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32.96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7公里。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壳相对于极区有所突出。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厚度较大;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3. 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包括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地势、气候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
4. 岩层与地质时代地壳中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演化形成不同的岩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化。
地质时代是地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研究的分类单位,常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变。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与分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储存形式,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2.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它们是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3.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岩石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对于地表水不便获取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条件。
4. 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之一,包括北极、南极冰盖、山地冰川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积雪等,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2.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降水量、气压、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要素共同决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 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最新总结(精选篇)随着高中地理学习的深入,同学们需要对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份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最新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天体的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2. 天体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季节变化等。
3.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宇宙。
4. 宇宙探索: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东方红一号”、“嫦娥五号”等。
二、第二章地球的物理环境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 地球内部圈层: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3. 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了解各圈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地球外部圈层的相互作用:了解水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
三、第三章地球的外部动力1. 地球外部动力的来源:太阳辐射、地球内部热能。
2. 地球外部动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 地貌的形成: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如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4. 地震、火山:了解地震、火山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危害。
四、第四章地球的环境问题1. 全球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资源问题: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3. 土地资源问题:了解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4. 环境污染问题: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第五章人类与地理环境1. 人类的生产活动:了解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的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人类的居住环境:了解城市、乡村的居住环境特点及规划。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体。
其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椭球体,而是略微偏扁。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km,极半径为6356km,赤道周长约为40,075km。
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尺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至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铁、镍和硫等物质组成的液态层。
地幔主要由富含铁、硅、镁、铝和氧等元素的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了解地球的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经线与纬线经线是指连接地球相对于極地的两个点的圆线,也被称为经度。
纬线是指同一海拔面上的所有点与两个极点的连线所组成的圆线,也被称为纬度。
经纬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并帮助绘制地球上的地图。
4.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每24小时一周,这也是我们日夜更替的原因。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一圈为一年。
了解地球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理解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5.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信息通过图形和符号进行展示。
地图的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以准确地反映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实况。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信息。
6. 地球的分区地球可以按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要素进行分区。
常用的分区方式包括大洲分区、气候分区、植被分区、人口密度分区等。
地球的分区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各个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总结:地球与地图是我们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以及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高一地理第一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其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地球与地图相关的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椭球形,两极略扁,赤道稍凸,因此也称为地球的“地球形”。
2. 地球的直径和周长: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3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6公里。
3. 地球的面积: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公里。
4. 地球的体积: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210,000立方公里。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东向西看,太阳、星星等天体的运动是由东向西,一天自转一周,所以有了昼夜的变化。
2.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完成一周。
3. 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倾斜约23.5度,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包括岩石、土壤等物质,并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由固态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3.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四、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七大洲、五大洋以及其他地理要素。
1.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2.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3. 其他地理要素: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山脉、高原、平原等。
五、地图的表示方法地图是以比例尺将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转化为平面图形的一种表示方法。
1. 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分为线性比例尺和面积比例尺两种表示方法。
2. 地图的图例:图例是地图上解释和说明地图符号所代表意义的部分,通过图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图的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和彗星。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有自身发光、发热的特点,体积和质量巨大,距离遥远。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是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地球属于总星系地月系,包括太阳系和月球,而其他行星系属于银河系和其他恒星系。
3.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
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如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是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是由氢和氦组成的恒星,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但是,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和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有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与黑子和降水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转自身中心,地轴方向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周期为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高一地理前三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固态地壳、似塑性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周期为365.25天。
地球的经度和纬度:经度:表示某点东西方向偏离本初子午线的角度,以东经和西经为正负。
纬度:表示某点北南方向偏离赤道的角度,以北纬和南纬为正负。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常用的投影方式有等经纬度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
大气圈:由气体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等。
水圈:地球上的水体分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
陆地圈: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大洲、岛屿等。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层,分为洲际壳和洋壳。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似塑性岩石层。
地核:地球的内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球的地质构造:地球的地壳上存在着各种地质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地震带、火山带等。
第三章:农业地理全球农业区划:全球农业按气候、植被和农业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冷锋农业区、温带农业区、热带农业区和地中海农业区等。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位选择:农业资源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资源等。
农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这些资源的条件。
农业类型:农业按经济目的和农业特点可分为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应。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前三章的必背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理课程的后续内容以及认识地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探索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农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星际物质、尘埃。
(太空中的人造卫星也是天体)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稀薄,太阳辐射丰富。
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云层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1) 一年中能受到一次太阳直射的范围: (2) 一年中能受到两次太阳直射的范围: (3) 一年中不能受到太阳直射的范围: 2.黄赤交角:黄道和地轴的夹角:赤道和地轴的夹角:3.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二分日晨昏线与地轴的关系:6.太阳高度的分布: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2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行星的运动特征:1.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2.绕日公转轨道的共面性3.绕日公转轨道的具有近圆性。
5、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A太阳稳定的光照 B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量来源为核聚变反映)a.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b.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c.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d.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的主要能源来源。
2、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三层3、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
周期为11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a影响地球气候如降水(黑子),b扰乱地球电离层c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
高一地理第一章一节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人们看到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形式存在着。
聚集态者构成星体,弥散状者构成星云,弥漫其间的极其稀薄者则称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如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等。
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也都是天体。
所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人类发射进太空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判断天体的条件三看:
1、看实质:是不是宇宙中物质。
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
2、看运转:是否在一定轨道上独立运转。
3、看位置: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外层空间。
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例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太阳光 B.陨石 C.星际空间的尘埃 D.准备发射的航天飞机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星云④飞机⑤陨星⑥流星体⑦流星现象⑧正常工作中的天宫一号
A.①②④ B.①③⑦ C.②④⑤ D.①③⑥
知识点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1]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2]。
天体系统形成条件: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判断条件:看看天体有没有构成物理上的联系,如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单独的天体就不能称为天体系统。
3.2018 年 7 月 27 日夜晚至 28 日凌晨天空上演两大天象:某行星冲日和月全食。
冲日现象,是指太阳、地球和行星连成一线,而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中间。
据此回答下题。
该时段发生的两大天象涉及
A.一级天体系统 B.两级天体系统 C.三级天体系统 D.四级天体系统
5.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 B.银C.太阳系 D.地月系
7.该类地行星没有生命物质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域面积大 B.大气层太薄 C 距离太阳近 D距离恒星太近
8.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C.流星现象D.彗星的长尾
知识点3:太阳系组成: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 ,D表
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
图中有____级天体系
统,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___
性、______性、______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
看属于_____行星。
(4)图中虚线是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 ______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
9、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是太阳系模式的一部分,图中序号所
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
(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__________星,
⑤是______星,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__________带。
(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①~⑤均属____________星。
在太阳系中有小行星、______星、_________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天体,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____。
(4)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②属_________行星,天体⑤属_____________行星。
(5)太阳成为中心天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0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下
图适当的方格中。
①原始海洋形成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④液态水
⑤昼夜交替周期不长⑥地球所处太
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⑦适宜
的温度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⑨地
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知识点5:太阳辐射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天气: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
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
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
阳辐射强。
(5)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
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
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6)海陆位置: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海洋水汽无法到达,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11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下列地形区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丰富地区的是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你若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A.贵州 B.内蒙古 C青海 D 西藏7.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
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海拔高,降水多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知识点6:太阳活动的影响:
12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A为________层,太阳活动是
_________,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
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_它的多少和大小
可以作为________的标志对地球的影响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B是__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____。
B层活动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干扰_____________;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__现象;在极地附近还会出现_________。
(3)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填字母).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填字母).
(4)C层是____________,对地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大气层中用肉眼看得到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层,;从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层;亮度最亮的是______层;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_。
(6)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多选)()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13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
_______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
(2)不同纬度带降水量和黑子
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完全
一致,其中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
的是(A.图A B.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