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神经损伤的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9.25 KB
- 文档页数:7
外周神经病的治疗方案外周神经病是指神经以外别的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理反应。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常见的外周神经病包括手足循环障碍、神经根痛、坐骨神经痛、尺神经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炎等。
治疗外周神经病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手术治疗包括神经修补手术、解剖、神经移植等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治疗外周神经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主要包括休息、局部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能够缓解局部疼痛、松弛肌肉、减轻痉挛等症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磁疗、光疗、热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能够刺激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是治疗神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药、抗炎药、解痉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疼痛、纾解炎症、减轻痉挛等症状。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常常采用调理气血、祛风散寒的方法来治疗外周神经病。
中医方法包括针灸、拔罐、艾灸等。
二、手术治疗1. 神经修补手术神经修补手术是治疗外周神经病最常用的手术之一。
外周神经受到损伤后,神经组织的结构、功能都会发生改变,导致神经信号不能传导。
神经修补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损伤区域切开神经,将断裂的末梢重新接合,使神经信号得以顺利传导。
2. 解剖手术解剖手术是治疗外周神经病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切除损伤部位,解除神经的束缚,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组织再生。
3. 神经移植神经移植是手术治疗外周神经病的最后手段。
当伤口较大、神经断裂严重,无法通过修补手术恢复神经功能时,可以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把健康的神经移植到损伤处。
综上所述,治疗外周神经病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生活规律,加强保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周围神经指的是嗅神经、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以及其神经节。
周围神经病指的就是以上各神经系统在功能性方面出现损害,其正常功能无法得到发挥。
1.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就目前医学发展来看,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和多方面因素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包括患者身体抵抗力、免疫力的强弱,营养代谢水平、药物以及中毒、遗传等各个方面。
不同病因对周围神经的部位所造成的损伤也存在差异。
2.周围神经病的分类周围神经病在病因方面还并未确定,其受累范围以及病程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分类方面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和后天获得;(2)营养缺乏、代谢性、缺血性等;(3)主质性周围神经病和间质性周围神经病;(4)急性、亚急性、慢性周围神经病;(5)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等.3.周围神经病的症状根据种类、严重程度、发病部位等不同,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也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觉障碍。
在患病后,患者部分感觉会缺失,或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包括感觉性共济失调;(2)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可以细分为两种,首先是刺激症状,主要为肌肉不受控制的痉挛,并且有疼痛感,且肌力逐渐丧失。
其次,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及时治疗,患者就会慢慢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严重者还会无泪、阳痿等。
4.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要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
如果患者疼痛感十分强烈,可以适当给予其止痛药物。
中医中的针灸、按摩等也都能够起到康复作用。
4.1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因为周围神经病出现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甚至生活都无法自理。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患者快速康复,可以选择进行康复训练,在系统性的训练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后遗症的几率。
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存在这样的误区,就是将康复训练和普通的体育锻炼混为一谈;或者是在康复训练中,没有坚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或是采用的方法不正确,不仅不会起到治疗和康复作用,反而会加重患者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导致痉挛加重。
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一)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及神经终末装置;周围神经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手外科周围神经主要是指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哪些?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多由外伤、感染、压迫、缺血、肿瘤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
而手外科最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外伤、肿瘤、感染、神经压迫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有哪些?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或受限,感觉上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运动上表现为肢体乏力,屈伸、抬举、外展等功能受限或障碍。
周围神经损伤需要做哪些检查?(1)理学检查,如体格检查。
(2)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B超检查等。
(3)神经电生理检测,如肌电图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根据周围神经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口服或注射促神经生长药物或营养神经的药物,并配合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周围神经修复、神经松解等手术方式。
(-)周围神经损伤术前健康指导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前应该如何配合治疗和自我护理?(1)保持良好的心态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缓慢或不明显,造成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患者本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并耐心解释,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康复的信心,看到恢复的希望,主动配合治疗。
(2)积极配合治疗由于患者对周围神经损伤相关知识的缺乏,当周围神经损伤时,肢体功能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故部分患者会积极要求手术。
但是由于对手术效果盲目乐观,以及对术后缓慢的神经修复功能的过程认识不足,患者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等情绪。
因此患者要积极配合护士做好心理疏导,认真听取医护人员介绍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知识,在自己了解医疗相关知识之后,对自己的病情做一个自我评估,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维生素B1和甲钴胺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4点陈女士前段时间左侧的脸部肌肉突然瘫痪,眼睛不能闭合,而且嘴角歪斜,吃饭、喝水都是问题,由于害怕是中风,于是赶紧去了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发现陈女士的颅脑CT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得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将陈女士收治入院后给予了营养神经、抗病毒、消炎等对症治疗,很快陈女士的病情得到控制,医生给她开具了维生素B1和甲钴胺嘱咐她可以在吃半个月,然后停药。
陈女士在家吃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面神经功能恢复了,就连睡眠也好了一些,于是想着反正是维生素,吃多了也没有坏处,于是自己前往药房购买了一些维生素B1和甲钴胺,连续吃了2-3个月。
结果不久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手脚开始不自主地颤抖,而且小便还是变得深黄,陈女士有点害怕了,于是赶紧来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检查后,陈女士的症状都是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的,而小便发黄不是肾功能损害,而是过量的维生素通过尿液排除而引起的黄染,所以只要停药就可以缓解了。
陈女士很疑惑,不是说维生素都很安全吗?为什么还要副作用呢?医生解释道这是因为给陈女士开具的维生素B1和甲钴胺是属于药物而不是保健品,每片药物的剂量是超过普通人的每日需求,因此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造成药物累积,如果只是保健可以选择复合维生素B即可。
陈女士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将维生素B1和甲钴胺更换为普通的复合维生素B,不良反应果然明显缓解了。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和特点人体内有两套神经系统,第一套是以脑和脊髓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另一套就是以神经节以下的周围神经为主的周围神经系统,相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言,由于周围神经系统更加浅表,因此也更容易受损,所以在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疾病非常常见,如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
临床上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机械切割、药物、感染、外伤等,当这些危险因素作用于周围神经上的时候就会导致轴突内轴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从神经元中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无法被运输到轴突远端,导致神经突触发生代谢障碍,从而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并且进一步影响神经元信号的传导,导致该神经控制的区别发生疼痛和运动障碍。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时常伴有多种组织损伤,如骨折、血管损害、肌肉撕裂、软组织肿胀、内脏器官损害、脑外伤以及感染等。
其肢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瘫痪、萎缩、感觉麻木或丧失、关节挛缩和畸形等。
部分性神经根损伤及瘢痕卡压时可有顽固性疼痛。
周围神经疾病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过急性期的治疗,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而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甚至心理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防治合并症,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合并症】(1)肿胀: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往往是:伤及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血管张力丧失;肌肉瘫痪,肌肉对内部及附近血管的交替挤压与放松停止,“肌肉泵”的作用消失。
静脉与淋巴回流受阻;广泛瘢痕形成及挛缩,压迫静脉血管及淋巴管等。
其后果是加重关节挛缩及组织粘连。
(2)挛缩: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肿胀、疼痛、不良肢位、受累肌与拮抗肌之间失去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出现肌肉、肌腱挛缩。
其结果是影响运动,助长畸形发展。
(3)继发性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后,患者常有受损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和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无疼痛保护机制,无力躲避外界刺激,其结果是造成新的创伤,且难以愈合。
【运动障碍】表现为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主动运动消失,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畸形。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因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如局部麻木、刺痛、灼痛、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消失或实体感消失等。
【反射性交感性营养不良】是一个牵涉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常伴发于周围神经损伤,待别是神经撕裂伤。
包括:疼痛、水肿、僵直、骨质疏松、皮肤营养变化、血管舒缩和出汗功能改变。
患者常有情感不稳、痛阈低、恐惧、敌意、依赖个性以及歇斯底里等症状。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急躁、焦虑、忧郁、躁狂等。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导致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断裂、神经轴突断裂、神经失用。
具体临床表现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木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木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木,上肢觉得全部丧失,上肢各类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克不及背伸及外翻,足趾不克不及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觉得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四周神经伤害康复指南一、预防肌萎缩及增强肌力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很多的动作电位,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瘫痪肌肉的功能有部分恢复时(肌力为 2-3 级),可进行范围较大的助力运动,当受累肌的肌力增至( 3-4 级)时,可进行抗阻练习,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
二、关节活动度的保持与改进训练四周神经伤害后由于部分肌肉的瘫痪常会以致相应关节活动度变小或关节活动受限,应积极经过调整体位摆放及各种康复训练进行预防与治疗。
三、感觉再训练让患者学会去辨别四周神经系统受搅乱后产生的异常种类感觉激动的方法。
(一)定位觉训练早起感觉再训练(二)两点鉴识觉训练后期感觉再训练四、难过的治疗(一)脱敏治疗不适感觉的再训练。
不断地增加刺激使患者对感觉过敏的耐受力逐渐增加,逐渐适应和接受该刺激强度。
(二)综合运用各项理疗措施综合运用各项理疗措施(三)口服药物治疗(四)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五、运动协调性训练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个其余控制某一活动的原动肌;而协调训练则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练如何在神经系统中形成预编程序的自动的多块肌肉的协调运动的记忆印迹,其目的是使患者可以随意的再现多块肌肉的协调的自动的运动形式,而且这种形式比单块肌肉的产生动作更平稳精确有力六、矫形器和外固定架的应用四周神经伤害后出现肢体功能阻挡,有时需要使用上下肢的固定性、矫形性、承重性和功能性矫形器,合适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改进肢体的活动功能,并可能防范推行某些修复手术。
七、心理康复伤害后,患者不但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碰到必然的影响,而且平常生活能力也可能出现困难,加之对康复远景的忧虑,促使患者承受心理负担。
因此,心理康复十分重要。
八、全身状态的保持保持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整体的健康水平不至于下降,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伤害后康复的重要但易忽略的一部分。
因此,除了局部的功能锻炼,还应在康复治疗整体计划之内指导训练九、肿胀防治卧位时应垫高患肢,坐立位时用肩托或三角巾等悬吊患肢激励患者坚持还有功能的肌肉缩短带动关节活动,肢体被固准时则每天多做肌肉静立性缩短按摩患肢或使用气囊脉冲加压、减压交替治疗,以促使患肢的静脉与淋巴回流使用弹力带或弹力袜等预防活动后双下肢肿胀十、作业治疗和平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社会环境改造提高平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作业治疗的一个主要工作内容,治疗师应该训练交给患者如何在现有的身体条件下完成各种平常生活能力,不但需要学习掌握各种技术,必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严重的患者暂时不合适接收平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待功能改进后再开始进行。
周围神经病治疗方法周围神经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影响周围神经、神经根和神经节。
常见的症状包括手臂或腿部的麻木、刺痛、肌肉无力和运动障碍等。
治疗周围神经病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和严重程度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包括使用抗炎药、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药物。
此外,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极端衰弱综合症等疾病也有特定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改善神经病病人的运动和肌肉控制能力。
这种方法包括按摩、牵引和温热疗法等。
运动疗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和增强身体力量,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被视为最后的手段,它通常只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情况。
通过手术修复神经,修复关节或者切除破坏神经的细胞。
4.改变生活方式:定期锻炼身体,戒烟,以及饮食均衡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治疗周围神经病非常重要。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神经控制力和肌肉力量,减轻神经病的症状。
在治疗周围神经病时,同时也要注意它的预防。
接下来,提供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预防周围神经病:1.避免重复运动:长时间的单调运动可导致神经的磨损和损伤。
因此,为避免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必须避免定期做重复动作。
2.减轻负担:对于经常搬运重物或在工作中需要经常站立或者坐着的人,需要定期休息放松肌肉。
3.远离毒品和酒精:无论是酒精还是毒品,都会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影响,带来神经病的风险。
4.保持良好卫生:感染极容易扩散并造成神经病的症状,因此保持良好卫生,洗手应非常重视。
5.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治疗措施。
总的来说,预防和治疗周围神经病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
在预防神经病的同时,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而预防措施则有助于减轻神经病病人的苦痛。
周围性神经损伤的治疗
*导读:一般处理原则:①用修复的方法治疗神经断裂。
②用减压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压迫。
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连绞窄。
④用锻炼的方法恢复肢体功能。
……
一般处理原则:①用修复的方法治疗神经断裂。
②用减压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压迫。
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连绞窄。
④用锻炼的方法恢复肢体功能。
(一)非手术疗法
对周围神经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均应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和外伤。
瘫痪的肢体易受外伤、冻伤、烫伤和压伤,应注意保护。
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伤后和术后均可采用。
1.解除骨折端的压迫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多为压迫性损伤,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观察1~3月后,如神经未恢复再考虑手术探查。
2.防止瘫痪肌肉过度伸展选用适当夹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
如桡神经瘫痪可用悬吊弹簧夹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
3.保持关节动度预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马蹄足,尺神经瘫痪引起爪状指。
应进行被动活动,
锻炼关节全部动度,一日多次。
4.理疗、按摩及适当电刺激保持肌肉张力,减轻肌萎缩及纤维化。
5.锻炼尚存在和恢复中的肌肉,改进肢体功能。
(二)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后,原则上越早修复越好。
锐器伤应争取一期修复,火器伤早期清创时不作一期修复,待伤口愈合后3~4周行二期修复。
锐器伤如早期未修复,亦应争取二期修复。
二期修复时间以伤口愈合后3~4周为宜。
但时间不是绝对的因素,晚期修复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轻易放弃对晚期就诊患者的治疗。
1.神经松解术如神经瘢痕组织包埋应行神经松解术。
如骨折端压迫,应予解除;如为瘢痕组织包埋,应沿神经纵轴切开瘢痕,切除神经周围瘢痕组织,作完神经外松解后,如发现神经病变部位较粗大,触之较硬或有硬结,说明神经内也有瘢痕粘连和压迫,需进一步作神经内松解术。
即沿神经切开病变部神经外膜,仔细分离神经束间的瘢痕粘连。
术毕将神经放置在健康组织内,加以保护。
2.神经吻合术
(1)显露神经从神经正常部位游离至断裂部位,注意勿损伤神经分枝。
(2)切除神经病变部位先切除近侧段假性神经瘤,直至切面露出正常的神经束,再切除远侧的瘢痕组织,亦切至正常组织,
但又不可切除过多,否则因缺损过大,不易缝合。
切除前要做好充分估计,做到胸中有数。
如长度不够,宁可暂时缝合不够健康的组织,或缝合假性神经瘤,固定关节于屈曲位。
4~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逐渐练习伸直关节,使神经延长,三月后再次手术即可切除不健康的神经组织。
(3)克服神经缺损切除神经病变部位后,可因缺损而致缝合困难。
克服办法是游离神经近远两段并屈曲关节,或改变神经位置,如将尺神经由肘后移至肘前,使神经两个断端接近。
缝合处必须没有张力。
如断端间缺损较大,对端吻合有张力时,应作神经移植术,在断肢再植或骨折不连接时,如神经缺损较大,可考虑缩短骨干,以争取神经对端吻合。
(4)缝合材料和方法缝合材料可用人发或7~8“0”尼龙线。
缝合方法有神经外膜缝合法和神经束膜缝合法。
前者只缝合神经外膜,如能准确吻合,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后者是在显微镜下分离出两断端的神经束,缝合相对应的神经束的束膜,此法可提高神经束两端对合的准确性。
但在手术中如何准确鉴别两断端神经束的性质(区别运动和感觉纤维),目前尚无迅速可靠的方法。
因此,束膜缝合也存在错对的可能性,且束间游离广泛可损伤束间神经交通支。
在良好的修复条件下,两种吻合方法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一般情况宜行外膜缝合,因其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和技能。
在神经远侧端有自然分束的部位,宜采用束膜缝合法,对部分神经伤,在分出正常与损伤的神经束后,用束膜缝合法修复
损伤的神经束。
晚期神经伤(一年以上未修复的神经伤),也有修复价值。
我们总结169例晚期神经伤,效果优良占62.1%,获得有用的感觉恢复占23.1%,总有效率达85.2%。
3.神经转移术和移植术
因神经缺损过多,采用屈曲关节、游离神经等方法仍不能克服缺损,对端吻合有明显张力时,应做神经转移术或移植术,但神经移植的效果总不如对端吻合满意。
(1)神经转移术在手外伤,可利用残指的神经转移修复其它神经损伤手指的神经。
在上肢,可用桡神经浅支转移修复正中神经远侧的感觉神经或尺神经浅支。
在臂丛根性损伤时,可用膈神经转移修复肌皮神经、颈丛运动支转移修复腋神经或肩胛上神经等。
(2)神经移植术首选自体神经移植。
常用作移植的神经有腓肠神经、隐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等。
数条大神经同时损伤时可利用其中一条修复其它重要的神经。
在上臂损伤时,如正中、尺、桡及肌皮神经均有较大缺损,不能作对端吻合,可取用尺神经分别移植修复正中、肌皮和桡神经。
①单股神经游离移植法用于移植的神经与修复的神经应粗细相仿,如利用皮神经或废弃指的神经修复指神经,可采用神经
外膜缝合法,将移植的神经与需修复神经作外膜吻合。
移植神经的长度应稍长于需修复神经缺损的距离,使神经修复后缝合处无张力。
②电缆式神经游离移植法如用于移植的神经较细,则须将数股合并以修复缺损的神经。
先将移植的神经切成多段,缝合神经外膜,形成一较大神经,再与待修复的神经缝合,此法因神经束对合不够准确,效果不肯定。
③神经束间游离移植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
操作技术与神经束膜缝合术相同,即先将神经两断端的外膜切除1厘米,分离出相应的神经束,切除神经束断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然后将移植的神经束置于相对应的神经束间作束膜缝合。
(1)环形切除断端神经外膜1厘米,分离出各神经束,切除神经束端瘢痕
(2)将移植神经与相对应的神经束作束膜缝合
(3)神经束间缝合完毕
④神经带蒂移植法较细的神经移植后,一般不致发生坏死。
取用粗大的神经作移植时,往往由于神经的游离段缺血,发生神经中心性坏死,导致束间瘢痕化,影响移植效果。
带蒂法移植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如将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近段假性神经瘤切除并作对端吻合,再将尺神经近侧神经干切断而尽量保留其血管,6周后将尺神经近端切断缝合于正中神经远段。
(1)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
(2)切除神经瘤将两近端吻合,于近侧切断尺神经干,保留营养血管
(3)6周后切断游离尺神经近侧,带蒂移植与正中神经远端吻合
⑤带血管蒂神经游离移植法多用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作游离移植,将小隐静脉与受区一知名动脉吻合。
以使移植段神经获得血液供应。
4.肌肉转移术
在神经伤不能修复时,施行肌肉转移术重建功能。
如桡神经伤不能修复时,可转移屈肌属代替伸拇、伸指总及伸腕肌;尺神经不能修复时,可用指浅屈肌转移代替骨间肌和蚓状肌;正中神经鱼际肌支不能修复时,可用环指浅屈肌、尺侧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转移代替拇对掌肌;肌皮神经不能修复时,可用背阔肌的一部分或胸大肌转移代替肱二头肌等等。
5.术后处理
用石膏固定关节后屈曲位,使吻合的神经不受任何张力。
一般术后4-6周去除石膏,逐渐伸直关节,练习关节活动,按摩有关肌肉,促进功能恢复。
但伸直关节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将吻合处拉断。
还应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外伤、烫伤和冻伤。
(1)屈曲膝关节吻合坐骨神经;
(2)术后用石膏固定膝关节屈曲和髋关节伸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