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C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984.50 KB
- 文档页数:58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八章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解释宏观经济政策时滞的分类和不同政策时滞效应的区别。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政策产生影响的每一阶段,都会存在时滞效应。
政策的时滞效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区分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的关键,在于政策实施的时点,前者发生于政策实施之前,而后者则是政策实施后的滞后影响。
①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冲击发生到相应的经济政策实施所花费的时间。
决策者确认冲击已发生,而后才能够实施适当的政策,这是内部时滞产生的原因。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果断性。
一般意义上,由于时滞产生的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内部时滞又可分为三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a.认识时滞是在冲击出现到决策者确认必须实施适当的宏观政策之间的那段时间。
认识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敏捷程度、预测能力。
b.决策时滞是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政策确定之间的时间间隔。
决策时滞一般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决策体制的结构和效率等因素。
c.行动时滞是政策确定和政策开始实施之间的间隔。
决策者作出决策以后,动员各种可控资源,并采用各种调控手段使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式、全面实施,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外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政策实施到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
政策实施后不能对支出、收入和就业在瞬间产生影响,是导致外部时滞的原因。
外部时滞的长短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和工具的传导机制、与有关市场主体的敏感度、与决策者的决策力度、与有关市场主体的预期相关。
第八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本章教学重点:的衡量
本章教学难点: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衡量
本章教学目标:1:会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衡量理解价格指数的 2.计算了解失业率的概 3.
念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3
第八章第一、二、三节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
量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衡量
二、教学重点:的衡量
三、教学难点: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衡量
四、教学目标:1会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衡量
理解价格指数的 2.计算
了解失业率的概 3.念
五、学时分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支出法收入法失业率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