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剥.(bō)削挣.(zhēng)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aì)革命C.勉强.(qiáng) 企.(qǐ)图英.(yīng)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B项,辟bì;C项强qiǎng;D项惕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 D项,艰苦奋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中国 70 年,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巨变。
()。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
多少轰轰烈烈,多少慷慨悲歌,多少,依然未能改变江山飘摇、神州陆沉的悲惨命运。
诸路皆走不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新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推陈出新气吞万里如虎前赴后继最终B.革故鼎新气吞万里如虎前仆后继最终C.推陈出新敢教日月换新天前仆后继终于D.革故鼎新敢教日月换新天前赴后继终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Ⅰ语言素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________、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________、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________的伟大成就。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繁荣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_______的开放政策,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穷二白同舟共济另眼相看互利共赢B.积贫积弱同舟共济刮目相看合作共赢C.一穷二白同心同德另眼相看合作共赢D.积贫积弱同心同德刮目相看互利共赢答案D解析积贫积弱:(国家、民族)长期贫穷、衰弱。
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
文中彻底改变的应是什么样的局面,因此应用“积贫积弱”。
同心同德:思想、行动一致。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第二处强调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而“同舟共济”侧重于在困境中团结互助,因此应用“同心同德”。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是一种纵向的比较,“另眼相看”是一种横向的比较,这里是说中国的发展让世界不能再拿老眼光看待,因此应用“刮目相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本成语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不可磨灭2.不屈不挠3.垂死挣扎毫无疑义4.繁荣昌盛艰苦奋斗不可磨灭: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2.长征胜利万岁1.万水千山长途跋涉2.久别重逢3.秋高气爽4.万马奔腾,千钧雷霆5.七零八落6.疲惫不堪7.恨之入骨拍手称快欢天喜地8.熙熙攘攘9.艰苦岁月不知疲倦艰苦卓绝运筹帷幄10.名副其实前所未有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万在奔跑腾跃。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万钧雷霆:形容力量强大。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七零八落:是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人喊马嘶:意思是人喊叫,马嘶鸣。
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疲惫不堪:指疲惫,形容极度疲乏或过度劳累。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艰苦卓绝:多用来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形容极端艰难困苦。
名副其实:意思是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前所未有: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
3.大战中的插曲1.炮火轰鸣、刀光剑影2.孤苦伶仃3.辗转流离4.惨无人道空前浩劫5.不堪设想6.翻然觉醒齐心合力7.烽烟四起,兵荒马乱8.来龙去脉热泪盈眶化干戈为玉帛兵戎相见刀光剑影:意思是隐约显现出刀的闪光和剑的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横征暴敛:意思是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背井离乡: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
惨无人道:意思是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剥báo削挣zhēng扎华侨qiáoB.复辟bì援yuán助不屈不挠náoC.勉强qiáng 侵qīn略不可磨mó灭D.警惕tì侮wū辱大肆sì【答案】:B【解析】: A 项“剥”读 bō。
C 项“强”读 qiǎng。
D 项“侮”读 wǔ。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渴望新疆撕杀B.妥挟图钉屠杀C.唯一残酷决议D.姿态决择松懈【答案】:C【解析】: A 项“撕”应为“厮”。
B 项“挟”应为“协”。
D 项“决”应为“抉”。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空格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制定,制定,制定,选举,选举,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 .④①⑤③⑥②B .④①③⑥⑤②C .①④③⑤⑥②D .①⑤④③⑥②【答案】:A4.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B.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C.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
【答案】:D【解析】:D项应为“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二、阅读提高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第1~5题。
1.第二段中:"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单项选择题1.在祖国大陆地区,每当星期一的早晨,各中小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2. 202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61周年周年 C. 59周年周年3.下列属于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是()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宪法》C. 《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勇夺51枚金牌,在北京奏响的国歌是()A.《国民革命军歌》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黄河颂》6. 下列地区,属于和平方式解放的是()A. 南京、徐州B. 北平、西藏C. 广州、成都D.海南岛、重庆7.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解放军占领南京B. 北平和平解放C. 西藏的和平解放D. 香港回归祖国8. 外交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第一位外交部长是()A. 刘少奇B. 邓小平C. 陈毅D. 周恩来9. 我国的国庆纪念日是()A. 8月1日B. 10月1日C. 7月1日D. 5月4日1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B.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完全统一C. 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D.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非选择题11.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结合所学有关知识,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它们源于哪两个重大事件?12.识读右下图图片,正确回答问题:(1)该图记录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图中正在进行庄严宣告的是谁?(2)在这一重大的事件中,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乐队奏响的歌曲叫什么? (3)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正确回答问题:“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这是哪个建筑物上的碑文?这个建筑物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2)“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代表哪个重要的阶段?(3)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斗争”主要有哪些?三、拓展探究题14.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国大陆地区各中小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达标练习】一、轻松入门(必做题,每题10分):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③规定了新中国的国歌和国旗④确定了新中国采取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几人民英雄纪念碑A. 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A、青年节B、建军节C、国庆节D、建党日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开国大典C.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D.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4、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5、今年(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2周年B、42周年C、52周年D、58周年6、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二、快乐晋阶(必做题,每题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要是指()A、国家的名称变了B、国家独立自主了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2、新中国国旗的图案中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一颗大五角星,它的象征意义是()A、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B、人民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C、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D、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团结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一单元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剥.削(bō)挣.扎(zhēnɡ)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或.者(huò)辛亥.革命(hài)C.勉强.(qiánɡ)企.图(qǐ)英.勇事迹(yīnɡ)D.警惕.(cì)侮.辱(wǔ)大肆.屠杀(sì)项,“辟”应读“bì”;C项,“强”应读“qiǎnɡ”;D项,“惕”应读“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项,“撕杀”应为“厮杀”;C项,“毫无疑意”应为“毫无疑义”;D项,“坚苦奋斗”应为“艰苦奋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这个武器。
(2)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3)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掌握湮没不但/而且B.把握淹没不但/而且C.掌握淹没不仅/反而D.把握湮没不仅/反而;主持;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
“把握”,指成功的可靠性;抓住(抽象的东西)。
句子对象是“武器”,应选“掌握”。
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引申指一物盖过一物。
“湮没”现在常用的意义是“埋没,没人知道”。
句子的意思是说“思念”盖过了“幸福的感觉”,选“淹没”。
③“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
句子表达的语义是前后反进,所以选“不仅/反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怀揣人民的嘱托与期待再次相聚。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
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其间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
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
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
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
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越来越多的________女性开始认为掌握“金钱游戏”规则和追求时尚生活同样重要。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旧法当废,新法如何?我们期待新拆迁条例能走得更远,希望其能在________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约束权力的努力。
A.独力临近保证 B.独力邻近保障C.独立邻近保证 D.独立临近保障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妥协(tuǒ)撕毁(sī)铁栅栏(zhà)不屈不挠(ráo)B.侵略(lüè)剥削(xuē)和稀泥(huò)步履蹒跚(pán)C.松懈(xiè)挑剔(tì)露马脚(lòu)阴谋诡计(móu)D.复辟(pì)倔强(jiàng)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è)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息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4.【字形】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援助妥协抉择坚苦奋斗B.屠杀撕毁侮辱毫无疑意C.松懈国徽官僚不屈不挠D.落伍决议撕杀不可磨灭5.下面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C.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D.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诀,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中国人站起来了》分层练习基础题1.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
”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B.红军长征前C.重庆谈判前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
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④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
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周恩来坚持不改是为了( )A.继承传统B.艰苦奋斗C.居安思危D.与时俱进4.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
这里的“新”包括(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②人民社会地位的变化③国际地位的变化④国家性质的变化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C.近代化的探索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能力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最初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2)材料二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3)“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提升题8.为了能全面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史实,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吧!环节一:疑问解答(1)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环节二:历史回顾小明同学展示了他搜集到的两枚邮票。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达标练习】
一、轻松入门(必做题,每题10分):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③规定了新中国的国歌和国旗④
确定了新中国采取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几人民英雄纪念碑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
的是()
A、青年节
B、建军节
C、国庆节
D、建党日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
C.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D.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4、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5、今年(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
A、32周年
B、42周年
C、52周年
D、58周年
6、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是怎样理解
这句话?
二、快乐晋阶(必做题,每题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要是指()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2、新中国国旗的图案中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一颗大五角星,它的象征意义是()
A、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B、人民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
C、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D、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团结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
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
4、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54”、“28”的含义最可能是
A、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英勇奋斗的28年
B、“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的
艰苦卓绝的斗争
C、甲午中日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的54年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28
年的井冈山会师建立起了第一支红军队伍
D、1928年第一支红军队伍诞生,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观察右图,阅读课本,写出图中两位国家领导
人的名字和职务。
三、生活拓展(选做题,每题10分):
1、故事:毛泽东“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
在村口登车时,周恩来说:“我们的战士一个个喜气洋洋,好像是过去举子进京赶考。
”毛泽东笑着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都应该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一定要考好,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
李自成是谁?中国历史上一名非常有名的农民领袖,一位“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礼贤下士又敢作敢为的壮士。
从陕西出兵山西,不到两个月便打到北京,没三天工夫便把北京城拿下,推翻了明朝。
其勇气之强、魄力之大、气势之恢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领袖,在打进北京城个把月时间就退出了北京,就失败了,而且是彻底地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因为骄傲自满了,贪图享受了,李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中,几十万的士兵屯聚在京城里面享乐腐化,真可谓进城如排山,出城如山倒。
闯王快进快出北京城的经验在于,李自成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真正的平民英雄,深受起义将士们的爱戴,他身先士卒,不畏牺牲,冲锋在前,所以能够带领将士以惊人的速度攻克北京城;教训在于,正因为他是一位平民英雄,一位有胆识却没有远虑的英雄,会攻城却不会守城,可以让将士成为攻城英雄,却无法让将士成为守城英雄,对将士中出现的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腐化堕落现象没有加以控制,没有办法控制,甚至对身边的“高官”也没能控制,最终只能以快速胜利、快速失败来对自己领导的农民起义进行注释。
请议议:
从以上故事看,毛泽东同志的“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有什么喻意呢?你有什么感想?
2、请你为本文另起题目:
比较:我的题目特点:
原来题目特点:
3、我有以下疑问,想通过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