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的肇始之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作者:黄宗汉来源:《北京档案》2010年第07期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汇集了中国帝都建设之大成。
它以规划布局之严整、气势之宏大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人类文明之一大杰作”。
随着北京旧城危房改造的加速进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巷胡同和四合院正在逐渐消失。
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大栅栏、琉璃厂一带划定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北京外城有一片街巷胡同得以幸存,实属难得。
大栅栏是以京都为背景而孕育、生成、发展起来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众多的街巷胡同中,大栅栏的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多彩。
大栅栏的前身是廊房胡同。
距今580年前,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那时北京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商业萧条。
据《永乐大典顺天府志》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整个顺天府只有14900余户48000余人。
因此,永乐皇帝决定在北京城关厢建廊房,从外地移民居住,或招商经营。
自此之后,现今正阳门外的西部也就有了廊房一、二、三、四条胡同。
据《北京历史纪年》记载,到了康熙九年(1670年),为加强治安管理,谕示外城也要像内城一样,在胡同口修建栅栏,昼启夜闭,实行“宵禁”。
因廊房四条集中了许多大商家,栅栏修得比别处要高大,因此,老百姓就习惯称这条胡同为“大栅栏”。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编制的《京城全图》上原来的廊房四条,便已正式更名为“大栅栏”。
这样,“大栅栏”地名就被官方所认定。
这时,清政府已明令禁止在内城设市场、开戏院。
大栅栏及其周边地区虽在外城,但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靠近皇城衙署,便日渐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地方。
人们又习惯地把附近一带统称为“大栅栏”。
1958年市政府划定约1.3平方公里范围为大栅栏辖区,并设置了大栅栏街道办事处。
由此,大栅栏便正式成为一个区域的名称。
1990年北京市政府編制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大栅栏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大致为0.7平方公里,涉及60条胡同,具体整治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起止时间:中规院2003年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主管总工:王健平项目负责人:赵朋主要参加人:李全宇舒印超师洁石永洪杨斌王晓燕2002年9月至12月中规院参加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宣武区人民政府组织的“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
一、主要规划要点首先明确对大栅栏地区进行整体的保护的根本原则,将建设文化、商业、旅游三者相结合的商业地区、延续大栅栏地区的传统城市功能作为地区发展的目标;继而通过有效地组织和疏导城市交通,提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应答目前地区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同时强调控制地区人口规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建全多渠道共同参与地区保护和建设的机制,对规划实施分期建设等。
二、技术路线在分析地段现状特征、历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地区发展的指导,进一步明确地段的城市职能,围绕地区商业振兴与风貌保护的主题,制定地区发展规划原则,完成对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的规划框架。
三、特色和重点1.布局结构功能分区:以大栅栏传统商业区和东琉璃厂文化区为核心,建设核心功能区的配套功能区,将西河沿至廊坊头条地区规划为商业服务区、沿杨梅竹斜街规划为文化商品区,大栅栏西街规划为休闲娱乐区,由此形成大栅栏地区“一”字型的传统商业和文化休闲功能区。
城市节点和城市功能轴:主要功能区和外界连接的出入口、各个功能区的交汇点,是本次规划确定的重要节点。
部分节点地区为历史环境的恢复,其它节点将适当拓宽和开辟新空间进行规划的再创造。
2.交通组织内部交通的组织:结合功能分区,划分北、中、南三个相对独立的交通区,分别规划出入口,中部实施交通管制为步行街区。
交通管制取消后,形成“三横两纵”的干线路网。
中部步行街区由大栅栏街、大栅栏西街、铁树斜街、东琉璃厂街、杨梅竹斜街、廊坊头条、二条、三条、门框胡同等道路构成,这些道路连接地区主要商业、文化、休闲的场所。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11.01•【字号】京办发﹝2010﹞23号•【施行日期】2010.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京办发﹝2010﹞23号,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2010年11月1日印发)为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制定本意见。
一、发挥优势,进一步明确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及原则目标1.首都功能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是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也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国际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重要地区,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保护古都风貌的历史任务更加紧迫,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更加迫切,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更加重大。
大力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是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迫切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
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目标,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核心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旧城整体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展现文化魅力,传承文化财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出贡献。
3.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综合发展,统筹规划古都风貌保护、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坚持传承历史、特色发展,在坚决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利用,在挖掘和利用中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坚持调整结构、创新发展,把核心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文化事业统筹起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挥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形态,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由北京旧城改造引起的思考摘要:大栅栏地区的斜街见证了北京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变迁、北京的历史地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位于大栅栏地区的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依据《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在2008年对基础设施、沿街立面、建筑及院落三方面整治。
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整治工程使两条斜街的整体环境有很大改善;但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我们通过问题总结,对旧城改造的一些思考,以求从中得到启示,提出对旧城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大栅栏地区斜街保护改造一.北京大栅栏地区概述1. 北京大栅栏地区历史沿革大栅栏地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北起前门西河沿大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位于北京市核心地带,是首都“门面”的重要部分。
大栅栏地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是古都北京最古老的地段之一。
2. 《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概述大栅栏地区是北京旧城中重要的历史街区,在2000年底完成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中被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初,邀请了6家中外著名设计单位,进行《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的投标。
2003年初,综合方案最终确定,并获得了市里的通过。
针对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制定了五条原则,一是历史文化保护的要素量化原则,二是用地功能的弹性区划原则,三是风貌控制的分级分类原则,四是市政和交通的技术保障原则,五是实施规划的循序渐进原则。
二.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概述1. 大栅栏地区斜街的形成大栅栏地区的斜街形成于元代,主要是元大都与其西南部的原金中都之间人员货物往来自发生长形成的结果,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斜街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斜街的基本形态,因此大栅栏地区的斜街反映了从金中都、元大都到明清两代北京城变迁的部分历史痕迹。
2. 樱桃斜街、铁树斜街概况樱桃斜街东起大栅栏西街西口,西止于堂子街。
论北京八大胡同的保护与开发作者:党洁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28期内容提要:本文以北京八大胡同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八大胡同的历史变迁、保护和利用价值,提出了八大胡同保护开发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字:八大胡同 ; 保护 ; ;开发八大胡同是北京城著名的老街區,地处旧城保护区域,是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
八大胡同的保护是旧城保护的一部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关系到城市记忆和文化记忆。
八大胡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其保护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保障。
1八大胡同的历史变迁八大胡同地处北京前门大栅栏以西,北至铁树斜街、大栅栏西街,西临南新华街,南接珠市口西大街,东至煤市街。
八大胡同由东往西,依次为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朱家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现韩家胡同)、胭脂胡同、百顺胡同。
八大胡同形成于明朝,明张爵编著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已有记载。
清初实行“旗民分城居住”,八旗旗民居于内城,回汉等族居于外城。
清朝严禁官员嫖娼,内城禁开妓院,前门外是最为繁华的商业地段,这里便成为京城风月场所的集中地,100多家妓院散落在八大胡同的各个角落。
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分别驻扎在韩家潭、百顺胡同、陕西巷、李铁拐斜街,徽班名伶也定居在八大胡同。
清道光年间,楚腔(汉调)戏班进京,同样驻扎在八大胡同。
汉调名伶与徽班名伶比邻而居,同台演出,在徽班与汉班唱腔艺术结合的基础上诞生了京剧,八大胡同遂成为中国京剧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关闭了八大胡同的妓院,妓女们经过劳动改造重获新生。
京剧被列为国粹,京剧名伶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昔日的八大胡同迎来了新生。
2八大胡同的保护与开发价值八大胡同形成于明嘉靖皇帝修建外城时期,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上的特殊用途,八大胡同在北京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悠久的历史与颇高的知名度,使得这片区域有着永久的存在价值。
八大胡同的保护与开发价值主要表现为:(1)明代胡同的见证。
景观表现力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改造为例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景观表现力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景观改造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景观不仅是自然或人工环境的表征,也是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的载体。
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中,景观改造往往涉及到权力关系的重构和地方文化的转型。
本文试图揭示权力如何影响景观的表现,以及景观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通过对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改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到权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开发商、居民和游客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景观改造过程中相互博弈,形成了复杂的权力关系网。
这些权力关系不仅决定了景观改造的方向和速度,也深刻影响着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本文还将重点探讨景观改造对当地文化传承的影响。
前门大栅栏商业区作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改造既是对物质空间的改造,也是对地方文化的重塑。
本文将分析这一过程中当地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创新,以及景观改造对当地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影响。
通过对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改造的深入分析,揭示景观表现力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内在联系,为未来城市规划和景观改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理论框架本研究旨在探讨景观表现力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关系,特别是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转型的背景下。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种关系,本文采用了景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等多种理论框架。
景观社会学视角:景观社会学关注景观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从这个角度来看,景观不仅是自然和人类元素的集合,也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价值和力量。
景观的变化,如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改造,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的变化。
文化地理学观点:文化地理学强调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特定地区的文化特征是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方文化不仅是地理的象征,也是社会认同和群体认同的象征。
论文提纲: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及复兴规划背景介绍北京大栅栏地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城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区域。
它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发展相互交融的代表,同时也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由于长期的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增加,大栅栏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老化、历史文化遗产受损、城市风貌被破坏等诸多问题。
因此,对于大栅栏地区的保护、整治和复兴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对北京大栅栏地区的保护、整治和复兴规划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其目的和意义:目的1.研究大栅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明确其遗产价值和存在问题;2.分析大栅栏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为制定复兴规划提供数据支持;3.探讨大栅栏地区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为保护、整治和复兴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4.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兴规划,促进大栅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1.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通过规划和整治可维护和传承其中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2.完善市区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和整治可以改善大栅栏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和旅游品质;3.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大栅栏地区在北京市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规划和整治可以促进其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4.提高城市品质和形象:规划和整治可以提高大栅栏地区的城市品质和形象,为北京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提供新的样板。
研究问题1.大栅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大栅栏地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大栅栏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4.大栅栏地区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5.大栅栏地区的复兴规划设计;6.大栅栏地区复兴规划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保护、整治和复兴规划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法规、规划方案、研究报告等;2.实地考察法:对大栅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对区域内的建筑、文化景观、市场情况等进行分析和研究;3.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其在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和复兴方面的研究及经验,为规划和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
【案例】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2010年10月22日13:00:32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2002.9-2002.12
中规院2003年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主管总工:王健平
项目负责人:赵朋
主要参加人:李全宇舒印超师洁石永洪杨斌
王晓燕
2002年9月至12月中规院参加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宣武区人民政府组织的“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
一、主要规划要点
首先明确对大栅栏地区进行整体的保护的根本原则,将建设文化、商业、旅游三者相结合的商业地区、延续大栅栏地区的传统城市功能作为地区发展的目标;继而通过有效地组织和疏导城市交通,提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应答目前地区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同时强调控制地区人口规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
建全多渠道共同参与地区保护和建设的机制,对规划实施分期建设等。
二、技术路线
在分析地段现状特征、历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地区发展的指导,进一步明确地段的城市职能,围绕地区商业振兴与风貌保护的主题,制定地区发展规划原则,完成对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的规划框架。
三、特色和重点
1.布局结构
功能分区:以大栅栏传统商业区和东琉璃厂文化区为核心,建设核心功能区的配套功能区,将西河沿至廊坊头条地区规划为商业服务区、沿杨梅竹斜街规划为文化商品区,大栅栏西街规划为休闲娱乐区,由此形成大栅栏地区“一”字型的传统商业和文化休闲功能区。
城市节点和城市功能轴:主要功能区和外界连接的出入口、各个功能区的交汇点,是本次规划确定的重
要节点。
部分节点地区为历史环境的恢复,其它节点将适当拓宽和开辟新空间进行规划的再创造。
2.交通组织
内部交通的组织:结合功能分区,划分北、中、南三个相对独立的交通区,分别规划出入口,中部实施交通管制为步行街区。
交通管制取消后,形成“三横两纵”的干线路网。
中部步行街区由大栅栏街、大栅栏西街、铁树斜街、东琉璃厂街、杨梅竹斜街、廊坊头条、二条、三条、门框胡同等道路构成,这些道路连接地区主要商业、文化、休闲的场所。
交通出入口的组织原则:利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红绿灯实施对进入地区车辆的管制。
出口交通的组织一般以远离交通热点地区,即规划在外围城市道路的路段地区。
3.起步区详细规划意向
规划地段是传统意义上大栅栏商业地区的核心区,有著名的大栅栏商业街、西河沿金融旅馆街、廊坊二条传统手工业一条街、门框胡同小吃街等。
本规划在保护北京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大栅栏地区的传统文
化进行恢复,同时为大栅栏地区注入新的活力,建设大栅栏地区为具有北京传统文化内涵、适应现代生活的商业地区。
从城市中心三大商业区错位发展,共同打造核心区商业中心地位的角度出发,定位大栅栏地区为城市中心服务大众的旅游服务核心区。
4.历史建筑周边环境整治构想
规划中选取一组历史建筑,在对周边环境进行环境整治的设计中,重点探讨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其中选择的三组具有不同类型的建筑和街巷,分别就交通组织、建筑的再利用,周边环境的整治进行了重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