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有限元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59
§1有限元的基础理论§1-1 概述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的近似方法。
早在40年代初期就已有人提出,但当时由于没有计算工具而搁置,一直到50年代中期,高速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有限元法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才使有限元法得以迅速发展。
有限元法在西方起源于飞机和导弹的结构设计,发表这方面文章最早而且最有影响的是西德的J.H.Argyris教授,于1954–1955年间,他在《Aircraft engineering》上发表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能量原理与结构分析》,此书成为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的M.T.Turner,R.W.Clough,H.C.Martin和L.J.Topp等人于1956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复杂结构的刚度和挠度分析》一文,此文提出了计算复杂结构刚度影响系数的方法,说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美国教授R.W.Clough于1960年在一篇介绍平面应力分析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有限元法的名字。
1965年英国的O.C.Zienliewice教授及其合作者解决了将有限元应用于所有场的问题,使有限元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有限元法的优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应用范围广。
发展至今,不仅能解决静态的、平面的、最简单的杆系结构,而且还可以解决空间问题、板壳问题、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动力学问题、弹塑性问题和粘弹性问题、疲劳和脆性断裂问题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而且不论物体的结构形式和边界条件如何复杂,也不论材料的性质和外载荷的情况如何,原则上都能应用。
§1-2 有限元的基础理论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法为基础,把复杂的结构或连续体看成有限个单元的组合,各单元彼此在节点处连接而组成整体。
把连续体分成有限个单元和节点,称为离散化。
先对单元进行特性分析,然后根据各节点处的平衡和协调条件建立方程,综合后作整体分析。
这样一分一合,先离散再综合的过程,就是把复杂结构或连续体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单元的分析与综合的问题。
第一节有限元分析概述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用于求解连续物体的力学问题。
它是将连续体划分成有限个小元素,利用元素间的相互关系来近似描述物体的行为。
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求解各种力学问题,如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等。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模型、离散化、求解和分析结果。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个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模型。
然后,将模型离散化为有限个小元素,每个元素具有一些简单的形状和几何特征。
接下来,需要确定每个元素内部的应力和变形的形式,这通常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有关。
然后,根据力学原理和边界条件,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每个元素的应力和变形。
最后,可以对求解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模型的响应,并检查结果的合理性。
有限元分析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
因为问题的几何形状是通过离散化成有限个小元素来描述的,所以可以处理各种形状的物体,包括曲线、曲面和体积。
同时,有限元分析还可以考虑非线性和不均匀性。
对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材料或结构,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来求解其行为。
此外,有限元分析还可以处理多物理场的耦合问题,如流固耦合、热力耦合等。
然而,有限元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离散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类型和大小。
选择不当的元素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
其次,有限元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
由于模型通常包含大量的节点和单元,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计算,对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最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和验证。
由于模型的简化和假设,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验证。
总的来说,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求解连续体的力学问题。
它可以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非线性和不均匀材料,以及多物理场的耦合问题。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合适的离散化、大量的计算资源和验证结果的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值方法和参数,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第一节 有限元分析概述对于一般的工程受力问题,希望通过平衡微分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几何方程和本构方程联立求解而获得整个问题的精确解是十分困难的,一般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工程实践中对数值分析要求的日益增长,并发展起来了有限元的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自1960年由Clough首次提出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首先只是应用于结构的应力分析,但很快就广泛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成形工艺等连续问题。
一、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对于连续体的受力问题,既然作为一个整体获得精确求解十分困难;于是,作为近似求解,可以假想地将整个求解区域离散化,分解成为一定形状有限数量的小区域(即单元),彼此之间只在一定数量的指定点(即节点)处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单元的集合体以替代原来的连续体,如图7-1弯曲凹模的受力分析所示;只要先求得各节点的位移,即能根据相应的数值方法近似求得区域内的其他各场量的分布;这就是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从物理的角度理解,即将一个连续的凹模截面分割成图7-1所示的有限数量的小三角形单元,而单元之间只在节点处以铰链相连接,由单元组合成的结构近似代替原来的连续结构。
如果能合理地求得各单元的力学特性,也就可以求出组合结构的力学特性。
于是,该结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给定的载荷作用下,各节点的位移即可以求得,进而求出单元内的其他物理场量。
这就是有限元方法直观的物理的解释。
从数学角度理解,是将图7-1所示的求解区域剖分成许多三角形子区域,子域内的位移可以由相应各节点的待定位移合理插值来表示。
根据原问题的控制方程(如最小势能原理)和约束条件,可以求解出各节点的待定位移,进而求得其他场量。
推广到其他连续域问题,节点未知量也可以是压力、温度、速度等物理量。
这就是有限元方法的数学解释。
从有限元法的解释可得,有限元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无限的连续体,理想化为有限个单元的组合体,使复杂问题简化为适合于数值解法的结构型问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问题简化后求得的近似解能够趋近于真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