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车辆购置税的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九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车辆购置税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置汽车、有轨电车、汽车挂车、排气量超过一百五十毫升的摩托车(以下统称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车辆购置税。
第二条本法所称购置,是指以购买、进口、自产、受赠、获奖或者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行为。
第三条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性征收。
购置已征车辆购置税的车辆,不再征收车辆购置税。
第四条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
第五条车辆购置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乘以税率计算。
第六条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纳税人购买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纳税人实际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不包括增值税税款;(二)纳税人进口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关税完税价格加上关税和消费税;(三)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应税车辆的销售价格确定,不包括增值税税款;(四)纳税人以受赠、获奖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按照购置应税车辆时相关凭证载明的价格确定,不包括增值税税款。
第七条纳税人申报的应税车辆计税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核定其应纳税额。
第八条纳税人以外汇结算应税车辆价款的,按照申报纳税之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缴纳税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管公务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城管公务车辆的管理,包括车辆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城管公务车辆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规范使用;(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四)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第二章车辆购置第四条城管公务车辆购置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五条车辆购置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根据工作需要,编制车辆购置计划;(二)由财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三)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公开招标或询价采购;(四)签订购车合同,明确车辆规格、型号、价格等事项;(五)办理车辆购置手续,包括车辆购置税、车辆登记等。
第六条车辆购置后,应当及时办理车辆登记手续,并按照规定喷涂城管公务车辆标识。
第三章车辆使用第七条城管公务车辆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车辆用途。
第八条车辆使用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车辆应当由持有驾驶证的驾驶员驾驶;(二)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三)车辆应当用于城管公务活动,不得用于私人用途;(四)驾驶员应当爱护车辆,保持车辆整洁;(五)驾驶员应当定期进行车辆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报修。
第九条车辆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应当填写《城管公务车辆使用登记表》,详细记录车辆使用情况,包括行驶里程、时间、地点、用途等。
第十条车辆使用完毕后,驾驶员应当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并做好车辆清洁工作。
第四章车辆维护与保养第十一条城管公务车辆应当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车辆维护与保养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按照车辆生产厂家推荐的时间、里程或情况,定期进行保养;(二)保养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或个人承担;(三)保养过程中,驾驶员应当监督维修质量,确保车辆安全可靠;(四)保养结束后,驾驶员应当填写《城管公务车辆保养记录表》,详细记录保养情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安全,降低车辆使用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包括公司自有车辆、租赁车辆和临时借用车辆。
第三条公司车辆财务管理遵循合法、合规、节约、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车辆购置与审批第四条车辆购置应经公司领导审批,由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购置手续。
第五条购置车辆应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二)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低的使用成本;(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六条购置车辆前,财务部门应进行市场调研,选择性价比高的车辆,并编制购置预算。
第七条购置车辆后,财务部门应及时办理车辆登记、购置税、保险等手续。
第三章车辆使用与维护第八条公司车辆使用实行定额管理,每人每月可使用一定金额的车辆费用。
第九条车辆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爱护车辆,不得损坏;(二)合理使用车辆,不得私用;(三)保持车辆清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第十条车辆维护保养由公司指定的维修点负责,维修费用由财务部门支付。
第十一条车辆发生故障,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第四章车辆报废与处置第十二条车辆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因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应予以报废。
第十三条车辆报废前,财务部门应组织评估,确定报废车辆的残值。
第十四条报废车辆的处理方式如下:(一)出售: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出售报废车辆,所得款项上缴公司;(二)报废回收:将报废车辆交由具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所得款项上缴公司。
第五章车辆费用核算与报销第十五条车辆费用包括购置费、维修费、保险费、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等。
第十六条车辆费用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车辆费用应真实反映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二)合法性:车辆费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三)合理性:车辆费用应在合理范围内,不得浪费。
第十七条车辆费用报销应提供以下凭证:(一)购置发票;(二)维修发票;(三)保险单;(四)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等相关票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税局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行车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地税局所有公务车辆,包括轿车、越野车、面包车等。
第三条地税局车辆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车辆购置第四条车辆购置应遵循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原则。
第五条车辆购置前,需经局领导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车辆购置经费应纳入年度预算,不得超支。
第七条车辆购置应选择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供应商,确保车辆质量。
第三章车辆使用第八条车辆使用实行统一调度,严格按照规定用途行驶。
第九条车辆驾驶员应持有有效驾驶证,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第十条车辆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应保持车辆整洁,定期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报告。
第十一条车辆不得用于私人事务,如需借用,需经局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车辆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保持车辆行驶速度合理,严禁超速、违章驾驶;(二)遵守交通信号,确保行车安全;(三)文明驾驶,礼让行人;(四)不得酒后驾车、疲劳驾驶;(五)不得擅自改变车辆用途;(六)不得在车内吸烟。
第四章车辆维修与保养第十三条车辆维修与保养应选择具有资质的维修单位,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四条车辆维修费用应纳入年度预算,不得超支。
第十五条车辆维修与保养记录应完整,包括维修时间、维修项目、维修费用等。
第十六条车辆维修与保养周期应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和厂家要求执行。
第五章车辆报废与更新第十七条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年限时,应及时报废。
第十八条车辆报废前,应进行技术鉴定,确认报废资格。
第十九条车辆报废所得款项,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车辆更新应遵循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原则。
第六章车辆安全管理第二十一条地税局设立车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二)组织开展车辆安全教育培训;(三)定期开展车辆安全检查;(四)及时处理车辆安全事故;(五)加强车辆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税务车辆管理,确保车辆使用安全、高效、经济,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税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税务部门所有公务车辆,包括公务车、执法车、服务车等。
第三条税务车辆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合理使用,节约成本;3. 严格管理,责任到人;4. 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税务部门成立车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税务车辆管理的全面工作。
第五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税务车辆管理制度和办法;2. 审核车辆购置、更新计划;3. 监督检查车辆使用情况;4. 处理车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5. 定期向税务部门领导汇报车辆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税务部门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车辆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1. 负责车辆购置、更新、报废的申请、审批和实施;2. 负责车辆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3. 负责车辆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4. 负责车辆保险、税费缴纳等工作;5. 负责车辆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第三章车辆购置与更新第七条税务车辆购置应遵循以下程序:1. 需求部门提出购置申请,说明购置理由、车型、用途等;2. 车辆管理部门审核申请,提出购置建议;3. 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审批;4. 购置车辆,签订购置合同。
第八条税务车辆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 按照车辆使用年限、技术状况和行驶里程等因素确定更新时间;2. 选择性能优良、节能环保的车型;3. 遵循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第四章车辆使用与维护第九条税务车辆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严格按照车辆使用范围和规定用途使用车辆;2. 驾驶员应持有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经过专业培训;3. 车辆不得用于私人目的;4. 不得私自改装车辆。
第十条税务车辆维护应遵循以下规定:1. 定期进行车辆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2. 车辆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理,确保车辆安全行驶;3. 驾驶员应掌握车辆维护保养知识,发现车辆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车辆管理,确保车辆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公务车辆,包括公司购置的各类机动车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车辆登记管理第四条车辆购置:公司购置车辆需经相关部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购置车辆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车辆性能良好。
第五条车辆登记:车辆购置后,应及时办理车辆登记手续,包括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车辆保险等。
车辆登记信息应完整、准确。
第六条驾驶员管理:驾驶员须持有合法的驾驶证,一年以下实际驾龄需通过公司内部考核方可用车。
驾驶员需提供本人驾驶证复印件,填写《驾驶员登记表》。
第七条车辆使用登记:车辆使用人需填写《车辆出车登记表》,包括出车时间、地点、行驶里程、油耗等信息。
车辆使用人需按时出车,并如实填写出车记录。
第八条车辆维修保养:车辆维修保养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驾驶员发现车辆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
维修保养记录应完整、准确。
第九条车辆保险:车辆保险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公司要求进行投保,确保车辆在发生意外时能得到及时赔偿。
第三章车辆使用管理第十条车辆调配:公司总务课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统筹安排车辆使用。
车辆调配应遵循先远后近、先外地后市内的原则。
第十一条车辆使用:驾驶员在出车前,应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安全、可靠。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
第十二条车辆行驶: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保持车辆整洁,不得在车内吸烟、乱扔垃圾。
驾驶员应爱护车辆,不得擅自改变车辆外观、内饰。
第十三条车辆加油:驾驶员应按照规定加油,不得使用非正规加油站的油品。
加油记录应完整、准确。
第四章车辆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车辆考核:公司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车辆使用效率、车辆保养、驾驶员表现等。
第十五条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驾驶员和车辆使用部门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驾驶员和车辆使用部门进行处罚。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交通规费的管理,规范交通规费征收和使用,保障交通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交通规费,是指由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征收的公路通行费、港口费、航道费、客货运输管理费、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附加费、车船税、车辆通行费等。
第三条交通规费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征收、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合理;(二)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财政监督;(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第四条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交通规费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交通规费管理工作。
第二章征收管理第五条交通规费征收的范围、标准、期限等,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六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依法设立,取得相应的征收资格。
第七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征收管理制度,明确征收程序、责任分工、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八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使用统一票据,确保票据的真实、合法、有效。
第九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加强对征收人员的培训,提高征收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十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流程等信息。
第十一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费争议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收费争议。
第十二条交通规费征收单位应当定期对征收情况进行自查,并向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使用管理第十三条交通规费的使用应当遵循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财政监督的原则。
第十四条交通规费的使用范围包括:(一)公路、航道、港口、客货运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交通事业发展、维护和改善;(三)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监督等行政经费;(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
第十五条交通规费的使用应当编制年度使用计划,经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交通规费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挪用、截留、侵占。
附件: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车辆购臵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34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车辆购臵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以下简称车购税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从车辆购臵税收入中安排地方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车购税资金实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不得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
第四条车购税资金的项目管理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主(其中用于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的项目管理以商务主管部门为主),资金管理以财政部门为主。
第二章支出范围和补助标准第五条车购税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以下内容:(一)交通运输重点项目;(二)一般公路建设项目;(三)普通国省道灾毁恢复重建项目;(四)公路灾损抢修保通项目;(五)农村老旧渡船报废更新项目;(六)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七)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八)内河航道应急抢通项目;(九)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项目;(十)国务院批准用于交通运输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支出,是指用于纳入交通运输行业规划范围的地方交通运输重点项目的支出,主要包括公路(含桥梁、隧道)建设、公路客货运枢纽(含物流园区)建设、内河水运建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支出。
该项支出分配采用项目法,具体各类型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按照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执行。
第七条一般公路建设项目支出,是指用于国家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之外的一般公路建设项目的支出,主要包括支持农村公路(含桥梁)建设、农村公路渡口改造、农村客运站建设和普通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支出。
该项支出分配采用因素法,切块下达地方。
第八条普通国省道灾毁恢复重建项目支出,是指补助地方因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导致普通国道、省道严重损毁而实施恢复重建的支出。
支出范围包括:普通国道、省道因暴雨、台风、强震和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及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公路路基、路面、桥涵及其他交通设施严重受损,以恢复原用功能为主的重建性工程项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05.03.29•【文号】国税发[2005]47号•【施行日期】2005.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车辆购置税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发布日期:2008年1月17日实施日期:2008年1月17日)废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5]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据一些地区反映,《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60号,以下简称160号通知)中存在一些政策界限不够清晰、管理方式难以确定问题,要求总局及时明确。
现补充通知如下:一、关于纳税申报问题(一)《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表》金额单位可暂取整数,保留到元。
(二)回国服务的在外留学人员(以下简称留学人员)在办理免税申报时,除了按照160号通知规定提供相应资料外,还应提供所在地海关核发的《回国人员购买国产汽车准购单》(以下简称准购单)。
凡是不能提供准购单的留学人员,车购办不予办理免税手续。
(三)已使用未完税车辆,如果纳税人主动申请补税,但缺少《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其他相应资料的,车购办应受理纳税申报。
二、关于计税依据问题(一)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自初次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使用年限未满10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按每满1年扣减10%,未满1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二)已使用未完税车辆发生转让、补税行为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三、关于税款征收问题(一)车购办在为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手续时,应实地验车。
(二)车购办对已使用未完税车辆除按照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补征税款外,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规定加收滞纳金。
第五章车辆购置税的检查第一节车辆购置税概述一、纳税义务人(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置本条例规定的车辆(以下简称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车辆购置税。
(二)所称购置,包括购买、进口、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行为。
(三)所称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部队以及其他单位;所称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个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二、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车辆购置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
具体征收范围依照本条例所附《车辆购置税征收范围表》执行。
附:车辆购置税征收范围表应税车辆具体范围注释汽车:各类汽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50km/h,发动机汽缸总排量不大于50cm3的两个或者三个车轮的机动车二轮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或者发动机汽缸总排量大于50cm3的两个车轮的机动车三轮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或者发动机汽缸总排量大于50cm3,空车重量不大于400kg 的三个车轮的机动车电车:无轨电车:以电能为动力,由专用输电电缆线供电的轮式公共车辆有轨电车:以电能为动力,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车辆挂车:全挂车:无动力设备,独立承载,由牵引车辆牵引行驶的车辆半挂车:无动力设备,与牵引车辆共同承载,由牵引车辆牵引行驶的车辆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柴油发动机,功率不大于7.4kw,载重量不大于500kg,最高车速不大于40km/h的三个车轮的机动车四轮农用运输车:柴油发动机,功率不大于28kw,载重量不大于1500kg,最高车速不大于50km/h 的四个车轮的机动车(注:表中50cm3=50立方厘米)车辆购置税征收范围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并公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三、车辆购置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车辆购置税的税率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10%。
车辆购置税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并公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二)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按应税车辆全部价款确定的计税依据(1)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①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②“价外费用”是指销售方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和手续费、包装费、储存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保管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主管税务机关在计征车辆购置税确定计税依据时,计算车辆不含增值税价格的计算方法与增值税相同,即:不含税价=(全部价款+价外费用)÷(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摘自国税函【2006】第1139号)(2)纳税人进口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2.按核定计税价格确定的计税依据(1)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车辆①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国家税务总局参照应税车辆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规定不同类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②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车辆,计税依据由车购办参照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摘自国税发【2004】第160号)(2)购买自用或者进口自用车辆纳税人购买自用或者进口自用应税车辆,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按照最低计税价格征收车辆购置税。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最低计税价格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依据车辆生产企业提供的车辆价格信息并参照市场平均交易价格核定的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
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是指纳税人申报的车辆计税价格低于出厂价格或进口自用车辆的计税价格。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3.按特殊规定确定的计税依据(1)底盘发生更换的车辆,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的70%。
同类型车辆是指同国别、同排量、同车长、同吨位、配置近似等(下同)。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2)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自初次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使用年限未满10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按每满1年扣减10%,未满1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使用年限10年(含)以上的,计税依据为0。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3)对国家税务总局未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型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比照已核定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征税。
同类型车辆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并报上级税务机关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应制定具体办法及时将备案的价格在本地区统一。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4)进口旧车、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受损的车辆、库存超过3年的车辆、行驶8万里以上的试验车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车辆,凡纳税人能出具有效证明的,计税依据为其提供的统一发票或有效凭证注明的价格。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5)对于已使用未完税的免税车辆,免税条件消失后,纳税人依照《征管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纳税申报时,其提供的《机动车行驶证》上标注的车辆登记日期视同初次办理纳税申报日期。
主管税务机关据此确定车辆使用年限和计税依据。
(摘自国税发【2006】第123号)(6)对于国家授权的执法部门没收的走私车辆、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并拍卖的车辆,其库存(或使用)年限超过3年或行驶里程超过8万公里以上的,主管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提供的统一发票或有效证明注明的价格确定计税依据。
(摘自国税发【2006】第123号)4.其他规定(1)纳税人以外汇结算应税车辆价款的,按照申报纳税之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基准汇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额。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2)已使用未完税车辆发生转让、补税行为的,计税依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第六条核定。
(摘自国税发【2005】第047号)对已使用未完税车辆,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车辆购置税条例第六条规定确定计税价格。
(摘自国税发【2006】第123号)(3)关于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离任回国进境自用车辆缴纳车辆购置税有关问题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2月1日起,我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离任回国入境携带的进口自用车辆(以下简称馆员进口自用车辆),免征关税。
现对馆员进口自用车辆申报缴纳车辆购置税计税依据如何确定问题通知如下:①馆员进口自用车辆在申报缴纳车辆购置税时,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海关《专用缴款书》核定的车辆完税价格,确定车辆购置税计税依据。
②馆员是指我驻外使领馆享受常驻人员待遇的工作人员,不包括驻港澳地区内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我驻境外机构的工作人员。
③馆员在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时,除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外,还应提供以下资料:一是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驻外使领馆人员身份证明》第三联原件;二是本人有效护照的原件和复印件。
④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资料审核无误后,将《驻外使领馆人员身份证明》第三联原件、护照复印件以及文件规定的其他资料一并留存,并为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事宜。
⑤馆员进口自用车辆如发生过户或转籍行为,主管税务机关不再就关税差价补征车辆购置税。
(摘自国税发【2005】第180号)(三)应纳税额的计算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四、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及纳税期限(一)征收机关车辆购置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二)车辆购置税的纳税环节纳税人应当在向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机构办理车辆登记注册前,缴纳车辆购置税。
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征收制度。
购置已征车辆购置税的车辆,不再征收车辆购置税。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免税、减税车辆因转让、改变用途等原因不再属于免税、减税范围的,应当在办理车辆过户手续前或者办理变更车辆登记注册手续前缴纳车辆购置税。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三)车辆购置税的纳税地点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车购税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纳税人应到下列地点办理车购税纳税申报。
1.需要办理车辆登记注册手续的纳税人,向车辆登记注册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不需要办理车辆登记注册手续的纳税人,向所在地征收车购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四)车辆购置税的纳税期限纳税人购买自用应税车辆的,应当自购买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进口自用应税车辆的,应当自进口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应当自取得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
车辆购置税税款应当一次缴清。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五、纳税申报车辆购置税实行一车一申报制度。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一)征税车辆纳税申报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如实填写《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纳税申报表),同时提供以下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复印件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下简称统一发票)报税联由主管税务机关留存,其他原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退还纳税人。
(摘自《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1.车主身份证明(1)内地居民,提供内地《居民身份证》(含居住、暂住证明)或《居民户口簿》或军人(含武警)身份证明;(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提供入境的身份证明和居留证明;(3)外国人,提供入境的身份证明和居留证明;(4)组织机构,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2.车辆价格证明(1)境内购置车辆,提供统一发票(发票联和报税联)或有效凭证;(2)进口自用车辆,提供《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海关代征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海关《征免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