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69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第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问题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10某6 8某60 12某2700某8 12某4 6某5002、笔算:12某4 180某3 105某7 832某9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
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
(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某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某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提出要求:① 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3、组织沟通。
(1)口算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
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14某10=14014某2=28140+28=168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
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
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
设问:这个1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14个十,是140,是14乘10的积。
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2024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笔算乘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实例讲解。
3.练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口诀,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笔算乘法方法(1)教师通过黑板演示,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步骤。
(3)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尝试解释笔算乘法的步骤。
3.实例讲解(1)教师选取几个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实例,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一起完成实例计算。
(3)教师针对实例中的易错点进行讲解,提醒学生注意。
4.练习与巩固(1)教师布置几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提高。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解释笔算乘法的步骤。
教案:《笔算乘法》-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感。
教学重点:1.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正确进行笔算乘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运算规则。
2. 引入乘法,让学生思考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3.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模仿计算过程。
三、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四、应用(10分钟)1.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
2.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并进行计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强调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及正确进行笔算乘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这个细节是整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乘法运算的技能。
详细补充和说明:1. 笔算乘法的步骤:(1)将两个数写成竖式,个位对齐。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11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30×40=80×30=900×10=60×70=21×20=88×10=13×30=32×20=2、笔算:24×3=38×2=『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
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复习导入口算: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我来问,你来答。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问题: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二、学习例1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解法1:20+20+20=60解法2:2×3=6 20×3=60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笔算乘法教案优秀7篇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
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笔算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口算:2×3= 4×2= 3×3= 5×2=2. 出示情境图:每套书有 12 本,王老师买了 3 套,一共买了多少本?(二)探究新知1. 列式:12×32. 尝试计算(1)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2)用口算的方法计算:10×3 = 30,2×3 = 6,30 + 6 = 363. 学习笔算乘法(1)教师板演笔算过程:1 2× 33 6(2)讲解算理:先将 3 与个位上的 2 相乘得 6,写在个位上;再将 3 与十位上的 1 相乘得 3,写在十位上。
(3)学生模仿练习(三)巩固练习1. 课本做一做2. 计算:23×2 31×3 123×2(四)课堂小结1.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2.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五)布置作业1. 课本练习十二第 1、2 题2. 拓展练习:421×2 324×2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笔算乘法》教案优秀6篇篇一:笔算乘法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借助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点子图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出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出示课题)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1、估算:我们能不能估计出它的结果?估一估,14×12大约是多少?比如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追问: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个12,C:少估了2个14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1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同桌交流:能不能当小老师给你的同桌讲明白呢?(学生同桌互相交流)4、全班汇报: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1)连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或者12+12+12+……+12+12=168(14个12相加)(2)连乘:14×2×6=168,14×3×4=168……(3)拆数:14×10+14×2=168,12×10+12×4=168(4)竖式:14×12―――――2814―――――168逐一请学生上台汇报,把竖式和拆数两种典型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不进位)
教
学
过
程
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
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
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出来(教师带领学
生一起计算,强调计算方法与书写格式)。
师:刚才老师说过,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现在我们把最后的得数就叫做积。
知道了这些,谁能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用文字表述出来?
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
相加(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读)。
1、运用所学知识
(1)、大家来填顺口溜
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___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___条腿。
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___条腿。
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___条腿。
(2)、我会填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
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
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五、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