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案例选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复习提问: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导入新课: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1-5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1-5节)学习时间: 2015年10月5日-10月11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二章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理想信念与人生;2.掌握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主要内容(一)理想信念与人生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它为人生提供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奋斗目标,是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和目标的设计与规划。
理想是人生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的内容必然受到当时的时代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理想与空想有本质的不同。
案例1:永存的事业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念形成后,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案例2:唱响完美青春施永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8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主力、项目负责人,在学期间,刻苦钻研,勇于挑战,在植物学界中第一个用大规模方法鉴定了棉花纤维发育中重要的生物因子,论文一发表便吸引了世界目光……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范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导入课我通过歌曲我赚钱了进行导课,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消费,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从而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授新课(1)消费心理面面观【生活观察】手机购买指导1.购买品牌最流行,最时尚,大家都在买的苹果4.(从众心理)2.尽显自我,有个性的手机(求异心理)3.买高档的,如:苹果6(攀比心理)4.根据实力,买实用性的(求实心理)探究活动一: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评价(利,弊),态度经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争先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这个表格。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消费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在讲到消费心里面面观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例子,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归纳的方式来进行。
并由这些消费心理引出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教案课题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与时代价值;认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爱国主义的要求;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忠诚的爱国者;把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难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授课时数6学时教具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交流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年月日第节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国家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课后记:F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案例1:龙游太空耀神州2005年10月17日清晨,随着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平稳降落,中华民族光辉史册上又增添了两个闪光的名字——费俊龙、聂海胜。
“为祖国我愿飞得更高”“为祖国母亲骄傲!为五星红旗欢呼!”“继往开来,神舟与我同行。
天地往返,祖国在我心中。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前夜,在出征纪念簿上,费俊龙、聂海胜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祖国,重若干钧;飞翔,为了祖国!用忠诚和汗水,费俊龙、聂海胜追逐着自己的飞天梦。
1982年中学毕业时,费俊龙正赶上空军到学校招收飞行员。
三代单传的他瞒着父母报了名,但却因眼底检查散瞳后带着墨镜回家,露了“馅”。
当天晚上,费俊龙坦白“招供”。
听到这个消息,父亲一阵沉默。
第二天,父亲终于开了口:“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干得好才对得起你的选择。
”四年的航校学习,他的每个科目总是第一个“放单飞”。
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有记者问费俊龙:“从一名飞行员到航天员,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他回答:“作为军人,接受祖国的挑选是我最大的光荣。
” 1996年6月费俊龙参加预备航天员的选拔,顺利入选。
“我是为飞行而生的。
”飞翔,是聂海胜从未停止追逐的梦,当上飞行员后,飞翔就成了聂海胜生命中真正的主题。
同批的战友中,聂海胜第一个“放单飞”。
面对前来取经的战友,聂海胜脱口而出:“啥也别想,只管飞!”参选航天员,聂海胜更是义无反顾。
“航天这种事咱们中国人没做过,太危险了。
”妻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甚至想出了“离婚”的“狠招”。
一脸憨厚的聂海胜最后甩出了一句:“婚我是绝对不离,参选我绝对要去!”“如果选不上,我毫无怨言,但是若不敢挺起胸脯去应选,我会为自己感到羞耻。
”妻子被丈夫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最终勇敢地站在了丈夫一边。
1998年1月,费俊龙、聂海胜光荣地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费俊龙沉着冷静,富有主见。
聂海胜胆大心细,执著坚定。
经过训练选拔,2005年7月,入选“神六”任务的航天员最后确定,费俊龙和聂海胜被编为一组。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离开理想的指引,人们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的努力,理想同样不能实现。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乎社会发展要求、合乎人民利益的理想。
绪论案例一、美国教师教“蚯蚓”陈钟梁在《文汇报》上撰文介绍自己在美国旁听的一堂自然常识课,读来颇受启发。
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
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
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作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旁冷眼旁观。
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后,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抓住了蚯蚓回到座位后,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等有什么特征,看谁能把它的特点最后补充完整。
经过片刻的观察,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
师:对。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进了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师:对。
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我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此时老师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同学,我远不如你!”案例二、王承书的追求1961年的春天,钱三强在他的办公室里静静地等待着王承书。
他要向王承书谈一件他思考已久的事情。
1960年,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刚刚起步,而苏联突然撤走了全部专家,并带走了全部资料。
以生产浓缩铀为目标的气体扩散厂,只留下一堆机器和厂房。
苏联专家临走时甩下一句话:“你们的这个扩散厂只能是一堆废铜烂铁了。
”看来,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科学家来解决这一高科技领域中的大难题了。
选谁来担当这一重任呢?钱三强思来想去,最后认定王承书是最佳人选。
但王承书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并且在稀薄气体的研究领域中已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也已颇有名气。
钱三强心里清楚,让这样一位科学家离开自己已付出20多年心血的领域,就如同让一位建筑师推倒自己刚建起的大厦一样,是需要做出重大牺牲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案例选编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一】华罗庚为报效祖国,毅然回国定居
华罗庚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数学家,上中学时,他喜欢数学,得到了数学老师的精心培养,再加上勤奋刻苦,19岁时就敢于著文反驳著名教授的文章,因此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被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和深造。
没有大学文凭的华罗庚,由于发奋努力,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助教、讲师。
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使他有机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留学期间,华罗庚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
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并在艰苦条件下继续科学研究。
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
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
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
1950年2月,新中国成立不久,华罗庚就带领全家回国。
途经香港时,华罗庚给留美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信中说:“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虽然国内的生活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但是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减弱,在数学领域不断进行开拓。
由于他取得的卓越成就,华罗庚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案例二】我决不和国家违约
以下是中南大学毕业生邓拓给《中国青年报》的一封信。
请同学们读这封信,
思考问题。
尊敬的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生,现在广州军区服役。
看了你们主旨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感触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他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
说实话,也曾彷徨、动摇过。
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低于大多在远海发达城市,想象自己踏入军营后微薄的收入,艰苦的工作环境等信中曾怀疑当时的选择石佛正确。
然而,回想起自己当时申请加入国防省时的豪情和义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又不免生起万丈豪情。
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与培养。
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也是自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的欣慰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
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像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
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
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
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面临失落,彷徨,但在艰辛、苦累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
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悔选择。
从军
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此致
敬礼
邓拓
2005年11月8日
思考: 1.邓拓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2.国防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