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中石油投资情况
- 格式:docx
- 大小:188.72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
近年来,中石化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中石化在海外投资的主要领域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和合作等方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其中,中石化在非洲的投资表现尤为突出。
该公司通过收购尼日利亚的石油区块,成为了该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之一。
同时,中石化还在南苏丹、安哥拉等国家开展石油勘探和生产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中石化还在其他领域开展了海外投资。
例如,该公司收购了英国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此外,中石化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石化海外投资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该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能够为海外投资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中石化注重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最后,中石化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商业网络,为公司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中石化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中国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案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是大型综合性一体化石油公司,其主营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油、石油化工和销售等;同时拥有强大的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力量,可以提供与油田开发生产、工程建设相关的全部技术服务,包括钻井、油田建设、管道建设、炼厂建设等。
2002年生产原油11761万吨,生产天然气233亿立方米,加工原油919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92亿元,上交税费644亿元,实现利润536亿元。
在2003年上半年公布的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2002年世界最新500强公司排名之中,名列第69位,居中国公司之首。
CNPC“走出去”起步于1993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世界石油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三大项目取得成功,为CNPC海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CNPC的国际化经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为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占有更多的海外资源以及实现CNPC建设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双重任务,都迫切需要CNPC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实现海外事业更大规模的发展。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家石油公司,对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中国的石油工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在中国建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石油工业发展经验。
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源安全潜伏着重大的危机。
1.中国油气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家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估结果:中国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可采资源量140亿吨,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2.8亿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2.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41万亿立方米,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8240亿立方米。
中国人均石油可采资源量10吨,居世界第37位;人均天然气可采资源量6000立方米,居世界第43位。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摘要: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
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能源;石油一、中国能源需求的基本情况近4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了25倍,占世界的8.5%。
自1991年起,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9%增加到16%,接近于欧洲(18%)和最大石油消费者美国(21%)。
2008年,中国已加工3.42亿吨原油(增长了3.7%),增长率为2.7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燃料产量达到2.08亿吨(增长了6.9%);石油开采量接近1.9亿吨(增长了2.3%)。
中国的油田大体分布在七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地区,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油田较分散。
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了拥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200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约3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几十年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田。
可是,这些勘探发现以及原油产出一时很难改变中国大量需求原油的现状。
中国政府期望加大勘探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开发力度,2010年,预计开采量上升3%,每天产量为390万桶。
截止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原油生产供大于求。
而目前是石油进口大国且保持外部供应稳定上升的趋势。
2008年,中国进口了一亿七千九百万吨石油(增长9,6%),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达48%(2020年将超过6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上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
美国认为中国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4%,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达16%。
摘要:近年来,国家能源形势非常严峻,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石油需求缺口将在1.2亿吨左右;到2020年至少到2亿吨以上。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中国石油加快发展海外油气业务,而苏丹石油项目作为中国石油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项目,也是第一个上下游一体化项目,涵盖了石油勘探开发、地面建设、长输管道、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等领域,重点分析和研究苏丹地区的投资市场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苏丹中国石油市场投资苏丹石油项目作为中国石油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项目之一,其地位举足轻重,重点分析苏丹投资市场,对中国石油在当地的战略决策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市场背景分析(一)苏丹石油勘探开发情况苏丹石油勘探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996年之后,随着苏丹政府重新划分14个区块进行对外招标,中国石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大石油集团进入苏丹。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苏丹石油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由不到20亿桶增加到120亿桶,具备了建成日产60-65万桶产量规模的能力。
近年来,苏丹3/7区继发现并探明Palogue这个世界级大油田后,又发现了Moleeta、Gasaab 和Gumry等一系列大中型油田;苏丹1/2/4区在进一步扩大Diffra油田规模的同时,又发现了Neem油田和Haraz-Shutaib油田;苏丹6区在Fula和Moga油田区进一步挖潜,既增大了稠油储量规模,又新增了一定数量的稀油储量。
2005年3月,苏丹与白尼罗河石油公司(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印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以及苏丹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公司,分别占68%、25%和7%的股份)签署4亿美元的合同,开发南部的Thar Jath油田,2006年下半年起,日产量达到8万桶。
(二)苏丹石油市场的不利因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局的统计,苏丹的探明石油储量共计5.63亿桶。
到目前为止,苏丹石油勘探仅限于中部和中南部地区。
上游是苏丹将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投资苏丹正当时——访苏丹共和国矿产部部长卡迈勒阿卜杜拉提夫苏艳丽;万全义【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20-22)【作者】苏艳丽;万全义【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政府和企业从对苏丹的投资中获益匪浅,譬如苏丹石油开发项目。
在苏丹,无论是能力、经验、信誉还是技术优势等,我国投资者都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苏丹逐步成为众多国家投资的焦点,我国仍将抓住机遇,保持现有的投资优势,改善投资劣势,进而继续扩大对苏丹的投资规模和拓宽投资领域。
11月2日,本刊记者专访苏丹矿产部部长卡迈勒·阿卜杜拉提夫,对苏丹当前的矿业合作机会、矿产勘查开发政策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 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苏丹共和国(以下简称苏丹)、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展团踊跃参展,在论坛上积极推介本国的矿业项目和政策。
其中,苏丹最为引人注目。
本次大会专题论坛之一“苏丹矿业投资论坛” 于11月2日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本刊记者在论坛结束后,围绕苏丹的矿业合作机会、矿业勘查开发投资政策等几个方面采访了苏丹矿产部部长卡迈勒·阿卜杜拉提夫(KamalAbdelLatif Abdulrahim),以下内容摘自当天访谈实录。
《世界有色金属》:苏丹共和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分布甚广,请部长先生介绍一下贵国矿业发展以及矿产资源的现有状况。
卡迈勒·阿卜杜拉提夫:历史上,苏丹被誉为沟通与连接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西亚、南亚、地中海欧洲的“非洲走廊”,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也是努比亚文明(Nubian Civilization)这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早在2000~3000年前的法老时代,苏丹便已经开始开采金、铜、铁等矿产资源。
成立于1905年的苏丹地质局(GRAS),是非洲最早的地质局。
然而,直到2010年前,矿业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在1%以下。
2010年,苏丹矿产部(Ministry of Minerals)成立后,矿业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才逐渐上升到2011年的4%、2012年的8%、2013年的16%。
中石油苏丹石油项目中石油苏丹石油项目工程总投资:70亿美元工程期限:1997年——2015年1997年,中石油集团控股40%的大尼罗河石油公司成立,开始开发西方国家退出的苏丹南部的石油。
从那以后,中石油的员工们就一拨一拨地开赴那个遥远的地方。
“那里的艰苦,在国内根本无法想象。
”中石油六公司管理人员张同高说。
他1999年在那工作的时候,员工们所需要的任何日常用品,牙膏、肥皂和饼干等,都要从首都喀土穆——当时的首都就像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空运过来,一周两三次,“根本没街可上”。
在苏丹,活跃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据说有3万人):他们开餐馆,办农场,开加油站,卖中国货,在首都修建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包括新的总统官邸。
中国人渴望分享这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迎来的新消费时代。
而在西方国家眼里,苏丹仍是一个从商禁区。
上月,在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及和平基金会所评选的2007年失败国家指数的报告中,苏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伊拉克。
苏丹财政和国民经济部部长Ahmed Magzoub 说,中国在苏丹石油产业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在工业和农业上非石油类的直接投资达到3亿美元。
中国是苏丹最大的境外投资国。
为非洲提供“能消费得起的能源”,最典型的项目莫过于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项目。
这个项目集上游的勘探开发和下游的炼油加工,外加一条从南部油田到东北部苏丹港全长1370公里的原油管道,一举使苏丹从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净出口国,并且实现了石油工业上、下游的一体化,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原油出口。
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也使人口只有三千多万的苏丹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这几年的GDP增长都超过了6%。
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项目,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非合作项目典范中的典范。
苏丹石油工业的成功,也成为中石油进军其他非洲石油国家的名片。
2007年,中石油海外原油产量突破6000万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庆油田,其中苏丹石油项目的石油产量就超过1000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超级工程一览表1、长兴岛造船基地?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工程总投资:350亿元2、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工程总投资:2200亿元3、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工程总投资:63亿元4、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总投资:160亿元5、曹妃甸开发区?规模远超三峡工程工程总投资:2300亿元6、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长斜拉桥工程总投资:78.9亿元7、西部大开发?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工程总投资:8500亿元以上8、福厦漳龙城际铁路工程总投资:380亿元9、”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世界最大规模高速公路项目工程总投资:9000亿元10、中国”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网工程总投资:70亿元11、”南水北调”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12、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工程总投资:250亿元13、湛江东海岛: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工程总投资:690亿元14、上海临港新城?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项目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15、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世界第一大港工程总投资:500亿元16、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17、川气东送工程工程总投资:627亿元18、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总投资:500亿元19、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20、武汉火车站?迈向内陆最大铁路枢纽工程总投资:140亿元21、昆明新国际机场?中国第4大航空枢纽机场工程总投资:231亿元22、海南电网跨海工程工程总投资:22亿元23、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工程总投资:268亿元24、上海光源实验室?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工程总投资:12亿元25、四川灾后重建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26、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工程总投资:430亿美元27、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总投资:792亿元28、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总投资:434亿元29、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总投资:120亿元30、大飞机工程落户上海工程总投资:300-500亿31、散裂中子源项目工程总投资:12亿元32、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投资额:6.27亿元33、沪蓉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工程总投资:1700亿元34、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35、港珠澳大桥工程总投资:700亿元36、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工程总投资:1.53万亿元37、甘肃酒泉?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38、武广高速铁路工程总投资:1168亿元39、广州新火车站工程总投资:180亿元40、《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工程总投资:4500亿元41、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工程总投资:360亿元42、哈大高速铁路工程总投资:923亿元43、天津海上油田开采装备基地工程总投资:220亿元44、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工程总投资:900亿元45、中石化伊朗亚达瓦兰油田工程总投资:20亿美元46、中石油苏丹石油项目工程总投资:70亿美元47、中石油尼日尔石油项目工程总投资:50亿美元48、非洲加蓬贝林加铁矿工程总投资:27亿美元49、中国十一五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工程总投资:12150亿元50、十一五西藏公路交通规划工程总投资:430亿元51、中国承建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工程总投资:83亿美元52、中国承建利比亚沿海铁路项目工程总投资:26亿美元53、俄罗斯波罗的海明珠工程工程总投资:13亿美元54、中国承建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工程总投资:70亿美元55、亚洲公路网?23国联手打造的超级工程工程总投资:440亿美元56、广西钦州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工程总投资:152亿元57、上海中心大厦?中国No1高楼工程总投资:70亿元58、四川宣汉普光特大气田工程总投资:700亿元59、浙江沿海铁路大通道工程总投资:162亿元60、攀钢集团一万吨钛合金生产线工程总投资:10亿元61、西电东送工程?世界最大电力项目工程总投资:5265亿以上6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总投资:300亿元6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工程总投资:400亿元64、广州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工程总投资:45亿元65、浙江三门核电项目工程总投资:800亿元66、广东阳江核电站项目工程总投资:80亿美元67、山东烟台海阳核电站项目工程总投资:600亿元68、武汉过江地铁工程工程总投资:149亿元69、八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工程总投资:15.17亿元70、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71、农村”村村通”工程工程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72、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工程总投资:300亿元以上7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工程总投资:10亿元7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程总投资:117亿元75、全国棚户区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76、2008-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77、2008-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规划工程总投资:1700亿元以上78、大连石化建成中国最大炼油基地工程总投资:107亿元79、崇启大桥工程总投资:76亿元80、成都双流机场扩建工程工程总投资:127亿元8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82、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83、京津冀环渤海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84、XJ喀什至和田铁路工程总投资:47亿元85、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工程总投资:126亿元86、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工程总投资:468亿元87、龙滩水电站工程总投资:243亿元88、安徽两淮亿吨级煤炭基地工程总投资:700亿元89、江西百亿斤优质稻谷增产工程工程总投资:318亿元90、秦岭终南山隧道?我国最长公路隧道工程总投资:25亿元91、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发展规划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92、沪杭磁悬浮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9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程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94、广州歌剧院?钢结构复杂程度堪比鸟巢工程总投资:10亿元95、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总投资:70亿元96、南京地铁二号线工程总投资:109亿元97、菜篮子工程?超级菜市场计划工程总投资:500亿元以上98、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工程总投资:145亿元99、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总投资:136亿元100、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工程总投资:50亿元10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工程总投资:100亿元以上102、沿海防护林工程工程总投资:200亿元以上103、天津临港产业区工程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104、天津滨海新区工程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105、大推力火箭产业化基地工程总投资:45亿元106、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工程总投资:110亿元。
尼罗河中国石油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GNPOC)为集团公司直属海外企业,负责苏丹石油合作项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并代表中石油集团公司在苏丹履行社会责任。
从1995年起,中石油集团公司陆续在苏丹获得了5个上游项目联合作业权益,分别是1/2/4区、3/7区、6区、15区和13区;同时在下游与苏丹能矿部合资建设了喀土穆炼油厂、化工公司,并开展了加油站业务。
中石油苏丹项目在2011年由于南苏丹独立而划分为苏丹和南苏丹两部分。
其中,1/2/4区项目被划境而治,北方部分仍为大尼罗公司管理,南方部分为新命名的先锋公司管理。
3/7区项目几乎全部在南苏丹。
6区项目全部在苏丹。
2012年年初,南苏丹石油项目全面停产。
特别是4月,1/2/4区北方部分燃起战火,项目受到灾难性影响。
3/7区原油管道也是贯穿苏丹和南苏丹管径最大、输送量最大的管道。
中国与原苏丹石油合作的现状与困局(上)2012-5-2摘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经营,中国石油公司在原苏丹创建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了密切的石油合作关系。
这对于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拓展在非洲地区的石油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原苏丹国家分裂后,种族宗教冲突加剧,加之领土边界争端和石油资源争夺以及相关国际因素,已经影响到既有合作利益。
中国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国家分裂造成的合作困局,维护和扩大与南北苏丹的石油合作关系。
中国海外石油合作项目大多处于动荡不安的国家或地区,维护在南北苏丹石油合作利益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油企积累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
关键词:苏丹,南苏丹,中国,石油合作,困局,建议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进入苏丹石油市场,先后获得一系列石油合作项目,帮助苏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使苏丹成为中国在非洲地区最重要的石油合作伙伴和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
然而,苏丹分裂前后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和南苏丹独立后悬而未决的问题对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合作项目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原苏丹石油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合作的战略价值和苏丹国家分裂所造成的困局,并提出应对建议。
一、中国与原苏丹石油合作现状20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石油公司获准在原苏丹中南部勘探开采石油,但产量很小。
直到1996年,苏丹每年消费的各类成品油仍全部依赖进口,耗资上亿美元,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苏丹巴希尔政府遭到美国的制裁和孤立,西方石油公司陆续撤离,为中国的石油公司进入苏丹石油市场提供了机遇。
1995年9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华时提出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业体系。
中国石油很快与苏丹能源矿产部签署了穆格莱德盆地(Muglad Basin)6区石油勘探开发协议,开启了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的序幕,之后中石国油连续与苏丹政府达成了一系列的石油合作项目(见表1)。
为了保证这些项目的顺利运行,中国石油还承建了苏丹大部分的石油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2/4区、6区和3/7区的三条原油外输管道以及从6区富拉(Fula)油田至喀土穆炼油厂的石油管道,其中从黑格里(Heglig)油田经喀土穆至苏丹港的输油管线成为目前南北地区唯一的原油出口管道。
中国石油还在苏丹港附近修建了可以停靠30万吨级油轮的苏阿金(Suakim)输油终端设施。
1999年8月30日,装载着1/2/4区生产的60万桶原油的第一艘油轮驶往中国。
此外,中国石油还与苏丹政府在2004年签订了组建中苏物探合资公司的协议[1]。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经营,中国石油在原苏丹形成了包括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油化工、工程建设以及工程技术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的石油合作关系。
如表1所示,原苏丹各油田项目虽然名义上由在原苏丹注册的公司经营,但政府在这些公司中的股权比例很小,资本和控制权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
苏丹石油合作项目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最大、最成功的项目,堪称中国在非洲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典范。
二、“中苏石油合作模式”塑造中非合作典范在中国石油投资项目的带动下,原苏丹原油探明储量和产量均迅速增长。
1990年,原苏丹原油探明储量只有3亿桶,2010年已经上升到67亿桶;原油产量随之迅速增加(见图1),从1993年的每天2000桶提高到2010年的48.6万桶;储采比为37.8年[2]。
中国石油控股的油田项目在原苏丹石油生产中的贡献非常突出①。
尽管原苏丹原油储量和产量占全球的份额并不高,但具备形成大型油田的地质条件。
由于受冲突和战乱的影响,原苏丹的石油勘探开发主要局限在中部和中南部地区,并未深入南苏丹内地和达尔富尔大部分地区,南北苏丹的石油开发潜力还很大。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中国公司的进入,原苏丹不但很快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结束了成品油进口的历史,很快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和净出口国。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与原苏丹形成了非常紧密的石油合作关系。
中国与原苏丹的石油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中苏石油合作模式”,这一成就被两国领导人共同赞誉为“中苏合作的典范”。
这种合作模式不但符合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战略目标,而且帮助原苏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有利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工业已经成为南北苏丹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出口石油以来,原苏丹国际贸易也由逆差转为顺差,国际支付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迅速跻身原油净出口国行列,欧佩克已经批准原苏丹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欧佩克会议。
中国与原苏丹的石油合作体现了1992年国家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巨大成功。
中国石油在原苏丹的成功经营不仅拓展了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形成了公司海外发展利益与国家石油安全利益相辅相成的局面。
首先,原苏丹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石油进口来源地,有助于巩固和加强非洲在中国石油进口安全中的地位,从而减轻中国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
随着原苏丹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石油出口同步增长,中国成为其最重要的出口对象(见图2)②,苏丹也成为中国在非洲仅次于安哥拉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见表2)。
其次,中国与原苏丹在石油领域的成功合作有利于拓展中国在整个非洲地区的石油合作范围。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不仅是世界油气资源发现增长最多的地区,而且是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占世界新增产量的三分之一。
尽管如此,非洲仍然是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大陆,目前非洲已授许可证的勘探区面积不到总勘探面积的50%,新发现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
非洲所产原油绝大多数属于低硫原油,品质较高。
同时,绝大多数非洲产油国政府仍然为投资者提供条件相对比较宽松的“产品分成协议(PSAs)”。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已将非洲作为拓展业务的核心战略区域,非洲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重点和热点地区,预期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这个意义上讲,“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中苏石油合作模式”的成功运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关系到中国石油公司在整个非洲的开发战略。
以原苏丹为基点,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合作范围迅速扩展。
以中国石油为例,21世纪初的10年,公司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加蓬、尼日尔、乍得等地获得石油合同,而且大多建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产业体系。
西非的加蓬是中国挤入非洲最有勘探前景的几内亚湾的前哨基地,而这里原本是欧美石油公司的天下。
目前,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已成功进入14个非洲国家的石油市场,非洲已成为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生产的最大合作区。
三、南北苏丹分裂给中国石油合作造成困局南苏丹独立前,中国与原苏丹的石油合作主要涉及双边关系;南北分裂后,这种合作也已经演化为地区性的三边关系,如果再考虑南苏丹独立产生的地区影响以及区域外大国竞争性介入等因素,形势更为复杂。
在国家分裂的背景下,中国与南北苏丹的石油合作将面临困局。
1.南北苏丹之间及两国内部问题影响中国石油的合作利益中国在原苏丹的石油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南北交界地带。
穆格莱德盆地6区项目的富拉和迦克(Jiake)油田位于苏丹的南达尔富尔地区,穆格莱德盆地1/2/4区项目的黑格里、统一(Unity)和班布(Bamboo)油田跨越两国边境和悬而未决的阿卜耶伊地区,迈鲁特盆地3/7区项目的阿达尔-耶勒(Adar Yale)、法鲁济(Palogue)和卡玛瑞(Qamari)油田位于南苏丹东北部,靠近苏丹的蓝尼罗河州和埃塞俄比亚。
如前所述,这三大项目区承载了原苏丹90%以上的原油产量,是南北苏丹地区石油工业体系运转的基础和中国石油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关键。
从三大项目区通往苏丹炼油厂以及红海港口的输油管道都穿越两国种族、宗教关系极为复杂的边境地区,尤其是冲突频繁的达尔富尔、阿卜耶伊、南科尔多凡和蓝尼罗河等地区。
在国家分裂的背景下,这些合作项目的分布地带由一国内部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和种族文化界线演变成两国之间矛盾冲突的主权分界线,甚至可能再次成为战乱频繁的地区,给中国与南北苏丹的石油合作带来严重挑战。
(1)石油资源划分问题悬而未决南苏丹独立前,尽管绝大部分石油产量和储量来自南苏丹,但其只能获得一半的石油收益,而且北方垄断了发放勘探开发许可证的权力,南苏丹不满于现状,认为应该完全享有管理这些资源的主权。
2005年,南苏丹自治政府建立后,也开始向外国石油公司颁发勘探许可证,导致了南北政府批准的勘探区块重叠和双重石油合同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在南方自治的背景下,南北平分石油收益的机制尚可维持;南方公投后,原有的分配协议难以为继,需要达成新的石油资源划分协议。
在国家分裂的背景下,双方如何划分石油资源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石油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营和中国从当地的石油进口。
分割南北交界地带的石油资源是南北苏丹之间所有悬而未决问题中最具争议性的。
2009年,位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庭”(PCA)将穆格莱德盆地的黑格里和班布两个油田裁决给北方,而不是归阿卜耶伊管辖,遭到南方和阿卜耶伊州的强烈反对。
原苏丹石油工业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石油产业的下游全部集中在北方,而上游主要在南方,石油产业在两国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IMF的统计,苏丹50%以上的财政来源和90%的出口收入依赖石油,而南苏丹98%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
[3]对于南苏丹而言,石油资源对改变国家的命运至关重要。
南苏丹执政当局在独立前后一直积极谋求在石油问题上南北“脱钩”,建立本国独立的石油工业体系,筹划在国际援助下修建从南方通往肯尼亚沿海港口城市拉穆(Lamu)的输油管线。
对于苏丹而言,由于其拥有提炼南苏丹石油的炼化设备、原油出口管道以及石油技术和石油工业的管理经验,继续稳定获得南苏丹的石油供应,维系境内石油工业体系的运转就成了苏丹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