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科学防疫科普微视频优秀作品推荐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Nov. 2020No. 11 Total 384th2020年11月 第11期总第384期学会Society“互联网+ ”背景下 科技馆应急科普教育实践——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张磊巍(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100012)[摘 要]中国科技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科普流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手段制作原创应急科普内容、整合科普资源、打造应急科普品牌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应急科普教育活动,推出了一系列应急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了及时、科 学、可靠、便捷的应急科普知识,让公众足不出户也能接受应急科普教育,取得了高效、广泛的应急科普传播效果。
[关键词]科技馆教育 科学传播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315[文献标识码]A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属于突发事件,在应 急情况下需要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等开展非常态的科普活动,使公众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提供具体实用的科学方法。
应急科普还需要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分歧和情绪波动进行及时报道和正确的解读,让公众了解事实真 相,消除误解、破除谣言,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安抚广大民众的情绪,为公众提供判断自 身风险、选择适当措施的行动指南。
在“互联网+ ”背景下,中国科技馆迅速响应,应 时事所需、担科普重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应急科普的优势⑷,拿出科普教育的看家本领,迅速打造原创应急科普内应急科普[文章编号]1001 -9596(2020)11 -0043 -06容、整合馆内外一系列应急科普资源,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以线上讲座、直播、网络展览、视频、网络专题等多种方式开展应急科普教育实践。
一、“互联网+"、新媒体、应急科普的内涵界定(-)“互联网+”和“互联网+科普”的内涵“互联网+”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也是互联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43-2020年第11期“互联网+”背景下科技馆应急科普教育实践XUEHUI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⑵。
近视防控优秀宣教作品
近视防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近视防控宣教作品,供您参考:
1. 《明亮眼睛,远离近视》
这部动画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普及了近视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控方法。
通过观看动画片,孩子们可以轻松理解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2. 《守护视界,共筑光明未来》
这是一部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的近视防控宣传片。
通过真实的案例和科学的数据,宣传片向青少年们展示了近视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同时,宣传片还呼吁青少年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视界,共筑光明未来。
3. 《让眼睛远离手机,拥抱健康生活》
这是一本针对现代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近视等问题的科普书籍。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如何缓解眼睛疲劳、如何预防近视等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健康。
4. 《孩子,你的眼睛还好吗?》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普读物。
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控方法,同时还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了解和预防近视问题。
5. 《一分钟学会护眼小知识》
这是一部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护眼科普作品。
视频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如何缓解眼睛疲劳、如何保护眼睛健康等知识。
通过观看这些短视频,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护眼小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这些宣教作品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预防近视问题,共同守护我们的视界健康。
优秀医护科普作品
优秀的医护科普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医生向左,病人往右》(作者:王明华)
2. 《只有医生知道》(作者:张羽)
3. 《医学的温度》(作者:韩启德)
4. 《人体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
5. 《病者生存》(作者:斯蒂芬·约翰逊)
6. 《众病之王:癌症传》(作者:悉达多·穆克吉)
7. 《疫苗的故事》(作者:陶慕宁)
8. 《抗感染治疗与管理》(作者:杜斌、陈德昌、李宪松、沈洪)
9. 《呼吸系统疾病》(作者:钟南山、刘又宁)
10. 《协和妇产科医生手记》(作者:马良坤)
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医学知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身体和疾病,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一、前言科普作品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作品。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科普作品不仅是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科学问题、增强科学素养。
对于具有创新、严谨和普及性的科普作品值得给予肯定和推广。
为此,特此发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以表彰和宣传该年度在科普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品。
二、图书类1.《宇宙探索》该图书由国家天文台编写,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以及最新的天文科学研究成果。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宇宙中的奥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2.《地球科学百科全书》该图书由地质学专家团队共同编写,系统整合了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详细介绍了地球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矿产资源等内容。
该图书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是广大读者了解地球科学的入门读物。
三、网络视频类1.《探索未知:深海奇观》该网络视频由知名科普博主团队制作,全面展现了深海世界的神秘与壮美,引领观众领略了深海生物的多样性和深海环境的恢弘。
通过生动有趣的镜头和专业的解说,传递了科学知识与冒险精神,深受网友喜爱。
2.《科学探索:人工智能的未来》该网络视频由科学技术新闻频道制作,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
通过真实案例和专家访谈,将复杂的科技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对观众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四、科普活动类1.《科技创新大赛》该活动由教育部主办,旨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展示自己的发明和创造。
通过组织展览和颁奖仪式,吸引了大批学生和家长前来参与,引发了公众对科学与科技的关注和热情。
2.《科普知识竞赛》该活动由地方科协发起,围绕热点科普知识举办了一系列知识竞赛。
通过多种形式的问答、实验以及问题解答等环节,增强了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结语科普作品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摘要:1.引言:介绍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背景和意义2.名单概述:列举部分获奖作品及特点3.作品分类:简要介绍各类科普作品的亮点4.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分析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的进步5.结束语:强调科普作品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正文:【引言】近日,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揭晓,这是一份充满创新与智慧的榜单,旨在表彰过去一年中为我国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和作品。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份名单的发布更具意义,它激励着广大科普工作者继续前行,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名单概述】在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中,共有10部作品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既有深入浅出的科学知识普及,也有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
以下是部分获奖作品的简要介绍:1.《探索奇妙世界:地球奥秘科普读物》:通过讲述地球的形成、生物的进化等科学故事,引导读者感受自然的神奇魅力。
2.《疫苗里的科学》:围绕疫苗的研发、生产、接种等环节,为读者揭开疫苗的神秘面纱。
3.《人工智能:改变未来的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前沿科技。
【作品分类】在本次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自然科学类:作品以讲解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如《探索奇妙世界:地球奥秘科普读物》、《气象万千: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等。
2.健康医疗类:关注疫苗、防疫等健康话题,如《疫苗里的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手册》等。
3.技术创新类:聚焦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改变未来的关键技术》、《5G时代:未来已来》等。
4.人文社科类:以科学史、科学家故事等为主题,如《科学史上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的故事》等。
【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普作品数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作者投身于科普创作,丰富了科普市场的内容供给。
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摘要:1.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公布背景2.评选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目的3.评选标准和过程4.获奖作品介绍5.优秀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正文:【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公布背景】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鼓励优秀的科普作品创作,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中国科协、中宣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目的】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宣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主办,旨在表彰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普作品。
【评选标准和过程】评选活动根据作品的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选过程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网络投票,最终产生了获奖名单。
【获奖作品介绍】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共包括10 部作品,分别是:1.《科学的历程》:系统介绍人类科学发展历程的科普读物。
2.《地球简史》: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地球46 亿年历史的科普作品。
3.《人工智能:复杂与价值》:深入浅出地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科普读物。
4.《生物的奥秘》: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面揭示生物奥秘的科普作品。
5.《人类简史》:以全新视角阐述人类从石器时代到21 世纪的历史的科普作品。
6.《宇宙的琴弦》:探讨宇宙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的科普读物。
7.《疫苗:从天花到新冠》:介绍疫苗发展史及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的科普作品。
8.《量子世界》:深入浅出地介绍量子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前沿成果的科普读物。
9.《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从心理学、哲学等多角度分析人类对未来的无知和准备的科普作品。
10.《数字人类》:揭示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和未来的科普作品。
【优秀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优秀的科普作品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健科普大赛获奖作品有哪些一、背景介绍卫健科普大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普平台,旨在推广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
参赛作品通过科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向公众传递专业、全面、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二、获奖作品简介1.《健康饮食指南》该作品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饮食指南。
它详细介绍了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功效以及适宜的食用方式,帮助人们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2.《运动与健康》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种类运动的适宜人群和注意事项。
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强度、时长和效果,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3.《预防常见疾病》这个作品着重介绍了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针对常见的感冒、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它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预防措施,帮助人们提前防范疾病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4.《合理用药指南》该作品主要介绍了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它详细解释了药物的分类、用药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帮助人们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因滥用药物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5.《心理健康小常识》这部作品致力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它介绍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应对方法,教人们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总结以上是卫健科普大赛获奖作品的简要介绍。
这些作品在传递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它们,人们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卫生健康相关内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我们期待更多的科普作品涌现出来,为公众健康贡献更多重要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届天津科普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名单一、一等奖获奖作品《艾先生的自述》天津工业大学葛传钰、高超、苏培安《日珥》天津师范大学蔡晓荦、赵柳《辣》天津师范大学姜怡、王文博、胡丽娟《微风飞翔》天津科学技术馆郭晶、吴燕、王勇、范宝颖《不变质的蜂蜜》天津工业大学张红杰《地质三件宝》天津玉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史军、姚永嘉、丁博《野外方向辨别》军事交通学院刘振、刘宏伟、韦祖奇、吴金波、王海龙《闰秒》南开大学崔智琳《“眨眼睛”的星星》南开大学关叶欣《逃生飞船最优解》南开大学易小淇二、二等奖获奖作品《地球生物进化史》天津工业大学金家璐、张闽燕、张文斌、宋广达《气象防灾之人工降雨》天津工业大学尚文艺、兰逸芳、张雨生《神奇的干冰》天津师范大学黄临轩、方源、王佳佳《吃甜食会让人心情愉悦吗?》天津师范大学田菁、石一成、王芳《茶叶学问多》天津佳洁净科技有限公司黄亦筠、沈严、周卓、付常强、杜新艳《科普小视频:心肺复苏应急》天津工业大学计常慧《曼陀罗》天津玉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史军、姚永嘉、丁博《时间简史》军事交通学院刘宏伟、刘振、韦祖奇、沈泽民《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南开大学孙悦《乳糖不耐症是什么》南开大学徐媛媛三、三等奖获奖作品《小“扭伤”大学问》天津师范大学刘静、周洁《破镜》天津科技大学李玥瑶、王雅鹏《沉睡前的惊醒》天津理工大学张曼琳、张馨予、张思雨、周俊翠《认识鸡蛋的5大误区》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李娟、彭杨《追求不一样的平凡》平山道小学于少纯、刘燕、翟松、彭亚明《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博物馆张芮、郑玄、宋杨《创客金鹰梦想飞扬—走进3D打印世界》闽候路小学周珊珊、王壮、姚煜、马兰芳、陈锋、刘霞《南方为什么不装暖气》天津工业大学袁媛《教你读懂X光片、CT、B 超、核磁》军事交通学院沈翊飞、黄昊、殷礼祥、杨俊、徐砾翔《白天喝柠檬水会让人变黑吗?》南开大学刘思佳四、单项奖最佳创意奖《神奇的干冰》天津师范大学黄临轩、方源、王佳佳最佳新媒体奖《逃生飞船最优解》南开大学易小淇最佳剧情片奖《辣》天津师范大学姜怡、王文博、胡丽娟最佳编剧奖《微风飞翔》天津科学技术馆郭晶、吴燕、王勇最佳动画片奖《艾先生的自述》天津工业大学葛传钰、高超、苏培安最佳剪辑奖《日珥》天津师范大学蔡晓荦、赵柳最佳导演奖《野外方向辨别》军事交通学院刘振、刘宏伟、韦祖奇、吴金波、王海龙最佳指导教师奖天津师范大学孙蕾最佳团队奖天津工业大学最佳人气奖《为什么镜子中的自己比照片上更好看》军事交通学院陈长伟、董松、雷长馀、陈昊、韩泓博五、优秀组织奖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军事交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闽侯路小学、平山道小学、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博物馆、天津玉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佳洁净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感光空间现代雕塑艺术研究院。
儿科健康科普比赛作品儿科健康科普比赛作品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品名称:儿科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简介:本作品旨在向家长们介绍儿科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内容:一、感冒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的场所;2.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3.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4. 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二、腹泻腹泻也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预防腹泻的措施包括: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2.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3.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4.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三、肺炎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预防肺炎的措施包括:1.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有害气体;2.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3. 避免接触病原体,如避免接触患者和动物;4.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四、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饮食不当引起。
预防营养不良的措施包括:1. 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3.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4.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结语:以上是儿科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的介绍。
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同时,也要加强孩子的免疫力,合理饮食和锻炼,做好预防措施。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优秀医学科普作品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医学科普作品:
1.《胃,你好吗》: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田艳涛教授编写,内容分为“初探胃肠道”“情绪与胃肠健康”“这些饮食,养胃还是伤胃”等9部分,共76篇文章,约20万字。
全书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既有趣味性,又有权威期刊文献支撑。
2.《肺癌科普早知道》:由肿瘤早诊早治办公室陈万青编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肺癌的相关知识。
3.《癌症来了,战胜的武器你知道吗?》:由胰胃外科赵东兵编写,介绍了癌症的治疗方法和应对策略。
1。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度“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医学科普奖”评选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18•【字号】沪卫宣传〔2020〕9号•【施行日期】2020.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度“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医学科普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委直属单位,各市级医疗机构,各驻沪部队医院,各企事业职工医院,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有关新闻单位:为进一步加大卫生健康新闻宣传工作力度,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经研究,决定在新闻记者和通讯员中开展2020年度“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医学科普奖”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宗旨卫生健康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卫生健康新闻,有利于营造卫生健康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开展“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医学科普奖”评选活动,有利于激发新闻工作者及卫生健康系统宣传干部的工作热情,广泛宣传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健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引导新闻媒体与上海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卫生健康科普宣传,推动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二、评选范围(一)新闻作品奖1.评选标准①独创性。
该作品系作者以独特视角和观察力,深入采写的好新闻。
②影响力。
该作品在见诸媒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获好评。
③准确性。
该作品的采写报道,遵循新闻宣传工作“准确、客观、真实”的原则,是生动反映新闻事件的好作品。
2.奖项设置①一等奖4名;②二等奖8名;③三等奖12名;④优秀奖若干名;⑤通讯员“二十佳作品奖”20名、“优秀作品奖”若干名。
(二)医学科普奖1.评选标准①科学性。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7.05.15•【文号】国科发政〔2017〕144号•【施行日期】2017.05.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名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科技司(局),中央军委科技委综合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推荐活动。
活动得到了各地、各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中央、国务院部门、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推荐的268部作品,汇集了国内一批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对推荐微视频作品进行了形式审查,聘请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独立评审,评出《厄尔尼诺》等50部作品作为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向全社会推荐,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附件: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名单科技部中国科学院2017年5月15日附件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名单1.《厄尔尼诺》,王海波等制作,中国气象局推荐;2.《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与流感病毒》,刘欢等制作,中国科学院推荐;3.《泥石流来了怎么办?》,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制作,国土资源部推荐;4.《量子通信卫星》,孙嘉翊制作,上海市推荐;5.《中国“天眼”——北斗导航》,上海市科技信息中心制作,上海市推荐;6.《黄豆发芽后蛋白质更易被人体吸收,是真的吗?》,台岚、韩飞等制作,国家粮食局推荐;7.《红烧肉中的美拉德反应》,蒋华良制作,中国科学院推荐;8.《雷霆行动》,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作,国家质检总局推荐;9.《霾愁不再,标准来“罩”》,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中国标准化杂志社、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制作,国家质检总局推荐;10.《心肺复苏》,刘坚等制作,广州市推荐;11.《伪装者》为你讲述粉尘为什么爆炸,山西省科技传播中心制作,山西省推荐;12.《追星星的少女》第三篇章之追星寻爱,万昊宜等制作,北京市推荐;13.《登革热五分钟》,马科钦制作,上海市推荐;14.《托卡马克EAST》,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制作,中国科学院推荐;15.《梦游的鱼》,郑梦帅制作,环境保护部推荐;16.《人类暗黑科技来了——石墨烯》,高永恒制作,河北省推荐;17.《喜鹊的隐秘生活》,闪光耀等制作,宁夏自治区推荐;18.《粉尘到底如何爆炸?》,都市快报社、好奇实验室制作,浙江省推荐;19.《长脖子的故事》,罗雅丹等制作,湖南省推荐;20.《神奇的纳米世界》,任红轩等制作,北京市推荐;21.《超高精度空间冷原子钟》,屈求智等制作,中国科学院推荐;22.《光污染就在身边》,山西省科技传播中心制作,山西省推荐;23.《关于身体的那些事儿》,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制作,北京市推荐;24.《乳腺癌高危因素》,北京协和医院制作,卫生计生委推荐;25.《FAST 观天巨眼看苍穹》,姚予疆等制作,新华社推荐;26.《生存模式》,郑梦帅制作,环境保护部推荐;27.《解密台风》,王海波等制作,中国气象局推荐;28.《大豆种植小九九》,韩贵清等制作,黑龙江省推荐;29.《漫说:航天》系列,刘璐等制作,新华社推荐;30.《防震减灾科普片》,周柏贾等制作,中国地震局推荐;31.《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刘思扬等制作,新华社推荐;32.《生命起源》,金利勇等制作,教育部推荐;33.《什么是登革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卫生计生委推荐;34.《礼花蛋第三季:伯努利效应》,高鹏等制作,北京市推荐;35.《如果“艾”别伤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制作,卫生计生委推荐;36.《滚蛋吧!肺癌君》,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长征医院制作,上海市推荐;37.《煮大米粥加碱会让粥里的营养大量流失,是真的吗?》,台岚、韩飞等制作,国家粮食局推荐;38.《水滴入热油里为什么会溅起来》,白雨竹制作,天津市推荐;39.《艾先生的自述》,王乃华等制作,天津市推荐;40.《天马行空33天》,刘思扬等制作,新华社推荐;41.《包小黑买房记——装配式建筑科学知识普及》,孙霞等制作,教育部推荐;42.《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黄瑞雪等制作,湖南省推荐;43.《小猕猴桃的大学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制作,中国科学院推荐;44.《自行车自行之谜》,陆欣雨等制作,宁夏自治区推荐;45.《二十四节气旅游歌》,韦炜等制作,中国气象局推荐;46.《你对地铁了解有多少》,史沫等制作,广州市推荐;47.《第一时间生死救护》,湖南省儿童医院制作,湖南省推荐;48.《水能概述》,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广西自治区推荐;49.《跟着安安乘电梯》,钟海见等制作,国家质检总局推荐;50.《人体奥秘冷知识》,王黎媛等制作,云南省推荐。
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原创版)目录1.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简介2.评选背景和意义3.评选标准和过程4.获奖作品介绍5.结语正文【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简介】科普作品是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鼓励和促进科普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我国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以表彰在科普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本文将介绍 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优质的科普阅读指南。
【评选背景和意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年。
这一评选活动旨在激发科普创作的热情,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对年度优秀科普作品的评选与推广,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科学、理解科学,从而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评选标准和过程】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和程序进行。
评选标准主要涵盖了科普作品的科学性、知识性、创新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等方面。
评选过程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分别由科普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代表组成评审团进行评审。
【获奖作品介绍】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涵盖了图书、影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共有 10 部作品获奖。
以下是部分获奖作品的简要介绍:1.《科学的历程》:该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为广大读者呈现了科学的魅力和发展动力。
2.《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科普电影讲述了一位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空,探寻宇宙奥秘的故事,激发了观众对天文学的兴趣。
3.《身边的科学》:这是一部网络科普作品,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结语】2020 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公布,是对过去一年科普创作成果的肯定和鼓励。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2024年西安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4.08.01•【字号】•【施行日期】2024.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2024年西安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西安科普事业发展,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繁荣科普创作环境,丰富原创科普资源,结合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全国科普微视频推荐工作,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开展2024年西安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作品类别本次征集作品共分为科普图书、科普微视频作品(含成年组、青少年组)两个类别。
(一)科普图书1.应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含译著和再版图书,未曾被确定为全国、陕西省、西安市优秀科普作品)。
2.第一作者工作单位或出版机构应在西安市。
3.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
4.具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内涵。
5.富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
6.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公众喜闻乐见。
7.具有原创性。
8.丛书为成套作品。
9.作品语言文字为简体中文。
(二)科普微视频1.应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之间制作完成并播出过的原创微视频作品,时长为2~5分钟。
(未曾被确定为全国、陕西省、西安市优秀科普微视频)。
2.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及推荐单位均在西安市。
其中,青少年组:年龄18周岁以下的西安市在读学生(全市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
3.作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关于互联网作品及其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
《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获奖作品:守护生命的防线——疫情下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公共卫生安全始终是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重要议题。
当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席卷全球时,无数的英雄们挺身而出,用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筑起了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在众多与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的案例中,有一部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了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的最高奖项,它以生动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展现了在疫情下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的卓越成就与宝贵经验。
这部获奖作品聚焦于一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大爆发。
从疫情的初始阶段,作品就以详实的资料和精准的描述,让人们清晰地看到病毒传播的迅猛态势和给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带来的巨大挑战。
疫情最初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悄然出现,然而由于其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迅速在人裙中扩散开来。
病例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医疗资源瞬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极度短缺,社会秩序也开始出现动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国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
作品中详细阐述了各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关键举措。
首先是迅速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起高效的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网络,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的发展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大了医疗资源的调配力度,紧急扩充医院床位,培训医护人员,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积极组织物资生产和储备,通过全球采购等方式保障防护物资的供应,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作品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是某发达国家的社区防控措施。
该国政府意识到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志愿者们在社区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他们还协助进行人员排查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并采取隔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社区的进一步传播。
政府还通过科技手段加强社区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测系统,对社区人员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基于网络的线上防疫科学课作者:陈瑞基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年第03期摘要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尝试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学科的在线学习。
在疫情初期,结合教学任务学习,在线指导学生认识新冠病毒、掌握测量体温、合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疫情稳定后,指导学生开展长时间观察实验,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关键词在线学习;小学科学;微课;实验;科学素养;小视频;QQ群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3-0105-030 引言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按照教育部等部门的部署,全国各类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在线学习,把“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但是大家组织的线上学习以考试学科为主,对于综合类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则是少有人问津。
其实很多综合类的学科也可以在线开展学习。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笔者与科学组的其他教师一起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了科学学科的在线学习。
1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科学自主学习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第一周,学科组为各个年级布置了读、看、听、做、问、写等作业,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作业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发布在班级群里。
如五、六年级布置作业如下。
1)读:阅读一本科普读物(如《少儿百科全书》中任意一本等)。
2)看:看一期央视10套的“探索·发现”栏目;看一部纪录片,如《航拍中国》《蓝色星球》等。
3)听:用手机下载学习强国APP,打开右下角“电台”,找上面的“听小喇叭”中的“听知识”,每天听10~20分钟。
4)做:和父母一起做一个有趣的简单小实验,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抖音、快手上都有。
5)问:关注近期新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五个以上问题,写在一个本子上;并在父母的帮助下对其中的一个问题寻找答案,用画图或文字记录下最后的发现,可以是手抄报、思维导图或研究报告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