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韩关系的演变

中韩关系的演变

中韩关系的演变
中韩关系的演变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

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

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

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韩国企业把中国视为最终商品的消费市场,并建立“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战略,将把韩中两国的经贸关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原因分析。中韩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是诸多有利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总体来说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在经济贸易上存在互补性。

1、政治上,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联系的加强、东北亚局势的缓和为中韩经济关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韩国北方外交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为中韩经济关系的启动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中韩建交以及建交后两国高层领导人对中韩经济关系的高度重视为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韩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机遇和内在动力。中韩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促进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中韩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动力。中韩经济关系已有的成就为进一步扩大中韩经济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韩经济较强的互补性是中韩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2、历史、地理、文化上。中韩具有地理上的临近性、文化上的同质性和历史上的渊源性的特点,中国与邻国关系友好,加强贸易合作,可减少成本,互通有无,这也有利于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

3、区域优势导致贸易发展。如中国纺织业优势明显,成为纺织品主要出口国,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中国市场;同时,由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互补,韩国对中国投资步伐加快,投资地区从沿海向内地延伸,也加速了双边贸易发展。

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

二、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合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高额的贸易逆差、贸易争端等诸多问题日益显现。

(一)问题综述。中国对韩国投资项目数量多,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越来越大;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严重;贸易结构不合理;双方贸易存在摩擦和纠纷。(二)原因分析。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地扩大下去,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在发展中韩经济关系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政治上,东北亚地区存在安全隐患,这对中韩经济关系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构成威胁。美国因素和朝鲜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对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经济上,中韩经济关系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韩国金融危机对中韩经济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历史、思想文化上,中韩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历史隔阂成为两国经济关系顺利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中韩在文化上的某些差异也对中韩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近期整个国际经济走软的形势下,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此外,中韩两国的贸易依赖度及竞争度急剧深化,这将成为中韩两国未来贸易发展的极大障碍,进而对两国产业及经济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问题的解决

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中韩两国政府应加强经济合作和经济交流。中韩两国政府应加强经济合作和交流,目前存在的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多是以经济领域为主、自发地或者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仅仅依靠协商,没有强制性规则难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而这些问题只有在制度性安排或者约束机制下才可能解决。因此,中、韩两国可建立政府级的合作组织,设立政府间的常设机构,对中、韩两国现实可行的自由贸易领域和项目进行规划协商,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共同的可遵循的法律和法令,为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建设创造条件。

2、采取措施,缩减贸易逆差。针对我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情况,韩国应积极寻求合作点,减少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调节关税品目,消减高峰关税。同时,韩国也应该逐步开放市场,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尽早给予中国出口产品以公平待遇。中国在增加进口的同时,也应积极开拓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扩大对韩国的出口。韩国也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中国积极开展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以推动韩方减少对进口农产品设置的重重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检验检疫部门间的合作,便利货物流动。

3、有计划、分步骤地扩大合作。在近几年,全球兴起一股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的风潮。各国之所以如此积极促成、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其原因包括经济与政治双重目的。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如果一国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的对象是它的主要贸易伙伴,则可以促进贸易扩张,有助于该国经济福祉的提升。其次,参与区域贸易协定有助于参与国扩大市场腹地与整合生产要素,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将有助于该国企业发展与吸引更多外商投资。第三,参与区域贸易协定有助于推动参与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与落实制度化建设。第四,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也是避免被排除在区域经济整合外的必要途径,避免本国经济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政治角度而言,区域贸易协定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和平与安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有助于区域贸易协定参与国家之间建立彼此的互信与发展共同的经济利益,使各国倾向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的争端。另外,区域贸易协定将强化参与国整体的协商力量,以便在双边或多边的协商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区域贸易协定签订可以达成两项目标:发展与安全。这便是各国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自由贸易协定不可能在全产业一步实现。应该根据两国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优先展开合作的领域。中、韩两国可以在比较利益明显和技术水平相近的相对成熟产业领域首先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先限定在特定产业,不急于扩展。这样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避免大规模自由贸易对弱势产业的冲击。从自由贸易区角度看,目前中、韩两国若直接建立起全国性的自由贸易区可能会较困难,次区域性合作可以先行一步,促使局部领域或相近城市的合作。

4、加强两国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建立两国自由贸易区单靠政府的力量推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大企业、跨国公司的参与、推动与合作。两国企业应加强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跨越一些障碍和突破一些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在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中寻求更为基本的共性,求同存异。在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信任和理解,为解决两国的纷争和分歧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2]廉小梅.《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4.

[3]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M].西北大学.2008.

中韩经贸关系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贸易规模迅速增加。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互补中韩经贸贸易不平衡

中韩两国于1992年8月24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已经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主要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间接贸易或通过双方民间机构开展民间贸易方式的直接贸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达到近1600亿美元。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7年来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与服装、煤炭、电子零部件、冷冻水产品、玉米、钢材等,自韩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材等。

韩国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4万家,实际金额达38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

二、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贸易逆差严重

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和1991年,两国贸易中中方都是顺差,且顺差增长幅度较大,但自1992年建交以后情况中方已经逐渐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间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到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6年达到453亿美元,再创新高。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比较大能消费更多的韩国产品,而韩国的市场容量小,无法吸收大量中国产品。如2006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8%,而进口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6.9%。(2)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3)中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刺激了进口,消弱了出口能力。1992年中国取消了16钟进口调节税比鞥开始逐年降低关税,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

的关税持续下降,这些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是刺激了进口削弱了出口能力。(4)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2.中韩贸易摩擦问题

随着中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贸易摩擦也就不断产生。韩国队进出口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征弹性调节关税,利用“特别保护条款”对国外商品进入韩国设置“合法”障碍等,直接影响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外国市场的行情报告》,2005年,韩国对主要产自我国的63种主要农产品实施配额管理,超出配额的关税率高达200%,其中芝麻、大蒜、红豆、枣和绿茶的超出配额关税率竟分别达到630%、360%、607.5%、611.5%和513.6%。韩国政府2004年颁布的《海关法修正案》规定,包括红豆、黄豆、花生、人参在内的45种农产品和林产品(其中21种主要来自中国)进口量一旦达到规定的数量,将征收最高达到1067%的特别保障关税。除了关税壁垒外,韩国还对进口产品设置了各种非关税壁垒,如韩国采用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等手段,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截止2005年底,韩国实施的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调查分别达到20起和10起,对两国的贸易关系曾构成了实质性威胁。2000年6月1日韩国政府动用保障措施,对主要来自中国的大蒜征收315%的高额保护关税,中国政府也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于6月7日宣布暂停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手持(包括车载)无线电话机合聚乙烯。这次贸易战持续55天,结果双方都受到了伤害。2005年的泡菜风波中,韩国首先宣布中国泡菜有质量问题,停止进口中国泡菜,随之中国也宣布经检验进口的韩国泡菜质量不合格暂停进口韩国泡菜。这次贸易摩擦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虽然韩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两国的贸易争端暂时得以平息,但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深入发展,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幼稚产业和国内政治的需要,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摩擦还将继续困扰双边贸易关系。

三、发展中韩经贸关系的对策

中韩建交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使双方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对前面提到的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中韩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1.合理解决中韩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韩贸易逆差的存在对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双边磋商,进一步营造双方经贸合作的的优良环境,逐渐消除影响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贸易壁垒。对两国间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分歧进行沟通,并寻找相关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采取“以质取胜”的战略。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把比较优势提升到新的层次。目前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保住市场份额和增加出口值必须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此外,韩国政府也应该尽可能多的向中国开放市场。韩国企业只注重向中国出口,而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我们希望韩国能增加从中国的进口,使两国贸易在扩大中获得均衡发展。

2.废除各种贸易壁垒,妥善解决贸易摩擦

中韩贸易摩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韩国实行保护贸易主义做法,尤其是针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政策。因此发展中韩经贸关系需要废除各种贸易壁垒,韩国政府应该从两国经贸关系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调节关税项目,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限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韩国不应歧视中国出口商品,应该为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创造便利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并且客观公正的对待中国的市场

经济地位。

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的商品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贸易中产生一些问题甚至在个别商品上产生某些摩擦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解决。中韩两国都是WTO的成员国,应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通过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互利互让的原则妥善解决两国间的贸易摩擦,而不应该采取制裁或贸易战的办法加以解决。3.进一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增加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两国经贸发展,近几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目前中国对韩国的投资虽然有劳动力成本合物价高等不理因素,但是企业对外投资不只是降低成本,还有获得技术、市场和流通渠道等多种需要。现在中国企业对韩国的透支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和金额还很小,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也将扩大。

中韩建立FTA将促进两国经贸发展。中韩两国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研究达成协议,现在两国正在就建立FTA进行可行性研究。相信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随着“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等的实现,两国的经贸乃至友好关系也将跃上新台阶。

加强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交流有利于经贸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韩两国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学术交流频繁进行,对双方经贸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了双方经贸的顺利发展。多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相信随着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将为今后两国的经贸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开展广泛交流有利于增强友好关系。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广泛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如,两国的旅游人数和留学生人数均大幅度增长,两国在信息、企业、环保、资金、科技等领域都有很多合作,而且有的合作项目已经作为长期项目开展下去,加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相互理解和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加强。

四、小结

从1992年至今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韩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奠定了中韩经贸关系的基础,确保两国关系沿着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方向发展。尽管在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其前景是极其乐观的。因此我们应全面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及时妥善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不仅要随着自身经济发展需要,随时相应调整相关政策,而且要充分利用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经贸合作的力度。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韩之间的经贸关系在未来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何一鸣.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亚太经济,2007,2.

[2]吴宇.中韩经贸合作及对策研究.延边大学说是论文,2006,6.

[3]徐长文.中韩经贸合作发展新趋势.中国经济时报,2008,4.

[4]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0:434-436.

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

摘要:重韩两国建交近14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及各项合作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加强。中韩两国在电信、汽车、IT、金融、劳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资金、技术、环境和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也迅速开展起来。中韩为两国的经贸合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签订了有关的协议。今后中韩经贸合作关系一定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

是,入世后,中韩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互补变为在更多领域的竞争,这就需要两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避免过分竞争和不必要的摩擦,谋求两国经济关系朝着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韩经贸合作存在问题建议

Abstract:Heavy Han both countries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the recent 14 years,has all made the very big progress in each domain cooperation,in particular the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both sides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each cooperation developed with steady steps,obtain the amazing result,both countries day by day strengthened mutually for the important economics and trade partner relations.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domain and so on telecommunication,automobile,IT,finance,service cooperations have made the very big progress,in domain and so on fund,technology,environment and service cooperations also rapidly develops.The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also form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for both countries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has signed the related agreement.The next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enter a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 new stage.But,after being WTO entry,the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economy relations supplementary became by the past in the more domain competition,this needed both countries further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policy,avoided competing excessively and the nonessential friction,sought both countries economy relations to face the broader domain cooperation direction to develop.

Keywords: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Existence question Suggestion

1.经贸关系的特点

1.1双边贸易迅猛增长。中韩双边贸易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1992年两国建交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992年~2004年的十多年中,两国贸易由建交时的50.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23.4亿美元,增加了近十八倍,年均增长近30%。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8%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7%的水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突破900亿美元,达到995.6亿美元,同2003相比增长42 5%。其中,中方出口273.18亿美元,进口62

2.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 4%和44.3%。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为1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 %,提前3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中方出口351.1亿美元、进口768.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 2%和2

3.4%;中方逆差4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如不包括欧盟和东盟,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顺差来源。

双边贸易的顺利、快速发展首先与两国政府的支持是不无关系的。建交后,两国先后签署了《中韩政府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中韩政府渔业协定》等一系列政府协定,并成立了中韩经贸和技术合作联委会、中韩产业合作委员会、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中韩贸易实务会议等多种合作机制,为两国经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两国经济在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产品等方面较强的互补性也带动了贸易额的进一步增长。此外,也与中韩两国近几年来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很大关系。两国经济的增长,不仅为各自国家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同时也为各自的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1.2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高级化转变。多年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尤以原料型产品及制成品为主,如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农产品等。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对韩国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自2000年开始,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成为中国对韩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从2004年中国对韩国主要出口的六大商品来看,均大幅度超过2003

年水平。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贱金属及制品,比上年全年增长70%,其次是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也比上年全年增长50%。

2005年,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增长很快,其中增长最大的也是六大类商品。目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转化、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

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中,电子产品、钢铁制品、一般机械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出口量稳步上升,纺织原料及其制品由1995年的第一位逐步下降,到2002年已降为第五位,而机电类商品从1998年起一直保持第一位。2003年,中国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贱金属、矿产品、化工和谷物六大商品占我国对韩国出口总额的70%,这六大类商品对韩国出口与上年比增长平均在两位数以上,其中,机电音响设备增长率41%。

1.3中韩相互投资不断扩大。

1.3.1韩国对华投资不断加快。韩国对华投资始于1985年,到1992年之后,韩国对华投资(除1998年和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连续下滑外)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据韩方统计,2004年韩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27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中国已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国。中国商务部2004年引进外资的统计也显示,中国从韩国企业引进的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为最高。韩国政府决定在今后四年提供大笔资金支持风险投资,这必将掀起韩国企业的投资热情。“投资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的焦点话题和标志性口号。

1.3.2中国对韩国投资项目增长较快。中国对韩投资规模较小,尚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01年9月底,中国企业对韩投资共申报2554项,其中,2000年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1165项,占当年韩国使用外资项目的27.3%,数量上名列第一。近两年来,中国大型企业在韩国的投资有所增加,2002年10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出资970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成为上海企业在海外并购金额最大的项目。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看好韩国市场,在贯穿“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同时,加快对韩投资的步伐。1999年,中国企业对韩投资金额比1998年增加了23.8%,2000年同比增加了18.2%。随着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扩大对韩国的投资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另外,中国将在WTO规则下,以企业为主,更多地加强同韩国企业间的合作,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发展多种合作方式,推进全面的合作与交流。

2.中韩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贸易发展不平衡,中方存在严重贸易逆差。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迅速发展,韩国对华出口成倍增长,而中国则连年严重逆差,并有逐年增加之势。由1992年两国建交时的2.2亿美元一路攀升,1997年首次突破50亿美元大关,2000年达历史最高之后,2002年一举达到130.77亿美元,2003年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甚至突破了300亿美元达344.31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49.5%。1998年以来,中国贸易逆差额连年超过当年中国对韩国出口总额,自建交至2001年底,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累计已超过600亿美元。2002年,中韩贸易的逆差,中方逆差达到130.17亿美元。2003年更是高达230.14亿美元。对韩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

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迅速扩大;二是在双边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主导作用,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原材料部分被加工成制成品后返销韩国或销往第三国。这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阻碍了两国贸易正常均衡的发展。对于中韩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对韩国政府提出多次,但始终也没有得到解决。这主要是由于韩国政府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致使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

2.2关税、非关税壁垒严重,韩国实施贸易保护。目前韩方规定对27种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征收高额进口调节关税,其中有17种系主要或基本上从中国进口,如大蒜、蔬菜等农产品长期以来从中国进口,但受其高关税的影响(大蒜关税30%),我国上述产品向韩出口变得十分困难。韩国政府除采取关税措施外,还频频启用非关税措施,如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检验检疫措施(SPS)以及其他一些歧视性做法,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重重,对中国输韩商品造成严重威胁。受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药品(特别是中成药)等无法对韩正常出口。韩国对以上产品进口限制措施主要以检验、检疫和安全标准为主要手段(如韩国对农药残留检验的指标高达上百项),并在进口检疫和检验上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政策,如对中国农产品按6%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抽检率仅为3%。这种歧视性措施还体现在韩国对进口中国招标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上,对保证金交纳的条件也十分苛刻。

2.3“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的争议。中国属于市场经济,理由有三:一是资源配置已不是主要的了;二是市场的平等主体是各种所有制企业,如GDP中非国有制已达到70%,国有企业现在也要按市场规律运作,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三是中国的贸易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其中法律环境方面,三个外资法已修改,正在制定反垄断法,WTO总干事素帕猜先生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对法律的大规模修改。但是,目前韩国在裁量中国商品倾销时依然使用“非市场经济”标准,用第三国价格作为参照。例如,中国向韩出口的一次性打火机在指控存在倾销时就把泰国作为参照,这既不符合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事实,不公平地对待中国商品,也阻碍了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3.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建议

3.1解决中韩贸易中的贸易逆差问题。当前中韩贸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虽然在经贸交往中存在逆差是正常的,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平衡,但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边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目前,韩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有能力增加从中国的进口,使两国贸易在扩大中获得均衡发展。中国出口的增加,也有利于购买更多的韩国商品,从而提高双方积极性,为两国贸易提更大的发展空间。政府间加强对话与磋商,着眼于长远发展,在促进双方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改变双边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局面,使韩国认识到:欢迎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并努力增加从中国的进口,以平衡的方式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有助于中韩两国持久的合作。韩国目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所以,韩国有能力增加进口,特别是增加从中国的进口,用以解决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长期居高不下的问题。中国出口增加了,就有能力购买更多韩国商品,从而提高双方积极性,为两国贸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2妥善解决中韩两国贸易争端。加强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中韩双方应从大蒜案件、禽类案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双边磋商,不要动辄启用法律手段对簿公堂,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为,中韩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论是在WTO框架下解决,还是通过双边磋商,中韩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均有助于摩擦的解决,良好的贸易前景是不可逆转的。首先,两国政府机构应充分交流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并建立相关电子信息库,以便于信

息共享和查询。其次,要建立和加强两国贸易协调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双边关系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同时,对出现的摩擦和纠纷,要冷静地对待,不要滥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更不要实行歧视政策。第三,中方应推动韩方从两国经贸关系大局出发,进一步减少调节关税品目,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限制,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增加中国产品的进口。目前,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分布在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品及医药原料等。

3.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中国对韩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最为激烈,最容易受到冲击。近来两年来,我国输往韩国的产品结构虽有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我们要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出口的基础上,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特别是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如机电产品、新材料、生物工程产品等。

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目前中国在一些基础科学领域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如在航空航天、生物化学、纳米技术、农产品品种改良、发动机零配件、光电机械、宽带IP、网络视频、程控交换机等方面领先于韩国。韩国则在CDMA手机产品及芯片、汽车生产、造船等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4加强信息交流,加大双边投资力度。首先,要建立中韩双边投资信息平台。内容包括:投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发展及技术、技术标准、市场需求和中介机构等。其次,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提高中国对韩国经济的影响能力。尽管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但与韩国对华投资相比,不论投资数量是投资规模,相差甚远。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1月~11月,我国共批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5171项,实际利用韩资金额为63 32亿美元,同比增加56.4%;而同期我国共批准对韩直接投资90项,中方投资额为9亿美元。目前,在韩投资的中国企业“做小生意的不少,做大生意的却很少”。对此我们应有清醒地认识,否则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贸易逆差从而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第三,当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项目规模、投资战略,还是投资区域、投资结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韩国和我国西部地区经贸往来很少,双方贸易在中韩贸易中的比例非常低。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韩国企业加入西部大开发建设行列,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4.结论

中韩两国建交近14年来,双边经贸发展速度之快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贸易额有1992年的50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119.3多亿美元。中韩同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明显超过竞争性,虽然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诸如贸易逆差和关税壁垒等问题,但总体来说,两国的经贸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韩两国要扬长避短,解决问题所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两国经贸合作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必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大伟.《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关系现状》,外贸经济、国际贸易,1996年版

[2]王倩、曲为民.《中韩经济技术合作的问题及对策》,外贸经济、国际贸易,1995年版[3]冯赫.《韩中经济关系回顾与未来十年的展望》,外贸调研内参,2004年版

[4]陆燕.《世界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和趋势》外贸调研内参,2004年版

[5]徐丹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行业和区域选择》,外贸调研内参,2004年版

[6]樊兴丹.《今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情况分析》,外贸调研内参,2004年版

[7]范爱军、金宁.《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版

[8]《中韩经贸合作简况》,国际在线,2002年版

[9]《中韩经贸合作关系》,国际在线,2002年版

[10]David Hale and Lyric Hughes Hale:《China take off,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03

[11]CLSA:《Korea and China Market Strategy》,June,2004

[12]Rongxing Guo and Eui GakHwang:《Cultural Divers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Panel of nations:Evidence from the 1982-97 Data,Kore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1.5.No.1,2002

[13]Sang-yirlNam:《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Potential in Northeast Asia,a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memorating the 3rd Visit of CES to Korea》,July5,2004,NEAK,Koreac

浅谈中韩关系

浅谈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韩国强势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使得东北亚区域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难于解决,而中韩关系也跌到历史冰点。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之间的关系变迁,阐述了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现状。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两国发展态势,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中韩关系;萨德系统;历史文化;解决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亚洲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大国,自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中韩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在政治方面,中韩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感觉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彼此为解决地区问题开展密切合作。中韩曾合作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同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伙伴,参与“10+3”会谈,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在文化交流方面,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据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然而近期以来,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萨德系统,使得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如今这股风波还在一路蔓延。接下来将分别从中韩历史关系和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二、中韩历史关系发展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是中国通过海上与之交往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韩交往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与山东半岛有关联,历代山东人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中韩 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国和包括今天南北两个朝鲜在内的整个朝鲜的关系,源远流长。远的不说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更和朝鲜密切相关。让我们中国人痛彻心脾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从日本侵夺朝鲜开始的。结果,应朝鲜政府之请出兵朝鲜的清朝军队,在平壤不明不白地让借机侵入朝鲜的日军占了上风,之后清军的北洋水师又在海战中全军覆没。软弱的中国清朝政府不仅损兵折将,还要赔日本银子,还被迫割让了台湾。 此后的朝鲜和中国,先后都投入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斗争了几十年,终于打到日本投降了,朝鲜半岛却分成了两半。是谁分的?不是朝鲜人,也不是韩国人,是一个美国人。他随随便便这么一划,就出来了这条三八线。虽然当时仅仅是作为苏美军队的临时受降分界线,但后来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的格局中变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政治分界线。而这个格局,显然是三八线两边的朝鲜人都很难以接受的。虽然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先后成立,使得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政权,但是南北双方都想完成半岛上同一民族的统一大业--甚至不惜诉武力,摩擦不断,最终酿成了内战。虽然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对立,但在完成民族统一的意愿上是具有同一性的:都不甘于充当强权政治棋盘上的棋子,都要对强者决定弱者命运的国际强权政治实行反抗和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朝鲜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不到一年之后,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原本属于朝鲜民族内战的战争因美国军队率先介入而转化成为一场有20个国家和地区军队卷入的国际局部战争,而且因美国军队兵临鸭绿江边危及了新中国的安全,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成为这场国际局部战争中冲突的一方。 抗美援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金日成也是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最早知道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我听说在我们棉布供应紧缺的时候,朝鲜的维尼纶帮助了我们。那时候,朝鲜是我们的"哥们儿",而韩国是敌视我们的。 可是,逐渐的,我开始感觉到这个"鲜血凝成的"友谊并不那么单纯,而是疙里疙瘩的。好像我们中国老是有些人对朝鲜不高兴--先是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在更不高兴他们一个劲地在那里试验核武器,搞得东北亚的人和全世界的人都不得安生。有些中国学术界的人甚至把中国派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都说成是中国"上了金日成的当",对朝鲜的"主体思想""先军战略"等等一概嗤之以鼻。 与此同时,中国在1992年和韩国达成了建交协议。韩国不再是我们的敌国了。两国关系17年来不断升温,按照官方的说法,已经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形之下,虽然中国和朝鲜也保持着高层往来,也有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还有效力,至少继续有效到2021年,但是与中韩关系相比,中朝关系明显冷清很多。两国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只有中韩贸易量的零头。对于朝鲜核试验的问题,中国官方谴责的调门也愈来愈严厉。总之,从我个人的感觉,中国和朝鲜虽然建交以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关系--历史让我们血流在了一起,《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也让我们两国成为盟友,但是中国官方和媒体造成的舆论,尤其是中国竟然认可了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已经让这鲜血凝成的友谊大大降温。 反观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关系已经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也确实主张与朝鲜半岛任何一方的交往都不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但是这些年来对南北朝鲜的实质性交往,一冷一热,对比实在鲜明。 朝鲜自从进行了核试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挑战者",被说成是挑战了半岛、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金日成在世时,也曾与韩方达成过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但是,朝鲜从无核到有核,只是表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追根溯源。事实已经证明,谴责

韩朝关系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韩 朝 关 系 对 我 国 的姓名:xxx 影班级 响2018年6月2号

目录 1、摘要………………第二页 2、关键词……………第二页 3、引言………………第三页 4、正文………………第三页 5、参考文献…………第八页

摘要:朝鲜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很快,其原因既有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也有政治上的相互需要,但制约因素也很多。双方合作的前景是好的,但也难免起伏波动。朝韩经贸合作对中国与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积极影响更多。中国应支持朝韩合作,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进而推进中朝韩的三方合作。 关键词:韩朝关系回暖、经济发展、韩朝关系发展对我国的影

引言:韩朝关系在近几年不断变化,时好时坏,两国关系的变化不但代表朝鲜与韩国的矛盾,也代表中美之间的矛盾,即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正文:鲜和韩国都是我国的近邻。近年来,朝韩之间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朝韩经贸合作前景如何,对我国同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一、朝韩经贸合作发展现状朝韩之间的经贸联系是从1995年开始的。这一年,朝鲜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向联合国人道主义机构提出紧急援助要求。韩国政府和人民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自1995年以来,韩国向朝鲜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粮食、化肥、食品、药品等,价值在40亿美元左右,有力地缓解了朝鲜的经济困难,也支持了朝鲜政治的稳定,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也得到很大缓和。

①1997年6月,金大中与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打开了南北经贸关系大门。10年间南北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一是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2005年朝韩贸易额突破10亿美元,2006年又达到13,4亿美元,到2006年底南北贸易额累计超过70亿美元。10年中,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从事南北贸易的企业(基本是韩方)超过500家,贸易品种在800个左右。二是人员往来急剧扩大。2002年南北往来人员突破1万人次,2004年达到2万人次,2005年达到6万人次,2006年又突破了10万人次,其中80%是从事经贸的人员。旅游人员的增长更快,去金刚山的韩国人2005年达到了30万人次,累计突破一百万人次。 ②三是开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势头较好。园区规划一期工程2002年动工,2007年完成,占地330公顷,总建设费用22亿美元,建成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生产基地。现在看,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到2006年底,人园的企业有23户,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 ③累计产值超过5 000万美元,出口1 300万美元。 ④韩国对朝鲜投资大部分投在开城_{业园区。韩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09心理李晓菲 1013409013 作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韩国面临着历史定位上的尴尬局面。纵观韩国(古朝鲜)历史,自有历史记载的公元前3世纪末起,到19世纪末为止,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古代中国境内政权的属国(地方政权)的形式存在的。而20世纪前半页民族、文化双重压抑的日据时代,更是朝鲜历史上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惨痛经历。1945年韩国建国及6、7十年代的经济崛起,是韩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独立,这也是韩国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伴随着主权的独立以及经济的崛起,韩国迫切的寻求民族文化的整饬以及民族心理的重塑。但是应该认识到,民族心理层面的重塑绝非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目前韩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激进与妥协、狂妄与失望相互交织着的摸索期。 自“世宗御制,训民正音,国之语音,异乎中国”的《训民正音》起直至今日约600年的去中国化运动、日据时代的文化灭绝的侵扰、以及当代韩国西化运动的兴起,造成了韩民族在历史传承及文化认同上的混乱。这种混乱使得韩民族整体迷茫,这种缺乏方向感的迷茫再加上急切希望获得外界认同的渴望,塑造了当代韩国人自卑与自大、极端与激进等典型的民族幼稚期心理。 自卑与自大,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表现在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一在于对中国影响的极力排斥。对于追求文化独立的韩国来说,中国是其不得不面对、但是又十分不情愿面对的一道坎儿,正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韩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洗中国影响的运动,这其中废除汉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其实,虽然彦文创造于李氏朝鲜时期,但其多用于下层民众生活,汉字却一直在上流社会中大行其道,汉字的认知也被视为知识分子与普通人分野。韩国大规模的废除汉字运动是在其独立后,也正是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朴正熙时代。由于韩政府数十年的导向作用,至1980年代中期,韩国的出版物等,开始逐渐降低汉字的频率。近年来由于韩民族主义者“彦文专用派”的不懈努力,汉字在韩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基本上寿终正寝。汉字的废止,对于韩民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彦文的使用确实对韩民族归属感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汉字的废止却又造成了韩民族自身历史延续的人为割裂,这加剧了普通民众历史认知上的混乱,为韩民族与周边邻国之间文化上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另外,韩国废止汉字的行为,在亚洲(特别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短视性,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再赘述。至于近年来韩国国内抢夺中国文化遗产的不和谐音调,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去中国化运动的一部分,反映了韩民族不敢正视中国的自卑心理。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二在于其从政府到民间情绪的敏感与脆弱。远有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后韩国总统数次致歉的事件,近有北京奥运会火炬首尔传递后韩总理“民族感情受到伤害”的言论。对韩国这种不够成熟的民族心理的分析,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一段回答来进行说明:“奥运圣火在韩国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摩擦,我们已就此多次向韩方做出了解释,我们的立场是清楚的。这起事件事出有因,我们应以客观、冷静、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有一些势力企图干扰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留学生为维护奥运火炬的尊严而作出反应,其中发生了一些过激行为。在此我们向在此事件中受到波及的韩方警员及有关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国在韩留学生都是像你所说的那样,不能以偏概全。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在海外的公民,包括留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们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中韩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一、中韩关系的发展现状:。二、中韩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是朝韩问题,2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三、中 韩关系前景展望: 【关键词】中韩关系;成就;发展;展望; 一.中韩建交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中韩建交20年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政治领域,20年间中韩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谈进行了55次,双边高层交流和外长定期互访形成机制。双边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了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及六方会谈,搭建了各方沟通的平台。在经济领域,中韩目前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206.3亿美元,是1992年的35倍。双边经济合作也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发展到包括投资、金融、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在人文领域,两国在教育、媒体、文艺、体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韩人文交流持续活跃,两国文化部门在文学、艺术、动漫、游戏、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双边人员往来达到640.5万人次,每周约有830趟航班往返于两国。两国还互为第一大留学生派遣国,官方和民间的人文交流双轨并行,稳步发展。在军事安全领域,中韩从军校交流开始,逐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08年,两国签署《有关建立韩中海空两军间直通电话及运营的谅解备忘录》,开通作战司令部级军事热线;2011年,两国又建立高级国防战略对话机制。总体上看,中韩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己进入“军事合作的低级阶段”。 中韩关系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是由于政治上的相互理解。中韩建交始于两国相互放弃敌视态度,达成政治上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美关系解冻,中韩关系也随之松动,官方的非正式交往和民间交往开始启动。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和韩国开展北方外交,冷战格局下中韩对峙的坚冰逐渐消融,

中韩关系的演变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 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 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

国内韩语专业开设现状调研报告书

国内朝鲜语(韩语)专业的开设现况调研报告书 一.国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1.河南省外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 【山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青岛滨海学院,曲阜师范学院等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 【吉林】延边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等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 【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学等 【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

【河北】河北大学 【陕西】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安徽】合肥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白云学院 2.河南省内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洛阳】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 【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 二.国内院校朝鲜语(韩语)课程开设状况 1.省外朝鲜语(韩语)课程开设状况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韩国语专业目前有教授7名,分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为确保教学质量本科生每年每班只招收15名学生。 ?教学内容:①韩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②应用韩国语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传译 ③对于韩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外交,政治,经济的广范围理解 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关比较的广泛知识 ⑤英语4级 ⑥独立的韩国语学习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

浅析当今中韩关系

浅析当今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关系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政治外交、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各个层面发展得都非常快。今年8月 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韩国李明博总统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20周年。从1992年建交,到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双边关系连续实现多次跨越,水平不断提高,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中韩关系合作发展 一、政治外交:合作和挑战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会晤、互访越来越勤。20年中,韩国共经历了五届总统,前四位总统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在他们的各自五年任内,分别都值访问过一次中国。两国元首级会晤多在出席国际会议中进行。但李明博总统上任半年内,中韩元首就互访过三次。其中李明博来过中国两次,胡锦涛主席访问过一次首尔。外电都认为这是中韩两国关系加强的重要指标。 2008年中韩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令中韩两国关系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2010年是韩国的“中国访问年”,人们有理由相信中韩关系在2010年将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然而,2010年3月26日发生的“天安舰事件”给近年来颇为顺畅的中韩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事件发生后,当国际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朝鲜时,中国对此却保持沉默,其后又接受了金正日的访华要求,这令亟需中国支持的韩国备受伤害,国内繁华情绪空前高涨,中韩关系出现裂痕。不过,中韩关系毕竟不同于中日关系,即使发生如此重大的政治纠葛,双方依然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克制态度。天安舰事件发生以后,两国政府领导人依然在各种场合频频出现,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升入的交流探讨。2010年4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赴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并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谈。2010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济州岛举行的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此后中韩两国高层交往与战略沟通密切频繁。两国领导人利用双边互访及国际多边平台,保持经常性会面,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密切的高层交往,深化了中韩政治互信,为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中韩双方都从战略高度看待双边关系,努力增进政治互信。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时事与政治课论文)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障碍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两国由破冰之旅发展到现在密不可分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政府和民间合作关系 ,仅仅用了21年的时间。21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中韩关系却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1992年 9月 , 即中韩建交仅一个月 , 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 , 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协定,启动了中韩关系发展的进程。建立外交关系后 ,双方历届领导人频繁互访 ,坦诚地讨论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确立了双方进行各领域合作的基础。2003年韩国现任总统卢武铉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推动了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方面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成果显著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1992年两国建交时 ,贸易额仅为 50亿美元 , 2004年达到 900亿美元 ,增长了 17倍。而且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 ,正处于发育阶段 ,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性高速增长 ,成为韩国提高产业结构的契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 ,在市政、场地等建设方面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 ,而韩国家电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热销显示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也是近几年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各界交往活跃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 ,是隔海相望的近邻 ,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两国民众的天然亲近感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国民比其它国家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 ,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随着双方交往的日益紧密 ,“韩流”和“汉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以强劲的势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同时 ,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 ,并在 2004年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另外 ,中韩在教育和旅游方面交流甚密。截止 2004年 3月韩国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接近 4 . 4万人 ,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数的 40% ,而中国在韩的留学生也已达到 6000多人。1998年中国政府将韩国地位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之一 , 2004年两国旅游人员往来突

中韩关系

关于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的探讨 游晓楠,10号,11英本五班 中韩在地理上是相互邻近的国家,并且自古以来文化传统就彼此交融。通过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我觉得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非常有必要,并且会双方受益。首先,中韩两国的经济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互补性。相对于韩国自然资源的短,中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和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广阔的中西部尚处于初开发阶段,因此两国之间能够互补。二是劳力资源的互补。中国有大量丰富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韩国的1/10, 而韩国虽然人口密度大,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生产量和出口量较大,以及人口老龄化,深感劳动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较高。三是产业结构互补。韩国新型的工业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低于韩国,虽然有某些尖端技术领先于韩国,但一般应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韩国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是、而过在产业结构层次上的姐i型互补格局也有利于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写稿、做共进关系。中韩两国彼此相邻,如果实现自由贸易,两国的交通便利和运输成本的优势将大大提高贸易的利益。 同时,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我将中韩建立贸易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为三部分。一是政治摩擦不断扩大。当前朝鲜半岛因为核危机而出现了出现了显得紧张局势,当然还有台湾问题,这都是我们当前应当密切关注的。因为关系到国家主权,多以在中韩贸易合作的问题上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政治因素。二是中韩贸易分工不合理,对于大幅度开放市场还有很大的顾虑。当前,中韩虽然已经在进行自由贸易协定对话,但并不是很顺利。从中国方面来看,虽然中国在原材料,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着较大的有事,但出口主要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为主,在中韩的产业分工体系当中处于较低的层次。而且大幅度开放市场可能会对中国的一部分产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对于韩国而言,食品加工,农产品等开放市场方面也有较多的顾虑和困难。三是韩国对中国贸易壁垒重重,从而导致两国的贸易收支失衡。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关于《中韩货物贸易现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韩经济一体化建设探讨 【第一章】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 【2.1】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2.2】中韩服务贸易现状 【2.3】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 【第三章】中韩间的直接投资现状 【第四章】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状 【第五章】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与韩国贸易一体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中韩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两国经济贸易至迟在中国春秋时代的齐国和古朝鲜之间就已开始,并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二战之后,受国际格局影响,中韩两国严重对峙,经贸关系一度处于全面禁止状态。直至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渐缓和,中韩两国从对峙走向和解,两国经济交往开始以民间贸易为起点逐渐发展起来。1992 年8 月24 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韩贸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韩国"北方外交"政策的实行,中韩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并发展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2.1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2.1.1 中韩货物贸易发展历程。 自1978 年中韩两国开启经贸往来,以1992 年中韩建交为标志,两国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1991 年,双边贸易发展比较缓慢。第二个阶段为

1992-2014 年,中韩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巨大进展。 (1)1978-1991 年中韩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韩建交以前,两国贸易方式以经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进行中转的间接贸易为主。如图2-1 所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呈上升趋势,且中国在与韩国的贸易中处于顺差状态,但贸易规模较小。由于中国没有报送1978-1988 年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因此,采用韩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加以替代。 1978 年,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路线,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敞开了国内市场,为韩国在华开展贸易提供了机遇。而韩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并跻身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经济的互补性为两国关系的和解提供了可能。1978 年,中韩两国经香港开始了间接贸易,开启了中韩两国的经济往来,两国贸易由全面禁止状态向间接贸易展开。1979-1983 年间,中韩货物贸易总额增长幅度较小,双边贸易额均未超过 1 亿美元,占中韩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均不到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引言 中韩建交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两国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但却并非一帆风顺。正确认识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将有助于中韩两国关系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前进。 ●中韩两国国民产生矛盾的起源及发展 1 历史、领土观的差异 (1)东北工程与高句丽问题 所谓“东北工程”, 是“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的简称, 是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的大型学术项目, 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为期5 年。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 东北地方史研究; 东北民族史研究; 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 中朝关系史研究; 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 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①其中, 有些文章认为, 两千年前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建立的“高句丽”王国, 与日后出现的“高丽”和朝鲜族不能混同。高句丽及在公元8~9世纪出现的渤海国, 皆属中国唐朝直接管辖的郡。中国学者的这一研究立场引起韩国学者反驳, 因为,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朝鲜, 他们的国民都认为, 发源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和渤海是韩民族建立的国家。2003年12月9日, 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等17个学会在首尔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 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韩国“开放国民党”发言人禹相虎指出, “北京对历史的持续歪曲是无法忍受的”。他要求首尔政府就此立即采取外交行动, 并警告北京此举将损害两国关系。韩国民间团体也强烈批判中国社科院的做法, 计划自即日起发起“拒绝前往中国旅游”的运动等。韩国《朝鲜日报》也认为“东北工程”不仅仅是学术研究, 而是带有极强的政治背景。该报强调“东北工程”由中国政府出资, 并且认为《光明日报》刊登的相关文章“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学术领域”。《朝鲜日报》发表社论称, “中国把历史问题当做国策事业并投入巨额资金肯定有政治企图。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是要重新确认与朝鲜族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 制造介入朝鲜地区的

美国战略改变对中韩关系的影响研究

美国战略改变对中韩关系的影响研究 中韩关系的发展已进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阶段,对整个东亚战略新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韩美关系历来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本文将从美国对外战略的高度,来研究美国战略改变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标签:美国战略中韩关系影响 中韩关系的发展已进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阶段,对整个东亚战略新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众所周知,韩美关系历来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受美韩同盟的制约,中韩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的牵制。 一、亚太局势的变化 东亚地区目前聚集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在规模经济方面,仅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据了世界20%的GDP,从长远发展来看,领先的亚太经济体必将主导世界经济[2]。譬如21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令世界瞩目的崛起速度,现已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中国实力的迅速增长,第一不安的便是美国。 在国际制度体系方面,一些亚太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综合国力都在迅速提高,地位也在不断变化,美国已越来越难以主宰国际制度体系。 在亚太,美日、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核心。近年来,日、韩军事能力增强,在处理地区问题上也时而会表现出与美国不同的立场。例如,韩国卢武铉政府铱“软化”同盟的举措,一度令韩美关系“异化”。这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美国政府也面临全力修复并巩固这些支撑美国主宰世界的基石的局面。 二、美国战略调整对中韩两国的影响 1.美国战略重点东移 一直以来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小布什政府时才迅速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高调宣称将“重返亚太”[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上任之初便一改以往优先出访欧洲的惯例而先访问亚洲国家,至此美国的战略意识已经非常明显. 2.美国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并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应付朝核问题上。主要原因便是想要以此牵制发展迅速的中国,特别是在针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争议问题上。 3.美国战略对韩国的影响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摘要 本文拟结合文化的特征及文化交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对中韩文化交流现状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当代文化交流对中韩政治、经贸和社会的影响,进而考察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我国面对未来两国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所要采取的措施,以引导中韩关系向有利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落实中韩首脑会晤中确立的建立中韩全面伙伴关系的战略决策,促进中韩关系的顺利发展。本选题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拓展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时段和研究范围;二是为以后更好地发挥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促进作用带来启示。 关键词:当代;中韩;文化交流;中韩关系

目录 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效 (4) 1.1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 (4) (1)教育合作迅猛发展 (4) (2)影视交流急剧升温 (4) (4)服饰交流方兴未艾 (5) (5)旅游协作势头强劲 (5) 二、当代中韩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5) 2.1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韩建交 (6) 2.2以文化交流为基础,两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度上升 (6) 2.3文化交流对两国社会的影响 (6) 三、中韩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7) 3.1“高句丽问题”为代表的历史领域认识问题 (7) 3.2中韩两国文化产品贸易极不平衡 (8) 3.3两国文化交流层次较浅 (9) 四、在处理未来中韩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我国的对策 (9) 4.1为建立互信互助的中韩关系而加强文化的交流 (10) 4.2冷静对待两国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效 1.1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 (1)教育合作迅猛发展 2004年在韩国境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达2.3万(2004年全年中国境外HSK考试总人数为3万人)。据新华网报道,韩国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书籍出版。每年在世界各地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中,韩国考生占到三分之二。“在‘韩流’、‘汉风’的直接影响下,中韩两国的人员交流也非常活跃。2006年访华的韩国人达39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万余人。2006年,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达5.7万人,在韩中国留学生也有1万余人,分别居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首位;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多达70万人。 (2)影视交流急剧升温 韩剧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电影《英雄》等也频繁登陆韩国。韩国人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首尔市里数十个电影院经常是座无虚席。大多数电影院既上映韩国本地的电影,也上演进口的电影。韩国电影大部分是历史电影以及一些现代情景喜剧。韩国的电影工业越来越现代化,一些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也大获好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电影反映人类文化与文明进步的同步性角度来看,中国电影几十年来在一些相当重要的方面确实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最近几年,韩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韩国电视剧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刮起了不小的韩流风暴。《大长今》、《对不起,我爱你》、《浪漫满屋》、《豪杰春香》、《18.29》、《美妙人生》、《悲伤恋歌》、《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爱在哈佛》、《巴黎恋人》、《My Girl》、《威尼斯恋人》等等一大批韩剧登陆中华大地。近十年左右,以电视剧为主要形式的韩国文化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形成了一股冲击我国文化市场的“韩流”。韩国电视剧往往注重展现生活化和平民化,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剧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场景布置时尚华丽,画面清纯高雅,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在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在韩剧里找到了知音,因此他们对韩剧很是认同,这就致使韩剧在我国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正在成为“韩剧迷”,韩剧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达到近年来的巅峰,“哈韩族”遍布大小城市。

中韩关系论文

摘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一些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双不对称”,双方货物与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增强政治互信,扩大交流与合作领域,实现双赢和地区多赢,是两国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贸易;合作:双不对称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双方只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

中韩经贸关系

中国与韩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 及发展前景 【摘要】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中韩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文章通过建交后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回顾,深入分析两国经贸交流中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韩国;经贸关系;发展问题;对策;展望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 1. 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现状 中韩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惊人。目前,中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大幅增长,双方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现状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在地理位置上拥有特殊优势。并且,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上的相似性,也为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尤为重要的是,两国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上较强的互补性为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自200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近几年韩国对中国的投资除实际投资金额低于日本外,投资项目和合

同金额均是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具有小企业占绝大比重、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特点。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动机主要是转移生产据点以调整成本结构,着重于利用中国的廉价经济资源,如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以减轻成本压力,继续维持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 3 中韩两国技术和服务贸易现状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两国签署了贸易、投资、海运、科学技术、和平利用核能等多个合作协定,建立了中韩经贸与技术合作委员会、中韩贸易实务委员会等多种合作机制。近年来,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在I T领域,双方的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此外,两国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少合作与往来,比如在旅游贸易方面和金融合作方面。 二、韩中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韩经贸关系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1. 国际环境对双方经济合作十分有利,给双方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大国关系的变化及东北亚的政治局势的缓和为中韩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与对峙局面有所缓和,形势基本趋于稳定,这对中国和韩国发展贸易极为有利。目前,

中韩关系的历史发展

中韩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韩关系史,是一部充满悲壮和曲折的历史。由于美苏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中韩两国在长时期内出现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对峙、经济上隔绝、文化上割裂的局面。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韩国推行“北方外交”,两国关系才逐步发生变化。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两国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正视,但是近些年来发生的文化侵蚀却又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起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将华夏五千年文明发扬光大。 正文: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18周年。18年前,中韩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交决策,开启了中韩关系史的新篇章。85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迅速发展,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甚至都超过了许多建交多年的国家。中韩关系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首先根基于两国关系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正是因为这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成了今日两国之间的文化矛盾,韩国的文化侵略情况越加肆无忌惮。 2005年10月:韩国申报「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006年7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2006年10月: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宣称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建议政府恢复汉字并申遗 2006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不止如此,其他三大发明他们也说是他们的!!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炎帝)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都是高丽人 2006年10月:韩国欲将「祭孔大典」申遗,并宣称考证孔子为韩国人 2007年6月:某韩企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更引韩剧《大长今》画面将之称为「韩国国饮」 2007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 2007年10月:韩国学者称中国神话大多源自韩国 炎帝、黄帝的神话源自韩国——韩国学者抛出了这个说法后,中国网友大为不满,认为“中国神话起源于韩国,这个结论本身就是韩国‘神话’!”此前韩国论证孔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也同样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质疑。 看来,炎黄子孙们并没有轻易把“祖宗”拱手让人。中韩两国的文化热论正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2008年6月:韩国韩医协会称韩国针灸标准替换中国成为世界标准 韩国人的文化侵略是以中国人的文化虚无为突破口。首先要中国人知道韩国文化的优秀。他们还是很飞心机的。从风靡全国的《大长今》到又长又臭的肥皂剧,还有无数的韩国演绎明星登陆中华大地,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吹遍中国,在媒体的煽动下,无数的年轻人成为了韩国演绎明星的拥趸,而中老年妇女们则成了韩国电视剧的忠实的观众。在这样的情形下,无疑给韩国人打了一个“强心针”,中国人基本就是文化虚无者,中国人好象都是没有自己文化主见的人。 韩国人知道,中国现在正在努力的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主要任务,等中国的经济改革基本完成以后,中国无疑将要更加强大,热门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将更加被边缘化,如果不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