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第三课
- 格式:pptx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4
初中7年级美术第3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色彩搭配实例。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概念。
2. 学生通过PPT示例,了解色彩的冷暖变化和搭配方法。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2. 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分享了创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给予了肯定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美术创作水平。
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幅美术创作。
2. 收集一些关于色彩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2024)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奖牌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人教版(2024)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设计·应用”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通过对不同设计领域的介绍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3课《奖牌设计》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奖牌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奖牌的历史、种类、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奖牌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内容和结构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奖牌的历史、种类、设计要素、制作方法和学生作品欣赏等方面。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案例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奖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奖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奖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造型、色彩、图案、文字等方面的设计要素,以及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制作方法。
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教材首先通过“欣赏·评述”环节,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奖牌设计,了解奖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然后通过“设计·应用”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奖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奖牌设计的实践活动。
最后通过“展示·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3.教材特点和优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奖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通过对奖牌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设计·应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奖牌设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美术第三课《我们的风采》
——学生装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设计出美观、实用并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服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装的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体验设计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大胆地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准备:课件、作品用纸、绘画工具。
课型、课时:综合探索,第1课,学生装设计
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美术基础和年龄特点,适当的降低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启发思维,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设计的乐趣。
利用大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简单的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美观具有个性的学生装。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七年级美术第三课在七年级美术的学习旅程中,第三课往往是一个充满新奇与探索的节点。
这一课,可能会带领同学们走进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或者深化对某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和实践。
这节课的主题或许是色彩的奥秘。
色彩,是美术世界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老师会先从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比如春天里五彩斑斓的花朵、秋天金黄的树叶,引导同学们感受色彩的丰富与美妙。
接着,通过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向同学们展示画家们是如何巧妙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和塑造形象的。
比如梵高的《向日葵》,那热烈而奔放的黄色,传递出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莫奈的《日出·印象》,那朦胧而柔和的色彩,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了解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表现效果之后,同学们就会亲自拿起画笔,进行色彩的调配和创作。
老师会给出一些主题,比如“四季的色彩”“心情的色彩”,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色彩的搭配不协调、色彩的层次感不够丰富等。
这时候,老师会走到同学们身边,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同学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除了色彩,这节课也有可能是关于线条的魅力。
线条是绘画的基础,它有着无穷的变化和表现力。
老师会从简单的线条开始,让同学们练习直线、曲线、折线等各种线条的画法。
然后,通过展示一些以线条为主的艺术作品,如中国传统的白描、西方的素描,让同学们感受线条在塑造形象、表达质感和传递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
接下来,就是同学们的实践环节。
老师会让同学们用线条来描绘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场景。
比如,用线条勾勒出一个水果的外形,表现出它的纹理和质感;或者用线条描绘出校园的一角,展现出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逐渐体会到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等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也会更加熟练地掌握线条的运用技巧。
还有可能,这第三课是关于手工艺术的。
比如纸艺,老师会先介绍各种纸艺的形式,如折纸、剪纸、纸雕等,并展示一些精美的纸艺作品,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图形创意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创意图形的特点与作用,学习图形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
2.运用学习掌握联想和想象练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设计出有创意的图形,体会图形创意设计的一般过程。
3.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意潜能,初步形成设计意识,学会评述他人设计作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基础知识,学会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难点: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设计出独特而有内涵的创意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老师这里有六盏台灯,请每个小组各选一盏最喜欢的,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理由。
生:好玩,神奇,有创意等。
师:为什么6号没人选?生:没有设计感,没有创意,不吸引人。
师:它们都是台灯,只是形态上有所不同。
刚才大家的选择证明了外观奇特、造型特别的更容易受到青睐,这就是创意设计的作用。
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奇特有趣的图形吗?生讨论。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创意的图形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一起看一下(伴随动感音乐欣赏九张有创意的图片)。
师:优秀的图形设计以其超乎想象、特立独行的大胆创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美化了周围的环境,更启发我们去深刻地思考。
那么到底如何创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图形创意设计(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首先,让我们刮起关于图形的“头脑风暴”:3秒之内说出圆形的物体,不可与他人重复。
生答。
2、①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想到了这么多圆形的物体。
有的同学想到了篮球,那么根据篮球你又能想到什么?生讨论。
师:有位意大利设计师是这么想的(出示桔子篮球。
)设计师的眼光与思维是不是非常独特?我们再来看看他还有哪些奇妙的想法?海马(辣椒)海狮(茄子)独木舟(绿豆)。
师:刚才同学们由圆形想到很多物品,设计师又由几种不同的物品想到了常见的蔬菜水果,这种由A事物联想到B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联想。
(板书:联想)师:同学们,设计师这样做这些超市海报的目的是什么?生答。
师:起到宣传作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