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与质量管理的集成(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人因工程重要知识点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致力于改善人们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各个行业中应用人因工程原理,可以帮助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系统和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本文将介绍人因工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期提高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
1. 人类认知特点人类的认知特点对工作系统的设计与操作有重要影响。
首先,人类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同时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
因此,在设计工作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负荷,合理减少信息处理的复杂性。
其次,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存在偏见和局限性,容易发生误判。
这意味着在设计工作系统时,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人们的误判,并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
最后,人类有一定的记忆容量和记忆能力,对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有依赖和借鉴。
因此,在设计工作系统时,需要合理利用人类的记忆特点,提供便于查阅和回忆的信息。
2. 任务分配和工作负荷人因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任务分配和工作负荷。
任务分配是指将工作任务合理地分配给工作人员,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同时,任务分配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任务负荷。
工作负荷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过高的工作负荷往往导致人们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降低工作负荷,可以通过合理分配任务、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以及设立适当的休息时间等方式。
3. 设备与界面设计设备与界面设计是人因工程领域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设备与界面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
首先,设备的布局和操作方式应与人类的身体特点相适应,避免反人类的设计,减少人们的体力负荷。
其次,界面的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操作步骤和冗余的功能,以减少人们的认知负荷。
同时,界面应提供清晰的反馈信息,以便用户及时了解操作结果。
此外,设备与界面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人们的各种需求和能力差异,为不同人群提供适配性强的设计方案。
人因工程pdf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一门以研究人与系统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学科,旨在优化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表现和安全。
其核心目标是设计能够适应人类行为和人体特性的工作系统,从而增强效率、减少错误和提高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人因工程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概念人因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融合了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它研究人类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特征应用于系统设计中。
人因工程的核心原则是将人作为设计的重点,通过理解人的需求和能力,制定相应的设计和操作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二、重要性人因工程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具和设备,人因工程可以减少工人的疲劳和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人因工程还可以减少事故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设计控制系统和操作界面,减少用户的错误操作和误解,从而降低事故风险。
此外,人因工程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使用户更加轻松和舒适地使用产品或系统。
三、应用领域人因工程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人因工程被用来改善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飞行系统的设计,以提高航空安全性。
在医疗保健领域,人因工程可以改进医疗设备的设计和人机界面,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在交通运输领域,人因工程可以优化交通系统的设计,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在工业生产中,人因工程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此外,人因工程还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军事系统优化等众多领域。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施,人因工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增强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因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4年浅谈人因工程与人本管理浅谈人因工程与人本管理浅谈人因工程与人本管理时间:2021-03-22 15:02:22 工作总结投诉投稿浅谈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度:因小孩读书租房合同推荐度:成人本科毕业自我鉴定推荐度:工程制图与识图实训报告推荐度:因货物延期给客户致歉推荐度:相关推荐浅谈人因工程与人本管理 导读 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生理方面、心理因素等角度认证将人因工程、人本管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才能实现企业人文坏境和谐有序、企业生产力稳步提升,应对挑战,从容应战。
当代中国一向在倡导和谐社会,那么具体如何实现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想状态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透过学习,我个人认为如果将人因工程运用到人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必须程度上会促进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
因为人因工程与人本管理的作用就是提升生产力、让人们生活工作的更安全、更便利,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品质。
当然,前提是这种做法在方向上必须要正确,否则对人们的危害会更大,例如地沟油产业,虽然从来没有听说过制造过程出现爆炸或重大人员伤亡,其产能和潜力也很巨大,但实质上是错误的,人们不得不担心地沟油对自身潜在的危害。
人因工程和人本理论在学理方面的依据是: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美学、工艺学、管理学等。
其基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
那么想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就务必去认识人,去了解人、掌握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没有这样的积淀,人因工程与人本理论的应用绝对是盲人摸象,拍脑袋做事。
生理方面 生理方面的基本特性有:身高、体重、心律、肺活量、视力、握力、耐力、新陈代谢等。
那么在实际工作过程的设计中就务必思考到人的这些生理特点。
如工作环境、体力消耗、疲劳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动作等方面。
工厂在这方面有两个经典的例子,多维包装复秤装箱岗位,最开始采取定岗定员的工作方式,时光长了后,发现此岗位的员工容易出现腰肌损伤的状况,假设一天生产30吨产品,该岗位员工就要反反复复抬举25kg的重物1200次,长期如此,出现职业伤害最终会成为必然。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目录[隐藏]一、SOP:标准作业程序二、SOP:开始量产三、SOP:一种元件封装形式四、SOP:支持导向流程五.其他意思SOP案例分析一、SOP:标准作业程序二、SOP:开始量产三、SOP:一种元件封装形式四、SOP:支持导向流程五.其他意思SOP案例分析[编辑本段]一、SOP:标准作业程序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从对SOP的上述基本界定来看,SOP具有以下一些内在的特征:SOP是一种程序。
SOP是对一个过程的描述,不是一个结果的描述。
同时,SO P又不是制度,也不是表单,是流程下面某个程序中关于控制点如何来规范的程序。
SOP是一种作业程序。
标准作业指导。
SOP是一种操作层面的程序,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操作的,不是理念层次上的东西。
如果结合ISO9000体系的标准,SO P是属于三级文件,即作业性文件。
SOP是一种标准的作业程序。
所谓标准,在这里有最优化的概念,即不是随便写出来的操作程序都可以称做SOP,而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
说得更通俗一些,所谓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地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细化,量化和优化的度就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
SOP不是单个的,是一个体系,虽然我们可以单独地定义每一个SOP,但真正从企业管理来看,SOP不可能只是单个的,必然是一个整体和体系,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
余世维在他的讲座中也特别提到:一个公司要有两本书,一本书是红皮书,是公司的策略,即作战指导纲领;另一本书是蓝皮书,即SOP,标准作业程序,而且这个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细化和量化。
基础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第二章工业工程概述第一节工业工程1. 19世纪80年代一般认为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IE的开山鼻祖.2.最具权威和今天仍被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和原理与方式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日本工业工程师协会深感过去的定义已经不适于现代生产的要求,故对IE重新定义如下:IE是这样的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价位带来满足和幸福.该定义特别把对人的关怀写入定义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IE与其他工程学科的不同之处.)对于IE的定义,有人甚至简化成一句话,IE是质量和生产率的技术和人文状态,或者可以这样说IE是用软科学的方法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效益.3.对于IE定义都旨在说明(1)IE的学科性质, 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2) IE的研究对象. IE是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组成的各种生产及经营管理系统以及服务系统.(3)IE的研究方法: IE是教学,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特别与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系统技术关系密切.(4) IE的任务, IE是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要素设计和建立成一个集成系统.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运行.(5) IE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获取多方面的综合效益.(6) IE的功能.是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4工业工程的内涵:(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如果用一句主来表明工业工程师的抱负,那就是提高生产率)(2)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3)IE应用注重人的因素(4)IE是系统优化技术5.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就是在人们致力于改善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初中中产生的一门学问,它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把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水平更高和运行更有效的系统,去实现提高生产率目标的工程技术所谓生产率工程就是创新生产率改善的方法,手段和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生产率管理问题的模式研究,,开发和实施.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们的关系体现为:(1)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是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2)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是生产率工程的基础(3)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访求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工程的发展(4)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第二节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调整发展而后出现了:泰勒,吉尔雷斯(动作研究),甘特(甘特图)2.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工业工程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产生与应用的历史.从科学管理开始,到现在,可以总结IE的重大发展及特点(1)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中期)(2)工业工程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在)(传统工业工程或经典工业工程(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在); 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结合(4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结合并共同发展(70年代中后期~现在))第三节工业工程的内容系统和人才素质1. 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从工业工程的含义和内容可以看出,它完全符合工程的定义,具备工程学所应用的我自,和所有其他工程学科一样, 工业工程具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其他技术方法进行观察,实验,研究,设计等功能和属性.工业工程的首要任务是生产系统的设计,即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组成一个综合的有效运行的系统.工业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业工程与管理(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人力,特效,能源,设备,信息和生产技术组成一个更有效,更加富于生产力的综合系统)2.工业工程的内容系统工业工业的范畴:有17个分支: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计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工具设计,工艺研究,自动化等)应用数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和数学应用等),组织规划与理论,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运输路线,高度,发货等),实用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评价,人事实务等),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3.工业工程的应用重点:目前我车常用的工业工程知识和技术如下: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价值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系统.4.工业工程人才的素质结构工业工程是一种技术职业,从事这种专门职业的人员自然也相应地称为工业技术人员,他们的职责主要就是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联系在一直,以求得有效的运行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给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下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为达到经营者的目标(目标的根本含义是要使企业取得最佳利润,且冒最小风险)显然,IE技术人员需要懂得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才能应付宽广复杂的IE的业务,增强其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人因工程的研究人物是把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可行的实行方案,使人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功效的目的。
一句话定义: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常用的研究方法:1测量法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3抽样测试法4询问法5实验法6观察分析法7系统分析评价法或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模拟或模型试验法3人因工程的定义人与机器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部署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作业是感到安全和舒适4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过程中负荷相对恒定,肌张力保持不变5等长收缩;躯体或机体维持不变,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撑在某一位置,肌纤维长度不变6动力定型:长期在统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步形成该项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
其形成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2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7作业能力: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特征。
综合体现的个体所蕴含的内部潜力动态变化规律:1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8 影响作业能力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与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9疲劳的测试方法:1生化法,(测量血尿汗唾液的变化)2生理心理测试法(1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2两点刺激敏感阀限检查法3频闪融合阀限检查法4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5反应时间测定法6脑电肌电测定法7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10作业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在劳动过程中,当作业的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时称为作业疲劳,它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
可分为四种:1个别器官疲劳2全身型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型疲劳11疲劳的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进行特殊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12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1控制劳动强度和时间2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3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5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合理设计作业中用力方法7科学制定轮班工作制度8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高素质的熟练工人9合理休息10 和合理膳食1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日制度12加强耐力锻炼13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1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2隔热3通风降温4降低湿度)2保健措施(1提供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2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3生产组织措施(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14噪声的定义及控制噪声泛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
试析人因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创新摘要: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因此,工程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的重点所在。
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从人、机、物、法、环这五大角度入手,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因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实现人因管理的创新,从而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人因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工程质量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而备受瞩目。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根本,是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1.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传统控制方法工程建设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
[1]在这些子系统中,施工系统的重要地位是不用质疑的。
建筑工程的施工不仅涉及广泛,而且此相对复杂,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远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加难以管理。
表1 传统的工程质量控制方法表1所给出的4m1e 法是工程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传统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应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控制。
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有可能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不能轻视某一道或者某几道工序质量的管理。
事实上,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可以从“人、机、料、法、环”这五大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所以,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内容与关键要素需要通过4m1e法来实现、管理和控制。
[2]2.人因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传统工程质量管理大多以制度为主要手段,将控制作为最终目的,却没能做好人的管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的人因管理是指,将人当做主要管理对象,在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下,最大程度的调动并发挥出人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在工程建设中,对人的行为和人因失误进行深入的研究,即做好人因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人因失误所导致的重大人因事件的发生几率,这对于提高工程质量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的集成摘要: 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是工业工程领域的两个不同研究方向, 基于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技术的交叉研究, 结合两个具有协同效应的实例, 论证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面对质量管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挑战, 针对质量问题的人因分析将引导二者集成化发展的新趋势.关键词: 人因工程; 质量管理; 集成化发展; 协同效应1.对比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引用Hackman and Wageman1995年在TQM上发表的文章,质量管理的定义在图表1中.而关于人因工程的定义在图表2中,是由Drury给出的.图表1图表2当质量管理和人为因素工程进行干预,都主张使用小多学科小组来驱动改变的过程。
再一次,这与两学科间深度。
人为因素专业团队使用时间,例如在参与人体工程学,但通常仅仅意味着操作人员少的设计工作地点。
相比之下,这种质量管理看到球队为根本,以改变的过程。
质量管理之间的差异也一样浮现工程和人为因素从标签。
1、强烈标签。
2、超越变化共享作为重点概念,因为前面所提到的。
但都致力于技术、人为因素工程看到一个中心的角色分配功能人类与无生命的系统的一部分。
最大的区别在所有围绕这两个系统管理和实施方面的练习。
人类因素仍认为自己在技术层面上,运用模型的人为因素设备和系统设计。
相比之下,质量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运动,工作在组织水平。
人为因素有或组织问题,从宏观工效学社会技术系统,但几乎不会说我们存在的中心。
总的来说,这个人为因素仍然是一个技术性高的纪律,介入以较低的水平,通常作为产品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团队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建成了管理结构超出其技术基础。
虽然质量技术仍然是重要的,增长的效果是通过质量管理2.实例协同效应整合人为因素和质量管理可以发生在很多的水平。
很多研究集中于显示人类工程学和质量,一起变动改变改变其他任何有目的的过程与人必须具备两质量和人类生活条件的结果。
这样的8.7%的证明是一种必要的第一步人因-素质量集成。
人因工程与质量管理的集成卢岚1,秦嵩1,陆全2,Dessouky Mohmed I2(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072;2.美国加州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摘要: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是工业工程领域的两个不同研究方向,基于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技术的交叉研究,结合两个具有协同效应的实例,论证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面对质量管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挑战,针对质量问题的人因分析将引导二者集成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人因工程;质量管理;集成化发展;协同效应1.比较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根据Hackman 和Wageman(1995)年在TQM上发表的文章,一连串质量管理的定义在图表1中.而关于人因工程的定义在图表2中,是由Drury给出的。
图表1 质量管理的定义假设1.好质量比不熟练工人在组织中花费更少。
2.员工发自内心的关注和主动提高质量。
3.组织是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问题都是相互价差的函数关系。
4.质量是高级管理人员最关注的问题。
转换原理1.将焦点放在工作进程。
2.不可控制的变化性是质量问题的首要因素。
3.实际管理:用系统的方法收集数据直至问题解决。
4.组织能够健康长久发展依赖于是否能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干涉1.按客户要求进行详细的鉴定和测量。
2.寻找一个供货伙伴。
3.用交互功能来识别和解决剂量问题。
4.用科学的方法来监测性能和识别重点以利于提高进程。
5.用进程管理探索来加强团队效率。
图表2 人因工程的定义假设1.好质量比不熟练工人在组织中花费更少。
2.员工发自内心的关注和主动提高质量。
3.组织是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问题都是相互价差的函数关系。
4.质量是高级管理人员最关注的问题。
转换原理1.将焦点放在工作进程。
2.不可控制的变化性是质量问题的首要因素。
3.实际管理:用系统的方法收集数据直至问题解决。
4.组织能够健康长久发展依赖于是否能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干涉1.按客户要求进行详细的鉴定和测量。
2.寻找一个供货伙伴。
3.用交互功能来识别和解决剂量问题。
4.用科学的方法来监测性能和识别重点以利于提高进程。
5.用进程管理探索来加强团队效率。
当质量管理和人为因素工程进行干预,都主张使用小多学科小组来驱动改变的过程。
再一次,这与两学科间深度。
人为因素专业团队使用时间,例如在参与人体工程学,但通常仅仅意味着操作人员少的设计工作地点。
相比之下,这种质量管理看到球队为根本,以改变的过程。
质量管理之间的差异也一样浮现工程和人为因素从标签。
1、强烈标签。
2、超越变化共享作为重点概念,因为前面所提到的。
但都致力于技术、人为因素工程看到一个中心的角色分配功能人类与无生命的系统的一部分。
最大的区别在所有围绕这两个系统管理和实施方面的练习。
人类因素仍认为自己在技术层面上,运用模型的人为因素设备和系统设计。
相比之下,质量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运动,工作在组织水平。
人为因素有或组织问题,从宏观工效学社会技术系统,但几乎不会说我们存在的中心。
总的来说,这个人为因素仍然是一个技术性高的纪律,介入以较低的水平,通常作为产品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团队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建成了管理结构超出其技术基础。
虽然质量技术仍然是重要的,增长的效果是通过质量管理2.实例协同效应整合人为因素和质量管理可以发生在很多的水平。
很多研究集中于显示人类工程学和质量,一起变动改变改变其他任何有目的的过程与人必须具备两质量和人类生活条件的结果。
这样的8.7%的证明是一种必要的第一步人因-素质量集成。
一个更广的方案,为成功而人因-质量集成、在概述人为因素和变化过程。
图一显示了作为反馈回路的变化过程的推动下,通过对比来定义一个合理的水平的输入,连续反馈的改变的有效性。
任何偏差是发现问题,调用或突然巨大的变化,在系统(重组)或渐进的过程变化(持续改进)系统各路输出.简单完成控制回路。
在图1有两套办法:质量和人类福祉。
在大多数企业,这些是分开的措施与分离的干预措施。
这里展示报道2个实例第一层次的整合,也就是说,整合在一个系统具有可衡量的效果。
2.1人为因素在卡总成在IBM的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印刷电路板生产电脑。
大部分的组件的插入是自动的。
然而,有许多任务可能不被自动化包括质量控制和检测零部件、成品。
一个重要的量化的质量的制造产品良率的百分比委员会。
工厂管理已观察到,产率始终5% ~ 10%的比目标额低很多。
大部分的质量问题被形容为“内部”,也就是有缺陷在电路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生产流程。
去收集信息和生产情况下,评估信息收集来自五种不同的来源:1) 与管理者探讨,2)植物可以徒步、检验和笔记3)与操作员讨论。
4)与基层管理者探讨。
5)场地照明的测量、噪音和工作站设计。
通过这些讨论与测量、数据的有效性聚集在操作这提供了依据,对两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独立完成任务,显示出重要的机会整改。
摘要基于信息,我们认定了14符合人体工学的改进只要遵循史:1)水平在1000照度均匀照明效果。
2)安装特殊的光照进行检查。
3)岗位轮换,以避免单调,4)的个人音乐是让人分心,被停用。
5)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首家无尘室。
6)改进交流。
7)运输技术指引,8)自动化的单调的工作,9)衡量的小数转换图表。
10)家政改进的可能,11)降噪。
12)人类工程学培训,13)连续流制造;14)使用防护手套。
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计划符合人体工学的改善制程良率提高20%,25%的改善,经营者的生产力降低20%的伤害。
实际改善是接近我们的预测,导致7375000美元的成本降低。
人机工效学材料的成本。
66400美元改进劳动成本实现120000美元左右。
2.2人为因素航空文件最近的一个案例研究(Drury,1998年)直接指向人的因素,如在服务的前体错误,而不是制造业和工业问题.他分析了某型飞机进行检查和维修任务,从指示时,在印刷工作证,错误数据。
他发现,他们往往不符合设计文件以及人为因素。
他们制作了一个关于人权原则指引因素的基础上工作卡并展示其使用导致工作卡由用户判断为显着改善这个例子说明,当文件必须在时间压力下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原则,人为因素可以错误证明操作。
事实上,这个病例的研究主要适用于直接领导重新设计的文件在航空公司参与,重新设计网站,是基于两个人为因素原则和明确的需求的“客户”(航空维修技师)代表美国重新设计团队。
图表1 整合人为因素和质量管理在改变的过程3.新趋势,集成开发天津大学学报模式图1,这两种最新的实例表明,成品质量的直接结果是人类的介入。
他们的质量体系是建立在人类行为和性能,而不是一种间接结果的人的行为。
因此,过程和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图1显示的都是结果为一体的综合性混合的人类和质量的因素。
这些案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否不以质量或流程的分析的新见解本身能揭示离开传统的质量分析。
都主张使用的逻辑更图1为系统导向的解决方式的自顶向下质量管理和人为因素问题硬要连在一起。
图1模型表明,我们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基于命令输入之间的差异的质量和福利措施和他们的当前的价值。
不仅问题检测是基于这些差异,但这个决定进行干预,也是。
传统上,我们使用质量国米排气离子地址质量差异和人为因素干预治疗人类的福利差异。
我们的最新的实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均表明,它是一个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1)我们需要确保在质量和健康的测量指标贯穿始终。
这意味着不只是常规收集内部措施,而集人类以及质量数据在标杆管理活动。
2)福利措施必须被整合到管理过程中,如果他们是被看成是合法的质量管理指标。
经理负责的变化过程,结果必须负责(质量)的业绩和人幸福与否,如果广泛表演发生变化的考虑。
3) )显而易见,这图1的变化过程,不能仅仅被视为任何一个调用两种类型的干预。
互补的状况也可能被做,也就是说,质量干预与人类必须做到语境中进行最后的成功因素。
当品质的干预发生在人为因素语境、不良的惊喜应该可以避免的,和所有的益处应实现质量干预。
当一个人因干预是在一种高质量的背景下,错误就会减少和更多的战略的问题也应该着手解决吗?文献参考[ 1 ]Drury C G. Human factors and TQM [ A ]. Marras W ed.Handbook of Indus t ri al Ergonomics [M ] . Boca Rat on: CRCPres s Inc, 1999. 1411- 1419.[ 2 ]Chen A C, Dru ry C G. Human errors in cus t omer s ervice: ares earch f ramew ork [ A] . In: Proceedings of th e 13th Tri ennialCongres s of th e Int ernational Ergonomics As sociati on’97[C ]. Tampere, Finl and , IEA, 1997. 141- 143.[3 ]Drury C G. Ergonomics and th e quali t y movemen t [ J ] . Ergonomics,1997, 40( 3): 249- 264.[4 ]Dru ry C G. Change and meas uremen t in applied ergonomi cs[ J] . Human Fact 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 acturing , 1997,7( 4): 253- 267.[ 5 ]Ek lund J A E. Erg onomi cs , qualit 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conceptual, empi rical rel ationships in an indus t rialcont ext [ J] . Erg onomi cs , 1997, 40( 10): 982-人因工程与质量管理的集成卢岚1,秦嵩1,陆全2,Dessouky Mohmed I2(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072;2.美国加州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摘要: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是工业工程领域的两个不同研究方向,基于人因工程和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技术的交叉研究,结合两个具有协同效应的实例,论证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面对质量管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挑战,针对质量问题的人因分析将引导二者集成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人因工程;质量管理;集成化发展;协同效应中图分类号: TB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4982( 2001) 03-01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