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2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学习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二、重点重点:1.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2.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
三、学前准备通读教材P2--6内容,围绕学习目标,独立思考,在课本上做好圈点批注重点,无法解决问题要用红笔标注。
四、探究过程知识点一:人类的起源① 19世纪的科学家________提出“_______论”,认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___________。
②现代类人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人类的发展①森林古猿怎样进化为人类?第一步是环境变化:东非大裂谷的森林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____________。
第二步是古猿______发生变化:学会直立行走。
证据:“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
露西的髋骨较_____,下肢骨较_______,说明她是______行走。
第三步:学会使用工具与制造工具。
证据:东非人使用过的_________。
从石块的形状判断,东非人已经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几千万年的进化。
大脑发育,越来越复杂,学会使用________,营养改善,在合作中产生________,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人类越来越强大。
②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古猿都变成了人类?你能写出古猿的演化过程吗?③人类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区别类人猿人类行走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④通过P6的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1)讨论: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2)判断短文中的问题,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五、目标检测1.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正确叙述是()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B.环境的变化使猿进化成人C.猿适应了生存环境D.劳动对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说法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B.古书以及人类中的传说都证明人类的起源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3.下列哪项是事实()A."露西"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C.其他地区没有古人类化石 D.亚洲直立人是从美洲迁移过来的4.著名的北京猿人发现于()A.山顶洞 B.小汤山 C.周口店 D.灵山5.科学表明,人类起源于()A.现代类人猿 B.森林古猿 C.猩猩 D.长臂猿6.进化论的创立者是()A.袁隆平 B.罗伯特·虎克 C.达尔文 D.以上都不是判断:7.几百年后,猩猩也可进化成现在的人类。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A)教师寄语:如果你有贪玩的童年,必然会有辛苦的中年和悲惨的晚年。
努力吧,让成功在此起步!教材分析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
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3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
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观察第4、5页课本内容及插图,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请你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1、“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有什么异同点?2、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3、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三、拓展创新1、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 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难点: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自主探究:阅读教材2--3页相关内容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_____和___________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___。
现代类人猿的种类有哪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
3.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方式为______生活。
4.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哪些方面与人有区别?根本区别是什么?探究任务二:从猿到人的进化自主探究:阅读教材4—5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古猿的进化历程:距今1200多万年,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_______为主的生活。
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__________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附近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_______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森林古猿一代一代地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__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__________,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_______,并且能够用_______,__________也越来越发达。
第一节人类的发源和发展教课目标1.概括人类发源于丛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渐渐进化来的。
2.对照察看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发源与发展过程的表示图,概括人类在发源和发展过程中自己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剖析和技术训练等活动,与同学沟通自己的见解。
4.认可人类发源与发展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人类应当与自然和睦发展的看法以及科学是不停发展的看法。
教课重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2.认识到先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发源的重要性;3.认可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久斗争中进化来的看法。
教课方法教师是教课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使者,学生踊跃主动进行自主、合作和研究式学习。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课企图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表达课前采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有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互相沟通。
聆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布自己的看法。
沟通:一、人类的发源1.达尔文第一版了《物种起那么,终究是什么原由使得源》一书创建情境丛林古猿的一支渐渐进化成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导入新课为人类呢?组织学生剖析,斯兰教对于人类发源的争辩培育学生经过各样门路,广教师进行增补、纠正。
3.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先人泛采集资料的能力,指引学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先人类是丛林古猿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期先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片。
的斗争。
了的遗体、遗物等。
经过对照找出现代类人猿与调换全班同学,参加活动,想想,为何在这里会有人的异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这么多的初期先人类化石构造上的确与人类有很多相呢?似之处,但和人有根本的区别。
生: ( 察看、议论、沟通、回答 )1.运动方式不一样:类人猿主假如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一样: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二、人类的发展请同学们察看右图。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小结月牛津大学的一次会议,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
种起源》一书。
地球上的生物是进化来的,还是神创
造的,我们都要用事实来说话。
请看下面的证据。
4.资料分析:演示四种现代类人猿示意图片。
观察后讨论,回答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5.教师总结
6.提问: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板书)
7.资料分析:
(1)地壳剧烈运动使地球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2)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影响?
(3)古人类化石及石器反应出古人类运动方式和使用工具上有哪些特点?
1.拓展:你参观过博物馆吗?请谈一谈你的感想?
2.引导学生小结。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以及其它证据认同人猿同祖的观点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重难点】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过程】1、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现代类人猿包括、、和四种。
3、 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热带森林大量消失,从而促使森林古猿的一支下地生活。
3、留在森林里的古猿进化形成了()A、黑猩猩B、大猩猩C、猴D、类人猿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A、黑猩猩B、长臂猿C、森林古猿D、大猩猩5.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正确叙述是()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B.环境的变化使类人猿进化成人C.猿适应了生存环境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关于人类起源的分类的证据,说法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B.古书以及人类中的传说都证明人类的起源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7.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A.由于其他动物的入侵B.为了躲避敌害C.为了扩大领地D.由于地形和气候变化8.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 鱼B. 狗C. 大猩猩D.鸽子9.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A.有复杂的语言B.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大脑发达10、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A.有复杂的语言B.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大脑发达1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A.长臂猿B.森林古猿C.猩猩D.黑猩猩12、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A.袁隆平B.施莱登C.罗伯特·虎克D.达尔文13、()是古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A.瓷器B.骨器C.石器D.以上都不是14、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A.直立行走B.使用工具并制造工具C.使用火D.产生语言15、古人类能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A.直立行走B.工具的使用和制造C.火的使用D.语言的产生16、下表是8种生物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小麦金枪鱼酵母菌与人细胞色素C有差异的氨基酸0 1 12 13 35 21 44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课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科目: 生物年级: 七年级教师: 李国艳审核: 王艳丽课型: 新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学习重点和难点: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合作探究】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3.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4.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达标拓展】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语言的产生 D.脊柱呈S形3.是进化论的建立者。
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4.【学后感】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课题: 人的生殖科目: 生物年级: 七年级教师: 李国艳审核: 王艳丽课型: 新授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学习重点和难点: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学习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过程,知道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情境:由假期多数学生习惯于长时间上网引入。
人长时间上网会怎样?●探究新知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自主学习1]观察课本P3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现代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1]请比较一下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归纳总结](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主要是。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不同。
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现代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二、从猿到人的进化[自主学习2]观察课本P4图42及P5图43,回答下列问题。
(1)图42中少女露西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可能会是。
(2)图43中是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古人类用这些石器做什么? ,说明他们已经具有的能力。
(3)仔细观察课本P4~5图44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①运动方式: ;②劳动方面: ;③穿衣方面: 。
[合作探究2]归纳一下人类起源的标志有哪些。
[合作探究3]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阅读课本P6的短文,然后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1)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事实是: (填序号)。
观点是: (填序号)。
[合作探究4]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法指导:读、议、展、练相结合学习难点重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引入新课: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
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以下各题。
1.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_______。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类人猿中的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
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的生活,这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4.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__________的改变和自身________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_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______、防御_______,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5.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________,并且能够用_________,大脑也越来越___________,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难点采取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从“一个男子与他的伙伴黑猩猩的情感羁绊”的视频引入,提出问题:“视频中哪个场景最令你动容?”由此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上来,同时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然后再紧跟一个问题:“黑猩猩还会变成人吗?为什么它与我们人类如此相似?”,至此,就能引入本课探讨的主题内容。
引导学生要回答刚才的问题,就得学习本节知识内容,由此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接着,引导学生比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说明为什么部分森林古猿会走向演化成人的道路,而有的则演化成了当今的类人猿。
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汇报课前查阅到的关于现代类人猿的资料,再根据教师设计的讨论题列表进行比较。
然后,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理解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古猿自身形态结构的改变;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和图片资料展示,让学生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的利用和语言,都是促进成“人”的关键因素。
最终,引导学生归纳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大致过程,进而引申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现代类人猿的保护问题,最后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区分事实与观点。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人类发展过程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音频。
(二)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大致内容为“一段黑猩猩饲养者将黑猩猩放归回大自然以后,五年后黑猩猩与饲喂他的主人再次相遇的感人故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人类的起源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像:人类和现代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放录像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其生活的想象图人类的进化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圣经传说导入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说法,人是由上帝依照自己的形体创造出来的——亚当与夏娃,他们在地球上生儿育女,成了人类的祖先。
设问:“圣经的传说可信吗?人类从哪里来的呢?”进化论唯物主义观点对此又是怎样解释的呢?2.利用“女娲造人”的故事导入:学生思考,人类真的是女娲创造的吗?二、讲授新课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学生分析教材P3“观察与思考”,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及学生收集的资料。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2.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1)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强调: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存在的不同之处是因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那么,森林古猿在进化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过程中,环境是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3.从猿到人的进化(1)人猿相揖别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
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2)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
第一节人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知识链接】
1.______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必须______环境才能生存,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就会不断地进化,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2.猩猩、长臂猿等现代类人猿与人类都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目,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之间有着比较近的______关系,但是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与人类有很大的差别,一般过着以______为主的森林生活。
【知识点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19世纪著名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巴斯德 D.孟德尔
2.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主要分布在()
A.亚洲 B.非洲热带丛林
C.欧洲 D.以上地区
【知识点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森林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的原因是()
A.树上天敌多 B.为了扩展领地
C.出现了森林火灾 D.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2. 人类起源于古猿,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A.制造工具 B.直立行走
C.学会用火 D.使用语言
3.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
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4. 如图为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人类元祖——露西的化石。
其特点是骨盆宽,下肢比上肢粗壮,据此特点判断露西一定已能()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用火 D.语言交流
【课后训练】
1.以下关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有共同的祖先 B.都通过语言文字交流
C.都过着树栖生活 D.都以直立行走为
2.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起源
B.古书以及传说都能证明人类的起源
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D.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
3.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判断,下列事实或观点正确的是()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现代类人猿再经过漫长的年代也能逐渐进化成人类
C.人类在距今2 000多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D.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现代类人猿
4.下列有关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到地面上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不同森林古猿个体之间在下到地面上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影响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5.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
(1)①表示的物种名为____________。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__________ 。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 _____ _ 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________________ 。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_______ ,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是。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1.答案:环境适应
2.答案:亲缘树栖
【知识点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答案:B
解析: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2.答案:D
解析: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地区。
【知识点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答案:D
解析: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一部分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2.答案:B
解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3.答案:C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变异是不定向的。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人类学家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4.答案:A
解析: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宽,下肢骨的肢骨较粗壮,说明她已经能直立行走。
【课后训练】
1.答案:A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是森林古猿的一个分支下地生活后逐步进化来的。
在进化过程中,运动方式由臂行变为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并慢慢产生了语言。
而现代类人猿仍然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也没有产生语言。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根据古人类的化石,即古人类的遗体、遗物和生活
痕迹,能够了解古人类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和使用的工具等,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
故选:C。
3.答案:A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是在1 000万——2 000万年前,由于地壳剧烈运动,气候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人类。
现代类人猿不可能再进化为人类了,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都和森林古猿有了很大的差别。
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从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
故选:A。
4.答案:C
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
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故选:C。
5.答案:(1)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
(3)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或制造工具或使用工具)
(4)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或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
解析:(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
(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由于气候的变化,使森林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
森林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大脑越来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