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及式教学法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6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被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其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其效果,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体验式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接着,从理论层面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教育学依据以及其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契合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综述了体验式教学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用实践,包括教学设计、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对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实践与反思的教学方式,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化。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形成长期的记忆。
建构主义理论也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它认为知识并非外界灌输,而是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而成的。
体验式教学正是这种建构过程的最佳实践场所,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反思,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感受到合作与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理论都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使得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验式教学将成为一种更加普及、更加成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与特点一、文献综述我们组共查阅文献13篇,主要内容分为5方面,分别是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
提到参与式教学涵义的有8篇,参与式教学特点的有5篇,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意义的有2篇,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问题的有2篇,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的有1篇。
二、文献观点(一)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朱新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初探”(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李俊在“参与式教学: 透视与反省”(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首先是一种体现民主、平等、参与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以教学方法为载体表现为某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所以, 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式教学行为应该是渗透着“参与式”理念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教学行为, 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现有条件下智慧地即席创造,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模式运作。
许光驰,宋奇慧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效益评价”(职教通讯,2013年第18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学习者为内核和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
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
参与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一、文献综述我组共查阅十一篇文献,将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及实施要领。
其中既包含参与式教学涵义又包含特点的文献总共七篇,只包含参与式教学涵义的文献有二篇,既包含策略、实施要领又包含在课堂教学中意义的文献只有一篇,还有一篇只包含策略、实施要领。
文献中主要观点如下:(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陈宇辉,张维新,孙文学在“对农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1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一种鼓励教学对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张清东,徐健蓉在“参与式教学方法初探”(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21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由教师设计题目引发,通过学员的参与和介入,将教师、学员的知识、思想、经验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信息共享的一种互动式学习方法。
其最初设计的基础是针对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成人培训方法。
目前很少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
田汉族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有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
陈华在“参与式教学法的状况,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6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报告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新型教学理念。
它起源于英国,最初,他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
后来将这一理论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
这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文献综述(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1.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0(3))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
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合理的时间;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 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 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各种层次的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
[1]2.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4(04,128))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
参与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
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一样,参与式教学也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
但与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
因此它没有十分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2]3.王继军在《新课程下参与式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09年04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教学工作综述1. 工作内容1.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
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2 课程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同时,我也关注课程的更新与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3 辅导与答疑在课余时间,我主动为学生提供辅导与答疑服务,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研究难题。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1.4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我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工作成果2.1 学生评价学生对我的教学满意度较高,评价我为“耐心负责”、“富有激情”和“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老师。
这些评价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
2.2 教学成绩我所教授的课程的平均成绩较之前有所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明显上升。
这些数据表明,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指导对学生取得了实质性的帮助。
2.3 教学研究我在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参与了多个教学改革项目。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 工作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工作综述,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如有任何建议或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1.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我国高校支架式教学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支架式教学(SCT)法是指一种以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能力建设等为基础的教学法,它主张倡导并强调学生在任何具体任务中激发自我学习和动机,在框架内建立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架式教学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应用近几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传统教学方法及其对支架式教学法的发展与影响分析研究缺乏系统性文献资料。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我国高校支架式教学的研究文献,以了解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改进和发展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我国高校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首先,本文聚焦支架式教学(SCT)的概念,梳理了SCT的发展历程,具体涉及框架、理论和实施模式等一系列概念,概括了SCT的目的和特点。
其次,本文评价了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应用。
结果显示,SCT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素质、课堂教学、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SCT法的教学效果。
最后,本文简要回顾了相关文献,详细分析了SCT法在我国高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加强教师培训、构建更有效的学习资源、实施科学化教学方法等建议,以改善学习水平,实现无缝教学转换和跨界学习。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支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综述,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为建设高效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促进支架式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应用。
未来,在支架式教学实施中,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实施支架式教学中了解自身学习情况,调节学习策略,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应将SCT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社会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运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参与式课堂教学项目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冯飞鹏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参与式教学的现实意义,并且综述了参与式教学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本人对参与式教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本文也以《统计实务》为例,具体给出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学的措施与途径:进行课程目标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突破口,细化教学活动设计,强化日常学生的参与考核评价。
参与式教学改革,是对以往“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探索知识和形成内在能力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深化、运用的现实性,有效地形成了学生学习新知内心要求和满足感、成功感。
这是对高校教学改革进行的有益的探索,富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设计理论措施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等来维持学习活动,没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掌握知识的意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设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潜能,广大教师关心和探索参与式教学,让课堂充满爱,以学生为主体,善待每个学生错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做到人性修养的增进和提高。
二、相关理论综述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
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
参与式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本意就在于以课堂教学模式的形式落实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课堂实际运用,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成功理论和经验可借鉴。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类型、实施策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类型、实施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类型1. 案例教学模式: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4. 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社会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课程设计论文综述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具备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的基本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学科背景。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论,讲解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案例,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展示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准确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撰写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综述根据《邯郸学院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政字〔2014〕48号)文件要求,我校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规范自主学习的要求每门课堂教学课程都由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构成,课程开设按照学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数)与课时(课堂教学时数)两部分安排。
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有设计、实施、监督、检查和成绩考核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要安排具体的任课教师,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安排一定指导的时间,有具体的考核要求,进行严格的学习成绩考核。
2.改革考试方式实施“N+2”的学业成绩考试改革。
“N”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包括实践考核、平时测验、作业、学习态度等。
“2”中的一个“1”是期末考试,另一个“1”是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笔记等学生学习任务考核。
按照课程性质,科学分配各考核环节所占成绩比重。
3.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根据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教育将按照选修的模式实施。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列入相应专业的专业课中;其他师范专业学生,可以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考核合格,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计入专业方向课程成绩,培养目标是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取得教师资格证,并成长为优秀教师;非师范专业学有余力、有志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审批后,可以选修教师教育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课程成绩置换为公共选修课学分,培养目标是基本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取得教师资格证。
在我校2014年和2015年立项的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中,与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相关的项目有112项和179项,详细内容见附表。
邯郸学院教务处2015年12月28日。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年来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指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
然而,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着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现代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现代教学方法也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三、个性化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方法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个性化教学方法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然而,个性化教学方法也存在着教学资源投入大、教学管理难度高等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四、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学习、共同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主题班会研究文献综述一、小学主题班会的意义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主题班会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学生可以与同学们进行合作,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题班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 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学生可以得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综合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主题班会的具体形式和内容1. 主题班会的形式(1)教师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如表扬模范生、讲述优秀作业经验等。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
2. 主题班会的内容(1)情感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友爱之情和家国之情。
(2)品德教育:通过讲述道德故事、表彰优秀行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安全教育:通过讲述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小学主题班会的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或主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视觉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小学主题班会的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成绩、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2. 反馈评价:及时给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做出改进。
3. 自评互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意识。
国内支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英文回答:Review of Research on Scaffolded Instruction in China.Scaffolded instruction is 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that provides support and guidance to learners as they develop new skills or knowledge. In China, scaffolded instruction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scaffolded instruction in China.Firstly, many studies in China have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affolded instruction in various subjects. For example, a study conducted by Li and Zhang (2017)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scaffolded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caffolded instru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Furthermore, research in China has also examin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caffolding strategies on student learning. Wang and Chen (2018)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eacher-led scaffolding and peer-led scaffolding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strategies were effective, but teacher-led scaffolding was more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with lower proficiency levels.Moreover, studies have also focused on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scaffolded instruction. For instance, Liu and Li (2019) explored the use of mobile applications as scaffolding tools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enhanced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leading to improved learning outcomes.In addition to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affolded instruction, researchers in China have also examin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implementation. Zhang and Wang (2016) conducted a study to identify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eachers in implementing scaffoldedinstruction. 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support in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scaffolded instruction.Overall, the research on scaffolded instruction inChina has demonstrated its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cross various subjects. Moreover, studies have also shed light on the different scaffolding strategies and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nhancingscaffolded i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caffolded instruction and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contexts.中文回答:国内对支架式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支架式教学研究文献综述本文旨在综述支架式教学的发展状况,探讨其对我国高校教学和学习的潜在影响。
文章将从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前景等四个方面展开。
支架式教学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让学生有控制权、自主性和反思能力来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学习者本身知识体系中缺乏的信息。
它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如研究领域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能力和社交网络,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认知进行发展。
支架式教学的发展历史支架式教学最早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尔伯特李斯特提出。
李斯特提出将一系列提供便捷服务的工具汇集成一种称为“支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藉以改善学习效率。
他认为,教师可以对学习者提供支持,以便让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探索、理解和反思课程内容,从而深入地学习新知识。
支架式教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普遍采用实验性方法来探究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试验、访谈、调查、观察和实证研究等来收集客观可靠的研究数据。
典型的实验设计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比较采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学生组和未采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学生组之间在学习成绩、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差异。
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的实践现状来看,支架式教学在我国高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支架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深化学习结果、增强个性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力。
支架式教学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容易的吸收知识,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有效的改善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探索支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学习者反思、认知和社会性的学习体验的有效教学方式,它可以在高校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看到,支架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新知识,也可以有助于教师构建一个真正的教学环境,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参与式教学法综述到学习中来,目的使每个不同(背景、个性、经验、智能类型)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体验丰富的情感形成能力。
这种先进的理念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是兼容的。
其主体性、互动性、性、合作性、开放性、激励性、发展性、反思性的特征和多样性、主动性、公平性的原则更能满足不同背景、不同智能的参与者的多种需求,让所有学习者都积极充分地参与,使教学过程呈现公平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
三、参与式教学的概念或含义:1、参与式是现代理念和精神、是科学方法、是过程、是目的、是通过使用特定方法和工具完成特定任务的形式。
强调协作者(教师)与参与者(学生)平等、合作、信任、尊重,以参与者为主体和中心,由协作者引导参与者根据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生发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2、所谓“参与式”教学,又称“合作式”教学或“协助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学习、培养的目的。
3、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概念: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教师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以及考试出题的类型设计问题教学。
因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还是为应试教学服务的,偏离这个“宗旨”,学生分数上不去,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一级学校,误人子弟;5、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创造力才能被激活,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6、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六、参与式教学可借用方法:1.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使参与者在激烈的竞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游戏方法要求:目的明确,设计典型、恰当,游戏规则明确,竞赛性强、输赢分明,有趣味,控制游戏时间和过程,广泛用于对青少年的教学和管理学教学中。
如幼儿教育已经开发和广泛使用的各种游戏,在管理教学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如通过组装摩托车游戏讲解团队成员分工的重要性。
2.情景模拟也称角色扮演法,是指运用或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为参照物,让参与者进入相关角色,进行模仿、比较、优化,反复演练,以求升华理论和提高能力。
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生动形象、参与性强,有利于体验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感受,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但参与者可能不好意思参加、流于形式。
对于要际操作,且操作者的主观态度和操作方法易于影响结果的,可通过角色扮演说明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但教学时间应充足、扮演者经验丰富且善沟通。
如在语文教学中的表演课本剧、物理教学中的试验、外语教学中的情景对话、德育教学中的情景模拟、法学教学中的侦查实验、文艺教学中的模仿与角色扮演。
3.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是使每个人都能提出新观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集体训练法。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常用来归纳相关知识、提高记忆力、开拓知识领域和视野,在实验教学中常用来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搜索决策的方案。
要求只规定一个主题或要解决的问题,让每个组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关键要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让参与者轻松自由、各抒己见。
如画一个图,问参与者它像什么。
可能有说像杠铃、像眼镜、像握力器、像唐装扣子、甚至有人会说像女式衣。
如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接龙、相同题材文学作品的归纳等等,英语学习中的关联词语记忆。
4.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的目的是树立参与者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培养他们自觉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齐心协力,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小组教学的要点:1)一般每小组四到六人,每人要自始至终参加。
2)每个参与者最好有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知识和技能。
协作者观察、帮助、指导参与者的行为,掌握进度,不随意打断。
3)小组教学要集中解决某一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参加者领悟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如文体活动中的各种团体比赛、班级管理中的小组流动红旗或小红花比赛,物理、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分组实验,各种团体辩论赛、知识竞赛,法学教学中的分组模拟开庭现场等。
5.小组讨论。
参与者可以自由地交换观点和意见,有利于学习者理解知识,运用技能,改变态度,但讨论可能偏离主题,组可能参与不均衡。
适用于参与者熟悉但又带有一些疑难的问题。
要求教学时间宽裕,参与者之间比较熟悉,人数以30人以下。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常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语文、政治等教学中经常使用。
6.案例分析,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向参与者提供背景材料,由参与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参与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小组讨论形式,适用于高年级教学和较典型问题的解析,在法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使用该方法要注意:案例要典型、真实,背景材料不能太少;要合理分组、规定时间、强调平等、引导讨论;分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轮流发言),其他组补充、提问,师生共同总结。
7.其他活动。
德国博物馆众多,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资源广泛用于各种教学。
如:一位老师在科隆罗马博物馆的服饰展厅给学生讲解古罗马服饰和文化,老师拿着服饰,给孩子们讲解每件服饰的含义、象征、代表的地位、如何穿,再帮孩子们一件件穿上。
孩子穿着古装、行着古老的礼仪、最后按等别站成一个队伍。
绘画教学中的室外写生,文艺教学中的观看演出等。
七、参与式教学可使用工具:1.SWOT分析法,也叫发展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分析法。
S代表streng 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 t(威胁)。
常用四列多行的矩阵表,对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可控和不可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规划、计划、行动方案等提供分析依据。
该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克服了问题分析、目标分析、方案分析分离的缺点,有很强的直观表达效果。
在管理学教学讲授项目可行性分析、区域发展研究、企业战略定位等时经常使用该方法。
老师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也可以用此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和引导。
2.问题树,是用于分析导致问题根本原因的一种工具,根据逻辑关系寻找造成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切入点。
首先找出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些直接原因,再将每个原因作为“问题”对待,再逐个分析出导致每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此往复,直至最后分析出最根本的原因。
在医学教学、刑侦教学、社会学教学中经常使用该方法。
3.矩阵打分、排序。
矩阵打分是指确定标准或指标,列出要分析判断的问题,将所涉及的因素依次按顺序排在矩阵的行或列,每个参与者把自己对各因素的观点和评判填入矩阵。
矩阵打分和排序的作用是:1.按照一系列指标比较不同因素,从而弄清楚各因素的不同重要性,以便分析优先权。
2.直接比较不同对象。
3.了解人们对某一因素的偏好程度,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在管理学教学、资源分析等教学中经常使用该方法。
如管理教学中用来分析某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矩阵图。
4.概念图。
常用的概念图有气泡图、树状式、鱼刺图。
主要用来了解参与者的已有的相关知识、对受训容的理解、梳理、复习知识,提高记忆速度。
八、参与式教学各学科实际教学例子:1、语文参与式课堂——(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①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
②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
③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地理参与式课堂——①重视引言,创设“参与”情景,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
②巧设疑问,激发“参与”行为,给每一位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
③角色扮演,施以形象“参与”,营造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
④创造成功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给每一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数学参与式课堂——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要注意问题和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创设既要切合数学教学目标,又要切合教材容和学生实际,使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有梯度。
一般来说,参与式教学活动过程应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活动过程环环相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把课前准备好“材料”用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并对“材料”进行分析、讲解。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材料分组讨论。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及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学生亲身参与及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动脑与动口相结合,动口与动手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预先告知害羞的同学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做些什么,怎么做,让他们有安全感;学习困难和害羞的儿童一旦有了成功,要马上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
师生个别谈话,课前交流,是促进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谈话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障碍和困惑,课堂中就能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渴求,带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③正确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新动力”。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评、他评,也可以是赏析评、指正评,亦可以是鼓舞评、口号评,如“棒、棒、棒,你真棒,我比你还棒”就能振奋他人,也振奋自己。
通过每一次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精神振作,再接再厉,谋求更好的表现。
第四,要关注各小组活动的进展,使小组活动各有成效。
对小组讨论进展快的要让小组再讨论是怎样一起学习的,以便他们介绍经验帮助其他小组更有效的合作学习;或者准备一两个备用活动,以利用先完成任务小组等待最后完成任务小组的多余时间;对行动迟缓的小组要确定时间或设立处罚,如唱支歌等,激励他们齐心协力尽快完成任务;也可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去帮助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做课外作业,减轻他们的课外负担。
2、资源共享,团队精神是参与式学习须凸现的特点参与式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