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
- 格式:pdf
- 大小:531.44 KB
- 文档页数:3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起因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8T02:36:39.95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8期作者:卢雄1 张欢2 李海庆1 [导读]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广泛,逐渐成为各种原因所致脾功能亢进首选的治疗手段[1]。
(1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西贺州 542899)(2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科教科广西贺州 542899)【摘要】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Embolization,PSE)主要适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脾脏功能亢进,还应用于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患者,是目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
本文就PSE术后不良反应(肺炎、上消化道出血、脾脓肿、脾坏死、顽固性腹水、胸腔积液、肠梗阻、胰腺炎)的起因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
【关键词】部分性脾栓塞;术后不良反应;起因探讨;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8-0012-02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partial splenic embolism Lu Xiong1,Zhang Huan2,Li Haiqing11 Interventional Department, Hezhou People's Hospital, Hezhou,Guangxi 542899, China2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Hezhou People's Hospital,Hezhou, Guangxi 542899, China 【Abstract】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is mainly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Splenic hyperfunction caused by portal hypertension in cirrhosis,and also to patients with blood diseases such as thalassemia,hereditary polycythemia,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etc.It is currently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method for treating hypersplenism in decompensated stage of cirrhosi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SE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pneumonia,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spleen abscess,spleen necrosis,refractory ascites,pleural effus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pancreatitis).【Key words】Partial splenic embolism;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Cause discussion;Response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广泛,逐渐成为各种原因所致脾功能亢进首选的治疗手段[1]。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阐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
方法:2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前给予充足的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呃逆等都得到控制,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结论:掌握脾栓塞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脾动脉栓塞术护理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已被认为是脾功能亢进治疗的首选方法。
PSE通过栓塞物阻塞脾动脉分支,减少了脾脏血供,使外周脾实质梗死和机化,脾静脉到门静脉的血流减少,门脉高压得以缓解,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得以控制。
同时,术后脾脏仍有25%~40%的正常血供,不但取得了与脾切除同样效果,而且保留了脾脏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手术的安全性。
但栓塞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是不可忽视的。
2004年5月~2012年5月对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PSE术治疗,经术前的充足准备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4年5月始,对20例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年龄37~73岁,均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B超均现示脾大,患者明显脾功能亢进,其中13例反复出现腹水。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例,于出血停止后1个月行PSE术。
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栓塞范围30%~70%。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一般病程长,对这一新的治疗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要安慰鼓励患者,协助医生向患者详细介绍这一新疗法的治疗原理和该疗法的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介绍手术操作方法及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需要患者如何配合。
脾栓塞术后护理及如何预防并发症脾栓塞术是一种针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以及脾脏破裂、出血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它是借助介入放射学通过动脉插管,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性的向脾动脉或者脾动脉末梢上的分支注射一定的栓塞物,让脾脏的部分区域因为血液不流通而梗死、机化,从而起到部分脾脏切除的效果。
运用脾栓塞术进行治疗,可以保留一部分的脾脏维持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脾功能亢进以及脾脏破裂出血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脾栓塞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的康复痊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患者脾栓塞术后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在脾栓塞术后应该如何进行护理才能更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呢?1.对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在手术之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密切的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且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发生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术后对于穿刺点的护理患者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手术的穿刺点进行护理,穿刺部位需要用沙袋按压6小时以上,并且要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穿刺一侧的肢体要保持伸直,不能屈膝,要避免因为患者的肢体产生活动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叮嘱患者尽可能平卧24小时之后再进行活动。
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没有出现出血或者淤血或者血肿等情况,同时要观察患者穿刺侧足部的动脉的脉搏情况,以及穿刺侧肢体的颜色、温度以及知觉与反应情况。
1.术后发热情况的护理脾栓塞手术后患者在第3~第14天之内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一般发热属于中度热,但是如果患者合并了其他的感染,也有可能会出现高热的情况,并且发热现象的时间会更加持续。
因此在患者进行脾栓塞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对于轻度发热的患者可以暂时不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现象时,要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要注意因为患者可能有脾功能亢进现象,机体内部的血小板较低,所以不可以使用酒精进行擦拭,避免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现象。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
方法对33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行PSE治疗并予精心的护理。
结果除1例脾动脉严重畸形而未成功外,其余3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疼痛,6例术后有恶心呕吐,2例术后尿潴留,2例插管处淤斑,2例反应性胸膜炎,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掌握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脾动脉亢进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脾功能亢进是一种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脾大,外周血一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或全血减少,而骨髓相应的造血细胞增生,摘除脾脏或毁坏脾功能后血细胞减少缓慢或恢复正常[1]。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SE既缓解脾功能亢进,又能保留部分脾脏免疫功能[2],己成为脾亢患者的首选。
我院于2010年4月~2012年6月共开展在DSA下行脾动脉栓塞术33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3病例,1例因脾动脉严重畸形而失败,实际病例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0.25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0例,B级2例,C级为0。
乙肝肝硬化30例,丙肝肝硬化2例。
1.2 方法于右侧腹股沟韧带下1.5~2.0cm股动脉搏动明显的内侧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s法穿刺,置动脉鞘以肝管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门脉处,造影示:脾动脉增粗、迂曲,脾脏明显增大,可见脾口下叶动脉,再以微导管送至脾下叶动脉,即注入浸注头孢呋辛之明胶海绵细颗粒之混悬剂,透视证实部分血管闭塞后拨除导管,穿刺处压迫20分钟后加压包扎,平车返回病房。
2 结果分析3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栓塞术后外国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13例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达到正常值(术后三周)。
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在DSA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9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8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男59例,女39例,年龄19-64(平均41.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做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并经B超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脾肿大等。
1.2治疗方法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术,穿刺成功后置入5.0OF的鞘管,通过鞘管送入5.0OF的COBRA或RS导管,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用庆大霉素浸泡后的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混入造影剂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栓塞,栓塞范围30%-60%。
2 护理体会2.1术前完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检查纠正低蛋白血症,术前24小时服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3次/天,术后连续服用3天,术前4小时禁食、水、备皮,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2栓塞反应观察与护理脾栓塞后出现发热、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为栓塞术后综合症,常持续5-7天。
(1)发热与脾组织缺血、坏死所产生的吸收热有关,本组98例术后均出现发热,体温达37.5-39.6℃一般为3-14天,鼓励病人多饮水,温水擦浴,高热持续不退的可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或冰敷,体温下降出汗较多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根据情况补液。
(2)疼痛与栓塞后梗死与肿胀、包膜紧张度增加有关,本组98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位于左上腹或左下胸部,疼痛程度与梗塞面积呈正比,多于术后12-24小时出现,7-14天逐渐减轻,一般使用止痛药可控制,如布桂嗪、曲马多、杜冷丁,同时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和感知程度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3)胃肠道反应:30例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术后使用胃复安或昂丹司琼,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
发表时间:2018-05-29T15:47:15.7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高东文[导读] 为了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效果,我院对42个患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
高东文
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医院 161200
摘要:为了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效果,我院对42个患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经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观察分析,发现了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根据结果分析,脾栓塞体积较大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更高。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脾栓塞;肝硬化;并发症
1 PSE治疗概述和试验
1.1 患者选择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也叫PSE,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肝硬化还有脾亢具有较好的疗效,对肝脾的免疫也没有影响,开始普遍使用在治疗中,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小。
PSE的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这对患者造成了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PSE治疗方式带来的并发症,我院对42例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观察术后的变化情况。
患者的选取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在经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确定所患疾病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同时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做过PSE治疗的患者;肝硬化已经发生感染者;心脏出现衰竭的患者;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等。
患者对治疗的同意书签署完毕之后,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做CT检查来判断情况。
表1 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临床资料
1.2 术后的并发生参考标准
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划分,轻微的并发症,也叫作栓塞后综合征,这种情况不会引发其他的病症,简单的治疗可以去除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恶心、缺乏食欲等情况。
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长期的照顾,避免造成严重的病症,还可能引起死亡,包括肺炎、腹膜炎、胰腺炎和血栓等病症。
1.3 治疗过程
治疗之前要求时间内患者口服诺氟沙星,30分钟前注射抗生素,使用适当的技术穿刺股动脉,导丝导引下放入5F导管,直到脾动脉主干处,进行三维造影,并且计算直径为1mm的动脉数量。
根据数量的计算准备适当数量的栓塞材料,小心胰背动脉等动脉的交合处,然后将岬聚乙烯醇或者三丙烯微球的混合制剂采用低压流控技术注入其中,多次进行造影观察动脉的数量变化,还要观察血液的流动速度,适时调整栓塞,治疗完成后根据情况进行抗生素使用。
1.4 计算栓塞体积
进行脾栓塞的体积的计算,治疗后进行脾脏CT检查,得到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这三者的图像信息,观察患者的梗死区域,呈现低密度,延迟期的观察结果更为明显,图像的处理重建厚度是1mm,之间没有间隔。
通过三维图像的分析计算,将非梗死区域的边界绘制出来,之后再进行计算,得到没有栓塞的脾体积,还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获得治疗前的脾的体积,计算出相关的脾栓塞率。
1.5 统计学分析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信息使用是均数±标准差,数值使用百分数和分数,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都是采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严重并发症的关系,还采用了受试者特征曲线来进行临界值表达,根据变量的复杂程进行划分。
2试验结果
2.1 脾栓塞程度分析
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PSE术前脾体积为平均(794.7+391.8)cm3,术后脾栓塞体积、脾栓塞率分别为平均(512.7+297.0)cm3、(62.819.9)%(图1)。
图1 脾栓塞率相关影像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PSE术后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其中5例(男3例,女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表2),发生率为7.9%。
4例左下肺肺炎伴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穿刺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后好转:4例大量腹水患者经抽腹水同时给予白蛋白、利尿剂后,腹水逐渐消退;1例细菌性腹膜炎伴腹水患者因持续性发热(>390C)和腹部疼痛,出院4 d后重新人院,腹腔穿刺发现有多种细菌感染,给予联合抗生素、放腹水、白蛋白输注和利尿剂治疗,42 d后康复出院;3例脾-门静脉血栓患者给予抗凝处理3个月,
复查结果表明血栓溶解消失;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充体液、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治疗,19 d后康复出院: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科药物和胃镜套扎治疗后,暂时止血;1例脾脓肿患者,术后持续腹痛、高热(>390C),11 d时出现左上腹膨隆,皮温增高CT检查显示脾脓肿形成(图2),后转入肝胆外科作脾切除术。
5例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无死亡。
表2 PSE术后严重并发症
图2 脾脏在PSE治疗后脓肿
3讨论研究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
自Maddison在1973年报道采用自身血凝块经导管栓塞脾动脉治疗脾亢获得成功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发展,PSE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肝硬化脾亢首选治疗方法。
肝硬化脾亢临床特点与其它类型脾亢不同:肝硬化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大;由于门静脉高压形成,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及腹水。
因此,肝硬化脾亢患者经PSE术治疗后更易诱发感染、大量腹水。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PSE术后并发症发生与脾栓塞程度密切相关,脾栓塞程度越大,越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本研究中5例患者发生严重并
发症,其中左下肺肺炎伴顽固性胸腔积液4例.均为采用脾外周栓塞法:由于栓塞体积过大,术后造影发现脾上极动脉完全闭塞:由于左侧膈肌与脾上极紧贴的解剖关系,脾上极梗死后易出现无菌性炎性渗液,脾区疼痛引起呼吸运动受限,造成支气管排痰不畅,甚至导致左下肺肺炎:门静脉高压使得胸壁静脉回流不畅,可能导致顽固性胸水。
治疗前给患者服用适量的药物可以降低门静脉的压力,在治疗后应该支持患者进行自由呼吸,适当的半卧或者坐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肺炎症状。
栓塞体积大会引起强烈的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现象,导致血液蛋白下降,门静脉的高压会引起腹水问题,肝功能受损也会导致这些问题出现。
所以在治疗前应该进行肝脏保护,调节栓塞程度来维持肝功能,之后要补充蛋白物质,提高食欲,减少腹水现象出现的可能。
治疗过程中将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栓塞体积进行控制,避免食管发生黏膜损伤,造成出血问题。
适当的进行胃镜观察,使用食管套扎处理,防止出血,治疗操作需要保持无菌的环境和仪器,很大的程度能够避免脾脓肿的出现,应该保证治疗中的操作经过无菌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肝功能处于C级,之后5个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这与肝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C级肝功能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后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现象。
保证肝功能正常在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减少栓塞并且进行肝保护治疗,PSE对肝硬化脾亢有着较好的疗效,但是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4 结语
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效果都有着较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朱义红,黄钢,王书长,等.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疗效的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5):142-143.
[2]白云磊.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J]. 心理医生,2017,23(17).
[3]王一飞,刘利珍,朱峰,等.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J]. 肝脏,2017,22(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