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81.01 KB
- 文档页数:21
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非常份额或绝对控制权下,通过设立子公司、购买股权、开展合作项目等形式,在一个国家获得或增加对企业的控制权,并进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实际运营活动的行为。
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实践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化经济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经济体的居民通过购买或设立境外市场的股权、购买投资项目的资产或充实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帐户上的资本流入,以获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并从中获益。
1.2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接近性、资源获取、成本优势、技术与管理经验引入等。
不同的国家和企业可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不同的动因,这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等因素。
1.3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技术转移、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外汇收入等。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本外流、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2.1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0年至2019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从3,102亿美元增长到19,757亿美元。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2.3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荷兰是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2.4 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跨国公司在生产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例举了邓宁、维农和小岛清等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十分活跃。
为了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以邓宁(dunning)、维农(vernon)和小岛清(kojima)等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1.国际投资折衷理论在邓宁的国际投资折衷理论主要由oil(ownership-internalization-location)范式构成。
区位(location)优势属于东道国优势,跨国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区位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地理位置等;另一是由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oil范式中的另两个要素是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前者指跨国公司本身所拥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是跨国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后者指跨国公司通过内部交易替代外部市场交易所带来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这是跨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相对于其他跨国经营形式的优势。
邓宁认为只有当内部化了的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同时存在时,才会产生跨国直接投资行为(表一):注:?%h表示厂商具有该优势;?妆硎境?具体来说,区位优势主要取决于:1)劳动成本由于国际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因而导致各国实际工资成本存在差异。
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时,必然优先考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特别是当产品技术已经标准化以后,跨国公司更倾向于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
2)市场购销因素东道国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市场购销因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化时代,全球经济增长的桎梏是来自于需求,而不是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