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初探
- 格式:ppt
- 大小:8.54 MB
- 文档页数:28
职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初探【摘要】学校教育工作的责任主要是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管的事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
怎样能让班主任操最少的心,收获更大的幸福,学生有更优良的发展是我们班主任追求的目标。
近期我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而做准备。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级管理一、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所谓班级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
它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
如果班主任引导学生从建设一个家的角度来建设班集体,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会不爱家,不希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对于培养班风、树立团队精神、提高班干部和学生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举措职业中学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冲动,有着想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欲望,有着向外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
如果班主任能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唤醒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那么班级管理往往会出现令人欣慰的场面,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基于此思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班级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一)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可小看。
因此,对于一个新班级,班主任首先要考虑的是设置班、团委干部人员岗位。
我给班干部定了一个新名词—“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将班内事务进行分组分块,将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管理范围予以公示。
跟全班同学达成共识:学生能干的事,班主任绝对不要管。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自主管理队委员会,把具体任务下放到各委员手中,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
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初探作者:朱玉娟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05期〔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自主管理;观念;制度;评价手段〔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33—0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管是为了不管,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现代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
那么,在小学中年级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呢?一、转变观念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新时期的学生个性很强、特点也很鲜明,但心理承受力和自我约束力却很弱,他们崇尚个性的发挥,喜欢新潮的事物,可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非常淡薄。
要想教育好现在的小学生首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绝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去对待学生,这是我们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获得成功的前提所在。
教师要敢于突破思想中不放心的因素,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并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使其树立主体意识;采用引导、启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主体管理教育,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其自我设计、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在班级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在管理和被管理中不断进步。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是实施自主管理的基础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非常重要。
任何规定都不可能十分完美,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它都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可行。
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决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研究、不断分析、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逐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与时俱进。
中学生自主管理初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自主管理也就是自我管理。
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依据班级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管理方式。
班主任将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管理方案,自主落实管理措施,自主进行管理评价,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一般来说,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力图实现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服务,使其自觉、自律、自强、自立,适应未来,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中年级的班主任,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第一,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民主组建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同学中的“领头羊”,要求班干部不仅在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出色,而且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以及服务同学、奉献集体的精神。
要想选出优秀、有能力的班干部,如果单靠班主任去发现,去挑选,往往不够准确,因而在班干部的选拔中要大力宣传,让所有的同学形成班干部选拔与我有关的意识,发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采取学生自我推荐、民主投票推选的方法,发挥个人优势,做到“贤能者上”。
选出班干部后,首先要求班干部通力合作,带头融洽同学关系,并且发表“就职”演说,接受同学的监督。
第二、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
在每学年开始时,我就结合学校的要求,着手制定班级的行为规范要求。
首先发动学生讨论,归纳在我们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哪些违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要同学们分析这些行为给学校带来哪些危害,给班级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通过讨论,同学们把不良行为及其危害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动学生积极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广泛采纳意见,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制止不良的现象出现。
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初探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摘要:通过构建起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机制,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的几点尝试:一、激活自主管理意识,使学生愿管;二、创设自主环境,让学生能管;三、创设自主管理的模版,让学生会管。
关键词:构建愿管能管会管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但从机制构建层面来研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则不多。
我认为只有构建起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激活自主管理意识,使学生愿管虽然初中生随着生理发育,心理也日趋成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加强,但由于长期爱应该教育的影响,家庭及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甚少,使得绝大部分学生不想也不愿自主管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内驱力,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前提。
所以,首先要运用激励机制激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1、确立地位,培养意识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
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确立,他们应付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主动管理班级的欲望、兴趣和情感,在认识上产生应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管理的理念。
我每带一个班级,都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班级——我的家”“我为我班大家庭做什么”“假如我是班主任”等主题班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制定目标,发展意识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调控作用,并贯穿于班级活动的始终。
如果目标明确、恰当而且形成系列,再加上比较健全的考核制度,那就可以有效诱导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不断发展。
我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满足了学生的自尊自立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主管理意识。
目标制订做到:既有初中三年的总目标,又有各学年、各学期的阶段目标;既制定目标方案总体的稳定性,又要随着目标实践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让学生用不断发展的目标驱使自己的自主管理意识日益增强。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初探摘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是学生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场所。
高中班级管理应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核心素养策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部分。
高中班级管理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是有责任有义务完成班级事务的,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是有意义和光荣的一件事,从而乐于在班级中展示自我管理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面临的挑战。
(1)学生学业任务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矛盾: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学生学习压力大。
多数学生认为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因此只顾埋头学习,对班级事务不过问、不关心。
对于这些学生,需要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人人都好,一个班级才是真的好”的道理。
(2)学生固有管理观念存在问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习惯凡事听从老师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思想上比较被动。
他们从来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等职务,没有管理经验,习惯于“被管理”,缺乏对周围人和事的判断、分析能力。
(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要求: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功能发生了变化。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