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对话 米洛(色彩的冷暖)
- 格式:doc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8
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冷暖色调和运用冷或暖色调;2、能力目标: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表现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发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绘画中体验色彩美、感受艺术美,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冷暖色。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冷暖色。
教学准备:学具——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根据本课的特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课件,充分利用屏幕展示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色彩、画面的冷暖感觉,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举例,比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始终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相环中找出暖色和冷色。
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开阔他们的思维。
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第一环节:情境设疑,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烈日炎炎的夏日,你和小伙伴们在球场上踢足球,此时,太阳就好像是火球一样的炙烤着你,而你已经在太阳下玩了很长的时间了,可是还没有玩够,你汗流浃背、口渴难耐,特别的想喝水……此时,老师注意观察学生进入情境的情况,适时播放冷和暖的色彩图,请看屏幕(课件1):老师问“现在有两间房子,请选择你要进去的房间并说明理由。
”这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选冷色图的房间,理由是:已经很热了,不想再进入(以红色为主的)房间,这样的房间看起来更热,所以选择以蓝色为主的冷色房间,那样觉得会凉快一些。
这时老师揭示本课课题:如果是我,我也会与大家一样的选择,因为色彩会给人冷暖的感觉,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SHAN XI JIAO YU2022.166JIAOXUESHIJIAN教学实践把莲花的整个生长过程画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的画了一个个宝宝躺在莲花中间,他觉得莲花像可爱的宝宝,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静静地听妈妈讲故事;有的说莲花像小摇篮,他想躺在里面做个美梦;有的说莲花让她感觉特别的安静,她想坐在花的中间冥想;有的说一朵朵莲花像小姑娘在池塘里跳着优美的圆圈舞……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和他们的童真话语展示在艺术欣赏区,让幼儿继续互动交流。
有了这些亲近自然的体验,幼儿欣赏《睡莲》的感受更是包罗万象,真正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美妙交融。
二、平等对话,给予幼儿“大而深”的空间名画欣赏不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满堂灌,以成人的视角去向幼儿介绍名画,也不是用提问去引导幼儿说出成人想听的答案,而是与幼儿进行一场轻松愉悦的平等对话,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激发幼儿间思维的碰撞,创设无限畅想的空间,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交流。
这场对经典名画蕴含各种富有价值的美,构图的巧妙、造型的奇特、色彩的多变、线条的多样、画面的风格……这些精湛的艺术语言能无痕地润泽幼儿的心灵,从而提升幼儿对名画的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情感表达方式。
以下是我引导幼儿走向名画殿堂,与艺术大师平等交流、倾情对话的策略探索。
一、拥抱自然,记录幼儿“真而美”的感受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走进经典艺术少不了自然的熏陶。
因此,在欣赏名画的时候,教师要倡导幼儿亲近真实的自然意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幼儿用艺术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激发他们进行审美观照的潜在动机。
如:欣赏莫奈的《睡莲》前,可以让幼儿利用周末,与父母或与同伴一起去探寻莲花、欣赏莲花、感受莲花。
来园时再和大家分享有关莲花的发现与体验,一起互动交流。
幼儿画出了千姿百态的莲花并畅所欲言。
有的■文/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幼儿园 庄婉娉走进名画,与艺术大师倾情对话——幼儿名画欣赏的指导策略J IAOXUESHIJIAN教学实践话是幼儿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下油然而生的情感流露,教师与幼儿之间是绝对的平等关系,要以尊重、理解的心去聆听并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绝对不能强求幼儿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教师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看法。
2021年《色彩的冷与暖》教案2021年《色彩的冷与暖》教案1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一)导入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三、讲授新课:(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
幼儿园美术馆“与大师对话”区域设计的实践作者:刘燕来源:《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1年第08期在美术馆中欣赏大师的作品比在班级中更具有先决有利的条件。
在班级中区域面积较小,内容也会受正在开展的主题限制,区域中不会有多种艺术家和不通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呈现;而美术馆有充足的空间来设置与各种大师相关的美术区域,环境布置上比班级区域更加具有艺术性,材料资源也比班级更加丰富。
一、与草间弥生对话——波点创意区草间弥生是一位孩子能够读懂画面的艺术家,平面化的用色,简单的造型会让孩子们觉得艺术如此的平易近人。
她所描绘的物体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等(图1、图2)。
神秘的圆点与草间弥生的作品并存,使原本普通寻常,不具备任何意义的符号和分割线有了生命,体现出了草间弥生的特点,呈现出惊人的视觉冲击力。
鲜艳的色彩、有规律的圆点、交织的线网,这些常见的元素营造出了巨大的魅力。
因此,我们创设了“波点创意区”(图3),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大师的方式来创作。
在波点创意区,我们提供了白色平面的底纸,还有白色的立体正方形纸盒、长方形纸盒、长条形纸卷等,这样创作的形式既有平面又有立体,丰富的块面结构给了孩子们多样的创作空间。
这些材料非常轻巧,便于幼儿取放。
而彩色的点点贴纸,我们会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样彩虹色的顺序来摆放。
因为大自然中的色彩是最美的,彩虹色是一个颜色由暖转冷的渐变的过程,具有相同性质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色相也很全,有一种热情、张扬的美感。
我们希望能在材料的呈現方式上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暗示和影响。
对于艺术家的作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与呈现。
小班孩子会很享受把圆点贴在底纸上的过程,他们贴点点的过程往往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就是不断地用彩色贴纸把白色的底纸贴满,他们在其中感受色彩相互碰撞的乐趣(图4)。
小班幼儿所创作的作品是幼儿利用手中材料自我创作后的结果,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自我锻炼和发展,而不是关注最终的结果。
课题:与大师对话米罗(色彩的冷暖)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培养色彩美感意识。
2: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画面冷暖对比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以及冷暖色调的一般处理方法。
难点:运用冷暖色调处理画面。
教学准备:PPT、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粉纸、胶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讲课之前,先回答馒头老师几个问题。
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学生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点出PPT课题:色彩的冷暖三、讲授新课“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
(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放映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
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和大师约会“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
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教育却没有使儿童的这种能力得到提升,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仍是当今幼儿园教育中的“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虽然《纲要》中有提出,但是真正将名画欣赏作为一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艺术的熏陶在目前还是少之又少。
我们在名画欣赏系列活动《和大师约会》这一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米罗的画大部分是用抽象和变形的符号表达内心的感受,米罗的图像冲击着幼儿大脑中的映像系统,画中色块与线条就像在跳舞、在狂欢、在拥抱、在放纵……现实的具象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在米罗画面迷幻的空间里,人物在动,有机物在动,最重要的就是想象,米罗的符号启动了幼儿的想象系统,他的作品完全引起了幼儿的共鸣。
于是,抽象画的魅力给我们打开了又一扇门。
让幼儿接触抽象艺术,不仅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促进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展,还能让幼儿的绘画进入一种本质的崇高的审美精神境界。
1.发现米罗我发现,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成年人的往往很不一样,但却能与米罗那样载诗载梦的大画家如出一辙,在孩子们眼中通往米罗那个迷幻的空间仿佛就是孩子们童年的梦幻与想象!在幼儿园的走廊上,老师在废旧的长纸筒和油桶上绘画了米罗的作品,供幼儿摆弄。
幼儿在玩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作品,他们坐在一起指指点点的,猜猜、想想、说说,那欢呼雀跃的情景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儿有很多动物、树边上有耳朵;这儿是迷宫,可为什么没有起点和终点?我看见了花瓣、蓝叶子、月亮,还有弯弯的小船……2.与米罗约会看见米罗作品带给幼儿的是那么兴趣高昂,顺应着幼儿热烈情绪,我通过网络手段下载并用多媒体方式转换和呈现给幼儿欣赏和描述想象:“我看到了太阳和红风筝在玩耍;我看到了小红萝卜在做早操,我看到了小毛毛虫在吵架……”为了使幼儿的思维更宽广、话题更拓展、思想更个性。
于是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喜欢米罗大师的画吗?他的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果然,我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我喜欢米罗大师的画,因为他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很漂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场面)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①提出作画要求: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一一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一一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过程个性化 设计一、感受节奏1、听一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一一命运”2、看——两幅绘画作品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课件 (一)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是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艺术的前沿发展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就此课程进行分点分布排序的介绍。
1. 介绍艺术家米洛米洛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作品跨越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包括印象派、立体派和抽象派等。
他的作品以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性和感性居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维纳斯像,该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之一。
2. 探究米洛对维纳斯像的创作米洛对维纳斯像的创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女性性感的形式,更多的是想要观察和表现人体的线条和动态。
他通过对人体的学习和研究,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人体的美感和动态感,这也成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探究米洛的艺术哲学米洛的艺术哲学强调表现抽象的美感和形式,比如制造出对称的形状、均匀的线条等。
他的艺术注重形式的表现,而不是具体物体的描绘。
在课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其他的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的艺术思想和哲学。
4. 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本课程还将探讨艺术与科学这两个 seemingly unrelated 领域的联系。
米洛的艺术作品,比如维纳斯像,既体现了人类的感性,也融合了科学元素,比如对人体线条和动态的研究。
通过学习艺术与科学的共性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艺术和科学这两个领域。
5. 探讨艺术发展和创新本课程不仅仅强调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派别,更强调了艺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艺术家米洛的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以及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探究艺术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
总之,《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是一门内容丰富,学习价值高的拓展课程,它不仅仅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开拓我们的视野。
我与大师对话教案教案标题:我与大师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与讨论《我与大师对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参与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释《我与大师对话》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2. 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3.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故事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教学资源:1. 故事《我与大师对话》的文本2. 投影仪或白板3. 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材料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教案标题《我与大师对话教案》。
2. 向学生介绍本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我与大师对话》。
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我与大师对话》。
2. 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批判性思维: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例如:“你觉得故事中的大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言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彼此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评估故事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互动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从故事中重新创作或改编。
2. 学生可以用戏剧表演、绘画、写作等方式呈现他们的创作成果。
3. 每个小组展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他们对于这个教案及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著名文学作品,并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故事或书籍,撰写一篇关于该作品的书评或读后感。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书面作品,检查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解释故事。
3. 教师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中的表现。
我与文学大师的对话我与文学大师的对话我曾经说过,一个作家读另一个作家的书,实际上是一次对话,甚至是一次恋爱。
如果谈得成功,很可能成为终身伴侣;如果话不投机,大家就各奔前程。
我与世界各地的作家们对话,也可以说是恋爱的过程。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好的作家是长生不死的,他的肉体当然也与常人一样迟早要化为泥土,但他的精神却会因为他的作品的流传而永垂不朽。
在今天这种纸醉金迷的社会里,说这样的话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比读书有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为了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创作,我还是要这样说。
几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在故乡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顽童时,就开始了阅读生涯。
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书籍是十分罕见的奢侈品。
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那十几个村子里,谁家有本什么样的书我基本上都知道。
为了得到阅读这些书的权利,我经常去给有书的人家干活。
我们邻村一个石匠家里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这套书好像是在讲述三千年前的中国历史,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许多超人的故事,譬如说一个人的眼睛被人挖去了,就从他的眼窝里长出了两只手,手里又长出两只眼,这两只眼能看到地下三尺的东西;还有一个人,能让自己的脑袋脱离脖子在空中唱歌,他的敌人变成了一只老鹰,使他的脑袋反着安装在他的脖子上了,结果这个人往前跑时实际上是在后退,而他往后跑时实际上是在前进。
这样的书对我这样的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儿童,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
为了阅读这套书,我给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
我读书时,石匠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背后监督着我,时间一到,马上收走。
如果我想继续阅读,那就要继续拉磨。
那时在我们家里根本就没有钟表,所以所谓两个小时,全看石匠女儿的情绪,她情绪好时时间就走得缓慢,她情绪不好时时间就走得飞快。
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到邻居家的杏树上偷杏子给她吃。
像我这样的馋鬼,能把偷来的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得来不易的杏子送给那个女孩,当然,石匠的女儿很好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课题:与大师对话米罗(色彩的冷暖)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培养色彩美感意识。
2: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画面冷暖对比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以及冷暖色调的一般处理方法。
难点:运用冷暖色调处理画面。
教学准备:PPT、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粉纸、胶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馒头老师几个问题。
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
提问: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点出PPT课题:色彩的冷暖
三、讲授新课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
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
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
的结果。
”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
(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放映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
仔细。
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
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
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
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
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
的色彩属于冷色。
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
冷色。
(4)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教师显示色卡,并进行举例说明)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
黄绿冷。
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
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如接下来
的这几幅画,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播放PP
T)
四、学生绘画
让学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
三种情况:
冷色——冷色之间的对比
暖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冷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
五、点评留影
将学生作业分组(分为冷、暖、冷色暖色调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来。
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
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许多色块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分为冷、暖两大类,用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然后根据分类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暖色一般偏红、黄;冷色一般偏蓝、绿。
质疑探究:偏红、偏黄的一定是暖色吗?偏蓝、偏绿的一定是冷色吗?
总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一回品画师,什么叫品画师,就是鉴赏画作的人。
利用上节课学的色彩的冷暖,我们学者来鉴赏下面这位大师的画作。
他是谁呢?(点击PPT)
二、与大师对话之米罗
胡安·米罗(JoanMiro,1893—1983)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
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
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
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
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
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
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三、鉴赏大师米罗的作品
播放他的代表作品,请学生表达对米罗画面的颜色冷暖的见解。
从构图
到颜色属性的鉴赏角度评析画作。
(教师解说疑惑之处)
四、作业要求:
(一)基于对胡安米罗画作的鉴赏,设计自己的创意作品,主题不限定。
(二)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勾画形象,填涂,抒发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
(三)要求:画面构图要合理,题材要创新,画面用色要有冷暖对比,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
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留影
评价总结,从内容、构图、颜色把控上点评作业。
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谈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