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人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3
《我爱我的家人》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及其关系。
2.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和感恩之情。
3.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家庭成员,感受家人的爱。
2.难点: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片展示法、手工制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儿歌《我爱我的家》,引起幼儿对家人的关注。
2.提问幼儿:“你的家里有哪些人呢?”引出家庭成员的主题。
2.认识家庭成员
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家庭成员及其关系,如爸爸、妈妈、爷爷、
奶奶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他们的职业是什么。
3.感受家人的爱
1.组织幼儿回忆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如爸爸妈妈给自己买礼物、爷爷
奶奶照顾自己等。
2.提问幼儿:“家人这么爱你,你爱他们吗?”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人
的爱。
4.手工制作
1.让幼儿制作一张爱心卡片,送给自己的家人,表达对他们的爱和感
恩之情。
5.总结
1.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家人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多关心家人。
我爱我的家人教案教案标题:我爱我的家人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动词短语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和感谢。
3. 学生能够与同伴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彼此的不同家庭。
教学重点:1. 动词短语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和感谢。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学到的知识,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和感谢。
2. 理解和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家庭成员的动作和表情。
2. 彩色纸和笔,用于制作学生的家庭树。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问学生他们对家人有哪些感受和情感,帮助学生产生思考。
2. 展示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家庭成员的动作和表情,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他们对这些情感的理解。
讲授过程:1. 教授动词短语:具体教授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相关的动词短语,例如"love"、"care about"、"help"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动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对家庭成员的爱和感谢,使用所学动词短语进行表达。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
每个学生需要用英语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4. 家庭树制作:让学生使用彩色纸和笔制作自己的家庭树。
学生需要绘制家庭成员的图像,并在图像旁边用英语写下对他们的爱和感谢的表达。
总结活动:1. 学生展示: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家庭树,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对他们的爱和感谢。
2. 点评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家庭访谈:鼓励学生与家人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对亲人的爱和感谢,并用英语进行交流。
2. 家庭聚会:组织一个家庭聚会,让学生的家人一起参加。
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对亲人的爱和感谢,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学习成果。
教案名称:我爱我的家人(美术)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家人的情感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认知;3.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4.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家庭成员的认知: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情、友情等;3.美术创作:绘画、手工制作。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体验和认知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观察教学法: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发现并描述家庭成员特征和表情;3.创作教学法: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家人,并提问:“你们家有几个人?他们是谁?”情景体验(10分钟)1.角色扮演:老师和幼儿一起扮演不同家庭成员,让幼儿亲身体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角色的特点和行为。
观察认知(15分钟)1.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家庭成员的特征和表情。
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觉得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平时都做些什么?”创作活动(20分钟)1.提供颜色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自由绘画自己的家人。
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最喜欢你家里的谁?为什么?”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提问幼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情景体验(10分钟)1.角色扮演:老师和幼儿一起再次扮演不同家庭成员,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观察认知(15分钟)1.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爸爸和妈妈之间、哥哥和姐姐之间的互动。
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觉得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创作活动(20分钟)1.提供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一个家庭成员的立体模型。
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觉得自己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对家人的爱?”第三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两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提问幼儿:“我们学习了些什么?你们还记得吗?”情景体验(10分钟)1.角色扮演:老师和幼儿一起再次扮演不同家庭成员,让幼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我爱我的家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爱我的家人》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主题,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展开,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爱,学会珍惜家庭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但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可以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并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家庭责任感。
3.学会珍惜家庭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3.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案例、图片、讨论问题等。
2.教学素材:家庭故事、视频等。
3.分组名牌:用于小组合作活动。
4.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张家庭照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案例中的人物之间有哪些关系?b.家庭成员间是如何相互关爱的?c.你觉得家庭的重要性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和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我爱我的家》小学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对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家庭观念,传承家庭美德。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与功能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3.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与方法4. 家庭和谐的意义与建设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温馨的家庭歌曲,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引发学生对家的思考。
2. 家庭的定义与功能讲解家庭的定义,强调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如情感交流、生活支持、教育培养等。
3.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爱、承担责任。
4.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与方法讲解家庭沟通的重要性,教授有效的沟通方法,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5. 家庭和谐的意义与建设强调家庭和谐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认识,以及如何为家庭和谐做出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在家庭中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3. 学生为家庭和谐做出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延伸1. 开展家庭主题活动,如家庭日、亲子活动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2.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和沟通问题。
3. 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孤儿院等,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4. 开展家庭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六、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4. 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传承家庭美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学会与家人沟通,为家庭和谐做出努力。
我爱我的家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教学内容语言点1.询问和回答家庭成员的名称及关系;2.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3.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法。
教学材料1.PPT;2.绘本《我爱我的家人》。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PPT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询问学生这些人是谁,介绍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
然后,出示绘本封面,问学生他们看到了什么,并预测绘本的内容。
步骤二:阅读绘本分配故事角色,要求学生朗读绘本,并回答问题:1.绘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3.绘本中的哪个场景让你最感动?步骤三:语言点讲解教师介绍如何询问和回答家庭成员的名称及关系,并演示例句:•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Tom.•Who is he? He’s my father.教师介绍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并演示例句:•I love my family.•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mom.•I appreciate you, dad.教师介绍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法,并演示例句:•I am a student.•I love myself.步骤四:操练选择一些常用句子,进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语言点。
如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样例,进行对话练习:•A: What’s your name?•B: My name is Mike.•A: Who is she?•B: She’s my sister.•A: Who is he?•B: He’s my grandfather.•A: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B: You’re welcome.•A: I love my family.•B: Me too.步骤五: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家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品德与社会我爱我的家人教案品德与社会我爱我的家人教案1教学目标:⒈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⑴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⑵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⑶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⒉能力目标:⑴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⑵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⒊知识目标:⑴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⑵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⑶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与难点:⒈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⒉难点:网络的诱惑。
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第一课时活动一生活中的陷阱⒈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
(出示图片)⒉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⒊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⒋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吸毒一口,落入虎口⒈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⒉小组讨论⑴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⑵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⑶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爱我的家人中班教案教案标题:爱我的家人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人的重要性,并理解爱是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关爱、尊重和帮助家人的意识和能力。
3. 强化幼儿的家庭观念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到爱是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情感,并理解爱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幼儿的关爱、尊重和帮助家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家人的照片3. 幼儿书籍:《爱的字典》、《谢谢你,亲爱的》等4. 绳子、布偶等教具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5分钟)老师出示家人的照片,让幼儿逐个认出自己的家人,并描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听故事《爱的字典》(10分钟)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讲述《爱的字典》。
讲完后,与幼儿一起讨论:1. 故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之间是如何表达爱的?2. 你觉得这些表达爱的方式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活动三:制作爱的手链(15分钟)1. 老师给每个幼儿一根绳子,让幼儿在上面穿上不同颜色的珠子,来代表自己的家人。
2. 幼儿可以用红色珠子代表爸爸,绿色珠子代表妈妈,黄色珠子代表爷爷,蓝色珠子代表奶奶等等。
3. 在完成手链后,老师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手链,并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
活动四:亲情角色扮演(15分钟)1. 老师给每个幼儿一只布偶,让幼儿将它当作自己的家人,并给它起一个名字。
2. 幼儿根据布偶的角色和自己对家人的理解,扮演与布偶进行互动,例如给布偶说话、帮助布偶做事等。
3. 角色扮演完成后,老师让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的亲密瞬间,并进行集体讨论。
活动五:分享家人的照片(10分钟)1. 老师让每个幼儿带来自己家人的照片,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家人的重要时刻和故事。
2. 幼儿可以陈述自己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或分享家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支持。
教学延伸:1. 让幼儿在辅导员的帮助下,给家人写一封感谢信或绘制一张爱的画作。
2. 在日常教学媒体和课堂布置中,融入家庭主题,强化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理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8课《我爱我的家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爱我的家人》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家庭关系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关爱家人,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人的关爱和珍惜程度不尽相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对家人的关爱不够、不理解家人付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人的付出和关爱,认识到家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家庭关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关爱家人,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关爱家人,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付出。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产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3.准备课堂小测验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让学生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陪伴。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和关爱。
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付出对自己的成长有何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人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每个学生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家人关爱和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我爱我的家人教案一、引言家庭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家人是陪伴我们度过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他们对家人的爱和关怀,本教案将围绕“我爱我的家人”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人在他们生命中的作用。
- 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有关表达对家人爱的词汇和句子。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 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并倾听他人的分享。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培养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爱。
- 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他人分享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人爱的情感。
-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和他人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幻灯片及投影仪。
2. 教学素材:包括家庭照片、家庭成员介绍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导思考(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人物,让他们思考自己对家人的情感。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爱你的家人?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活动?Step 2:词汇学习(15分钟)1. 呈现有关表达对家人爱的词汇和句子的幻灯片。
2. 分组让学生一起阅读和学习幻灯片上的词汇和句子。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词汇和句子的意思,并与同组成员分享。
Step 3:家庭分享(20分钟)1. 让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并介绍家庭成员。
2. 鼓励学生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子表达他们对家人的爱。
3. 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家人生病需要照顾,你会怎么做?2. 每个小组从共享的意见中选择一个代表来分享小组成员的观点。
3. 其他小组成员需要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Step 5:整合归纳(10分钟)1. 回顾学生分享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对家人的爱和关怀。
《我爱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做礼物的画纸、剪纸、折纸、泥塑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动画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甜甜地笑一个开始咱们今天的这堂课好吗?1、老师今天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可以随着音乐唱一唱。
2、谁能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小乌鸦爱妈妈》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小乌鸦像我们的同学们一样非常爱它的妈妈,爱它的家人,它是怎样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的?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对家人的爱又是什么呢?(二)、“我爱我的家人”采访活动1、今天老师很想当一回记者,来采访一下同学们。
谁愿意当我的嘉宾,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大伙呢?坐在台下的同学们既是观众,还得当小评委哦!采访开始,“记者”向小嘉宾提问: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好吗?⑵、你对家人说话有礼貌吗?⑶、你关心过家人的心情吗?他们心情不好时你怎么做的?⑷、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吗?⑸、你对家人的爱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举例说说。
非常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各位小评委对我们刚才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2、学生们就采访的内容、嘉宾的回答等进行评价。
3、有谁和老师一样,也想过一把记者瘾呢?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大家可以先浏览一下我们的教科书,四人小组合作把要采访的内容记下来。
然后派代表到我这里来领取小记者证,你们就可以采访在场的任何人了。
注意,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4、学生汇报采访情况:可以说说采访的结果和感受,也可以让小记者和嘉宾上台表演采访情景。
5、师生互评。
小记者们的表现非常精彩!6、现在我想问问各位小记者,如果把你采访的题目给自己回答,那么你现在最想对你的家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三)、动动手,做礼物。
你给你的家人送过什么礼物吗?下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把你认为最能表达心意的礼物做出来,送给你的家人吧!(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四)、展示成果已经做好的,让学生自己贴在黑板上,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
《我爱我的家人》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讲述日常家庭生活,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2、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能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对家人讲话有礼貌,注意家人的心情,学会关心,安慰家人。
3、通过爱心举动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用举手之劳表达对家人的爱。
4、从爱小家升华到爱祖国这个大家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五、说教学准备学生:学生准备家人照片,介绍家人。
教师准备:教学视频,图片,PPT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期待亲情。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轻声哼唱。
提问:听了音乐,你想到了谁?学生发言。
二、展示照片,探究亲情。
1、展示我的家人的照片。
这就是老师的一家,我想来说说我的家庭,大家愿意听吗?老师介绍我的一家。
2、学生介绍他们的家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人。
家中都有谁?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们平时都是怎样关心和帮助我的?3、看图片提问:家人为你做的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爱你的家人吗?板书课题:我爱我的家人4、观看视频《长江七号》——父亲的爱三、学会关爱,增进亲情。
师:我们都体会了家人对我们无私的爱,那我们有没有想过要如何回报家人的爱呢?我的爱是什么?(一)、“我的爱是一句贴心的话”1、看一看。
展示教科书上家庭生活的范例,请学生认真看一看,说说图中一家人在做什么?从中体会到怎样的亲情?2、课件出示下列情境:第一组:妈妈遇到了烦心事(告诉学生当家人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我们要主动询问,关心家人。
)爸爸给孩子指出作业中的错误。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三角中心小学张蔺活动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我爱我的家”活动目标: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情感体验目标:(1)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2)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3)通过倾听他人的讲述,懂得家庭的重要性,珍惜幸福、珍惜家庭,并能换位思考,关心关爱家人及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同学们。
能力目标:能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和长辈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活动重点:联系实际,深入学生家庭生活,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
活动难点:学生通过学生的“家庭问卷调查”,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
活动准备:家庭生活照片、课前搜集资料活动过程:同学们,甜甜地笑一个开始咱们今天的这堂课好吗?一、激发兴趣,歌曲引入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你用心听,边听边想:该给歌曲起个什么名字呢?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板书课题:我爱我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他们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幸福,我家也不例外。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我的家人我介绍1、师介绍自己的家人。
(出示老师的全家福)孩子们请看,这是我的一家人,这是我的爱人,他也是一名教师,在永修一中工作,他有非常多的爱好,而且只要他能做到的事情,都能做得非常的好,他也是我最可敬的人。
这是我可爱的女儿,今年十三岁了,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他小的时候现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动画片,特别是爱看《喜洋洋与灰太狼》,我相信大家都喜欢看这个动画片吧。
这就是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的家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感觉我很幸福也很快乐。
2、生展示全家福,介绍家人。
老师想:你和你的家人一定也生活得很幸福很开心。
我爱我的家人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我爱我的家人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的角色。
2. 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和倾听。
教学资源:1. 图书:《我的家庭》、《家庭是什么》等。
2. 图片或照片展示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
3. 玩具或道具,如娃娃、家庭模型等。
4. 彩色纸、颜料、贴纸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家庭成员介绍1. 引导学生坐成一个圆圈,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片,并简单介绍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的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特点和贡献。
活动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1. 分发玩具或道具,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自己的家庭成员。
2. 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家庭中的日常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3. 鼓励学生互相观察和表扬其他同学的表演。
活动三:制作家庭画像1. 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彩色纸和绘画工具。
2. 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画像,包括家庭成员的形象和他们在家中的活动。
3. 学生可以使用贴纸或其他装饰物来装饰他们的家庭画像。
活动四:家庭成员分享1.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家庭画像展示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画像中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和重要性。
3. 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喜爱和尊重。
活动五:家庭成员感谢卡制作1. 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卡片和绘画工具。
2. 引导学生在卡片上写下对家庭成员的感谢和表达爱意的话语。
3. 鼓励学生在家中将感谢卡送给家庭成员,并解释卡片的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共同参与家务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2. 继续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尊重家庭成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制作的家庭画像和感谢卡,评估他们对家庭成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社会活动教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的角色。
我爱我的家人教案课程名称:我爱我的家人课程年级:小学课程时间:2节课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爱家人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故事和讨论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人的爱与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教学图片或手绘家庭图3. 一些与家人有关的故事或图片4. 胶带和彩纸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注入情感(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或讨论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家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与家人有关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和支持。
3. 组织活动(1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经历,鼓励他们分享爱和感激之情。
4.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爱家人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回顾上次课讨论的内容。
2. 家庭成员与职责介绍(15分钟)教师以图片或手绘的家庭图为例,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职责。
教师可以使用真实的家庭作为示例。
3. 学生互动与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并讨论他们的思考。
4. 制作感谢卡(15分钟)学生用胶带和彩纸制作感谢卡,表达对家人的爱与感激之情。
5. 大结局(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卡片和思考,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向家人送上他们制作好的感谢卡。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人关系的作文,表达对家人的爱与感激之情。
2. 学生可以和家人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和支持。
3. 教师可邀请学生邀请家长参观学校,以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分享,了解他们是否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爱家人的重要性。
2. 考察学生制作的感谢卡,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表达对家人爱与感激的能力。
我爱我的家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我爱我的家人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做礼物的画纸、剪纸、折纸、泥塑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甜甜地笑一个开始咱们今天的这堂课好吗?
1、老师今天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可以随着音乐唱一唱。
2、谁能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小乌鸦爱妈妈》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
小乌鸦像我们的同学们一样非常爱它的妈妈,爱它的家人,它是怎样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的?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对家人的爱又是什么呢?
(二)、“我爱我的`家人”采访活动
1、今天老师很想当一回记者,来采访一下同学们。
谁愿意当我的嘉宾,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大伙呢?
坐在台下的同学们既是观众,还得当小评委哦!
采访开始,“记者”向小嘉宾提问:
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好吗?
⑵、你对家人说话有礼貌吗?
⑶、你关心过家人的心情吗?他们心情不好时你怎么做的?
⑷、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吗?
⑸、你对家人的爱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举例说说。
非常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各位小评委对我们刚才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2、学生们就采访的内容、嘉宾的回答等进行评价。
3、有谁和老师一样,也想过一把记者瘾呢?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大家可以先浏览一下我们的教科书,四人小组合作把要采访的内容记下来。
然后派代表到我这里来领取小记者证,你们就可以采访在场的任何人了。
注意,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4、学生汇报采访情况:可以说说采访的结果和感受,也可以让小记者和嘉宾上台表演采访情景。
5、师生互评。
小记者们的表现非常精彩!
6、现在我想问问各位小记者,如果把你采访的题目给自己回答,那么你现在最想对你的家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三)、动动手,做礼物。
你给你的家人送过什么礼物吗?
下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把你认为最能表达心意的礼物做出来,送给你的家人吧!(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
(四)、展示成果
已经做好的,让学生自己贴在黑板上,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
(五)、结束总结
同学们做的礼物真漂亮!从你们的言语和行动中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人的爱了。
爱,是对亲人说的一句贴心话;爱,是帮助亲人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爱,是一份用了心做,但不一定很精美的小礼物;爱,就意味着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别忘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回家后,把这些礼物送给你的家人,给他们一个惊喜好吗?(在音乐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