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地域分异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19
威宁公共基础知识参考了资料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部,群山环绕,河流纵横,气候宜人。
威宁县地方面积约为4653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
下面是关于威宁公共基础知识的参考资料。
一、地理:1.地理位置:威宁县位于黔北高原的东北部,东邻息烽县,南接纳雍县,西界六盘水市钟山区,北连赫章县。
2.地貌特点:威宁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县域内山地、丘陵和河谷水平交错,地势起伏变化较大。
最低海拔为470米,最高海拔为2329米。
3.气候条件:威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和,冬温夏凉。
年平均气温为15.1℃,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
二、人口和民族:1.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底,威宁县总人口为85.5万人。
2.民族构成:威宁县是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多民族共同生活,主要民族包括彝族、汉族、苗族、回族等。
三、经济发展:1.农业:威宁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
2.工业:县内有多个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以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其中,煤炭、铁矿等资源开发对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3.旅游业:威宁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威宁喀斯特风景区、威宁黄腾峡景区等。
威宁的美丽自然景观和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教育和文化:1.教育机构:威宁县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等各级学校。
学校数量较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传统文化:威宁县拥有丰富的彝族和苗族传统文化,如彝族的“三坡祭祀”、苗族的“苗年”等。
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为县域内的居民带来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交通和通讯:1.交通:威宁县交通便利,有较为完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
附近有贵阳新添堡机场和赫章威宁高速公路等。
2.通讯:威宁县的通讯设施较为完善,有电信、移动、联通等多个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网络覆盖较广。
以上是关于威宁公共基础知识的参考资料,威宁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一、土地级别范围此次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范围调整为:(一)中心城区:“四办二镇”(六桥街道办事处、海边街道办事处、陕桥街道办事处、五里岗街道办事处、草海镇、小海镇),东至都香高速,南抵草海自然保护区控制区,西至五孔桥片区、小海片区,北至都香高速。
(二)中心城区之外的板底乡、岔河镇、大街乡、东风镇、斗古镇、二塘镇、观风海镇、哈喇河镇、海拉镇、黑石头镇、黑土河镇、猴场镇、金斗镇、金钟镇、龙场镇、龙街镇、炉山镇、麻乍镇、牛棚镇、石门乡、双龙镇、兔街镇、新发布依族乡、秀水镇、雪山镇、盐仓镇、羊街镇、幺站镇、迤那镇、玉龙镇、云贵乡、哲觉镇、中水镇共3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
(一)中心城区级别(二)乡镇土地类别划分及范围二、出让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一)中心城区城区基准地价表5 2020威宁县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出让)表中基准地价的内涵:1、估价期日:2020年1月1日。
2、商服用地地价:定级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容积率为1.0,临街深度20米,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一、二、三级地范围内达到“五通一平”(宗地红线外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讯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四级地范围达到“四通一平”(宗地红线外通上水、通电、通路、通讯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
3、住宅用地地价:定级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容积率为1.5,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一、二、三级地范围内达到“五通一平”(宗地红线外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讯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四级地范围达到“四通一平”(宗地红线外通上水、通电、通路、通讯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
4、工业用地地价:定级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容积率为1.0,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一、二级地范围内达到“五通一平”(宗地红线外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讯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三、四级地范围达到“四通一平”(宗地红线外通上水、通电、通路、通讯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05•【字号】黔府函[2014]9号•【施行日期】2014.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4〕9号)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恳请批复〈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威府呈〔2013〕29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关于威宁自治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威宁自治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县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形态、基础设施规划、社会设施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一)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威宁自治县中心城区、小海镇、双龙乡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积极推进迤那镇、黑石头镇、东风镇等城市次中心发展,加快发展中水镇、雪山镇、哲觉镇、金钟镇等中心镇,增强中心城区、城市次中心和中心镇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镇综合职能。
(二)要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职能分工,统筹安排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县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体系。
(三)县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为33.0%,城镇人口48.2万人;2020年为45.0%,城镇人口69.8万人;2030年为60.0%,城镇人口100.0万人。
二、关于威宁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原则同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县城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威宁县区域分析摘要:在贵州省西北部,有一座古老的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阳光城”的威宁县。
威宁是毕水兴工业带上的重要县。
区位优势突出、水土、矿产资源丰富。
近年来威宁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本文首先,介绍威宁县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县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等,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威宁县发展条件区域优势问题对策1.基本情况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东径103°36′—104°45′,北纬26°36′—27°26′之间,西、南、北三面分别与云南省接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被誉为贵州省的西大门。
该县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
全县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105公里,距省会贵阳市365公里,国土面积6296.3平方公里。
辖35个乡镇,125个管理区,620个行政村(居委会)。
近年来,工业也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煤炭、水泥、电力等为主的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也不断扩大门类。
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1自然条件分析(1)气候水文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0~12℃,夏季平均气温23.2℃,年均降雨量962.3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均日照时数1 800小时。
全县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日照多,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
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威宁农畜产品的优良品质。
乌蒙山脉贯穿县境,其间屹立着四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即乌江、牛栏江、横江的发源地,珠江的北源)。
威宁县城有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的淡水湖—草海。
面积1.2万公顷,县内还有其他的河流,为威宁县的工业和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地形地貌威宁县地处贵州高原强烈的地壳变大带,地面由西向东呈大面积倾斜上升,为最大的黔西高原山地,县境内四周地壳多为断层,砂页岩分布广泛,抗腐蚀力弱,河流下切冲刷强烈,造成四周多成沟壑峡谷地形的高山河谷,中部断层褶皱规模小,为显著抬升的高原台地,台地上地形起伏平缓,有宽阔的岩溶缓丘和丘陵洼地。
威宁县局情况通报近期,威宁县局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一、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威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市有关经济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亿元,增长8.5%,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二、民生保障情况。
威宁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0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创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以下。
三、环境保护情况。
威宁县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县空气、水质、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PM2.5浓度下降10%,水体达标率提高5%,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好。
四、安全稳定情况。
威宁县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部署要求,紧盯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起,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0余个,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党建工作情况。
威宁县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全县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
六、下一步工作展望。
威宁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上为威宁县局情况通报,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继续关注威宁县的发展,共同推动威宁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威宁自治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威宁自治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13〕248号)毕节市人民政府、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毕节市《关于撤销威宁自治县草海镇设置街道办事处和在威宁经济开发区设置街道办事处的请示》(毕府呈〔2013〕81号)及附件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从威宁自治县草海镇析置五里岗、六桥、海边、陕桥四个街道,并将小海镇的和平村和羊街镇的棒木村、骑龙村、梨坪村、红山村划入五里岗街道管辖。
调整后草海镇、五里岗街道、六桥街道、海边街道、陕桥街道所辖地域分别如下:(一)草海镇辖郑家营村、东山村、吕家河村、石龙村、白马村、中海村、同心村、卯关村、民族村,镇人民政府驻东山村。
(二)五里岗街道辖寒洞村、白岩村、中塘村、燎原村、开华村、梨营村,小海镇和平村,羊街镇棒木村、骑龙村、梨坪村、红山村,街道办事处驻棒木村。
(三)六桥街道辖星光社区、威昭路社区、建设东路社区、中山路社区、民享路社区、解放路社区、威宣路社区、县府路社区、南泉路社区、人民中路社区、建设西路社区和龙凤村、响塘村、前进村、塔山村、富民村、鸭子塘村、大马城村、草海村,街道办事处驻星光社区。
(四)海边街道辖西海村、海边村、下坝村、大洼塘村、普山村、燕山村、银龙村、黄仓村,街道办事处驻大洼塘村。
(五)陕桥街道辖新坪村、阳关村、赵山村、板仓村、高坪村、孔山村、新河村、新义村、新发村、新林村、陕桥村、天龙村、大山村,街道办事处驻陕桥村。
二、请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威宁县部分乡镇情况乡镇气候县城距离盛产景点迤那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74公里烤烟、玉米哈喇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35公里苹果、黄梨、核桃梨花开花季节观风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52公里盛产玉米、洋芋、荞麦、云豆等农作物牛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区域,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宜人81公里苹果质量优良,烤烟、马铃薯、苦荞、中药材筹划修复中的土目庄园现存遗迹作实物景观中水镇年平均气温13℃以上102公里苹果大蒜鸡公山遗址吴家大坪遗址蚂蚱乡50 公里马摆大山板底乡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35公里荞麦彝族村寨,百草坪盐仓年均温13℃22公里彝族向天坟、乌江源、奢香夫人”古驿道龙街镇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61公里苹果雪山镇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42公里荞麦灼甫万亩草场,新街千亩果园和妥打长冠尾雉保护区。
法地石林新发乡89公里布依族聚居地秀水乡年平均气温12.8℃,年降雨量890mm,48公里马铃薯、烤烟、玉米、荞麦、石门乡140公里有野生的天麻、半夏、三七、红伯格里墓及遗豆彬等中药材址大街乡30公里产核桃、葵花子苗族聚居地炉山镇亚热带季风区,庐山茶雨量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10℃左右,四季分明,哲觉镇亚热带季风区,98公里中药材雨量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10℃左右,四季分明,环境宜人。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其他
概述: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市,为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贵州省直管县试点。
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三面与云南省毗连。
面积6298平方千米,县政府驻草海镇。
下辖6个街道、19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280116人。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1812小时,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毫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18度。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83亿元。
其他事业
2016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有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19867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5%。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林业用地面积420万亩,实有林地4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02%。
完成营造林面积28.57万亩,其中,市级植被恢复0.62万亩,县级植被恢复7.5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8.08万亩,绿色贵州建设省级财政资金项目7.36万亩,营造林4.49万亩,油用牡丹示范点0.5万亩。
石漠化综合治理30平方千米,落实森林管护面积243.43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2%;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9.98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9.23%。
威宁县调动方案摘要本文档旨在总结和说明威宁县调动方案,包括调动的目的、步骤、实施方式以及预期效果。
通过调动方案的实施,旨在优化威宁县的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1. 背景威宁县是位于贵州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地处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发展瓶颈的存在,威宁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民生福祉有待改善。
为了推动威宁县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实力,促进民生改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调动方案。
2. 目标威宁县调动方案的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威宁县的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威宁县的城市建设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威宁县人民的就业与收入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 调动方案3.1 资源配置调整通过对威宁县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调整方案。
重点优化的领域包括:•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加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3.2 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威宁县的经济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其竞争力;•发展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企业培育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地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人才到威宁县发展。
3.3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威宁县的城市建设水平。
重点包括:•改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绿化和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3.4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威宁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建设。
威宁公共基础知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
在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也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
为了更好地了解威宁,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公共基础知识。
一、地理位置威宁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东经104°20′-105°20′,北纬26°20′-27°20′之间。
东邻纳雍县,南接织金县,西连赫章县,北靠金沙县和大方县。
全县总面积为3,72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7.5%。
二、气候条件威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为16℃,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左右。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山区气温低,降水量大,平原地区气温高,降水量少。
三、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威宁县总人口为49.8万人,其中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近70%。
县城人口为6.5万人左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交通状况威宁县境内有贵广高速公路、贵黔高速公路、贵广铁路等多条交通干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县城内有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方便市民出行。
五、教育医疗威宁县拥有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600余所,其中高中学校10所,职业学校3所。
县城内有威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旅游资源威宁县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境内有黄果树瀑布、龙宫、大观洞等著名景点,还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这里的美景和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七、经济发展威宁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业产业占据了全县经济的主导地位。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
此外,县内还有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也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
近年来,县政府积极推进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了解威宁的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更好地融入这个地方的生活和文化。
关于对威宁县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2级会计(1)班张秋月学号:1205073044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就在乌蒙腹地高寒山区,为国家级贫困县,界云南四川邻金沙江对望凉山地区。
是贵州最落后贫困的县之一。
很多村寨,基本年人均纯收入在200-500元。
我们在这里亲眼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苦,民生艰难,分项报告如下:路:威宁县大部分乡已修通简易公路,但并不意味着能顺利行车。
简易公路路况极差,且逢雨极易塌方,又多大坡急弯险段;因此进出乌蒙乡村交通极其艰险。
乌蒙腹地连通村寨的交通主要依靠两条腿,穿行于崎岖小道,翻越一座座高山哑口。
电:大部分平坝及交通稍方便的村寨近两年已全部通电。
但仍有部分在深山腹地及山顶交通极其不便的村寨,至今仍未通电。
即使在已通电的许多村寨里,虽然通电到村,但并不意味着通电到户。
因为这些地方的很多村民是没有经济能力将电杆拉到户的。
水:贵州山区“天无三日晴”多雨多水。
但是,喀斯特地岩地质条件却使得土地不易蓄水。
这就给山区人畜用水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大街乡,外来工作人员最深的体会是买水吃,生活中的用水都是给当地条件好点的农民买的家里修的水窖里存放半年的死水。
这里的外来工作人员工作不了多长时间因水的问题都不想在这个地方发展,所以造成地方经济落后,人才欠缺。
极大多数村寨需要走山路下到山谷底取水,一般来回二小时以上,远的四五个小时以上。
这些年有民间NGO组织帮助村民在自家屋边修建小水窖,将雨水引到小水窖保存,能基本满足人畜饮用水。
NGO还帮助部分严重缺水村庄寻找就近水源,修建简易管道引水入村,雪中送碳解决村民用水难题。
可惜因经费不足,不能够更好帮助多的村民解决用水困难。
走访所见威宁地区水污染的现象极其严重。
部分水段已出现严重金属污染,不仅无法饮用且显毒性。
住:我们在乡村调查,所见民居皆为平房,就地取材或泥墙或石墙。
大多数人家用草铺屋顶,条件好点的人家做水泥屋顶,也兼蓄雨水。
屋内人畜共居,兼存放粮食。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情简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
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
2010年末总人口14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
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
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粟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
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
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
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自2009年9月6日-7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我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务院扶贫办把我县作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来推进(简称“威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