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动静压轴承主轴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685.37 KB
- 文档页数:11
液体动静压轴承系统使用说明书出厂编号:04-06-18调试前必需仔细阅读,如有疑问电话联系!杭州瑞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电话:邮箱:网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镇新文路66号-3动静压轴承主轴安装调试工艺规程装机调试必读动静压主轴安装调试工艺规程摘要:〈1〉开箱检查所有零部件,观察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
〈2〉把磨头装上机床,注意在往机床上装的过程中,不要碰撞机床主轴。
〈3〉从泵站加油口处加入2#主轴油约110升到油标的四分之三,加油时一定要三层绸子布过滤。
注意:一定要2#主轴油,不能用别的代替。
〈4〉把泵站电机接入机床总开关,即机床总开关一开,泵站电机就工作。
检查泵站电机转向是否顺时针转动。
把高压进油软管插在加油口内,泵站工作15~20分钟,油路自循环,保证泵站出油清洁。
5〉把泵站上的压力继电器接在主轴电机的控制线路上,即泵站供油压力〉13kg时,主轴电机可以启动工作;泵站压力〈13kg时主轴电机不能启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动静压主轴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受损伤。
〈6〉把泵站上的高压进油软管接到主轴上的进油接头上。
注意:此步工序极为重要,一定要仔细认真,在接接头时千万别进入赃物。
因为这时如果进入赃物是不能出来的。
这样就影响了动静压主轴的正常工作,甚至抱轴!〈7〉把回油管两端分别接在主轴和泵站回油管嘴上。
〈8〉打开机床总开关,泵站工作,通过溢流阀调压,把泵站压力调整在 1.8MPa∽1.9MPa之间。
〈9〉观察主轴上的压力表,这时主轴处于静压状态。
静压应该是:1.7 MPa∽ 1.8 MPa之间。
用手轻轻转动主轴(有橡皮圈的除外),没有任何摩擦感觉,也有自转的可能。
〈10〉检查主轴电机转向是否和磨头一样,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检查;如上有皮带采用点动,转向一定要正确。
〈11〉检查压力继电器的工作压力是否正常。
即把泵站压力调小到1.3MPa以下,启动主轴电机应不能启动。
把泵站压力调回1.8MPa∽1.9MPa时,磨头电机应能启动。
主轴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
1.涡流效应:主轴静压轴承中,通过高速旋转的球壳将液体(通常是
润滑油)转换成涡流。
涡流越大,油膜厚度越薄,反之亦然。
利用介质动
压原理,涡流与轴套之间形成压力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油膜力,支撑主
轴旋转。
2.压力分布:油膜在轴承内径和外径之间形成一个压力分布区域。
在
轴承内径,润滑油受到轴承载荷的压力作用形成较高的压力,使得油膜的
厚度较大。
在轴承外径,润滑油没有受到载荷的压力,形成较低的压力,
使得油膜的厚度较薄。
这种压力分布的区域,可以使得轴承稳定地旋转。
3.压力梯度:主轴静压轴承通过调整轴套与球壳之间的间隙大小,以
及润滑油的黏度和流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压力梯度。
即轴承内径到外径的
压力逐渐降低,在轴承内径形成最高的压力,使得油膜在此处形成最大的
厚度,提供最大的支撑力。
这样可以保证主轴在高速旋转时不会接触到轴
承摩擦表面,减少磨损和能量损失。
4.润滑性能:主轴静压轴承的润滑性能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润
滑油膜不仅能够支撑轴承载荷,还可以降低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
因此,润滑油的选择和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求润滑油具有较低的粘度,良好
的氧化稳定性和耐磨损性能。
总结起来,主轴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润滑油膜的静压力支撑主
轴旋转。
这种轴承可以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机器的刚度和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精品资料推荐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和特性曲线(二) HZS —I型试验台一.实验目的1. 观察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油膜形成过程。
2. 掌握油膜压力、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
3. 按油压分布曲线求轴承油膜的承载能力。
二.实验要求1. 绘制轴承周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及承载量曲线,求出实际承载量。
2. 绘制摩擦系f与轴承特性的关系曲线。
3. 绘制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三•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当轴颈旋转将润滑油带入轴承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带入轴和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即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
当压力与外载荷平衡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稳定的油膜。
这时轴的中心相对轴瓦的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之间处于液体摩擦润滑状态。
因此这种轴承摩擦小,寿命长,具有一定吸震能力。
液体动压润滑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形状如图8-1所示。
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它的大小与润滑油的粘度(Pas)、轴的转速n (r/min)和轴承压力p (MPi)有关,令nP (7)式中:一轴承特性数观察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摩擦系数f随轴承特性数的变化如图8-2所示。
图中相应于f值最低点的轴承特性数c称为临界特性数,且c以右为液体摩擦润滑区,c以左为非液体摩擦润滑区,轴与轴瓦之间为边界润滑并有局部金属接触。
因此f值随减小而急剧增加。
不同的轴颈和轴瓦材料、加工情况、轴承相对间隙等,f—曲线不同,c也随之不同。
四.HZS-1型试验台结构和工作原理1•传动装置如图8-7所示,被试验的轴承2和轴1支承于滚动轴承3上,由调速电机6通过V带5 带动变速箱4,从而驱动轴1逆时针旋转并可获得不同的转速。
精品资料推荐(9)21 —轴2—试验轴承3—滚动轴承 4 —变速箱5 — V 带传动6—调速电机图8-7传动装置示意图2.加载装置该试验台采用静压加载装置,如图图8-8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Ⅲ)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和摩擦特性曲线 学号一、 概述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粘度)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挤入轴与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的大小能平衡外载荷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对轴瓦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间的摩擦是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其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如图6-1所示。
图6-1 建立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图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 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它的大小与润滑油的粘度η(Pa.s)、轴的转速n(r/min)和轴承压强p(Mpa)有关,令pnηλ=式中,λ——轴承摩擦特性系数。
图6-2 轴承摩擦特性曲线观察滑动轴承形成液体摩擦润滑过程中摩擦系数变化的情况,f-λ关系曲线如图6-2所示,曲线上有摩擦系数最低点,相应于这点的轴承摩擦特性系数λkp称为临界特性数。
在λkp以右,轴承建立液体摩擦润滑,在λkp以左,轴承为非液体摩擦润滑,滑动表面之间有金属接触,因此摩擦系数f 随λ减小而急剧增大,不同的轴颈和轴承材料、加工情况、轴承相对间隙等,λkp也随之不同。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轴承油膜承载现象及其参数对轴承性能的影响;掌握油膜压力、摩擦系数的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 实验要求1、在轴承载荷F=188kgf 时,测定轴承周向油膜压力和轴向油膜压力,用坐标纸绘制出周向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并求出轴承的实际承载量。
在轴承载荷F=128kgf 时,测定轴承周向油膜压力和轴向油膜压力,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周向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及轴承的承载量。
2、测定轴承压力、轴转速、润滑油粘度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轴承f-λ曲线。
三、 实验设备及原理本实验使用 HZS-1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它由传动装置、加载装置、摩擦系数测量装置、油膜压力测量装置和被试验轴承和轴等所组成。
动静压主轴的刚度计算公式主轴是机床上的重要部件,其刚度对机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动静压主轴是现代机床上常用的一种主轴形式,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高速、高精度的加工需求。
在设计和使用动静压主轴时,需要对其刚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保证其满足加工要求。
本文将介绍动静压主轴的刚度计算公式及相关内容。
一、动静压主轴的工作原理。
动静压主轴是通过压缩气体或液体来支撑主轴的工作部分,从而减小主轴与轴承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和磨损,提高主轴的刚度和稳定性。
在动静压主轴中,动压是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将气体或液体压缩,形成支撑力,而静压则是通过外部压力或机械结构来形成支撑力。
动静压主轴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高速、高精度的加工需求。
二、动静压主轴的刚度计算公式。
1. 动压支撑力的计算。
动压支撑力是动静压主轴中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着主轴的刚度和稳定性。
动压支撑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_dynamic = 0.5 ρ V^2 A。
其中,F_dynamic为动压支撑力,ρ为气体或液体的密度,V为气体或液体的速度,A为支撑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气体或液体类型和工况参数来确定ρ、V和A的数值,从而得到动压支撑力的大小。
2. 静压支撑力的计算。
静压支撑力也是动静压主轴中的重要参数,其大小同样对主轴的刚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静压支撑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_static = P A。
其中,F_static为静压支撑力,P为气体或液体的压力,A为支撑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气体或液体类型和工况参数来确定P和A的数值,从而得到静压支撑力的大小。
3. 主轴刚度的计算。
主轴的刚度是动静压主轴的重要性能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机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主轴的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K = (F_dynamic + F_static) / δ。
其中,K为主轴的刚度,F_dynamic和F_static分别为动压支撑力和静压支撑力,δ为主轴的变形量。
液体动静压电主轴关键技术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关键技术进行全面的综述。
液体动静压电主轴,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主轴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精密加工设备以及超精密制造领域。
本文将从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与传统主轴的区别。
将重点分析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关键技术,如液体动静压技术、电主轴驱动技术、高精度轴承技术等,并对这些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本文还将对液体动静压电主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以展示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展望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关键技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的基本原理液体动静压电主轴是一种集成了液体动静压技术和电主轴技术的高精度、高刚度、高转速主轴装置。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液体动静压原理和电主轴原理两部分。
液体动静压原理是基于帕斯卡定律和流体力学原理,通过特定的供油系统和油腔设计,使主轴在高速旋转时,主轴与轴承之间形成一层均匀、稳定的油膜,从而实现主轴的液体动压支撑。
这种支撑方式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主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提高主轴的旋转精度和稳定性,还能有效吸收振动和冲击,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
电主轴原理则是通过内置电机直接驱动主轴旋转,省去了传统的传动机构,从而实现了主轴的高速化、高精度化和高刚度化。
电主轴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动态响应快等优点,能够满足现代高精度加工设备对主轴的高性能要求。
在液体动静压电主轴中,液体动静压技术和电主轴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工作原理。
一方面,液体动静压技术为电主轴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保证了电主轴的高速旋转精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电主轴的高速旋转又促进了油膜的均匀分布和稳定形成,进一步提高了液体动静压技术的效果。
液体静压轴承工作原理介绍液体静压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旋转机械中。
它通过在轴套和轴承之间形成一层液体膜,在轴与轴承之间提供支撑和摩擦减小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液体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液体静压轴承利用液体静压效应来支撑轴与轴承之间的载荷。
当轴在轴承上运动时,液体静压轴承可以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1. 原理一:液体隔离液体静压轴承的第一原理是通过液体的隔离来实现轴与轴承之间的支撑。
在轴承的内、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该空间由液体填充。
当轴运动时,液体在轴承内形成一个液体膜,使得轴与轴承之间实现了隔离,减少了直接的金属接触和摩擦,从而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2. 原理二:压力平衡液体静压轴承的第二原理是通过液体的压力平衡来实现支撑。
在液体静压轴承内部,液体会受到外部施加的压力,这个压力通过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传递到液体,使液体产生一个与轴向相反的压力。
这个压力可以平衡轴承所受到的外部载荷,从而实现对轴的支撑。
3. 原理三:液体黏性液体静压轴承的第三原理是通过液体的黏性来实现摩擦减小。
液体具有一定的黏性,当轴运动时,液体黏性产生的内摩擦可以减小轴与轴承之间的相对速度,对轴承起到一定的减摩作用。
4. 原理四:液体冷却液体静压轴承的第四原理是通过液体的冷却来降低轴承的温度。
液体在高速旋转的轴上形成的液膜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将热量带走,保持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
优点与应用液体静压轴承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轴承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1. 优点一:载荷能力高液体静压轴承的载荷能力很高,能够承受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
这使得它在工业机械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撑和稳定性。
2. 优点二:摩擦小液体静压轴承的液体膜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对于高速旋转的轴,液体静压轴承能够提供良好的摩擦减小效果,减少能量损耗。
3. 优点三:工作平稳液体静压轴承通过液体的隔离和压力平衡,能够实现对轴的稳定支撑,使得机械设备的工作更加平稳,减少振动和噪音。
动静压主轴轴径尺寸允许转速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机械制造领域,动静压主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使用液体或气体动静压力来支撑和控制轴向运动的主要装置。
通过利用流体的特性,可以实现高速旋转并减少摩擦损失,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为了充分发挥动静压主轴的优势,正确选择合适的轴径尺寸至关重要。
轴径尺寸决定了主轴的刚度、强度和耐受能力。
然而,在确定轴径尺寸时需要考虑到允许转速的限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静压主轴和轴径尺寸允许转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定义、原理、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等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全面地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和阐述研究目的;其次是动静压主轴部分,包括定义和原理、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的详细说明;接下来是轴径尺寸允许转速部分,包括定义和背景、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探讨;然后是解释说明以及概述部分,将重点讲解动静压主轴重要性的解释说明、轴径尺寸对转速的影响机制的讨论,并对前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或应用推广前景;最后是结论部分,对主要发现进行总结,并提出不足之处以及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动静压主轴和相关参数(如轴径尺寸允许转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其原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实际项目中正确选择动静压主轴提供指导。
文章将通过综合文献资料和实例研究来验证相关理论,并探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该技术。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动静压主轴与轴径尺寸允许转速之间的关系,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与启示。
2. 动静压主轴2.1 定义和原理动静压主轴是一种工业机械装置,用于支撑和驱动机械设备中的旋转部件。
它由一个主轴(通常为圆柱形)和润滑液压系统组成,利用动态和静态压力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提供稳定的旋转运动。
在动静压主轴中,通过润滑液体的高速运动产生的动态压力,以及由流体静压所产生的固定位置上的压力均可起到支承作用。
第三章典型部件设计1.主轴部件应满足那些基本要求?答:主轴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温升热变形和精度保持性等。
主轴的旋转精度是指装配后,在无载荷、低速转动条件下,在安装工件或刀具的主轴部位的径向和轴向跳动。
旋转精度取决于主轴、轴承、箱体孔等的制造、装配和调整精度。
主轴部件的刚度是指其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通常以主轴前端产生单位位移的弹性变形时,在位移方向上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定义,主轴部件的刚度是综合刚度,它是主轴、轴承等刚度的综合反映。
主轴部件的抗振性是指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能力。
主轴部件的振动会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刀具的使用寿命,产生噪声。
主轴部件的精度保持性是指长期地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必须提高其耐磨性。
2.主轴轴向定位方式有那几种?各有什麽特点?适用场合答:(1)前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分布在前支撑处;特点:在前支撑处轴承较多,发热大,升温高;但主轴承受热后向后伸,不影响轴向精度;适用场合:用于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高精度机床或数控机床。
(2)后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后支撑处;特点:发热小、温度低,主轴受热后向前伸长,影响轴向精度;适用范围:用于普通精度机床、立铣、多刀车床。
(3)两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分别布置在前后两个支撑处;特点:这类配置方案当主轴受热伸长后,影响轴承的轴向间隙,为避免松动,可用弹簧消除间隙和补偿热膨胀;适用范围:用于短主轴,如组合机床。
(4)中间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配置在前支撑后侧;特点:此方案可减少主轴的悬伸量,使主轴热膨胀后向后伸长,但前支撑结构复杂,温升可能较高。
3.试述主轴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答:主轴静压轴承一般都是使用液体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系统由一套专用供油系统、节流器和轴承三部分组成。
静压轴承由供油系统供给一定压力油,输进轴和轴承间隙中,利用油的静压压力支撑载荷、轴颈始终浮在压力油中。
所以,轴承油膜压强与主轴转速无关,承载能力不随转速而变化。
电主轴冷却方式高速电主轴在工作时,内装电机和滚动轴承在转动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由于电主轴结构紧凑、空隙较小、自发散热效果较弱,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会导致电主轴内部零件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热膨胀,从而影响电主轴刚度和加工精度等性能参数,更会严重影响主轴的使用寿命。
下面介绍两种高速电主轴常见的冷却方式。
对于电主轴的整体冷却,通常有液体冷却和空气强制冷却两种方式。
(1)液体冷却是指在电主轴的内部设计冷却水循环,在外部配备相应的冷却机,使冷却液体在主轴内部循环带走内部热量。
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设计简单可靠,冷却效果较为明显,缺点是对主轴轴芯的冷却效果比较差,冷却机的成本比较高。
(2)空气强制冷却是指在电主轴的壳体与电机定子之间设计一个强制对流的通道,电机的发热量通过热传导进入到强制对流区,最后把热量带入空气中,实现电主轴的恒温工作。
空气强制冷却具有无污染的特点。
如果使用静压气体轴承,可以利用静压气体轴承的气体在主轴内部循环带走一部分电机的热量。
对电主轴进行冷却散热很有必要,尤其是进入高温天气内,如果大家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电主轴出现过热情况,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要采取散热措施了,不要让电主轴过热情况下运转,进而影响使用寿命。
高速轴承技术:电主轴通常采用复合陶瓷轴承,耐磨耐热,寿命是传统轴承的几倍;有时也采用电磁悬浮轴承,或静压轴承,内外圈不接触,理论上寿命无限长。
高速电机技术:电主轴是电机与主轴融合在一起的产物,电机的转子即为主轴的旋转部分,理论上可以把电主轴看作一台高速电机,其关键技术是高速度下的动平衡。
润滑:电主轴的润滑一般采用定时定量油气润滑;也可以采用脂润滑,但相应的速度要打折扣。
所谓定时,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注一次油,所谓定量,就是通过一个叫做定量阀的器件,精确地控制每次润滑油的注油量。
而油气润滑,指的是润滑油在压缩空气的携带下,被吹入陶瓷轴承。
油量控制很重要,太少,起不到润滑作用;太多,在轴承高速旋转时会因油的阻力而发热。
轴承滑动轴承按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1径向滑动轴承2推力滑动轴承按结构不同可分为:1整体式轴承2剖分式轴承 3 内柱外锥式轴承按轴颈间的润滑状态可分为:1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 2 液体静压滑动轴承整体式轴承的结构:1油杯螺纹孔2油孔3轴承座4轴套整体式轴承最常用的材料是铸铁,轴承座用螺栓与机座联接,顶部设有装油杯的螺纹孔。
整体式轴承结构简单,常用于低速,载荷不大的间歇工作的机器上。
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抓住四个要点:1 压入轴套2 轴套定位3 修整轴套孔4 轴套的检验1压入轴套大多采用压入法或锤击法装配应根据轴套与座孔配合过盈量的大小确定适宜的压入法。
当轴套与座孔配合过盈量较大时,宜采用压力机压入,而当过盈量较小时,可用锤子敲入2轴套定位装配后,油槽和油孔应处在要求的位置上。
3修整轴套孔对于内孔尺寸较小的,可采用铰削,尺寸较大的须用刮削,修整时应注意控制与轴的配合间隙。
4轴套的检验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装配时对轴套的检验除了测定圆度误差及尺寸外,还要检验轴套孔中心线对轴套端面的垂直度。
沿孔长方向的检验,即可测定轴套圆度误差及尺寸。
轴承的结构部分式轴承由轴承座,轴承盖,部分轴瓦,轴承盖螺栓等组成。
轴瓦是轴承直接和轴颈相接触的零件。
剖分式轴承的装配方法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是轴瓦与轴承座,盖的装配和轴瓦孔的配制。
在装配部分轴承时,步骤如下:1装配轴瓦和轴承体:上、下轴瓦与轴承座盖装配时应使轴瓦背与座孔接触良好,如不符合要求后壁轴瓦以座孔为基准刮轴瓦背部,薄壁轴瓦需进行选配。
应使轴瓦背与座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查时着色要均匀,2轴瓦的定位:剖分式轴瓦安装在轴承中无论在圆周方向或轴向都不允许有位移,常用定位削和轴瓦上的凸台来止动。
3轴瓦孔的刮削:通常先刮下轴瓦,再刮上轴瓦。
配刮时轴的松紧程度可随刮削次数的增加,通过改变垫片的厚度来调整。
轴承盖紧固后,轴能轻松地转动而无明显间隙,接触点符合要求,即表示配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