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熟语100条1 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2 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3 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5.不管三七二十一。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0.唱对台戏。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2.唱空城计。
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13.唱主角。
14.炒鱿鱼。
15.撑场面。
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16.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7.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8.吃小灶。
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0.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1.闯红灯。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2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目标。
23.打官腔。
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24.打水漂。
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5.打退堂鼓。
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26.打小报告。
27.打预防针。
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28.打圆场。
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29.大气候。
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30.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
31.当面鼓对面锣。
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33.吊胃口。
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34.定心丸。
35.东方不亮西方亮。
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36.豆腐渣工程。
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
37.干打雷不下雨。
38.赶鸭子上架。
常见熟语穿小鞋:比喻受人(多为有职权者)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
夹生饭:比喻开始做没有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
吹喇叭:比喻为人吹嘘捧场。
抬轿子:比喻为有权势的人捧场。
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僵局。
打埋伏: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省油灯:比喻不愿找麻烦的人,多用于否定。
马后炮: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马前卒:比喻为别人效劳的人,多含贬义,也可作谦辞。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炒鱿鱼:老板解雇员工或员工主动向老板辞职,多为激愤之词。
台柱子:借指集体中的骨干。
敲竹杠: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
定心丸:比喻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碰钉子:比喻遭到了拒绝或遇到了挫折。
钻空子:比喻利用客观上的漏洞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活动打墙脚:比喻打基础作准备。
扣帽子:比喻给人强加上罪名。
磨洋工:指故意拖延时间,偷懒怠工。
耍花招:也作“玩花招”。
比喻施展诡诈手段,也指卖弄小聪明、小伎俩。
咬耳朵:指靠近人的耳边悄声说话,不让旁人听见。
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
耳皮软:也作“耳朵软”,“耳根子软”。
比喻没有主见,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走过场:比喻只讲形式,做表面文章。
抬轿子:比喻吹捧、巴结别人并为之出力。
抓辫子:也作“揪辫子”。
比喻抓住别人的错误和过失。
走后门:比喻通过私人关系来达到某种目的。
放空炮:指说出的话不能兑现。
唱高调:比喻说漂亮话。
扯后腿:也作“拉后腿”,“拖后腿”。
比喻利用特殊的关系和感情牵制别人的行动。
和稀泥:指无原则的调解或折中。
开夜车:指为了赶任务,在夜间学习或工作。
泡蘑菇:比喻故意磨蹭,拖延时间。
打闷棍:比喻搞突然袭击,使人不知所措。
打棍子:比喻制造舆论打击,陷害别人。
吹牛皮:比喻说大话,言过其实。
捞稻草:比喻想得到某种分外的好处或以绝境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墙头草:比喻没主见的人,看哪边势力大就站在哪一边。
下马威:现指一接触就向对方显视厉害。
简短的熟语大全
1、按下葫芦起来瓢
2、八抬大轿请不去
3、八字没一撇
4、拔根汗毛比腰粗
5、白披一张人皮
6、半斤对八两
7、半路上出家
8、饱汉不知饿汉饥
9、不进山门不受戒
1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1、不看僧面看佛面
12、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13、不可同日而语
14、不拉屎占茅坑
15、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6、背着抱着一般沉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17、笨鸟先飞
18、鼻子气歪了
19、比登天还难
20、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1、比死人多口气
22、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3、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24、狗嘴吐不出象牙
25、挂羊头卖狗肉
26、官不大,僚不小
27、官船漏,官马瘦
28、光许愿,不烧香
29、贵人多忘事
30、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1、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2、好吃不过茶泡饭
33、山不转水转,石头不转磨子转
34、脱了裤儿打老虎,既不要脸也不要命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6、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
37、周渝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9、一夫当关,万人莫及
40、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41、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42、不到黄河心不死
43、不到长城非好汉
44、兵败如山倒
45、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4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7、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48、病急乱投医。
常用熟语精选100例教案2014-04-01 12:16常用熟语精选100例1、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例句: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2、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例句: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关布什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3、三下五除二:常用来形容做事及动作敏捷利索。
例句: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例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革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5、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孩子交学费。
6、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例句:这件事是谁干的,虽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但要猜测的话,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7、吃不了,兜着走:指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
例句:主意是你出的,出了事儿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8、横挑鼻子竖挑眼:比喻多方挑剔。
例句:我这辈子所作所为,你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说我傻瓜,说我做梦,今天我要做件事让你瞧瞧。
9、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情认真,一点儿不含糊、不马虎。
例句:荷花镇的新任镇长明显比前任顶真多了,办起事来丁是丁,卯是卯。
10、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避免嫌疑。
例句:他一向为人谨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这次怎么会有这样的疏忽呢?11、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例句:他绘画的技法已是炉火纯青了,要模仿他一定要领会其精妙之处,否则极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12、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生活中常用的熟语(附解释)1、八辈子:形容时间久、程度深。
2、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3、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4、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5、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8、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1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11、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食其果。
12、半瓶醋:比喻对某中知识或技术略知一二的人。
13、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14、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15、背水阵:背水摆阵。
比喻处于死里逃生的境地。
16、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17、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1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19、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2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21、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2、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2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24、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熟语大全100句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 吃一堑,长一智。
3.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 多行不义必自毙。
6. 恭敬不如从命。
7. 虎落平阳被犬欺。
8. 画蛇添足。
9.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10.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1.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2. 开弓没有回头箭。
13.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4.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5.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1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7.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0.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2. 身在曹营心在汉。
23. 胜败乃兵家常事。
24. 书到用时方恨少。
25. 树欲静而风不止。
26. 水至清则无鱼。
27. 天下乌鸦一般黑。
28.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9.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1. 行百里者半九十。
3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3. 言必信,行必果。
34.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35.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6. 一不做,二不休。
37.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9.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40. 远水救不了近火。
4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2. 知人知面不知心。
43. 真金不怕火炼。
44. 纸包不住火。
45.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6. 百闻不如一见。
47.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8.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4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2. 道不同,不相为谋。
53.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5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5.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56. 独木不成林。
57.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5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9. 过犹不及。
6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1.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常见熟语集锦常见熟语:二字熟语行家 惧内 冒尖 亮相 滚蛋 较真吃香 老练 白吃丢脸草包哭穷三字熟语清一色 老一套 绊脚石 丢面子 假斯文 打算盘 书生气 不正派一面倒 说大话 吃不消钻空子卖人情不开眼不大离靠得住吃得开 顺口溜 玩得转 出洋相 怪不得 干瞪眼关系户门外汉不够格 老相识 不内行 不乐观 等于零 吃老本 死胡同 不二价看不开吃不开小聪明死对头出外快划得来孔方兄四字熟语人要衣装 土洋结合 亲上加亲 行伍出身 一肚子草 插翅难飞 不讲面子见不得人 说得过去共同语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两下子面上无光顶头上司小人之见 嘴上一套 没得说的假装在行二话不说说话带刺死要面子点火就着婆婆妈妈拉人下水光杆司令少见多怪相互拉扯脸上无光有伤风化有伤和气 入门见喜 话里有话 贫不择妻 吊儿锒铛天王老子见好就收 没老没少 远在天边 近在眼前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老不正经隔三差五僧多粥少五字熟语硬着头皮上 花钱买气受 不打不相识 跟人过不去 天生的一对八九不离十 眼不见为净明知山有虎 有劲没处使 旧瓶装新酒不看不知道 公说公有理 吃软不吃硬秀才不出门一报还一报高低不答应 不服也得服 说话兜圈子 真人不露相 无巧不成书大眼瞪小眼话不说不明 能上不能下 水火不相容 不是吃素的操心不禁老 货卖一张皮 人小点子多全凭嘴一张 一报还一报官身不由己 打开话匣子 顾头不顾尾 有嘴就有路嘴皮上功夫瞒上不瞒下 人小心不小 同行是冤家人生地不熟 对事不对人包在我身上 好说不好听大人有大量 打虎亲兄弟 功夫不过关患难见真情脸红脖子粗上下都满意面和心不和六字熟语捆绑不成夫妻 名不正言不顺 大白天说梦话一条道走到黑 天不会塌下来先小人后君子欠了一屁股债人不知鬼不觉 一口吃个胖子 干打雷不下雨水里来火里去暗地里下刀子一回生二回熟 说时迟那时快 门难进面难看干得相当出色 明人不用细说 有过之无不及前有车后有辙 满嘴里跑火车不是省油的灯话说到点子上 背后搞小动作 文不文武不武 头发长见识短不幸中之大幸 摸着石头过河 上有老下有小 耳闻不如一见 上气不接下气跟别人过不去生意不在早晚 有话往肚里咽 说得天花乱坠眼不见心不烦光天化日之下横考虑竖考虑 前言不搭后语 高不成低不就 不是长久之计死无葬身之地咽不下这口气 抓一把扬一把 丑话说在前头 是非自有公说不清道不明 气不打一处来 吃不了兜着走没有共同语言 不显山不露水有个三长两短 活到老学到老走那步说那步 一本难念的经 不可同日而语绝非等闲之辈一步一个脚印 有钱的是爷爷 没钱的是孙子 空有一手绝活行得端走得正天无绝人之路不做亏本生意东一句西一句上不上下不下飞鸟尽良弓藏不可同日而语不怕官只怕管五十步笑百步有志者事竟成过五关斩六将言必信行必果七字熟语满腹文章不充饥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头发胡子一把抓 大人不记小人过说得有鼻子有眼 不是冤家不聚头 鼻子底下就是路 那壶不开提那壶猜个八九不离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办法的办法 脸朝黄土背朝天老虎屁股摸不得 打开窗户说亮话有过之而无不及身在福中不知福 书到用时方恨少 往自己脸上抹黑大丈夫能屈能伸 置于死地而后生 大人不见小人怪 从眼皮底下溜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句话不离本行 矮子肚里疙瘩多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看僧面看佛面 强中自有强中手 英雄难过美人关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口吃个大胖子 面不改色心不跳得饶人处且饶人 东方不亮西方亮一朝天子一朝臣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为五斗米折腰长江后浪催前浪多行不义比自毙识时务者为俊杰初生牛犊不怕虎登泰山而小天下杀鸡焉用宰牛刀人生识字忧患始八字以上熟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众口铄金,集毁销骨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家人不说客套话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走到哪儿算到哪儿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有钱的是爷爷,没钱的是孙子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
熟语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熟语有两个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对几类熟语分别阐述:
(一)相沿习用的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来自古代口语,如“唇亡齿寒”“同病相怜”;有的来自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有的来自古代诗文,如“巧言令色”“不可救药”;也有来自现代文章著作的,如“古为今用”“力争上游”“争分夺秒”等。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如常见成语“不刊之论”“万人空巷”“七月流火”“空穴来风”等,常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固定不变。
有的意义色彩可能有变化,如“明哲保身”来自《诗·大雅·民》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得罪人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意义和色彩都有变化(再如“颐指气使”“既来之,则安之”等)。
有的个别构成成分可能有变动,如“每下愈况”来自《庄子·知北游》,现在演变为“每况愈下”,“揠苗助长”可写为“拔苗助长”等。
成语相关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
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说》一),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金瓶梅》第七十六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醒世恒言》九)。
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交友处世:
积德招福,缺德惹祸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2)劝学:
活到老,学到老
书中自有黄金屋
(3)军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民俗:
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
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5)卫生健康:
两头净,不生病
饥时饱,必送命
(6)道德情操:
仁义值千金
人穷志不短
(7)行为规范:
为臣要忠,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8)世态人情: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9)善恶美丑: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0)自然气象: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烟子过沟,干死鱼鳅
谚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较为复杂。
比如下面这组关于“死”的谚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死不如赖活
寻(等)死不如造反
这组谚语所体现的思想意识大不相同:第一句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与瓦全间选择玉碎;第二句教人贪生怕死,在好死与赖活中选择赖活;第三句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死,也不无价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轰轰烈烈(造反)。
由此可见,谚语传达的经验是很复杂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谚语由于口耳相传,长期经受生活的检验,许多优秀的谚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指导作用。
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增加语言的概括力;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
如“墙上挂狗皮——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1)会意型。
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
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感)”“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老虎驾车——谁赶”,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从修辞上说,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
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如下三
个特点都有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所不包。
(2)想象新奇,善于运用各种虚构手法塑造出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规的形象。
如“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拟人);“八十年不下雨——好晴(情)”“三张纸画张脸——好大的面子”(夸张),“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想象)等等。
(3)深具悬念性。
试拿去歇后语后半部分,“引子”能引发人们许多联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
如“老鼠给猫理胡子”,人们就会想到“大胆”,“不怕被吃掉吗”,等,但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结”,自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试比较下面一组成语与歇后语的艺术效果:
成语:一目了然解甲归田痴心妄想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赖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两组词语义相同,趣味却相差很远。
由此可见,歇后语前半部分“引子”的重要性,缺少了它,歇后语就可能变为一般性的陈述。
(四)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
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
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是惯用语。
“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阿谀奉承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拍马屁替罪羊、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