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野外工作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0
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内部资料)周瑞华刘传正吴梅李金荣编著中国地质调查局二00九年九月第一章地层划分、岩石分类及工作方法第一节地层划分一、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法(一)划分原则:岩石地层单位是依据宏观岩石特征相对地层位置划分的岩石地层体。
它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岩石类型的联合。
整体岩性一致(岩性均一、或规律的、复杂多变的岩类与岩性的组合),野外易于识别划分。
它是客观地质实体,而不能用成因或形成年代来划分。
(二)岩石地层单位的种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按地层层序,统一的规则划分、定义并正式命名的群、组、段、层等。
非正式地层单位:未按统一规则划分和正式命名的段、层、礁体、透镜体等。
群(Group):一般由纵向上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岩性特征的组联合而成,是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群的上、下界限往往为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群内不能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不整合存在。
群的命名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名命名。
群的符号是在界、系、统的符号后边加两个汉语拼音的字母,群名拼音用第一个字母和最接近的声母。
表示方法见附录十五。
组(Formation):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是划分适度的地区性或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
组在总体岩性上一致并具可填图性(1:5万图)。
组的岩石组合可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他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全国地层委员会、1981)。
组的界线应为清楚、稳定的特殊岩性变化面或特殊结构构造标志层为界限划分。
组内不应存在长期地层间断。
组名一律用地名加“组”命名,但如果一个组岩性单一,也可以用地名加岩石名命名。
组的符号,采用在系或统的后边加汉语拼音头一个字母,用小写斜体字表示,(附录十五)。
段(Member):是低于组、高于层的岩石地层单位,正式命名的段需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明显不同的岩性特征,并分布范围广,代表组内具有明显岩性特征的一段地层。
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它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亦称为地质填图。
2、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3、技术取样:是指为了研究矿产和岩石的技术物理性质而进行的取样工作。
4、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5、综合地层柱状图:为了概略的反映图区地层系统、各时代地层岩性组合、层序、厚度、含矿性、接触关系、时代依据和纵横变化的一种图件。
1、预算标准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2、1:5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应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预算标准。
3、踏勘工作选择路线方向的原则是基本上垂直地层或垂直于区域构造线走向。
4、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查明测区内的地层古生物、岩石、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特征。
5、区域地质调查的成果是完成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和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
6、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地层层序、岩石厚度及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变化特征、化石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等。
7、选择实测地层剖面的要求是地层连续出露好、地层层序完整、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岩性组合及厚度在查区具有代表性、化石丰富、通行条件好等。
8、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分层依据是岩性特征、化石内容等。
9、实测地层剖面的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有关,如1/2000比例尺,一般情况下最小分层厚度是 2米,最大分层厚度是米。
第1篇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其野外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由于野外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勘察野外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重难点。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地质条件复杂野外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是首要重难点。
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勘察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地质问题,如:1. 岩石类型多样:勘察区域可能存在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给勘察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2. 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可能导致勘察过程中遇到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3. 地下水丰富:勘察区域地下水丰富可能导致勘察设备受损、施工进度延误等问题。
二、野外环境恶劣野外施工环境恶劣是勘察野外施工的另一大重难点。
以下列举几个方面:1. 气候条件:勘察区域可能存在极端气候,如高温、寒冷、多雨等,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不便。
2. 自然灾害:勘察区域可能存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勘察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3. 交通不便:勘察区域可能位于偏远山区或沙漠等地区,交通不便导致勘察设备运输困难。
三、施工技术要求高勘察野外施工对技术要求较高,以下列举几个方面:1. 勘察设备:勘察设备需要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具有高性能、可靠性等特点。
2. 施工工艺:勘察施工工艺需要科学合理,以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3. 人员素质:勘察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以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安全管理难度大勘察野外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以下列举几个方面:1. 安全隐患:勘察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坍塌、滑坡、触电等安全隐患。
2. 疾病防治:野外施工环境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患上皮肤病、高原反应等疾病。
3. 应急处置:勘察野外施工可能遇到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需要制定应急预案。
总之,勘察野外施工重难点众多,给勘察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为克服这些重难点,勘察单位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勘察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勘察野外施工顺利进行。
野外工作手册目录第一章沉积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1)一、沉积岩分类及结构构造 (1)二、沉积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三、化石野外工作的基本要求 (10)四、层序地层的野外调查 (11)五、地层接触关系野外调查 (14)第二章侵入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15)一、侵入岩分类 (15)二、侵入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 (17)第三章火山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19)一、火山岩分类 (19)二、火山岩有关概念及特征 (19)三、火山岩野外调查观察要点 (19)第四章变质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24)一、区域变质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24)二、接触变质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26)第五章构造地质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1)一、褶皱调查 (31)二、断层调查 (33)三、节理、劈理和线理调查 (36)四、构造变形相与变形相序列 (37)第六章区域矿产调查基本要求 (37)一、收集区内已知的矿产信息 (38)二、野外找矿标志的识别、观察和记录 (38)第七章野外记录资料整理及样品采集工作要求 (40)一、野外记录 (40)二、野外手图及野外总图 (41)三、资料整理工作 (41)四、样品采集要求 (43)五、质量检查 (44)六、资料汇交及资料管理 (44)第八章安全工作基本知识与制度 (45)一、野外安全工作基本知识 (45)二、安全生产措施 (47)第一章沉积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一、沉积岩分类及结构构造(一)沉积岩分类沉积岩野外分类主要是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成因等进行划分的,详细划分见表1。
表1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二)常用术语1. 陆源碎屑2. 内(源)碎屑:盆地内弱固结的沉积物经水流剥蚀作用形成的破碎物质。
3. 粒屑: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流水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等的总称。
4. 圆度: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可分为四级。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地质工作包括:1、基础性地质调查(测量),诸如:1:20万、1:5万区调-矿调,区域物、化探测量,区域水文测量等。
目的:具战略意义,提高研究程度。
为开展进一步普查找矿工作和其它有关的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即总结规律、优选(缩小)靶区。
2、矿产勘查:包括特定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
3、矿山生产勘探。
等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法1、系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根据目的任务制定“方案”编写“设计”。
2、地质测量(填图)—剖面测制,最直接的找矿方法。
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区内自燃地理条件、景观,成矿地质背景、有利地段、可能的成矿类型、地表蚀变带(构造带)、矿化带、矿体地表直接露头(铁锰冒、碎石或转石等),主成(控)矿构造及产状、规模等基本摸清,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如:重点工作区、采用何种方法及范围、网度、方向等。
3、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方法为主,还有水化学、汞气、植物等。
包括地表面积(自由网和规则网)和剖面及钻孔原生晕等形式。
关键是采样介质和层位,“代表性”和“有效性”,该加密的必须加密、该放稀的一定放稀、无意义的样不取,不做无用功。
尤其大比例尺化探测量若地质人员亲自做,那更应该得心应手。
最间接的找矿方法。
缩小靶区,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如:槽探(异常带、高值点等),物探范围、网度、方法、测向等。
大比例尺规则网及剖面一定要注意测线方向。
4、物探测量:常规高精磁、激电中梯方法为主,还有重力、放射性及瞬变电磁、SIP、V8等。
注重“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多解性”(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最有力的辅助找矿方法。
只有在与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成矿有利地区(段)密切相关的物探异常才有找矿意义。
注意测线方向-垂直目的体,一般要求上测量,若物化探工作只给一次工作量,一定要用到此处,化探可用GPS。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方法手册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方法手册(测制地质剖面和地质填图及槽、钻探编录)编写人:王硕单位: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编写日期:2012年11月第一部分地质剖面测量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一、目的任务详细研究地质体(地质单元)各类地质特征,包括:产出状态,时代及与周边地质体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及其变化,各类岩石之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含矿性等。
为开展面积性地质测量(填图)及解释“异常”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分类(一)为解决基础地质问题而测制的剖面—地质剖面,包括:地层剖面、侵入岩剖面、火山岩剖面、构造剖面、第四系剖面等。
(二)为解释“异常”配合物化探剖面而测制的剖面―综合地质剖面之地质剖面。
三、位置选择和布置选择在基岩露头好、目的体发育完整、界线清晰地段,剖面线方向尽量垂直目的体走向或长轴方向。
四、测制方法以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以皮尺或测绳丈量斜距(结合测量已知点及地形图进行校正)。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分层、分段、取样并系统登记(剖面登记表)、详细记录(剖面记录本)和准确绘制(剖面图、柱状图)。
(一)剖面登记表:是绘制剖面图、柱状图的必备资料。
要求绘制剖面图、柱状图所需的各类要素必须齐全,包括:导线号、方位、斜距,坡度及换坡度位置、斜距,分层(段)的位置、岩性,产状及测制位置、样品及采集位置,计算岩层厚度所需其它参数等等。
(二)剖面记录本:是剖面图、柱状图的详细说明书。
除记录剖面导线号、方位、斜距,分层(段)的位置、岩性,产状及测制位置、样品及采集位置外,要详细叙述各分层(段)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各地质体之间接触关系及其证据,以及剖面所见其它重要地质现象(断层、脉岩、化石、蚀变、矿化等)的描述。
(三)剖面图、柱状图:是测制剖面的成果图件。
按剖面登记表全部内容结合剖面记录本,用规定的格式(规程规范)和表示方法(图式图例)绘制成图。
有“展开法”、“投影法”两种方法,建议用“展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