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骨科手术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55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第一章骨科康复学基础ppt课件•骨科康复学概述•骨骼系统与运动功能•常见骨科疾病及其影响目录•评估方法与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技术手段•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骨科康复学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降低残疾率030201骨科康复学重要性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国内现状01国外现状02发展趋势03骨骼系统与运动功能骨骼结构与功能骨的基本结构骨的形态与分类骨的生长发育关节类型及运动范围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具有连接骨骼、传递运动和承受负荷等功能。
关节的类型根据关节面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可分为滑膜关节、纤维关节和软骨关节三类。
关节的运动范围不同类型和部位的关节具有不同的运动范围,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肌肉、韧带和肌腱作用韧带的作用肌肉的作用连接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具有加强关节稳定性和限制关节过度运动的作用。
肌腱的作用常见骨科疾病及其影响骨折的定义和分类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分为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的治疗原则脱位的概念和分类脱位的临床表现脱位的治疗原则骨折与脱位脊柱由椎骨、椎间盘、韧带等结构组成,具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等重要功能。
脊柱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脊柱相关疾病的分类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
疼痛、麻木、肌肉无力、活动受限等。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脊柱相关疾病关节炎与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软组织损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关节炎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评估方法与诊断标准疼痛评估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面部表情评分法功能障碍评估工具01020304关节活动度评估肌力评估平衡功能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影像学检查在骨科康复中应用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效果评估。
对于复杂骨折、脊柱病变等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
对于软组织损伤、脊髓病变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手册第一章:骨科疾病概述骨科疾病是指影响骨骼和相关结构的各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韧带损伤等。
这些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手册将为读者提供骨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并介绍骨科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骨科疾病。
第二章:常见骨科疾病2.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断裂或断裂部分偏离原位的病症。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骨折、开放性骨折、骨裂和骨折脱位等。
骨折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确定,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2.2 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痛、关节肿胀、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关节炎的诊断主要通过关节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2.3 韧带损伤韧带是连接两个骨头的结缔组织,主要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
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关节受到外力过度牵引或扭曲而引起的。
常见的韧带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等。
韧带损伤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第三章:骨科疾病的诊断方法3.1 临床症状骨科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和疾病发生的经过,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3.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骨科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骨骼和相关结构的病变情况,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3 实验室检查某些骨科疾病如感染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程。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风湿因子检测等。
第四章: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案4.1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较轻的骨科疾病,如骨折的骨裂和关节扭伤等,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恢复功能。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长期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骨疲劳性骨折。
3、骨折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远端骨折。
4、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气滞的特点: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一章骨折一、锁骨骨折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
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
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1.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
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
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
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
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离,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创伤性休克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挤压综合征 (7)脂肪栓塞综合征 (9)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第二节骨折 (12)上肢骨折锁骨骨折 (12)肱骨外科颈骨折 (13)肱骨干骨折 (14)肱骨髁上骨折 (15)肱骨髁间骨折 (16)肱骨内、外髁骨折 (16)桡骨小头骨折 (16)尺骨鹰嘴骨折 (17)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桡骨远端骨折 (20)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腕部骨折 (22)下肢骨折股骨外科颈骨 (23)股骨粗隆间骨折 (24)股骨干骨折 (24)髌骨骨折 (25)胫骨平台骨折 (27)胫腓骨双骨折 (28)踝部骨折 (28)跟骨骨折 (29)骨盆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30)髋臼骨折 (31)第三节关节脱位 (32)肩锁关节脱位 (32)肩关节脱位 (32)肘关节脱位 (33)腕部关节脱位 (33)髋关节脱位 (34)膝关节脱位 (35)踝、足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手外伤 (36)开放损伤 (36)手部骨折 (37)第五节脊髓损伤 (39)第二章关节外科 (41)肩关节周围炎 (41)肱骨外上髁炎 (42)腕管综合征 (43)肘管综合征 (43)踝管综合征 (44)跟痛症 (44)股骨头坏死 (45)Baker囊肿 (47)第三章脊柱外科颈椎病 (47)腰椎间盘突出症 (49)腰椎管狭窄症 (50)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石膏绷带固定 (51)牵引术 (52)小夹板固定 (53)清创术 (53)关节穿刺术 (54)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第一章创伤与急救基本问题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脱位。
骨折、脱位的诊断依靠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往往并无困难,但对于没有明显移位的成人骨折及儿童、青少年的青枝骨折需注意不可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以免漏诊;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严重创伤造成的多发性骨折也易出现漏诊,接诊时要注意全面检查。
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均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内容。
良好的复位及恰当的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而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关键。
软组织损伤较骨折、脱位更为常见,诊治过程中往往因骨折、脱位的存在而被忽略,但其却能直接影响到骨折、脱位的修复;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可因局部血供障碍而继发组织坏死、感染而致骨折延迟连接、骨不连、骨髓炎等不良后果,加重治疗困难。
第一节多发骨与关节损伤首次检查和抢救在首次检查时应用“ABCDE”法则,包括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
n)、伤残(Disability)和暴露(Exposure)。
优先考虑的身体功用是首要核心器官的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如果这些功用受损,将很快导致出生或永久性损伤。
需要留意的是呼吸功用受损比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更快地要挟生命,而气道阻塞比呼吸功用受损更快地引起出生。
另外,发现随时要挟生命的问题,应在首次检查时立即施行抢救措施。
1.气道处置惩罚是对所有创伤患者应优先考虑的,呼吸噪声、打鼾、发出咯咯声或尖声及呼吸困难都表明有气流异常和口腔、气管的不通畅。
必须检查口腔和咽部,肃清所有阻塞物;必须给予吸氧;必须经常重复检查气道的通畅,尤其是关于有面部损伤的患者。
2.快速评估患者的呼吸精神状态改变或呼吸音异常提示氧合或通气功能受损。
首次检查最常发现的威胁生命的胸部损伤是张力性气胸、大量血胸、心脏压塞、连枷胸、胸部开放伤和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