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不同的会计分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根据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在实际成本法中,项目团队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情况进行预算调整和成本控制,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或节约的问题,有利于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但是,实际成本法也存在着对项目成本的灵活性要求较高,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成本信息等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根据项目预算计划来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在计划成本法中,项目团队会根据项目的预算计划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以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计划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预算计划来指导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项目团队在预算范围内有效地开展工作。
但是,计划成本法也存在着对预算计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等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常常结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在项目初期,可以通过计划成本法来进行预算计划和成本控制,随着项目的进行,可以逐渐转向实际成本法,及时调整预算计划和成本控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两种成本管理方法,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以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进行。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实际成本是购买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前的所有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中材料物资所制定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
意义在于:如果按照实际成本入账,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前后批次买入的同种原材料,价格总是不一样的,因而发出材料的之后就得考虑发出材料的计价问题(先进选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而采用计划成本入账,则入账的材料成本是固定的,所以发出材料的计价很容易确定(如何确定?)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用的科目就是不一样的。
采用实际成本时,购买的材料如果是发票帐单和材料同时到达企业则直接借记原材料,如果只有发票帐单到而材料未到则记在途物资。
采用计划成本时,不管购买的材料是否已经入库,在购买时一定是使用的材料采购,而不是直接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是企业材料收发成本核算的两种方法。
实际成本在收发时要逐笔核算材料的实际成本,因为每批材料的进价不同,发出时的成本也不同,比如收入时要算它的结存成本,要用到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对于规模大,业务量大,材料收发频繁的企业,工作量大,难度大。
计划成本不需要那么麻烦,根据一般的价格水平,核定一个计划单价,计算出计划成本,在材料收入时,因为“材料采购”科目核算的是材料收入的实际成本,这个时候,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根据全月的差异情况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可以算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有利于统一考核车间的用料情况和工作效率,但是没有实际陈本核算准确,特别是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比较明显。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是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选择的两种不同的购入原材料的入账方法。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
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
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区别和联系
1、区别: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
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
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杂乱的大型企业。
因为是根据预先定下的金额计入帐户的,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很简单。
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
2、联系
“材料成本差异”就是计划成本法里预先定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异。
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上或者减去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节约。
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超支。
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共8篇):成本计划计划成本法分录会从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利润总额计算公式篇一: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及其核算实际成本是购买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前的所有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中材料物资所制定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意义在于:如果按照实际成本入账,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前后批次买入的同种原材料,价格总是不一样的,因而发出材料的之后就得考虑发出材料的计价问题(先进选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而采用计划成本入账,则入账的材料成本是固定的,所以发出材料的计价很容易确定(如何确定?)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用的科目就是不一样的。
采用实际成本时,购买的材料如果是发票帐单和材料同时到达企业则直接借记原材料,如果只有发票帐单到而材料未到则记在途物资。
采用计划成本时,不管购买的材料是否已经入库,在购买时一定是使用的材料采购,而不是直接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是企业材料收发成本核算的两种方法。
实际成本在收发时要逐笔核算材料的实际成本,因为每批材料的进价不同,发出时的成本也不同,比如收入时要算它的结存成本,要用到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对于规模大,业务量大,材料收发频繁的企业,工作量大,难度大。
计划成本不需要那么麻烦,根据一般的价格水平,核定一个计划单价,计算出计划成本,在材料收入时,因为“材料采购”科目核算的是材料收入的实际成本,这个时候,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根据全月的差异情况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可以算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有利于统一考核车间的用料情况和工作效率,但是没有实际陈本核算准确,特别是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比较明显。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是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选择的两种不同的购入原材料的入账方法。
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不同的会计分录第一篇:计划成本法的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是一种项目管理方法,通过预测和规划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目标和要求。
在这种方法中,每项任务都有一个预算和一个计划工作量,以及一个计划成本,这些信息都反映在会计账簿上。
下面是计划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1. 应收账款在计划成本法中,当客户支付预定金额时,该金额在期限内到达并记录在应收账款中。
假设ABC公司将来需要从XYZ 公司收取1000元货款,那么应收账款记账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 1000元贷:销售收入 1000元2. 存货存货是组成项目成本的一部分。
在计划成本法中,所有的设备、原材料、零件等都要计算到成本中。
假设ABC公司购买了一批原材料,该原材料的成本为500元,那么存货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存货 500元贷:现金或应付账款 500元3. 预付款项在计划成本法中,很多项目都需要在开始前支付费用。
这些费用在预算中预先计划。
假设ABC公司在项目开始前支付了500元维修费用,那么预付款项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维修费用 500元贷:现金 500元4. 未完成合同工作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中,当项目未完成时,项目成本仍然会计入总成本中。
假设ABC公司只完成了项目的一半,该项目的总成本为2000元,但是实际已经支付了1000元,那么未完成合同工作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未完工合同工作成本 1000元贷:成本 1000元第二篇:实际成本法的会计分录实际成本法是一种项目管理方法,用于跟踪项目成本和资源。
在这种方法中,所有项目花费都直接计入项目成本中。
这种方法可以让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的实际成本,以便在以后的项目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下面是实际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1. 现金支出在实际成本法中,项目成本直接计入项目花费中。
假设ABC公司为设备维修花费了500元现金,现金支出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维修花费 500元贷:现金账户 500元2. 账户应付款在实际成本法中,项目成本可能会在未来支付。
采购材料记入寄售会计分录采购原材料的会计核算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两种方法,企业通常设置“原材料”“银行存款”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采购材料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写?采购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怎么做采购原材料的会计核算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两种方法,企业通常设置“原材料”“银行存款”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采购材料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写?采购原材料的会计分录1、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购进原材料验收入库后: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货币资金等如果是小规模:借:原材料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货币资金等2、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款付+货到)以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借:材料采购(借方,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税肯定按实际的算)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原材料收入,按计划成本计价: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贷:材料采购或反之(贷方节约);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款付+货未到)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款项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款未付+货到)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同时: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贷:材料采购或反之(节约差)材料已入库,尚未收到发票账单,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首先,我们来介绍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成本控制和预测的方法。
在实际成本法中,项目团队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和预测,以便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实际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有利于项目团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然而,实际成本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成本核算和预测的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误差。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根据项目计划中的成本预算来进行成本控制和预测的方法。
在计划成本法中,项目团队会根据项目计划中的成本预算来进行成本核算和预测,以便及时发现与计划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计划成本法能够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有利于项目团队按照计划进行成本管理和预测。
然而,计划成本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与计划的偏差,而且无法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项目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来更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在另一些情况下,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来更好地按照计划进行成本管理和预测。
同时,项目团队也可以结合两种方法,采用混合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综上所述,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都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项目团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
同时,项目团队也可以结合两种方法,采用混合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照片文件类型为。
JPG格式,例如:XXX.JPG;像素宽114,高156;文件大小不得超过10KB;相片应符合身份证登记照要求。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数量上无差异)。
实际成本法下,存货按实际成本入账。
每一笔存货入库单价都有可能不同。
工作量太大,适合小型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主要为内部管理使用。
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适合大型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对成本差异的分配,本科目只在贷方,节约用红字,超支用兰字)。
只有验收入库和发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时,才需要调整其收入和发出的差异,在途或库存的材料不需要调整差异。
而材料收入的途径及发出的用途不同,决定了本科目所对应的科目差别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
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
三、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计划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四、材料成本差异的主要账务处理(一)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一、引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分录是记录和反映交易或事件的货币金额的会计凭证。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其中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分录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
二、深度解析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1. 什么是计划成本法?在生产成本核算中,计划成本法是一种以事先确定好的成本计划作为基准,采用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计划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核算成本,评价业绩,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 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含义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是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材料在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中的成本控制情况。
当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时,产生了差异,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和分录。
3. 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根据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会计规定,当发生差异时,需要进行如下会计分录:(1)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计入借:生产成本调整(或材料成本调整)账户贷:原材料库存账户(2)其他相关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直接材料费用)账户贷:生产成本调整(或材料成本调整)账户这些会计分录反映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情况,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实际生产中,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核算内容,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成本控制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提高经营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会计分录只是反映了成本差异的情况,企业还需要从根本上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探索改进的办法,实现长期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对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它主要用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和分配。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会计分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划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计划成本法是以预算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预先制定生产成本预算,然后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实际成本。
在计划成本法下,会计分录主要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等方面。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应该包括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
借方记录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而贷方则记录原材料的预算成本。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及时发现原材料成本的偏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会计分录。
直接人工是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工成本,它的会计分录也需要包括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
借方记录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而贷方记录直接人工的预算成本。
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比较,可以及时了解直接人工成本的偏差情况,为企业管理提供及时的成本控制信息。
再来是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除了原材料和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生产成本,它的会计分录也需要进行借方和贷方的记录。
借方记录制造费用的实际成本,而贷方记录制造费用的预算成本。
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比较,可以及时发现制造费用的偏差情况,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最后是间接费用的会计分录。
间接费用是生产过程中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费用,它的会计分录也需要进行借方和贷方的记录。
借方记录间接费用的实际成本,而贷方记录间接费用的预算成本。
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比较,可以及时发现间接费用的偏差情况,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的重要方法。
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核算的比较1.定义:-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进行核算,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制造费用等。
该方法将实际产出量与实际成本相结合,计算出每单位产品所需的成本。
-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基于计划数据进行核算,通过运用成本预算和标准成本来计算产品的成本。
它以标准产量和标准成本为基础,计算出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然后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
2.优缺点比较:-实际成本法的优点:-真实性高:该方法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进行核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使核算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适用范围广:实际成本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生产过程,包括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等。
-实际成本法的缺点:-时间和工作量大:使用实际成本法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工作量。
-反应滞后:实际成本法只能在产品完成后才能计算出成本数据,不能及时反映有效控制的效果。
-计划成本法的优点:-可比性好:计划成本法使用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可以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评估成本控制的效果。
-反应及时:计划成本法可以根据标准成本及时预测和控制成本,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计划成本法的缺点:-不够真实:计划成本法基于标准成本进行核算,有时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使得计算结果不够真实可靠。
-适用范围窄: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生产过程较稳定的企业,对于多变和复杂的生产过程不太适合。
3.运用情况比较:-实际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不稳定、多品种、小批量的企业,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产品的成本情况。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较稳定的企业,可以通过标准成本对比实际成本,及时预测和控制成本。
4.选择依据:-实际成本法适用于关注真实性和具体生产过程的情况,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工作量。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注重成本控制和及时反应的情况,需要预测和测算成本。
总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各有优缺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适用于不同的企业。
总结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会计分录的区别
(一)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企业应当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进行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企业主营业务的,应当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相关的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还应当分别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可以单独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科目,比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分别核算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租金收入、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实现的收入和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或进行摊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结转的成本。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①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
(2)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安装成本、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
(3)内部转换形成的投资性房地产
①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当按照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或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模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情况下,亏)
存货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差额情况下,赚)②企业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地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累计折旧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情况下)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余额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