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 格式:ppt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41
国家司法考试卷三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1.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试卷三第86题)A.法定代理人的被代理人都是无诉讼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B.法定代理人与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上具有相同的诉讼地位C.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所实施的行为和发生的诉讼事件的法律后果与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和发生的诉讼事件的法律后果相同D.法定代理人与当事人都属于诉讼参加人的范畴正确答案:A,D解析: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人。
《民事诉讼法》第57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民事诉讼意见》第67条规定,在诉讼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间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当事人没有《民法通则》第16条第1、2款或者第17条第1款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指定该法第16条第4款或者第17条第3款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期间的法定代理人。
可见,法定代理人的被代理人,仅限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选项A正确。
尽管法定代理是全权代理被代理人进行民事活动,但法定代理人仅具有类似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他们与诉讼当事人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别。
例如,法定代理人只能以当事人的名义起诉或者应诉;裁判所针对的不是法定代理人而是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如果法定代理人死亡,法院可以另行指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引起诉讼程序的中止,而在一些身份关系案件中,如果诉讼当事人死亡,则会引起诉讼程序终结。
由此可见,法定代理人与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上具有类似的诉讼地位,而不是具有相同的诉讼地位,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所实施的行为和发生的诉讼事件的法律后果与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和发生的诉讼事件的法律后果还是有差别的。
例题分析一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是非题:()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均属于程序法,所以他们的任务是相同的。
二、单选题: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社会冲突是()。
A、最有效的手段B、最方便的手段C、最直接的手段D、最迅速的手段三、多选题: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说法错误的有()。
A、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B、民事诉讼法是民事实体法的从法,是辅助法C、民事诉讼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D、民事诉讼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E、民事诉讼法是我国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四、名词解释:民事诉讼五、简答题:简述民事诉讼的特征。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一、是非题:()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诉讼是变更之诉。
二、单选题:诉权是()的权利。
A、原告享有B、被告享有C、双方当事人都享有三、多选题: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诉权的主体为()。
A、原告B、被告C、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D、法院四、名词解释:诉权五、简答题:简述诉权的功能。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是非题:()法院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二、单选题:在民事诉讼的原则中,区别于刑事诉讼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A、当事人有处分权B、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C、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D、强调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三、多选题: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可以()。
A、以口头方式辩论B、以书面方式辩论C、在法庭辩论阶段进行辩论D、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进行辩论E、仅在法庭阶段辩论四、名词解释:两审终审五、简述题:简述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主体围和情形的规定。
第四章主管与管辖一、是非题:()管辖权的转移,实质是级别管辖的变动。
二、单选题:主管实质上要解决的问题是()。
A、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B、人民法院的审判权问题C、级别管辖D、地域管辖三、多选题: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是:()。
A、涉外案件B、重大涉外案件C、海事案件D、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四、名词解释:移送管辖五、案例分析:江城县天一公司与临山县钢管厂在市某区订立购销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为市某区。
第一章任务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4张)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地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司考必背:民诉法(第4章~第5章)第四章当事人本章内容:1.当事人概述;2.原告与被告,必考;3.第三人,每年必考,注意有独三和无独三的区分4.共同诉讼,必考;5.诉讼代表人一、当事人概述(一)谁能成为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资格)1.自然人注意:(1)个体工商户:①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为当事人。
②登记经营者和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登记经营者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被告。
③有字号的,以营业执照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同时注明经营者的基本信息。
(2)对侵害死者遗体、遗骨以及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行为提起诉讼的,死者的近亲属为当事人。
2.法人(未注销)3.其他组织(注意1、2、5、6)(1)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业;【陷阱】:个体工商户(也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者为当事人。
(2)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合伙企业;①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合伙企业:合伙企业为当事人。
②未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人合伙:全体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
【陷阱】:合伙企业和个人合伙的区分在于是否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4)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5)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结构;(依法登记与领取营业执照缺一不可)(6)依法成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7)经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企业、街道企业;(8)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组织注意:其他组织只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原被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是民事主体)。
(2)第二类:确认之诉中,对诉讼标的有确认利益的人(三)谁能够自己参加诉讼(诉讼行为能力)1.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2.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能够作为当事人(有诉讼权利能力),但必须有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参加诉讼(没有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变更1.因当事人死亡:①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裁定诉讼中止。
第一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二、民事诉讼是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审理和执行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1.包括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两个方面。
2.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3.特征:a、国家公权性b、程序性c、强制性、终局性、权威性4.民事诉讼在民事纠纷解决体系中的地位:a、主导性地位b、最终解决方式c、法律监督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活动和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事诉讼法的特征:a、基本法律b、公法c、程序法第三节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体依据、任务与效力一、民事诉讼法的立体依据1.以宪法为依据2.结合民事审判工作实际、立足中国国情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1、保护民事诉讼权利2、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3、确认和保护民事实体权利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可对依法不享有或者放弃其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有约束力)2、对事的效力:a、民事纠纷案件b、选民资格案件c、民事非讼案件d、商事纠纷案件e、劳动争议案件f、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g、申请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h、人民法院以及海事法院审理的海事、海商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没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色1、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
2、重视调解,调判结合。
3、强化民事诉讼的监督。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诉与诉权一、诉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进行裁判的请求。
诉的要素:1、当事人2、诉讼标的3、诉的理由诉的类型:1、给付之诉2、确认之诉3、变更之诉反诉:是指法院受理本诉后,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
民事诉讼法第五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第一节 谁有权提起诉讼第二节 当事人的确定第三节 当事人适格第四节 诉讼代理人第三节 当事人适格当事人适格n当事人适格,是指就具体的诉讼案件,判断法院究竟于何人之间作出本案判决,对此纠纷的解决最有意义。
n当事人适格涉及的是形式上当事人对案件的诉讼标的有无诉讼实施权的问题。
n诉讼实施权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原告或者被告对以诉的形式主张的权利实施诉讼的权利。
n当事人拥有诉讼实施权,该当事人就是适格当事人,也称正当当事人。
本案适格是指原告是否依照实体法享有他所主张的权利以及该权利是否是针对被告。
n原告依照实体法享有他所主张的权利,被称之为主动适格;n原告所主张的该权利是针对被告,则被告被动适格。
如何判断当事人适格n如果原告依照实体法享有其所主张的权利,且该权利是针对被告的,则原被告系案件的适格当事人。
n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作为诉讼标的的民事权利或者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适格当事人。
《民诉法解释》第53条到72条针对当事人适格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n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
n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n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受害人提起诉讼的,以接受劳务一方为被告。
n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为当事人。
有字号的,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经营者的基本信息。
n在诉讼中,未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
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
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被推选的代表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
n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
n企业法人合并的,因合并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企业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第一章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审理和执行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2.诉: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
诉具有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功能,是民事审判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3.反诉:是指法院受理本诉后,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
本诉的原告在反诉中称“反诉被告”,本诉的被告称为“反诉原告”。
4.诉的变更:通常指诉讼请求变更。
广义的理解是将诉的变更视为诉讼请求的变化,狭义的理解仅仅指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变动。
5.诉权: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对其民事权益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6.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裁判的权利主张或者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诉讼的对象。
•第二章既判力: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法院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拘束。
第四章回避制度:是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应当退出该案审理活动的制度。
第五章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1.当事人:民事诉讼当事人,简称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人及其相对人。
2.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权利”,是指能够称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
3.当事人适格:是指在具体的诉讼中,作为本案当事人起诉或应诉的资格。
适格的当事人,又称为正当当事人。
4.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法院必需合并审理并在裁判中对诉讼标的的合一确定的诉讼。
5.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