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机械能 功和功率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48
《功率》功和机械能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1. 了解功率的定义,理解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学习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与功、时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4. 理解功率与机械能的转换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及其与功、机械能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实际场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距离,有的物体用的时间长,有的物体用的时间短?引出功率的概念。
2. 理解功率的定义结合教材,讲解功率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理解功率与机械能的关系结合实例,讲解功率与机械能的转换关系,让学生理解功率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功率与机械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10秒内做功100焦耳的功率。
(2)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2. 答案:(1)10瓦特(2)1千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解析1. 功率的定义重点和难点解析:功率的定义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这一概念需要学生深刻理解。
机械能功和功率知识要点(一)功1. 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假如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 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
3. 功的运算公式:(1)F 和s 同方向情形:Fs W =(2)F 和s 不同方向的情形:θcos Fs W =(θ为F 与s 的夹角)4. 功的单位:焦耳(牛·米),符号J ,(N ·m )5. 功的正负判定方法:功是表示力对空间积存成效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功的正负既不是描述方向也不是描述大小而有另外意义。
(1)当︒<≤900θ时,1cos 0≤<θ,W 为正值,力对物体做正功,力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
(2)当︒=90θ时,0cos =θ,0=W ,力对物体不做功,力对物体的运动既不推动也不阻碍。
(3)当︒≤<︒18090θ时,0cos 1<≤-θ,W 为负值,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F 做功,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6. 在曲线运动中,功的正负判定方法:看力F 与速度v 的夹角θ。
7. 注意:讲“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那个物体的功,功是标量。
8. 恒力做功的求法:θcos s F W ⋅=中的F 是恒力,求恒力所做的功只要找出F 、s 、θ即可。
9. 合力做功(总功)的求法:一种方法是先求出合力再用θcos s F W 合总=求总功,另一种方法是 ++=21W W W 总即总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这两种方法都要求先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后一种方法还要求把各个功的正负号代入运算。
10. 一些变力(指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如滑动摩擦阻力,空气阻力),在物体做曲线运动或往复运动过程中,这些力尽管方向变,但每时每刻与速度反向,现在可化成恒力做功,方法是分段考虑,然后求和。
(二)功率1. 功率的概念: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刻的比值叫功率。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