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巢谷传》原文加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文言文巢谷传原文加翻译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巢谷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少从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年轻的时候跟随士大夫(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读书,年老后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
巢谷从小传承父亲的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
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泾原间。
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他听说西边的人大多英勇矫健,骑射击刺,是四海之内第一,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
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的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友谊。
熙宁年间,韩存宝担任河州的将领,有功劳,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的重视他。
恰逢泸州的少数民族乞弟侵扰边疆,众郡县不能制服,朝廷于是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乞弟。
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形,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他。
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
装银子的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的人了。
苏辙《巢谷传》内蕴探赏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尘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不沉者三版,悬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写人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写人的文言文及翻译篇1《赵普》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写人的文言文及翻译篇2《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
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
”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
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
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虽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方是时,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于吴。
吴既修好于公,其势必不助刘,而玄德因可蹙矣。
惜乎谋之不善,荆州既不能守,而孙、刘皆奋。
其后公既降张鲁,下汉中,刘晔劝公乘胜取蜀,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附也。
今举汉中,蜀人震骇,因其震而压之,无不克也。
若少缓之,诸葛亮善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人既定,冯险守要,不可犯也。
”公不从而反,天下皆惜晔计之不用。
春秋之际,楚子重伐郑。
晋栾武子救之,遇于绕角。
楚师还,晋师遂侵蔡。
楚人以申息之师救蔡。
晋群帅皆欲战,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谓武子曰:“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
”遂全师而归。
夫兵久于外,狃于一胜而轻与敌遇,我怠彼奋,败常十九。
古之习于兵者,盖知之矣。
用兵之难,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
力之所及,而义不可,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而力不及,君子不强也。
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
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
据险守要,皆难卒谋也。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是时帝始受禅,欲以武功夸示四方,贪得幸胜,未暇虑兵败势屈之辱也。
文言文巢谷传原文加翻译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巢谷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少从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年轻的时候跟随士大夫(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读书,年老后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
巢谷从小传承父亲的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
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泾原间。
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他听说西边的人大多英勇矫健,骑射击刺,是四海之内第一,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
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的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友谊。
熙宁年间,韩存宝担任河州的将领,有功劳,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的重视他。
恰逢泸州的少数民族乞弟侵扰边疆,众郡县不能制服,朝廷于是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乞弟。
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形,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他。
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
装银子的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的人了。
古诗巢谷,字元修翻译赏析“巢谷,字元修”出自《巢谷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翻译】巢谷,字元修。
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
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
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
小人文言文翻译《赵普》原文:普太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二者,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属于私第,阖户兴箧挑书,念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死如流。
既薨家人播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著且为人严谨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傲慢,但是他能以天下大事做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慎重务虚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谁能够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疏所推荐某人出任某个官职,太祖不必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时上奏这个人(出任某官),太祖还是不必。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出任某官的事)上疏太祖,太祖发狂了,把奏章烧掉了投掷在地上,赵普脸色维持不变,站住地上把烧掉的奏章拾起来返回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烧掉的旧纸片加固连接起来,又像是当初一样上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提拔了那个人。
《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苏辙《隋论》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辙《隋论》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隋论》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
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
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
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
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
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
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
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
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
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
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
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
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
彼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
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
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
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
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
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
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译文:人对于事物,任凭它来依附自己,任凭它自由离去,如果能够做到那样就是人重而物轻。
人重物轻,物依附人就牢固。
物之所以离开人,分裂四散却没有办法聚拢起来,是因为物重而人轻。
所以那些聪明的人或许可以和他一起打天下,但是,不能够和他们一起来守天下。
守护天下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
巢谷,字元修巢谷,字元修。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谷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
中途,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改)参考译文巢谷,字元修。
巢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虽然家境简朴但是博学多才。
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考武科的人,很喜欢。
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置办了弓箭,反复练习骑马射箭。
不久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巢谷游历秦凤、泾原等地。
与所到之处的豪杰结交。
有个叫韩存宝的,与他的关系特别好。
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相互结为金石交。
恰逢遇上泸州蛮乞弟侵扰边境,各郡都不能抵制他们,于是命令存宝出兵攻打。
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风俗,请巢谷到军营中询问。
后来存宝等到获得了罪名,将要被抓捕,自己料到一定会死,就对巢谷说:"我是一个泾原的武夫,死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子孩子就难免挨饿受冻生活困苦,口袋里还有数百两银子,除了您没有别人可以代我交给他们了。
”巢谷答应了。
后来我入朝当官,巢谷在里地,我们没有机会见面。
绍圣初年,我因罪谪被贬官住在筠州,后来从筠州贬谪雷州,又从雷州贬谪循州。
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
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
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译文:老子说:“因为仁慈所以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宽广。
”有人问:“如果仁慈的话,那怎么会勇敢?”回答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得深,所以他们替孩子考虑事情很精细。
因为爱得深,所以行事殚精竭虑,所以他们为孩子躲避灾祸就很迅速,为孩子谋利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这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必然到这地步啊。
”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恳切教导惟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惴惴不安惟恐孩子不能全部听进去,他们感叹道:“唉,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们,贤德的弟子,老师就引导他们;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
巢谷传巢谷,字元修。
父亲名叫中世,出身于眉山农民家庭。
年轻时跟着当地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读书,年老以后就在乡里村学做老师。
巢谷幼年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尽管朴实无华但知识渊博。
后来到京城应举考进士,看到赴试武科的,心里喜欢它。
巢谷向来有力气,于是就把以前学的东西丢开,置办了弓箭,练习了骑马射箭。
经过好长时间武艺学成了,但武举没有考中。
巢谷听说西方边境有许多勇猛矫健的人,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为天下第一,所以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
每到一处,就同那里优秀杰出的人结成朋友,有个叫韩存宝的人,尤其与他友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相互结成金石一般的友谊。
熙宁年间,韩存宝任河州将官,有功,号称熙河名将,朝廷也渐渐重视他。
正碰上泸州蛮(四川西南的少数民族)的酋长乞弟侵扰边境,各州郡的官兵不能制服,朝廷就任命韩存宝出兵讨伐。
韩存宝不熟悉泸州蛮的情形,所以邀请巢谷到军队来,向他咨询有关事情。
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预料到自己肯定会被处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一带的一个武夫,死了也没有什么惋惜,只是我的妻儿免不了受寒挨饿,我口袋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能替我送给他们了。
”巢谷答应了,马上改变姓名,怀揣着银子步行去送给韩存宝的孩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韩存宝被处死后,巢谷逃到江淮一带避难,碰上朝廷赦免才露面。
我因为与巢谷是同乡的缘故,从小就认识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是个遇到危急之事可以托付的人。
我在朝廷做官的时候,巢谷杂处于在乡民中间,我们未曾见过面。
绍圣初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筠州,后又从筠州调到雷州,从雷州调到循州。
我哥哥子瞻也从惠州再一次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避忌和我们兄弟俩交往,生平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再听到彼此的消息。
唯独巢谷慷慨激昂,在眉山公开声言,说要徒步来拜访我们兄弟俩。
听说这事的人都笑他痴狂。
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寄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一万多里来拜访您,没有料到自己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已到梅州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10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泸州蛮乞弟扰边会:聚集.B.顾妻子不免寒饿顾:考虑.C.逾月不厌厌:同“餍”,满足,.D.予愍其老且病愍:同“悯”,怜恤.1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组是A.久之业成,而不中第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B.乃命存宝出兵讨之谷逃避江淮问,会赦乃出..C.予以罪谪居筠州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D.闻者皆笑其狂恨其不用善言..1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10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泸州蛮乞弟扰边会:聚集B.顾.妻子不免寒饿顾:考虑C.逾月不厌.厌:同“餍”,满足,D.予愍.其老且病愍:同“悯”,怜恤1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组是A.久之.业成,而不中第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B.乃.命存宝出兵讨之谷逃避江淮问,会赦乃.出C.予以.罪谪居筠州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D.闻者皆笑其.狂恨其.不用善言1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巢谷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地农民.年轻地时候跟随士大夫(有身份、有学问地人)读书,年老后担任乡里村学地老师.巢谷从小传承父亲地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地人,心里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地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他地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b5E2R。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p1Ean。
他听说西边地人大多英勇矫健,骑射击刺,是四海之内第一,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地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地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地友谊.熙宁年间,韩存宝担任河州地将领,有功劳,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地重视他.恰逢泸州地少数民族乞弟侵扰边疆,众郡县不能制服,朝廷于是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乞弟.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地情形,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他.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地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装银子地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地人了.”巢谷立下了承诺,立刻改变姓名,把银子放在怀里步行,前往交给他地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韩存宝死了,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恰逢赦免才出来.DXDiT。
巢谷传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年轻的时候跟随士大夫(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读书,年老后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
巢谷从小传承父亲的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
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
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他听说西边的人大多英勇矫健,骑射击刺,是四海之内第一,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
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的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友谊。
熙宁年间,韩存宝担任河州的将领,有功劳,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的重视他。
恰逢泸州的少数民族乞弟侵扰边疆,众郡县不能制服,朝廷于是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乞弟。
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形,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他。
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
装银子的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的人了。
”巢谷立下了承诺,立刻改变姓名,把银子放在怀里步行,前往交给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韩存宝死了,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恰逢赦免才出来。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我因为同乡的原因,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是个可以托付危急之事的人。
我在朝中,巢谷杂处于乡民中间,我们从未见过。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
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绍圣初年,我因罪被贬停留在筠州,从筠州迁移到雷州,又迁移到循州。
我的兄长子瞻也从惠州又迁移到昌化。
士大夫都避忌和我们两兄弟交往,往日的亲友没有再互相联络。
只有巢谷慷慨激昂,从眉山公开声言,想要徒步拜访我们兄弟。
听说的人都嘲笑他的痴狂。
元符二年春天正月,他从梅州送信给我说:“我不远万里步行来见您,自己都不认为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
不出十天一定能见面,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惊喜地说:“这不是当代人,而是品德高尚的古人哪!”见面之后,我们握手相对而哭,不久,我和他讲述往日的经历,过了一个月(一个多月)仍不感到厌倦。
当时巢谷年纪有七十三岁了,瘦弱多病,不再是往
日的元修了。
他将要又到海南去看望子瞻,我哀怜他年老多病,制止他说:“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从这里到儋州有几千里,又要渡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事。
”巢谷说:“我自认为不会立刻死,你不要制止我。
”我挽留他,没有留住他。
看他的钱袋里,没有几千钱了,我(当时)正贫乏穷困,也(只能)勉强资助他一点钱,送走了他。
船行到了新会,有南蛮差役偷走了他的钱袋然后逃跑了,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随他到了新州,就病死在了那里。
我听说了这件事,失声痛哭,埋怨他没有听我的话,但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却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奇。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我正和南夷混居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生活,大概将要终老在这里了,即使了解他的贤能,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巢谷有一个叫蒙的儿子,在泾原军队中,所以替他写了传记,日后来交给他的儿子。
巢谷,最初叫榖,等到在循州见到他,改名叫谷。
(注:“云”句末语气词)
PS:黑色为原文,蓝色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