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咽炎40例的护理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51.71 KB
- 文档页数:2
对慢性咽喉炎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中药治疗在慢性咽喉炎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和优势。
常用的中药包括玄参、白花蛇舌草等,通过清热解毒、祛痰平喘等作用来缓解患者症状。
疗效评估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咽喉炎可以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机制分析显示,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促进局部炎症缓解。
临床研究案例表明,中药治疗慢性咽喉炎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
在未来,中药治疗在慢性咽喉炎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中药治疗对慢性咽喉炎的效果值得认真评价,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咽喉炎,中药治疗,效果分析,常用药物,疗效评估,机制分析,临床研究案例,注意事项,地位和作用,效果评价,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慢性咽喉炎的定义和症状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喉咙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喉咙疼痛、咳嗽、声音嘶哑、喉咙干燥和异物感等症状。
在病情较重或长期不治疗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喉咙溃疡、喉头肿胀、甚至喉头炎和喉癌等严重后果。
慢性咽喉炎的症状会经常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些患者甚至因为反复发作的症状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增加,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
对于慢性咽喉炎的治疗,传统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物等,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中药治疗慢性咽喉炎,以争取更良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的温和性质、疗效稳定性以及对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调理和修复功能,使其成为慢性咽喉炎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1.2 中药治疗的作用和优势中药治疗在治疗慢性咽喉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药物多为天然植物提取,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中药治疗能够综合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免疫、神经等多个系统,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减少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60例临床观察慢性咽炎属中医慢喉痹,又名虚火喉痹。
是因脏腑虚弱,咽部失养,或邪滞于咽所致的咽部不适,咽黏膜肿胀或萎缩为特征的慢性咽病。
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咽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为116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2年。
对照组5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5岁;病程最短2.5月,最长1.5年。
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便化验,心电图、X线检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药出版社,2007年)。
1.2.1 主要症状: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微痛。
1.2.2 主要体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1.2.3 病程:病程较长。
1.2.4 病史: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证即可确诊。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1.4 排除标准1.4.1 不符合上述慢性咽炎诊断标准者。
1.4.2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3 有过敏体质者。
1.4.4 不能坚持治疗,中途改变治疗方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辩证使用中药,一日一剂,分三次口服,共用4周。
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120例疗效观察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一部分,病程较长,症状较顽固,不易治愈。
西药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效果显著。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8~40岁28例,41~50岁37例,50~68岁55例。
病程1年<58例,<2年30例,<3年32例。
诊断标准[1]:咽部干涩不适,无规律性刺激性咳嗽,或痒、或痛、或自觉堵塞。
检查可见全部病例均有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急缓而治之。
①急性期:慢性咽炎又遇外感邪气,郁而化热,致症状加重,症见干咳少痰,恶寒发热,咽痛明显,此时宜疏风清热,养阴润肺,方用连翘30g,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加玄参18g,麦冬15g,山豆根15g。
温开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用。
②缓解期:咽喉疼痛减轻,但仍刺激性干咳,咽喉干涩不适,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不见好转,方用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干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去皮),丹皮9g,知母24g,黄柏24g,加蒲公英15g,玄参15g,如平时畏寒易患外感者,去知母,黄柏,加制附片6g;如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加黄连6g。
温开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用。
经过上述治疗的慢性咽炎患者,随访观察,不但咽炎痊愈,而且全身症状都得到改善。
但治疗的同时,须慎起居,节房事、忌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事物,并保持口腔卫生。
疗效判断标准[1]: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咽部黏膜充血消退。
②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咽部黏膜充血减轻。
③无效:临床症状改善,咽部黏膜充血无改善。
结果治疗结果:依据上述疗效标准,治愈78例,好转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00%。
讨论咽喉者,呼吸之门户,水谷之通道也,故易受外界刺激而致病。
中药治疗慢性咽炎40例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咽炎中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方法:利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进行疗效对照,其中药治疗组病例40例,对照组病例23例,6个月为期限观察疗效。
结果:通过病例疗效对照统计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值得在临床推广,其疗效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中医中药;慢性咽炎;临床效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83-01慢性咽炎系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慢性炎症,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病程长,症状顽固,久治不愈。
以咽部不适,发干、发痒、灼热、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患者,因咽部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
我院施行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在适当的护里配合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治疗组40例,对照组23例,现将我院治疗63例慢性咽炎患者临床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病人均为成人,是我科确诊病例,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20年不等。
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0~60岁之间;病程在1年~16年不等。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1](1)慢性单纯性咽炎: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含潄。
亦可含服典喉片、薄荷喉片或中成药草珊瑚含片等等。
(2)慢性肥厚性咽炎:除给予药物含服外,可用激光治疗。
亦可用药物硝酸银冷冻或电凝固法治疗,但范围不能太大。
(3)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用2%碘甘油涂抹咽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腺体分泌。
服用维生素A、B2、C、E,促进粘膜上皮增生。
治疗组在对照组所用局部治疗方法基础上,我科采用自制的“咽炎一号”和“咽炎二号”水煎服,1日1付,早晚2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后改中药代茶饮。
慢性咽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慢性咽炎中医称为“慢喉痹”,是脏腑亏损、虚火上炎、咽喉失养所致。
本病以咽部疼痛、干痒、灼热干燥、异物感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颇为棘手,缠绵难愈,且易产生耐药性。
我科自2008年1-12月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中药咽爽含漱液雾化及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咽炎6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共1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9岁;病程2月-10年。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4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半年,平均2.8年;其中单纯性咽炎42例、增生性咽炎21例。
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15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2个月,平均2年;其中单纯性咽炎32例、增生性咽炎28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以咽爽含漱液雾化治疗。
咽爽含漱液由洛阳千草堂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用SGA舒适型超声雾化器,每次取药50 mL,每次雾化20 min,2次/d。
2.2 对照组生理盐水47 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进行雾化治疗,每次雾化20 min,2次/d。
两组均7 d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消失,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消失,咽侧索红肿消失或明显减轻。
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咽部充血及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均减轻。
无效:治疗满1个疗程,自觉症状及咽部阳性体征均无改善。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药咽爽含漱液雾化配合精心护理对慢性咽炎有效好的疗效。
3.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儿童慢性咽炎的中药疗效评估和观察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其症状包括咽部灼热感、干燥、疼痛和干咳等。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长的关注和使用。
本文将评估和观察中药在治疗儿童慢性咽炎中的疗效。
一、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原理慢性咽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环境污染和呼吸道疾病等因素引起。
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原理在于通过草药的药理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缓解咽炎症状、改善咽部健康的目的。
二、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常用方剂针对儿童慢性咽炎,中医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有麦冬汤、枇杷叶汤、玄参麦冬汤等。
这些方剂中的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养阴生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儿童慢性咽炎的症状,促进咽部的康复。
三、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临床评估结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疗效显著。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应用麦冬汤治疗儿童慢性咽炎,咳嗽、咽痛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在缓解症状和改善咽部情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安全性评估相比于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
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个别患者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五、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观察与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避免滥用或误用。
其次,对于儿童,中药的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用药过量。
另外,应严格控制中药的用药时间,一般情况下,使用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疗程为2周左右。
总结起来,中药在治疗儿童慢性咽炎中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
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蓝芩口服液是一种中草药制剂,据称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蓝芩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月,期间定期进行临床观察。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咽炎相关症状明显减少。
第一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咽痛、灼热感、疼痛和干燥感等症状明显改善,改善率达到81%;而对照组的改善率仅为58%。
第二个月,观察组的改善率进一步提高至93%;对照组的改善率为70%。
第三个月,观察组的改善率达到98%,而对照组的改善率仅为76%。
观察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咽炎相关症状的程度也明显降低。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程度无显著差异。
在治疗后的第三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蓝芩口服液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并减轻喉部炎症程度。
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时间较短,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验证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护理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7岁,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10岁。
对照组(静脉输液组)共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1岁,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9.7岁。
1.2 方法:根据中医辩证方法,采用中药汤剂肛肠滴注,方剂组成有:桑叶、桔梗、川贝、黄岑、鱼腥草、芦根、竹叶、生地、麦冬、虫腿、黑枣等,水煎后取过滤液80-100ml肛肠滴注。
1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治愈48例(治愈率达85.7%),好转5例(占8.9%),无效3例(占5.3%)。
对照组治愈42例(治愈率达75%),好转6例(占10.7%),无效8例(占14.3%),患儿及家属原意接受肛肠滴注给药。
2 操作2.1 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及患儿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安全性,消除其紧张、恐惧及顾虑,以取得更好配合治疗。
告知家属不能给患儿喂食太饱,并排空大小便,以降低腹压,减轻滴药后产生的便意。
2.2 操作中嘱能配合的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5-10cm。
不能配合的患儿指导其家属协助患儿取此体位。
取水煎后中药滤液80-100ml装消毒输液瓶中加温至38-40℃,取一次性输液器一付,将过滤器剪弃,用一根22#吸痰管衔接代替肛管。
为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5-10cm,排除输液管内的气体,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吸痰管前端约12-18cm,轻柔缓慢插入肛门10-15cm,并嘱患儿作深呼吸,滴注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有无哭闹、烦燥,并嘱家属用手轻轻按摩患儿腹部,嘱家长引逗患儿转移其注意力,减少恐惧心理,使操作能顺利进行。
调节滴速40-60滴/min,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保留的时间。
滴注完毕,拔出吸痰管,边拔边轻按肛门,并用柔软擦手纸擦拭肛门。
2.3 操作后中药滴注完毕后,用40℃热水袋配合热敷腹部,增加腹部的温度,使药液更快地吸收及缓解腹部不适感。
同时嘱患儿或协助患儿取膝胸位或俯卧位,或取枕头垫高臀部15-20分钟,以保证药液充分流入肠内,达到更佳的治疗。
中药茶疗法治疗慢性咽炎362例疗效观察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症状表现为嗓子干痛、咳嗽、喉咙发痒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
目前,中药茶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本文旨在观察中药茶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为患有慢性咽炎的患者362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200例,年龄范围为25-65岁。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中药茶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组的患者每日饮用一次中药茶,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咽部症状评分、喉镜检查及喉部炎症指标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详细信息。
二、结果经过4周和8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咽部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咽部症状评分也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
治疗组的喉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喉部炎症较对照组有所缓解,中药茶疗法在改善喉部炎症方面具有优势。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喉部炎症指标检测结果也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
三、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茶疗法治疗慢性咽炎在改善患者的咽部症状、喉镜检查结果及喉部炎症指标上均具有一定的效果。
中药茶疗法温和平和,对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且无显著的不良反应。
而且,中药茶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稳定性,不易产生耐药性。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对象选择较为单一,且未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疗效。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探索中药茶疗法的其他治疗机制,进一步明确其在治疗慢性咽炎中的作用机制。
总之,中药茶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咽炎中具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相关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100例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将2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率为95.0%,显效为4.0%,有效率为1.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其中痊愈率为50.0%,显效为10.0%,有效率为34.0%,无效率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提示高质量的护理是成功治疗的保证。
关键词中药组方慢性咽炎护理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多见于成年人。
中医认为本病以虚症居多,治疗关键在于扶正固本。
2009~2010年收治慢性咽炎患者100例,采用中药组方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实验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32~63岁,平均47岁。
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6~59岁。
治疗方法:2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中药组方治疗,方药组成:生地15g,玄参12g,生甘草10g,黄芩10g,连翘15g,桔梗10g,牛蒡子10g,马勃6g,僵蚕15g,麦冬12g,板兰根15g,薄荷6g。
水煎2次500ml,兑匀,早晚各服250ml,3剂为1个疗程,用药1~2疗程。
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
护理心理护理:该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疼痛等,这些不良心情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去理解和关心他们,耐心讲解慢性咽炎的发生、治疗和预后等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休息与饮食: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18~20℃,湿度40%~60%为宜)。
经常开窗通风,或者可以在室内放一个空气加湿器。
咽喉炎症的中医护理咽喉炎是指咽喉处的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
中医认为咽喉炎症一般为风热或者湿热之邪所致,因此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主要注重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润喉排痰的效果。
以下是咽喉炎症的中医护理方法。
一、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咽喉炎症的首要方法。
常见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可以将其煮水或者冲剂服用,也可以用于喉部漱口或者喉喷。
此外,红糖水也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的方法。
将适量的红糖加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可以起到养阴清热的作用。
二、祛风散寒在中医中,咽喉炎症也常被归属于风寒邪气的侵袭,因此祛风散寒是治疗咽喉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祛风散寒的中药包括荆芥、川贝、豆蔻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煮水、冲剂或者外用贴敷的方式使用。
同时,中医还有艾灸、拔罐等方法,可通过温热刺激,促进体表经络的气血运行,加快病邪的排出。
三、润喉排痰咽喉炎症时常会伴有干燥、疼痛以及痰液堆积等症状,因此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也注重润喉排痰的效果。
常见的润喉排痰的中药有枇杷叶、百合、玄参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煮水或者冲剂的方式服用,也可以制成口服液。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者冰糖,以增加其润喉的效果。
此外,喉部保湿喷雾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润喉排痰的方法。
四、调节饮食咽喉炎症患者在中医护理中还需要注意饮食调节。
根据中医的理论,炎症疾病多与体内湿热有关,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炎症的反应。
同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适宜食物有蜂蜜、梨汤、绿豆汤等。
五、维持良好生活习惯中医护理不仅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还需要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需要戒烟、限酒,以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其次,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保持喉部的湿润,可以适当用温水漱口,避免长时间开空调或暖气,保持室内湿度。
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郝士芬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年(卷),期】2011(009)011
【摘要】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我们采用中药结合临床对46例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总页数】1页(P322-322)
【作者】郝士芬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耳鼻喉科,0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6.14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40例 [J], 张卫英
2.耳背刺络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J], 苏崇泽
3.液氮冷冻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评价 [J], 靳小平
4.中药治疗慢性咽炎137例的疗效观察 [J], 赖光海;李悠然
5.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郝士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慢性咽炎40例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0-12-31T16:55:27.373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文杰荣风菊王乐秋李丽娟
[导读] 随访的63例病人,半年后,治疗组复发2例,占5%;对照组复发4人,占25%。
王文杰荣风菊王乐秋李丽娟
(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耳鼻咽喉科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咽炎中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方法:利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进行疗效对照,其中药治疗组病例40例,对照组病例23例,6个月为期限观察疗效。
结果:通过病例疗效对照统计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值得在临床推广,其疗效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中医中药;慢性咽炎;临床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83-01
慢性咽炎系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慢性炎症,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病程长,症状顽固,久治不愈。
以咽部不适,发干、发痒、灼热、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患者,因咽部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
我院施行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在适当的护里配合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治疗组40例,对照组23例,现将我院治疗63例慢性咽炎患者临床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病人均为成人,是我科确诊病例,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20年不等。
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0~60岁之间;病程在1年~16年不等。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1](1)慢性单纯性咽炎: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含潄。
亦可含服典喉片、薄荷喉片或中成药草珊瑚含片等等。
(2)慢性肥厚性咽炎:除给予药物含服外,可用激光治疗。
亦可用药物硝酸银冷冻或电凝固法治疗,但范围不能太大。
(3)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用2%碘甘油涂抹咽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腺体分泌。
服用维生素A、B2、C、E,促进粘膜上皮增生。
治疗组在对照组所用局部治疗方法基础上,我科采用自制的“咽炎一号”和“咽炎二号”水煎服,1日1付,早晚2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后改中药代茶饮。
药方: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6克,甘草6克,生地9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桔梗6克,连翘12克,牛蒡子9克,石斛15克,生豆根15克等等十二味中药加减。
1.3疗效评定标准[2]:(1)治愈: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干燥感、微痛感、刺激感等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咽部黏膜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咽喉壁淋巴虑泡减少或消失,咽部粘膜充血、肥厚、干燥、萎缩等表现明显减轻;(3)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检查:咽部表现无明显变化;(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2护理
2.1日常护理:(1)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过冷、过烫刺激性食物,宜清淡饮食,不偏食。
(2)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不宜过劳,工作环境需空气新鲜,空气流通,居室要寒暖适宜,花草树木不宜过多。
(3)注意锻炼、劳逸结合、少说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
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4)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5)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应戴口罩、面罩等防护措施。
(6)平日多喝温开水保证睡眠不熬夜,多吃清淡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西瓜等。
(7)积极治疗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炎症及其他全身疾病[1]。
2.2心理护理:由于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病人常表现为焦虑、烦躁等,这些不良心情影响着病人的治疗与康复,病人往往易失去信心;再则本病有时也可暂时减轻,治疗时容易放松,因此鼓励患者要有信心、恒心和决心,才能有治愈之日。
护士要擅于与病人沟通,要擅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分析患者心理,要随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要注意文明用语,使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她们的习惯。
耐心的向病人介绍病情,告诉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尽快解除病人的焦虑、烦躁或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以利康复。
通过语言的引导,或情感的支持、鼓励,或暗示、启发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能使患者乐观地对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3结果
3.1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病人疗效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更满意,见表1。
表1 2组病人疗效比较(例 %)[3]
.
3.2不良反应:2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3随访结果随访的63例病人,半年后,治疗组复发2例,占5%;对照组复发4人,占25%。
4讨论
慢性咽炎病因较多、较复杂。
现代医学认为[1]: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延误治疗转为慢性;②各种鼻部疾病后因鼻阻塞而长期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下流,长期刺激咽部;③慢性扁桃体炎,龋病等影响所致。
④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如粉尘、颈部放疗、长期接触化学气体、烟酒过度等;⑤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等都可继发本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格内向、忧郁者都可发生本病;⑥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精神紧张,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反复感染,也会引起慢性咽炎。
而中医认为:慢性咽炎系脏腑阴虚,虚火上扰,治宜滋阴清热,我科的一号、二号方剂具有养阴清肺,滋阴降火,清利咽喉,化痰消肿,止痛止痒、增强免疫力之效。
中药代茶饮:麦冬、生地、沙参等三味代茶叶作饮料天天常饮。
麦冬滋阴降火,润燥生津,消肿解毒;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补肾;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止咳;半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咳嗽多痰;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玄参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连翘治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牛蒡子用于风热咳嗽、咽喉
肿痛;石斛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生豆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综上所述: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9%。
实践证明在适当的护理配合下,中药治疗慢性咽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勇泉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人民出版社,2008,6:136.
[2]郭丽华,林桂芝.中药治疗慢性咽炎251例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2:21
[3]谭启云,丁演鹏,崔连秀.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42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药研究杂志,200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