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三讲:组织变革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三篇组织工作(七)组织工作的含义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组织工作的内容:1.组织职位设计2.组织结构纵向划分3。
组织结构横行划分4.职权配制5.组织结构的协调6。
组织结构的调整4、组织工作的特点: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5、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1.技术2。
外界环境3。
组织的规模4。
组织的生命周期5.组织的战略6、组织工作的原理:1.目标统一原理2。
分工协作原理3.管理宽度原理4。
责权一致原理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7、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
8、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9、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10、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1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12、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八)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1、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2.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3。
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缺点:员工因工作单调乏味,产生厌烦和不满情绪,影响了总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3、为避免过度专业化分工,职位设计的做法:1.职位扩大化2.职位轮换3。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七版罗宾斯博士管理学最新力作)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1、组织:就是将一些人系统的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目标。
2、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群人。
3、高层管理者:是那些位居组织顶层或接近于顶层的人员。
4、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的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
5、基层管理者:是直接负责非管理类员工日常活动的那些人6、管理:是指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把事情做好的过程。
7、效率:是指正确的完成一项任务,用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一定的产出。
8、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从而帮助组织达到既定目标。
9、管理者的四项职能:②组织:包括决定要执行哪些任务,谁来执行,任务如何分配,谁向谁汇报,由谁制定决策等等。
③领导:指导并激励相关人员并解决冲突④控制:督导活动。
确保能够按计划实施10、管理者应具备的职技能:①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所具备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或技术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②人际关系技能:指管理者与其他个体和群体良好合作的能力③理念技能:指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能力④政治技能:指建立权力基础并构建合理的社会关系的能力11、小企业:指员工在500人以下,不必非得从事全新的或者具有创新实践性的实践活动,相对来讲对其所在行业影响甚微的独立经营单位。
第二章管理环境1、地球村:是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无边界世界的概念2、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经营的各种国际公司②全球化公司:其管理决策权和其他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国③无边界组织:消除人为地理障碍的组织方式3、全球筹供:从全球任何地方购买最便宜的原材料或雇佣最廉价的劳动力,其目标是利用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4、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一个组织授予另一个组织使用其品牌名称、技术或者产品规范的权利,作为回报它可以得到一整笔费用或者通常是基于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分成。
5、全球战略联盟:一个组织和外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他们可以共同分享资源和知识来研发新产品或建造生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