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
- 格式:pptx
- 大小:983.74 K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的必要性:时代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出现了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①政治: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a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代替世卿世禄;b以俸禄制取代封邑制;c以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①军事: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①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①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春秋时齐国管仲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3、改革的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①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4、改革的可能性:1、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并发布求贤令,吸引有志之士;2、商鞅投秦,主张变法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①废井田,开阡陌封疆”作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作用: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①统一度量衡作用:便于赋税征收,有利于经济交流,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作用: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①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加强了专制统治①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以农求富”⑴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①实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促进封建经济发展⑵重农(本业)抑商(末业),奖励耕织①措施: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经营工商陷于贫困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隶②重农抑商政策(崇本抑末):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⑶统一度量衡①措施: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②作用: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⑴措施: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依照爵位高低占有田宅、奴婢;严禁私斗⑵目的:削弱奴隶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⑶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3、政治⑴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①世卿世禄制:是宗法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各级贵族凭借出身出任各类官职,并时代享有特权,战国时期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的做法取代②内容: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③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怨恨⑵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奴隶制上层建筑,建立封建上层建筑①内容:废除分封,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管理②作用: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4、司法⑴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①内容:什伍制:登记户籍,五家一伍,两伍一什,相互纠察;连坐法:一家犯法,各家举报,否则受同样惩罚②作用: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了兵源;使宗法关系转变为君臣关系,加强了专制统治⑵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作用: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轻罪用重刑,为秦暴政埋下了祸根5、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⑴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用封建法制统一人们的思想⑵内容:烧毁儒家和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⑶实质:文化高压政策⑷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6、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⑴内容: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男女别居);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发展小家庭生产⑵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