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在电视摄像中,白平衡调整是控制画面色调主要方法。
什么是白平衡呢?当拍摄白色对象时得到白色图像,即拍白色物体时,摄像机输出红、绿、蓝信号相等叫白平衡。
白平衡是摄像机的一种技术状态。
过去认为摄像机只有在白平衡状态下才能拍摄,这是很片面的。
调白平衡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使摄像机处于白平衡状态,还可以通过调黑白平衡的方法,破坏摄机的白平衡,达到主观偏色的目的。
调黑白平衡有三个步骤:首先选对合适的滤色镜(进行粗调);第二,检查光圈是否在自动位置,白平衡钮选择A或B(不能选择P);第三,对准一张白纸或其它白色物体,搬动调白开关,等录像器出现OK!(白平衡完毕),再调黑平衡,如不调黑平衡画面暗处将会偏色、反差减弱。
黑白平衡调整是控制画面色调的主要方法。
调黑白平衡是个技术技巧问题,也是一个创作手段。
不同调白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色调效果。
正确还原景物色彩需用白纸调白。
白纸具有不同的色度,有偏青的复印纸,也有偏黄的白报纸,不同的色度对画面色调有不同的影响,其规律是白纸的色度和画面的色度成补色关系。
用发黄的白纸调白平衡,画面将偏蓝色。
白纸的色度确定之后,在同场戏中不应随意更换,更不能随便找一个白色物体就调白,否则画面色调不统一。
除了白纸的选择外,白纸放的方向也很重要,比如在外景调白,应和太阳成90℃角摆放,这样可以让白纸着一些天空光,若白纸对着太阳调白,画面中阴影部分将偏蓝色调。
环境色对调白影响较大,比如拍内景,室内铺的是红地毯,应考虑到地毯对画面色调的影响,有意让白纸着些红地毯的反射光,这样画面就不会偏青(红的补色是青)。
如果有意让画面偏色,可选择浅色纸调白,用浅黄色调白可以使画面呈现蓝色调,这是拍夜景经常用的方法。
相反选择蓝青色纸调白平衡可获得暖色调。
但要强调说明不能用很饱和的色纸或物件调白,这样对机器调白电路会有损伤。
一般是用调白专用色卡即白平衡色谱进行调白。
总之,利用调白平衡控制画面色调应时刻注意白纸的色度(白的程度)和照射在白纸上光线的色度(色温指数)。
《白平衡的调整》一、调整白平衡白平衡调整(Whitebal)是摄像机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
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就需要摄像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以下一些光照条件需要调整白平衡:如在夜间拍摄蜡烛光或室外拍摄烟火时;在某些水银灯、钠蒸汽灯或其他极亮照明下时;在两种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时;在强逆光拍摄时以及运用微距功能拍摄时;在雪地拍摄时;在环境亮度低于摄像机的规定照度时;日落、日出或带有强烈的红色调时;摄像机和被摄景物不是处在同一光源下,且光比相差很大时。
自动白平衡调整功能是现在摄像机都有的功能,当摄像机对着被摄体时,随着照明光的色温不同,摄像机的白平衡被自动调整,而不必手动控制。
然而,当拍摄时的光线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自动白平衡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就需要手动调整。
在使用Sony DCR-TRV17E数码摄像机时,手动调整白平衡的方法为:首先在“Camera”或“Memory”方式下,从菜单设定中选择“Wht Bal”;然后在菜单设定中选择所需的白平衡方式,其中:“Indoor”表示拍摄的地方为照明条件快速变化、摄像室等太明亮的地方或者是在钠灯或水银灯下;“Outdoor”表示拍摄的条件为在日落/日出、日落后、日出前、霓虹灯或焰火;“Hold”表示拍摄单色对象或前景,可以将白平衡设置为“Outdoor”模式。
在手动调整白平衡中,如果要返回自动白平衡方式,将菜单设定的“Wht Bal”项目设定为“Auto”即可。
二、调整曝光摄像机的光圈调整分手动与自动两种方式,一般我们把光圈设定在自动状态。
有了自动光圈方式,只要摄像机对准被摄物体,镜头光圈就会自动调整到最适当的位置,拍摄出影像清晰的画面。
摄像机白平衡调整的基本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摄像机白平衡调整那些事儿。
你想想看,要是摄像机的白平衡没调好,那拍出来的画面可就怪啦,就好像一个人穿着颜色奇奇怪怪的衣服一样别扭。
咱先得搞清楚啥是白平衡。
简单说,就是让摄像机知道啥是白色,这样它才能把其他颜色也准确地呈现出来。
就好比你得先知道标准的“一”是啥样,才能去数清楚其他数字嘛。
那怎么调整白平衡呢?第一步,找个白色的东西。
嘿,这可不难找吧,白色的纸啊,墙啊啥的都成。
把摄像机对着它,让它充满整个画面。
这就好比给摄像机戴了个白色的“眼镜”,让它好好看看白色是啥样。
然后呢,进入摄像机的设置菜单,找到白平衡调整的选项。
这就像你打开手机设置一样简单。
在这个选项里,一般会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
自动模式有时候挺好用,但有时候也会不靠谱,就像天气有时候预报得准,有时候又没准儿一样。
要是你想更精确点儿,那就选手动模式。
这时候,就像你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得仔细点儿。
根据刚才那个白色物体,慢慢调整参数,直到画面看起来自然舒服。
你说这麻烦不麻烦?其实啊,熟练了就不麻烦啦,就跟你每天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而且调好白平衡,那拍出来的画面效果可就大不一样啦,就好像给画面施了魔法一样,变得美美的。
你可别小瞧了这白平衡调整,它能让你的视频从普通变得精彩。
想象一下,你拍了个美丽的风景,结果因为白平衡没调好,蓝天变成了灰蓝,绿树变成了黄绿,那多可惜呀!所以啊,咱得重视起来。
调整白平衡的时候,还得注意周围的光线环境。
要是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一会儿又阴天了,那你可得随时调整。
不然就像你穿着棉衣在夏天走,穿着短袖在冬天走一样不合适。
总之呢,摄像机白平衡调整虽然听着有点专业,但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掌握好。
别害怕犯错,就当是在探索一个新的世界。
等你调整出漂亮的画面时,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啦!所以,赶紧去试试吧,让你的摄像机拍出最精彩的画面!。
摄像机白平衡如何调,摄像机白平衡设置窍门摄像机白平衡如何调,摄像机白平衡设置窍门白平衡的概念来自摄像机,即便最简练的对错摄像机也简直都具有主动白平衡功用。
正自个的双眼天然具有白平衡功用,当咱们看书的时分,在日光灯下也罢,在各种纷歧样的灯火下也罢,咱们的视觉中都是白纸黑字。
但了解对错摄像机的咱们都知道色温这个概念,相同一个胶片,在纷歧样的色温下拍出物体的颜色是纷歧样的。
简略地说白平衡即是不管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界说为白的一种功用。
颜色实质上即是对光线的阐明,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纷歧样色温的光线下看起来就不是白色。
所谓白平衡即是运用核算机技能把纷歧样色温下的白颜颜色整精确,从理论上说白颜颜色整精确其它颜色就都精确了。
对错摄像机的基地部件CCD传感器在输出信号时进行必定的批改,这种批改就叫做白平衡。
如今商场出售的对错摄像机简直都具有主动白平衡功用,较杂乱的还可预设比方灯火、日光灯、日光等选项和手动多种办法操控白平衡。
选购对错摄像机时,是不是具有较好的白平衡功用应是思考的疑问之一。
当然简直悉数的图画处理软件都能够调整图画的颜色,但假定你对图象软件不是很了解,或许不肯太费事去调整,你最佳仍是挑选具有较好的白平衡功用的摄像机。
白平衡,字面上的了解是白色的平衡。
那啥是白色?这就触及到一些颜色学的常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里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份额相同且具有必定的亮度所构成的视觉反响。
咱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纷歧样份额混合构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份额相同的时分,习气上咱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
粗浅的了解白色是不富含颜色成份的亮度。
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别的颜色同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许多要素有关(请参阅《颜色学原理》),举个简略的比方,当有色光照耀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耀下白色物体呈赤色,两种以上有色光一同照耀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一同照耀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
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
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
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
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如图所示。
下图中中间的图像彩色还原是正常的,而左侧的图像明显偏蓝,右侧图像则偏红,因此左侧及右侧的图像都为白平衡不正常的图像.为了了解白平衡,就必须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
当物体被电灯或太阳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色温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色温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
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末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
下面的表格显示了一些光线下的色温情况。
光源色温(K)蜡烛 2000钨丝灯 2500-3200碳棒灯 4000-5500荧光灯 4500-6500日光(平均) 5400有云天气下的日光 6500-7000阴天日光 12000-18000从上表可见,不同光线下色温相差十分悬殊,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
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摄像机都具有白平衡校正功能,对不同的色温进行补偿,从而真实地还原拍摄物体的色彩。
现在摄像机都具备有自动白平衡及手动白平衡功能。
自动白平衡使得摄像机能够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
白平衡调整方法白平衡调整方法白平衡是指摄影中用来保证图像中白色物体呈现出真实的白色的一种技术。
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白色物体的颜色会有所偏差,白平衡调整就是为了消除这种颜色偏差,使白色物体呈现出真实的白色。
白平衡调整是数字相机和手机相机中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摄影师必备的调整技巧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白平衡调整方法。
1. 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是相机默认的白平衡设置,相机会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白平衡。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但在特殊光线条件下可能会出现色彩偏差。
2. 预设白平衡预设白平衡是根据不同的光源类型预先设定好的白平衡模式,一般包括日光、阴天、白炽灯等选项。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环境选择相应的预设白平衡模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固定的光线条件下拍摄,可以提供较准确的白平衡效果。
3. 手动白平衡手动白平衡是指通过取样点来进行白平衡调整。
相机会根据用户选择的取样点的颜色来调整白平衡。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殊光线条件下,如夜景、室内灯光等,可以精确调整白平衡效果。
4. 使用灰卡灰卡是一种中性灰色的卡片,通过将相机对准灰卡进行测光和白平衡调整,可以保证拍摄出准确的白平衡效果。
使用灰卡需要先将相机设置为手动白平衡模式,然后对准灰卡进行测光和白平衡调整。
5. 后期调整在拍摄后通过后期处理软件进行白平衡调整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后期调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图像的白平衡进行微调,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图像的色彩效果。
总结一下,白平衡调整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通过合适的白平衡调整可以使图像呈现出真实的色彩。
常见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包括自动白平衡、预设白平衡、手动白平衡、使用灰卡以及后期调整。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白平衡调整。
如何进行摄像机的白平衡校准摄像机的白平衡校准是摄影和摄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能够确保摄像机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真实的颜色和色彩温度,从而使得拍摄的影像更加真实和自然。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摄像机白平衡校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1. 什么是白平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是指摄像机校准颜色温度,以确保白色物体在不同光源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
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温,例如白炽灯的色温较低,而日光的色温较高。
如果摄像机的白平衡没有正确校准,拍摄出来的影像可能会出现色偏,使得白色物体看起来并不真实。
2. 自动白平衡 vs 手动白平衡大多数摄像机都提供自动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两种模式。
自动白平衡模式通常可以根据环境光源自动调整颜色温度,这对于快速拍摄或者没有时间进行手动调整的情况下非常方便。
然而,自动白平衡模式并不总是准确,特别是在复杂的光照条件下。
因此,手动白平衡模式是更加可靠和精确的选择。
3. 手动白平衡的步骤进行手动白平衡校准时,首先需要找到一个白色参考物。
这个白色参考物可以是一张白色纸张、一个白色卡片或者一个专门用于白平衡校准的灰卡。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3.1 将白色参考物放置在拍摄环境中,确保它处于主要光源的照射下。
3.2 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模式为手动模式。
3.3 找到摄像机菜单中的白平衡设置选项,并选择手动白平衡。
3.4 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按钮或者菜单中的触发按钮,使摄像机读取白色参考物的颜色。
3.5 摄像机会根据白色参考物的颜色计算出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并将其应用于整个拍摄过程中。
4. 校准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白平衡校准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4.1 确保白色参考物处于主要光源的照射下,以便摄像机能够准确地读取其颜色。
4.2 避免使用有色的参考物,例如有色的纸张或者有色的灰卡,以免影响白平衡的准确性。
4.3 如果拍摄环境中存在多个光源,尽量选择一个主要光源进行白平衡校准,以确保整个拍摄过程中的一致性。
1.自动白平衡的调整摄像机使用过程中,为适应场景变化、情绪铺垫以及气氛渲染对色调或色彩提出的要求,有时还为适应及协调环境色温发生的变化,常需调整白平衡。
白平衡调整,就是当摄像机拍摄所谓纯白色物体时,CCD电路输入R、G、B三路经预放后的信号,在预处理电路中以G路信号幅度为基准,调整R路和B路的增益,使输出的3路信号幅度均为100%。
预处理电路输出相同幅度的R、G、B信号,供后续电路处理。
如附图所示。
色温在3200K处,即摄像机在标准3200K光源下,经调整的R、G、B输出幅度均相等,此时白色物体显示白色;色温在6300K的光源照射下,同样的白色物体,CCD的输出为R低B高(以G输出为基准),这时白色物体呈偏蓝色。
白平衡的处理过程是:调整开始时,摄像机对准白色物体画面的90%,取得图像的信号数据。
首先将基准信号G调准确(100%),然后分别将R、B、G进行比较,取得两者的误差进行量化,其数值作为控制电平以调整R和B的增益,使三者信号输出幅度相等,最后还原出准确的白色,进而重现白色物体。
同时,将R-G及B-G的数值送到CPU进行比较计算,经换算后显示白平衡调试情况及其色温值。
2.滤色片目前各类摄像机中的滤色片均为双片结构,分为中性灰度片和色温校正片。
以松下AJ-D910W型摄像机为例,中性灰度片有4个档位:CLEAR、1/4ND、1/16ND 和1/64ND;色温校正片也有4个档位:CROSS、3200K、4300K和6300K。
如附表所示。
色温校正片和中性灰度片可以有16种组合。
双片结构中的灰度片用来降低光照强度,控制镜头光圈的大小。
对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有相同的衰减作用,当改变灰度片的档位时,不影响白平衡效果,只影响画面的亮度(即只对进光量有影响)。
CLEAR是光线全部通过,一般在室内或室外阴天拍摄时使用;1/4ND表示有1/4的光线通过并被感光;1/16ND表示有1/16的光线通过并被感光,一般在室外晴天拍摄时使用这两档中性灰度片;1/64ND表示只有1/64的光线通过并被感光,一般在雪地、海边等强光环境下拍摄时使用。
摄像机的白平衡预设与使用技巧摄像机的白平衡是指调整摄像机的色温,使得拍摄出来的画面色彩真实、自然。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摄像机的白平衡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摄像机的白平衡预设与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
一、白平衡的概念与原理白平衡是指通过调整摄像机的色温来使白色看起来真实、自然。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人眼会自动调整,但摄像机需要手动设置。
白平衡的调整是通过将白色物体的颜色恢复到真实的白色来实现的。
摄像机的白平衡预设是指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摄像机可以预先设置好的一些模式,以便在不同的场景中获得最佳的白平衡效果。
常见的白平衡预设模式有自动模式、日光模式、阴影模式、荧光灯模式等。
二、白平衡预设的使用技巧1. 自动模式的使用自动模式是最简单的白平衡预设模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
在自动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实际光照条件自动调整白平衡,以获得最佳的色彩效果。
但是,在特殊的光照条件下,自动模式可能无法准确调整白平衡,此时需要手动调整。
2. 日光模式的使用日光模式适用于在室外拍摄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画面的自然色彩。
在日光模式下,摄像机会将白平衡调整到适合室外阳光的色温,使得画面看起来明亮、清晰。
3. 阴影模式的使用阴影模式适用于在室外阴影处拍摄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画面的明亮度和色彩饱和度。
在阴影模式下,摄像机会将白平衡调整到适合阴影处的色温,使得画面看起来更加明亮。
4. 荧光灯模式的使用荧光灯模式适用于在室内使用荧光灯照明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画面出现绿色偏色。
在荧光灯模式下,摄像机会将白平衡调整到适合荧光灯照明的色温,使得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
5. 手动调整白平衡在某些特殊的光照条件下,摄像机的白平衡预设可能无法满足要求,此时需要手动调整白平衡。
手动调整白平衡需要使用一个白平衡卡或者一个白色物体,将其放在画面中,然后按下白平衡按钮进行校准。
三、白平衡预设的注意事项1. 在拍摄过程中,不同的光照条件可能会导致画面的色彩偏差,因此在不同的场景中需要及时调整白平衡。
白平衡数值调整方法白平衡是指在图像或视频中,通过调整色温和色调,使白色区域呈现真实的白色。
正确的白平衡可以提高图像的色彩准确度和真实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平衡调整的方法。
1.手动调整白平衡:手动调整白平衡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设置来完成。
大多数相机都提供了白平衡预设选项,如自动、阳光、荧光灯、白炽灯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预设选项,相机将通过改变曝光时间和色彩温度来调整白平衡。
另外,还可以使用白色纸片或灰卡来进行手动测光。
将白色纸片或灰卡放在拍摄环境下,让相机对着它进行测光,然后设置相机的白平衡,以达到真实的白平衡效果。
2.使用白平衡滤镜:白平衡滤镜是一种附加在相机镜头上的滤镜,可以通过调整色彩温度来改变白平衡。
这些滤镜通常以蓝色、黄色和绿色为基础,通过过滤特定光谱来改变图像的颜色。
使用白平衡滤镜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将滤镜螺纹在相机镜头上,然后通过调整滤镜的位置或选择不同的滤镜来达到理想的白平衡效果。
3.软件调整白平衡:使用这些软件,可以通过调整色温和色调来改变图像的白平衡。
色温控制决定了图像中的蓝色和黄色的比例,而色调控制决定了图像中的红色和绿色的比例。
通过微调这些参数,可以实现理想的白平衡效果。
4.使用灰卡:灰卡是一种灰度卡片,用于校准白平衡。
它具有中等亮度的灰色,通常是18%灰,相机可以使用这个灰色作为参考点来设置正确的白平衡。
使用灰卡进行白平衡调整的方法是很简单的。
首先,将灰卡放在拍摄环境下,使其处于与主题相同的光照下。
然后,在拍摄之前将相机对准灰卡,并进行测光。
最后,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灰卡所处的光照条件。
5.调整色温和色调:色温和色调是影响白平衡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过调整色温和色调,可以改变图像的整体色彩效果。
调整色温的方法是通过增大或减小红色蓝色通道的比例来改变图像的色彩温度。
增加红色通道将使图像偏暖,而增加蓝色通道将使图像偏冷。
调整色调的方法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图像中红色和绿色通道之间的差异来改变图像的色调。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调整1 、打开彩条发生器,调节寻像器明暗对比,以便得到真实标准的电视图像,为之后的拍摄工作做准备。
经验:寻像器的表现直接影响摄像者对景物的判断,经验丰富者开机后,就知道寻像器是不是标准。
初学者调节寻像器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工作。
需要调整明暗、对比、锐度。
2 、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0dB。
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
经验: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信号质量有所下降。
因为,噪波也被同时放大。
3 、光圈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由电机带动,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自动缩放。
经验不多者往往喜欢自动光圈,那样省心、省力,不用担心忘记调整。
手动光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不受外界影响,主观自由调节。
经验:自动光圈固然方便、安全,但它会在明暗发生变化等情况下。
自动缩放(如摇镜头)。
从而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观众情绪。
而且,在摄像机老化的情况下,可能自动光圈存在抖动现象,致使画面忽明忽暗。
手动光圈在拍摄逆光、有意压低或提高画面亮度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
在拍摄运动镜头时,物体的明暗可能显著变化,我们可以采取起幅与落幅的光圈中间值或采用手动逐渐调整的办法,在观众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慢慢的放大或缩小光圈,以取得画面亮度始终保持稳定。
4 、快门的标准速度为:1/60秒。
在正常的拍摄工作中,已经足够了。
一般最高为:1/2000秒。
加大一级快门速度,同时衰减一级光圈,与摄影同理。
经验: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编辑制作中是否要使用:定格画面、慢放等,如果可能需要,就要调整提高快门速度。
电视、尤其是电脑的显像管扫描频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扫描频率),避免拍摄出的电视画面出现滚动闪烁现象。
二、滤光片的调整:通常摄像机有四档滤光片:3200K、5600K、5600K+1/4ND、5600K+1/16ND 。
白平衡调整方法
白平衡是指在摄影过程中调整照片颜色的关键步骤,它可以让照
片颜色更加自然、明亮、真实。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白平衡的调整方法。
1.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是相机默认设置,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白平衡的
效果非常好。
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情况下,相机会根据环境中灯光的
温度来自动调整白平衡,让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
但是在特殊环境下,比如说室内的光源颜色不同,可能会导致自动白平衡效果不理想。
2. 手动白平衡
手动白平衡是一种更加精确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它可以根据当前
环境的光源来进行手动调整。
首先需要找到相机菜单中的白平衡选项,然后选择手动模式,接着按照相机提示逐步进行调整。
手动白平衡适
用于室内或外部光线受到强烈干扰的情况。
3. 用滤光镜调整白平衡
滤光镜可以通过改变光线颜色来调整白平衡。
比如说在室内使用
黄色滤镜会让白炽灯的黄色光线变成白色光线,从而改变照片的颜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滤光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如果在不同的情境
下使用同样的滤光镜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4. 后期调整白平衡
在照片拍摄完成后,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可以轻松地进行白平衡的后期调整。
比如说可以通过加强红色或蓝色色调来调整照片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调整白平衡可能会损失一些原始质量,并且需要在图片处理软件使用上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总的来说,白平衡调整是摄影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影响照片的真实感,也可以为照片添加色彩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些指导。
摄像机白平衡调节技巧与应用场景摄像机白平衡调节是摄影和摄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调节摄像机的白平衡,可以使图像色彩更加真实、自然,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白平衡调节的基本原理、技巧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一、摄像机白平衡调节的原理摄像机白平衡调节的原理是通过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参数,使摄像机能够正确地捕捉到被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摄像机在不同的光源下,会因为光源的颜色温度不同而导致图像色偏。
白平衡调节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参数,使摄像机能够正确地补偿光源的色温差异,使图像色彩还原真实。
二、摄像机白平衡调节的技巧1. 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大多数摄像机都具有自动白平衡模式,可以根据光源的色温自动调节白平衡参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夜景或特殊灯光下,自动白平衡可能无法准确调节,此时需要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
2. 使用预设白平衡模式摄像机通常提供一些预设的白平衡模式,如日光、阴天、荧光灯等。
这些预设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光源类型进行白平衡调节,以获得更准确的色彩效果。
在拍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设模式进行调节。
3. 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和预设模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此时需要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
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和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调节摄像机的色温、色彩补偿、色彩增益等参数来实现手动白平衡调节。
三、摄像机白平衡调节的应用场景1. 室内拍摄在室内拍摄时,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等。
这些光源的色温不同,会导致图像色彩偏差。
此时可以使用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功能,选择合适的预设模式或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以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效果。
2. 夜景拍摄夜景拍摄中,常见的光源有月光、路灯等。
这些光源的色温也会导致图像色彩偏差。
在夜景拍摄中,自动白平衡可能无法准确调节,此时需要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以获得准确的色彩效果。
白平衡的作用与调整方法相机中的白平衡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于照片的色彩还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白平衡可以使得照片看起来自然、真实,色彩更加准确。
本文将探讨白平衡的作用以及几种常见的调整方法。
一、白平衡的作用白平衡是指通过调整相机的色温参数,使得白色在照片中呈现出真实的白色。
由于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如果不进行白平衡调整,照片中的白色可能会发生偏色,导致整体色彩失真。
正确的白平衡可以保证照片中的颜色还原度较高,让照片更贴近实际场景。
比如,在日光下拍摄的照片,如果白平衡设置不准确,可能使得照片过于偏黄或偏蓝,影响观感。
而正确的白平衡调整可以使照片中的白色纯净无色偏,其他颜色也能保持较为真实的还原。
二、白平衡的调整方法1. 自动白平衡大多数相机都提供了自动白平衡选项,它能够根据环境光线的色温自动调整白平衡参数。
当我们不确定环境色温时,可以选择自动白平衡模式,让相机自行判断并调整。
然而,自动白平衡并不总能准确捕捉场景中的色温,特别是在特殊光线条件下,如黄昏或室内灯光下。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其他的白平衡调整方法。
2. 预设白平衡相机通常具有一些预设的白平衡选项,如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
这些选项根据常见的光源色温进行调整,可以较为准确地应对不同的光线条件。
拍摄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预设白平衡选项。
例如,当在室外阴天拍摄时,选择“阴天”预设白平衡可以更好地还原场景中的颜色。
3. 手动白平衡手动白平衡是一种最为准确的调整方法,它需要借助一个参考物来进行设置。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白色物体(如白色纸张或专业的白平衡卡)作为参考。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白色参考物放置在拍摄环境中,确保它被环境光源充分照亮;然后,在相机设置中选择手动白平衡模式,按照相机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将相机对准拍摄环境中的参考物并按下拍摄快门。
通过手动白平衡的操作,相机会根据参考物的色温进行调整,使得白色真实呈现。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各类彩色电视节目,最终将作为视觉形象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显现出来,因此,对重现色彩处理的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内容的表达,电视制作质量的高低。
重现色彩的逼真度,是彩色摄像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不仅决定于摄像机本身,而且还受到照明光源的种类和方法以及白平衡调整的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光源色温的判别、标准白的选择及白平衡的调整是拍摄理想画面的关键。
1、白平衡调整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国际上规定的标准白光有A、B、C、D、E五种,它们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和相应的色温。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采用6500K的D光源作为标准白光。
亮度信号(Y)由红、绿、蓝基色信号组成的比例关系为:Y=0.30R+0.59G+0.11B。
当摄取黑白景物时,红、绿、蓝的电流应始终保持0.30、0.59、0.11的比例,使Y信号成为标准白光,这就是白平衡。
为了保持摄像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电路有相同的放大倍率,应根据照明光源的变化,适时调整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的合成比例。
若合成的比例有偏差,Y信号就带有某种颜色。
例如,红电流信号若超过0.3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红;蓝电流信号若超过0.11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蓝。
由此可见,白平衡的调整好坏,将直接影响彩色图像的色调,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景物的颜色。
景物重现的色彩不仅与本身特征有关,而且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即光源的色温)有关。
由于各种光源的色温不相同,且色温又随着环境光源的强弱而变化,但摄像机所需的平衡色温是固定的。
同一物体在不同色温的光源照明下,重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例如,白色物体在高色温光源照明下就偏蓝,在低色温光源照明下就偏红。
为适应不同的照明条件,在变焦距镜头与分色棱镜之间加入色温滤色片,利用它们的光谱响应特性来补偿由于色温不同所引起的光谱特征变化,即对光的不同波段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使之符合摄像机的平衡色温。
由以上分析可见,白平衡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电视摄像的白平衡调节与应用作为电视节目前期工作的电视摄像, 首先要对拍摄机进行黑白电平调节(简称白平衡) , 使电视摄像机能像人眼那样忠实地纪录形形色色的被拍摄物体,经过技术处理真实还原给电视观众。
季节、时间、气候、地域、物体的颜色, 色彩的变化等都可以对白平衡产生影响, 而色温、光源、光线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电视摄像机的光谱特性曲线和白平衡电平的设置是针对特定的色温条件的。
根据色度学原理,摄像机在某一基准色温的光源照明下拍摄标准的白色物体时,其输出的红(R) 、蓝(B) 、绿( G) 三路电信号应该相等,这就是达到了白平衡。
用这样的摄像机去拍摄在相同色温光源下的其他物体, 即可获得正确的彩色还原图像。
目前我们使用的专业摄像机机均是将3200üK 色温的光源做为基准。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当在不同季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源下进行白平衡调整。
专业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电路专门设置了预置档, 配合5600üK 和3200üK 两档滤色片使用, 以应付在时间、空间不允许手工调整白平衡时, 快速转换使用。
这种白平衡标准是摄像机生产厂家根据概率标准预置内存的, 它的适应范围较窄, 不够应付多变的光源, 但适合抓拍事件, 以及室内室外快速变化的拍摄, 使用时只要把变换钮拨到预置档, 再根据光源的色温判定用3200üK 档还是5600üK 档, 确定了色温滤色片即可直接拍摄。
然而经常使用的是手工调整、自动记忆的白平衡模式。
通常在现场由摄像师确定光源后设定相应色温片, 然后将镜头对准在光源照射下的标准测试卡(或白色无反光的硬纸板等物体) 调整黑白电平,由摄像机自动记忆, 这使摄像机能随时随地适应不同色温条件下的拍摄。
同时也给摄像师拓宽了在复杂多变的光源下, 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空间。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下面仅举几例说明在摄像创作中如何灵活应用白平衡的调整。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晴空:10000薄云:8000多云:6000-7000直射阳光:5000-6000日出日后一小时:4000日出日落前半小时:3000-3500日出前或日落后半小时,烛光:2000雪景:7000左右根据条件可少许变动早霞3000k黄昏4000k正午
5500k-5600k其它白天时段4800k(晴天时)阴天6500k左右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6700k左右白色路灯下偏紫色色温白炽灯土黄色聚光灯3200k烛光1850k新闻灯3200k三基色日光灯3200k商场日光灯4500k色温. 蜡烛及火光, 1900K以下. 朝阳及夕阳, 2000K.家用钨丝灯, 2900K.摄影用钨丝灯, 3200K.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3500K.摄影用石英灯, 3200K.220 V 日光灯, 3500~4000K.早晨及午后阳光, 4300K 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
一天当中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下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2200K。
规范1.待机将AUTO MODE设置为OFF. 2.将
ATW<自动跟踪>开关设置为OFF. 3.将WHIT BAL<白平衡>开关设置在A或B的位置. 4.用白纸充满整个屏幕. 5.向上拨动WHT BAL开关.再松开. 6.这时白平衡指示灯快速闪烁.停止闪烁时所选的值自动
储存在内存的A或B中. 7.不同的光线白平衡的调整值重复步骤2--4.后焦距的调节方法有的朋友可能会遇到长
焦推上去很清晰,但一推回广角就模糊了的问题。
其实这很可能是后焦距没有调节好,导致长焦和广角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的原因。
后焦距又叫作法兰焦距,用Ff表示。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其调节方法,我不得不花功夫找出N年前在学校的笔记,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上课经常开小差“调戏”女同学,不知笔记有无出入,反正我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用来着,如有出入,与教我摄像的老师是无关的: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3:将一个法兰焦距调节用图置于约3米处(用有条纹的A4大小的纸也可以,但一定要方便聚焦),然后调节室内的照明亮度,获得光圈在f/1.8时的合适的录像输出水平(即在光圈固定在f/1.8时能在寻像器上清晰的得到图像的亮度)4:放松Ff调节掣子的螺丝5:将ZOOM(变焦)选择开关置于M 6: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长焦镜头处,调节聚焦环,使测试的图谱清晰成像7:再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广角镜头处,调节Ff调节掣子,使测试图谱清晰成像,切勿移动聚焦环8:反复6、7步,直至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均完成聚焦,能够清晰成像9:拧紧Ff调节掣子。
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
老师是错误的,这里要有个光线的限制,如果室内光线比较强的情况下调节,光圈定到1.8,调节图会出现过曝的情况,也是看不清楚的,无法正确调焦,这里少了一个环节,也就是色片调整环节,要把滤色片定在刚好接近在1.8时能正确曝光,不出现“过曝”或“过欠”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调焦,当然这时候就需要在手动位置定住光圈了。
由笔记可见,现在的老师害人啊,没有实践的东西也敢拿出来教学生,误导啊。
为国内的广电教育在色温较低时用2号片子,舞台摄像用1号片子,阳光太足时用2号片子。
室内光线用3号片子。
它的色片翻转只有一个旋扭,分别为1,2,3,4。
1为3200K,我们通常在演播室里或者碘钨灯情况下使用。
3
为5600K,通常在日光,阴天等白天使用。
2和4就在5600K 的色温下混合了1/16和1/4的灰片。
灰片的概念是,控制光通量。
例如1/4ND就是允许1/4的的光通量经过。
一般在光照强烈或者太弱时加灰片和去灰片。
还有就是灰片的使用不影响色温。
按照我的经验可以给你个小窍门,如果是在偏黄色灯的情况下用1号对白,如果是在蓝天或者白天下用3号对白,这样是不会错的。
第二种情况:CC和ND分离。
它的色片翻转有两个旋扭CC为A、B、C、D四档ND为1、2、3、4四档。
CC A-STAR(星光片)B-3200K C-4300K D-6300K ND 1-clear(直通,百分之百光通量)2-1/4ND 3-1/16ND 4-1/64ND 使用方
法:日出,日落,演播室为1B 晴天为2or3 CorD 阴雨天气为1or2 D 首先摄像机调白是为了还原真是世界的原始色彩,或者达到自己想要的色彩效果,一般情况下室内用3200k (一、二号滤色片),室外(三、四号)技巧一:将摄像机的光圈打到自动光圈上,将镜头拉成全景,依次调节滤色片,看取景器的曝光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将光圈打成手动,然后手动调节光圈,如果手动情况下还有一定的调节范围,那么此时调出了的色温是正常的。
技巧二:如果你调出来的是古铜色,那么就用古铜色的纸片调色温,得到的就是正常的色温(注:听同事讲的,没用过,推荐第一种)三:带个监视器,有备无患四:如果排回来的素材已经偏色,不能重排,推荐用ae调色,很好用室内拍摄加灯光,将室内的外界灯光关掉,灯光是黄色的,用3200K,如果有不可去去掉的光源影响,在等前面加蓝色的绿色纸,将暖暖光源转换成冷光,在开的情况,调节白平衡,室内是白光就用5600K,黄光就用3200K户外加多少ND,先用自动光圈看下。
根据各人艺术效果要求不同,会有不同的调白方法,如把清晨调成蓝调等
以上为BETACAM摄象机调白转贴夜晚下采光不好,光圈开到最大,嚗光仍然不足,为了避免使用增益影响画面质量,就可以使用A片3200K(必须手动调白,并能OK),因为它是无色的,光可以100%通过,没有损耗,这样无形中可增
大1-2个光圈,以达到嚗光正常的目的。
强烈建议手动调白,如手动成功就不会出现偏蓝或偏暖。
在使用5600片的时候寻像器里还显示色温10000呢,但色彩都很正常,这是可以靠摄像机调整三原色电路输出来平衡的。
虽然前期的偏色,我们后期可以很容易的调过来,但对于前期摄像人员来说依然是一项扎实的基本功,在此我将几位老师和我自己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混合光下白平衡的调整
混合光的白平衡调整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摄像人员都会经常
遇到问题,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照明,按照通常情况的调白方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色彩也不会得到很好的还原,总感觉画面当中多了层红或蓝的幕布。
通常这种情况总是在有日光但亮度又不够,不得已我们人为采用灯光照明条件下发生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前两种方法要求很高,但效果很好,在纪录片拍摄时常用的色温平衡方法;后三种较为方便,是一般拍摄及新闻拍摄的常用的方法;1、将光源统一成为日光光源。
采用高色温镝光灯照明(这种灯的色温在5000k~6000k)或者通过专用的色温变换片(3200K~5600K)来提高3200K光源的色温,还可以用雷登80系列浅蓝透明纸挡在灯具前以提高光源色温,以达到与室色温一致。
摄像机以5600K色温调整白平衡。
这种方法可以使摄像机从室内移到室外,可以透过门窗玻璃直
接拍摄室内外景物,而室内外的色彩均是一致的。
2、将光线统一成为室内色温。
室内采用3200K灯光照明,所有透进室外光的玻璃都要采用雷登85系列浅桔色透明纸遮挡,摄像机以3200K调白。
这种方法可将室内色彩正确还原,但摄像机不能室内外移动,同时门窗也必需关闭。
3、只有3200K 灯光,但需要5600K水银灯效果,或者有5600K的灯光而要3200K的灯光效果时,通过白平衡解决这个问题:
@3200K灯光、摄像机5600K色温片,用偏橙色调白可出现水银灯效果即5600K;@5600K光源、摄像机3200K色温片,用偏绿色调白可出现3200K灯光效果;
4、混合光(3200k~5600k)此时调白是件令人头痛的事,不是以5600K灯为基调调白,3200K灯光过于暖,就是以3200k 灯光为基调调白,以5600k的光又过于冷了,这时解决的方法则是:
@这时以5600k为基光,用偏红色调白,可出现混合光情况下需要的效果;5、采用遮挡和反射光方法。
专题节目的拍摄要求不像电视剧、专题片那样苛刻,可以采用更加简便的遮挡方法,如用窗帘或其它物品对射入室内光线加以遮挡,以灯光3200K调白即可;另外可以采用反光板将射入的光线反射到室内所白主体上,关闭3200K光源,打开日光灯,摄像机用5600K色温片调白。
此种情况要求射入室外光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