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简单的搭配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5
三年级下8数学广角——搭配二《三年级下 8 数学广角——搭配二》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中,“数学广角——搭配二”这个单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数学之门。
它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搭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选择每天的穿着,决定午餐的菜品搭配,或者安排旅游的行程路线等等。
当我们面对多种选择时,如何有序地思考,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就是“搭配二”要教给孩子们的重要知识。
我们先来看看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要搭配出不同的穿着组合。
我们可以一件上衣搭配一条裤子,依次进行。
第一件上衣可以分别搭配两条裤子,有两种搭配方式;第二件上衣同样可以搭配两条裤子,又有两种;第三件上衣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总共的搭配方式就是 3×2 = 6 种。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发现规律:如果有 m 件上衣和n 条裤子,那么搭配的方式就有 m×n 种。
在实际的学习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比如,从 5 个不同的玩具中选择 2 个送给朋友,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列举的方法来找出答案。
先选择第一个玩具,然后依次与剩下的 4 个玩具组合;再选择第二个玩具,与剩下的 3 个玩具组合……以此类推,最后把所有的组合数相加。
当然,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教给孩子们用计算的方法。
从 5 个玩具中选 2个的组合数可以用公式 C(5,2)= 5×4÷(2×1)= 10 种来计算。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搭配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
比如,组织一个“服装搭配秀”的活动,让孩子们用一些卡片代表上衣和裤子,自己动手搭配,然后数一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
或者进行“美食搭配”的游戏,给定几种食材,让孩子们设计不同的菜品组合。
在解决搭配问题时,孩子们还需要注意有序思考,避免遗漏和重复。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位于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数学广角”单元,是组合数学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组合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与前面学习的分类计数、简单排列等知识紧密相连,并为后续学习概率统计等内容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列举法解决搭配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搭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重复和遗漏。
形成原因:搭配问题涉及多个元素的组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同时,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容易混淆,导致解题时出现重复或遗漏。
2. 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简单的加减法、分类计数等,但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其注意力。
学习困难预测:-难以全面、有序地考虑所有可能的搭配情况。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混淆不同搭配条件。
解决策略:-利用实物或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感受。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检查,减少遗漏和重复。
3. 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掌握列举法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搭配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和练习,逐步掌握列举法,最后通过总结提升,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4. 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重点:掌握列举法,有序进行搭配。
-难点:灵活应用搭配原理,避免解题错误。
解决方法:-采用分步讲解,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搭配。
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 搭配。
一、知识点讲解。
(一)简单的排列。
1. 定义。
- 排列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
例如,用1、2、3组成两位数,这就是一个排列问题。
2. 方法。
- 固定十位法: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再依次搭配个位上的数字。
用1、2、3组成两位数,当十位是1时,个位可以是2或3,组成12和13;当十位是2时,个位可以是1或3,组成21和23;当十位是3时,个位可以是1或2,组成31和32。
- 交换位置法:将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不同的排列。
如1和2,可以组成12和21。
(二)简单的组合。
1. 定义。
- 组合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
例如,从1、2、3中任选2个数求和,这就是组合问题。
2. 方法。
- 列表法:把所有可能的组合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如从1、2、3中任选2个数的组合有(1,2)、(1,3)、(2,3)。
- 连线法:通过连线的方式直观地表示组合情况。
比如有A、B、C三个物品,要两两组合,就可以A - B、A - C、B - C这样连线。
二、典型例题。
(一)排列问题。
1. 例题。
- 用0、3、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2. 解答。
- 因为0不能在最高位(十位),所以用固定十位法。
- 当十位是3时,个位可以是0或5,组成30和35;当十位是5时,个位可以是0或3,组成50和53。
所以一共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组合问题。
1. 例题。
- 有4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2. 解答。
- 用连线法,设这4个小朋友为A、B、C、D。
- A和B握一次、A和C握一次、A和D握一次、B和C握一次、B和D握一次、C 和D握一次,一共要握6次手。
三、巩固练习。
(一)排列练习。
1. 用2、4、6、8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先固定十位,当十位是2时,个位可以是4、6、8,组成24、26、28;当十位是4时,个位可以是2、6、8,组成42、46、48;当十位是6时,个位可以是2、4、8,组成62、64、68;当十位是8时,个位可以是2、4、6,组成82、84、86。
江苏省泰州市数学高二第二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海淀模拟) 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A . (1,﹣1)B . (1,1)C . (﹣1,1)D . (﹣1,﹣1)2.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点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轴的两侧,为坐标原点,若,则面积的最小值为()A .B .C .D .3. (2分) (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 若命题为真命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为真命题,为真命题B .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C . 为假命题,为真命题D . 为假命题,为假命题4. (2分) (2017高二上·泉港期末) 曲线y=sinx+ex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是()A . x﹣3y+3=0B . x﹣2y+2=0C . 2x﹣y+1=0D . 3x﹣y+1=05. (2分) (2017高三上·山西月考) 已知偶函数的导函数为 ,且满足 ,当时, ,则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 .6. (2分)(2017·湖南模拟) 如图所示,在著名的汉诺塔问题中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①每次只能移动一个金属片;②在每次移动过程中,每根针上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将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记为f(n),则f(6)=()A . 31B . 33C . 63D . 657. (2分)如果命题p(n)对n=k(k∈N+)成立,则它对n=k+2也成立.若p(n)对n=2也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 p(n)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B . p(n)对所有正偶数n都成立C . p(n)对所有正奇数n都成立D . 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8. (2分)在平面几何里有射影定理:设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D是A点在BC上的射影,则AB2=BD•BC.拓展到空间,在四面体A﹣BCD中,AD⊥面ABC,点O是A在面BCD内的射影,且O在△BCD内,类比平面三角形射影定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 . S△ABC2=S△BCO•S△BCDB . S△ABD2=S△BOD•S△BOCC . S△ADC2=S△DOC•S△BOCD . S△BDC2=S△ABD•S△ABC9. (2分)已知集合P={x,y,z},Q={1,2,3},映射f:P→Q中满足f(y)=2的映射的个数共有()A . 2B . 4C . 6D . 910. (2分) (2018高二上·阜阳月考) 等差数列中,,且,为其前项和,则()A . ,B . ,C . ,D . ,11. (2分)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若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12.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已知方程在上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 .二、填空题 (共4题;共4分)13. (1分)(2017·大新模拟) 若复数z满足3+zi=z﹣3i(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的模|z|=________.14. (1分) (2018高二下·沈阳期中) 曲线与直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15. (1分) (2016高二上·武邑期中) 已知两定点M(﹣2,0),N(2,0),若直线kx﹣y=0上存在点P,使得|PM|﹣|PN|=2,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6. (1分) (2020高二上·青铜峡期末) 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________.三、解答题 (共6题;共55分)17. (10分) (2019高二下·海安月考) 请先阅读:在等式()的两边求导,得:,由求导法则,得,化简得等式:。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第2课时《搭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搭配的情况,比如选择衣服的穿搭、安排每日的饮食组合等等。
而在数学的世界里,搭配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知识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第 2 课时——搭配问题。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 3 件上衣和 2 条裤子,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为了更清楚地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列举的方式。
我们先选择第一件上衣,分别和两条裤子进行搭配,这样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穿法;接着选择第二件上衣,同样分别和两条裤子搭配,又有了两种穿法;最后选择第三件上衣,再分别和两条裤子搭配,还是两种穿法。
所以,总的搭配方法就是 3×2 = 6 种。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搭配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那就是先确定一类物品的数量,然后分别与另一类物品逐一搭配,最后将所有的搭配数量相乘,就能得到总的搭配数。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
假如有 4 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分别是巧克力味、香草味、草莓味和蓝莓味,还有 3 种不同的配料,分别是果仁、巧克力碎和水果粒。
如果要选择一种冰淇淋和一种配料进行搭配,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先确定冰淇淋的口味,有 4 种选择。
对于每一种口味的冰淇淋,都可以分别与 3 种配料进行搭配。
所以,总的组合数就是 4×3 = 12 种。
在解决这类搭配问题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代表冰淇淋和配料,然后画出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
再比如,学校组织春游,午餐提供了 3 种主食,分别是面包、米饭和面条,还有 4 种配菜,分别是红烧肉、炒青菜、西红柿炒蛋和鱼香肉丝。
每个同学选择一种主食和一种配菜,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午餐搭配呢?我们还是用前面的方法来计算,3 种主食分别与 4 种配菜搭配,总共的搭配数就是 3×4 = 12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