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人员清洗消毒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18.45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加工厂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一、前言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环,食品加工厂的清洁消毒操作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适用于食品加工厂的清洁消毒操作规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清洁消毒工作的流程,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
二、清洁操作1.清洁前的准备工作(1)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和设备,如擦拭布、清洁剂、手套等。
(2)清理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干净无脏污和残留物。
(3)将废物和垃圾放置在指定的垃圾箱中,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2.清洁操作的步骤(1)先用清水(或中性清洁剂)将污渍冲净,再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擦洗。
注意避免使用有毒、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清洁剂。
(2)清洗时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进行,保证全面彻底清洗。
(3)确保清洁剂彻底清除,不留下任何残留物。
(4)清洗后,仔细检查清洁区域,确保无污渍和脏物。
3.清洁频率(1)日常清洁:对于常用设备和工具,每日至少清洁一次,特别是使用后。
(2)定期清洁:对于一些难以清理的部分,如通风系统或管道等,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定期清洁。
(3)特别清洁:对于重要设备和工具,如冷藏设备、烹饪器具等,需要定期进行特别清洁,确保其卫生安全。
三、消毒操作1.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配备必要的消毒工具和设备,如消毒液、喷雾器等。
(2)将废物和垃圾放置在指定的垃圾箱中,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3)确保消毒操作的环境干净整洁。
2.消毒操作的步骤(1)按照标准比例配制消毒液,并确认消毒液的有效期限。
(2)根据需要,将消毒液倒入喷雾器中,并调整好喷雾器的喷射范围和强度。
(3)将消毒液均匀地喷洒在所需消毒的区域或设备上,确保覆盖面广泛且均匀。
(4)根据消毒液的说明,确保消毒液的作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标准。
(5)消毒结束后,用洁净的清水对消毒区域进行冲洗,确保无残留物。
3.消毒频率(1)定期消毒:对于频繁接触到食品的设备和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其卫生安全。
食品生产工厂基础知识一、工作服、帽、鞋要求1、工作服、工作帽一般采用白色,可以是分体或连体,生区与熟区用不同颜色工作服区分(也可用工服上的一部分比如衣领颜色不同来区分)2、工作服不能带有扣子和口袋,不能使用短袖,帽子应能包裹全部头发,防止头发在加工过程中掉入到食品中3、对于加工环境较湿,常需要水洗的车间,员工需穿雨靴,雨靴必须为白色防滑,对于干燥、用水量少的车间,员工可以穿运动鞋。
车间内禁止穿个人鞋子,出入车间必须更换。
连体工作服分体工作服二、更衣室更衣室要有一次更衣室和二次更衣室,在两个更衣室中间应建立淋浴室员工在一次更衣室内将各自的衣服鞋帽脱掉,放入更衣柜内,经过淋浴后进入二次更衣室,再穿上工作服、鞋、帽,经洗手消毒进入车间。
注:1、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更衣柜和二次更衣柜。
2、更衣室内要安装紫外线灯,并且每天上午开启40分钟,下班后再开启40分钟。
3、更衣室内禁止放零食,防止发霉变质起虫。
三、洗手消毒洗手消毒步骤:洗手池处要张贴洗手消毒示意流程图和洗手消毒程序文字说明,张贴位置要显而易见,并且尺寸适当,在洗手处任意位置都能看清。
洗手程序:湿润双手取洗手液双手搓擦20秒冲洗干净烘干酒精喷淋消毒洗手消毒所用到的设备、设施要求1、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必须是感应式、脚踏式或延时水龙头,主要是为了防止洗完手后再去关水龙头,对手部造成污染。
感应式水龙头手压延时水龙头脚踏式水龙头2、皂液器自动皂液器与手动皂液器都可以使用,皂液不能使用带有芳香气味的皂液,防止手接触食品串味。
3、干手器5、消毒设施手部消毒方式有:自动手消毒器、手部浸泡消毒槽手动皂液器自动皂液器不锈钢手消毒槽消毒试剂:75%酒精,50~100PPM氯制剂消毒液检测浓度:酒精检测采用比重计,每次配完后检测。
氯制剂消毒液有效氯测定:采用氯测试纸测试6、穿衣镜:穿衣镜可以安装在更衣室内,也可以安装在洗手消毒处,员工进入车间前面对镜子自检,着装是否符合GMP要求,头发有无外露等穿衣镜7、脚踏池脚踏池可以自建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水池,脚踏池消毒液浓度为200~250PPM,每4小时更换一次消毒水。
食品工厂常用卫生消毒方法及规范食品工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持食品工厂的卫生消毒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下面将介绍食品工厂常用的卫生消毒方法及规范。
一、常用卫生消毒方法1. 清洁消毒: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卫生消毒方法。
通过清洁工具、清洁剂及水来清除污垢、油脂等污染物,以减少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清洁消毒的主要步骤包括清洗、漂洗和消毒三个环节。
(1)清洗: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将各种设备、器具、工具等进行清洗,将污垢和油脂等污染物清除干净。
(2)漂洗:用清水将清洗剂残留物、污染物等进行冲洗,以保证表面的干净。
(3)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或消毒设备对清洗及漂洗后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2. 干热消毒:利用高温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杀死的消毒方法。
一般可使用干热箱、火焰烧烤等设备进行干热消毒。
(1)干热箱消毒: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入干热箱中,加热至高温,保持一定时间,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被高温杀死。
(2)火焰烧烤:使用明火将需要消毒的物品进行烧烤,以高温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烧灭。
3. 湿热消毒:利用高温和湿度的组合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杀死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湿热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和开水消毒。
(1)蒸汽消毒:使用专用的蒸汽消毒设备,将物品置于蒸汽中进行消毒,蒸汽的高温可杀灭细菌等微生物。
(2)开水消毒:将水煮沸后放入需要消毒的物品中进行浸泡,高温的开水能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4. 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常用的药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酒精等。
(1)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浸泡其中进行消毒。
(2)过氧化氢消毒:将过氧化氢与水混合后,喷洒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酒精消毒:将酒精涂抹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使酒精发挥杀菌作用。
二、卫生消毒规范为保证卫生消毒的效果,食品工厂应按照相关的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操作。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规范食品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规范(范例)目的适用范围3.定义4.职责5.程序5.1 人员手部清洗消毒规范人员手部清洗消毒方式1:洗手液+消毒水5.1.1 人员手部清洗:用清水将手部润湿,取一次按下洗手液储存罐的盖子后的流出量,对手部正面、背面、指缝等部位进行揉搓,指甲处可使用指甲刷搓洗。
5.1.2 人员手部清洗时间:时间为1520秒,根据洗手六步法洗手。
5.1.3 人员手部清洗频率:包装区域人员每2小时清洗一次,其他区域人员进出车间时清洗一次。
5.1.4 消毒液的配制: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为200ppm。
5.1.5 人员手部消毒:将双手手腕以下放入消毒液中。
5.1.6 人员手部消毒时间:浸泡15秒。
5.1.7 消毒水更换频率: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浓度不达标时,或消毒水较脏时现场配置。
5.2 人员鞋靴清洗消毒规范5.2.1人员工作鞋清洗频率:以工作鞋表面无明显污渍为标准5.2.2 消毒池消毒液配制: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为300ppm。
5.2.3 人员工作鞋消毒:双脚踏入消毒水池,消毒水的高度要超过鞋底。
5.2.4 人员工作鞋消毒时间:双脚在消毒水池内停留不少于3秒。
5.2.5 人员工作鞋消毒频率:每次进入车间时。
5.2.6 消毒水更换频率: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消毒水污浊时现场配置。
5.3 工器具清洗消毒规范5.3.1 清洗液的配制:使用75℃以上的热水,按5%的浓度配制洗洁精清洗后直接使用清水冲洗洁净。
5.3.2 工器具清洗时间:以除去工器具表面油渍、污渍为标准。
5.3.3 工器具清洗频率:按批量生产单位进行清洗,或工器具较脏时。
5.3.4 消毒液的配制: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为200ppm。
5.3.5 工器具消毒:采纳浸泡或擦拭的方式,对工器具表面进行消毒。
5.3.6 工器具消毒频率:包装区域生产使用前后,或生产中受污染后。
其他区域每天生产完后进行。
5.3.7 消毒水更换频率:包装区域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浓度不达标时,或消毒水较脏时。
食品生产单位卫生要求及清洁消毒规范1、目的指导生产一部落实食品生产过程中卫生管理,规范其卫生管理行为及其清洁消毒程序,保障产品品质,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2.1 适用于安徽巴莉甜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部。
2.2 本规范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不同清洁区人员(包括外来人员)、环境、设备及工器具卫生要求和推荐的清洗消毒方法,并明确了相关卫生操作要求。
2.3 生产工艺环节的清洗消毒不在本规范范围之内(如:戚风生产线、哈德曼吐司包装机)。
3、职责3.1 生产主管、班组长负责本规范的具体实施。
3.2 现场品控人员负责本规范的培训,监督执行落实情况。
3.3 质检部负责组织进行效果验证、监督抽查执行情况及考核。
4、术语定义4.1 清洁操作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的操作场所。
包括:成品加工包装车间、三明治车间、成品加工烤炉区域、隧道炉出炉口、冷却间、吐司包装车间、包装车间包材间。
具体划分见表1。
4.2 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所。
包括:醒发烘烤间、面包制作车间、配料制陷间、配料间、冷冻面团车间、成品加工车间前道、冷藏库、冷冻库、原料暂存区等。
具体划分见表1。
4.3 一般操作区:原料处理场所、材料仓库、外包装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次于准清洁操作区之作业区域。
包括原料预处理间(如原料挑选间、清洗间、解冻间等)、工器具清洗间、打码间、外包装间、冷库等。
具体划分见表1。
4.4 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厕所、更衣场所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具体划分见表1。
4.5 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所采取的操作过程。
4.6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消毒不能完全杀死细菌芽胞。
4.7 外来人员: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均为外来人员(包括检验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参观及审核人员等)。
表1 食品工厂各作业场所之清洁度区分5、卫生要求5.1人员健康及卫生要求5.1.1 员工应参加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
食品车间不同环节洁净度标准食品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洁净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洁净度的标准对于保证食品生产的卫生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食品车间的不同环节,介绍洁净度的标准。
一、生产准备环节1. 环境洁净度要求:a. 车间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应超过每立方米100个,并且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和控制。
b. 车间内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明显污染和异味。
c. 车间内不得存在死角、积尘或其他污染源。
d. 车间内的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清洗和消毒,以保证安全卫生。
2. 人员洁净度要求:a. 所有进入食品车间的人员应穿戴洁净工作服,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
b. 人员应戴着洁净的帽子和鞋套,以避免头发和灰尘对食品产生污染。
c. 人员进入车间前应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需要,应随时进行手部卫生。
二、原料处理环节1. 原料洁净度要求:a. 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已经过洗净和消毒处理。
b. 原料中不得有其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2. 设备与工具洁净度要求:a. 原料加工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清洗和消毒,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维护。
b. 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传送带、输送管道等也应保持清洁,并且易于清洗和消毒。
三、加工操作环节1. 操作者洁净度要求:a. 进行食品加工操作的操作者应穿戴洁净工作服,并进行手部卫生。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需要,应随时进行手部卫生。
b. 操作者禁止在车间内吃东西、喝水和吸烟。
2. 设备与工具洁净度要求:a. 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清洗和消毒,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维护。
b. 所使用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应洁净无污染、无异味,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成品包装环节1. 环境洁净度要求:a. 包装车间的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应超过每立方米100个,并且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和控制。
b. 包装车间内的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明显污染和异味。
食品工厂工作服洗消流程标准一、收取需清洗工作服:1、车间员工下班后会将工作服需清洗的工作服放在更衣室指定的工具内;2、清洗员到更衣室收取工作服,将盛放工作服的工具一并拉走,同时放下下次盛放工作服的工具。
二、配制杀菌液:洗衣机内先加定量水,按照1L水加65mg二氧化氯的比例添加二氧化氯,搅拌均匀后,备用。
三、工作服浸泡消毒:1、工作服浸泡前,先检查工作服口袋内是否装有杂物,有杂物的要及时清理,确认后浸入配好的消毒液内;2、一次浸泡不能太多,要使液面完全没过衣物;3、浸泡时间≥30分钟。
四、洗涤、脱水:浸泡完成后直接开始清洗、脱水。
五、晾干:1、清洗后的衣物要检查清洗效果,不能有异味和明显的污渍,如果清洗效果不好,则要再次清洗;2、清洗结束后,要及时从洗衣机中取出,用衣架挂在晾衣间晾干。
六、杀菌:1、杀菌间杀菌:关好杀菌间门窗,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杀菌30分钟;2、待杀菌间杀菌后,将晾干的工作服从晾衣间转移到杀菌间;3、打开臭氧杀菌机,设定杀菌时间30分钟,4、工作人员离开杀菌间,关好门。
七、分拣、整理:1、清洗人员先进行手部清洗,消毒(可用75%酒精);2、取出杀菌后工作服,在分拣房进行分类(男装、女装、外包装工作服、内包装工作服)、简单叠放后,放入经过杀菌的工作服转移工具内(密闭工具,不能是敞口的)。
3、注意清洗前和清洗后的工作服存放工具严禁混用。
八、送回车间:1、利用小推车将洗消后的工作服送回车间;2、过程注意不能打开盛放工作服的盖子。
九、晾挂、杀菌:1、先对手部杀菌;2、将杀菌后的工作服用衣架晾挂在工作服更衣室;3、离开更衣室前,打开更衣室杀菌灯。
十、附件:工作服清洗消毒记录表。
食品企业清洗消毒程序、消毒原则、消毒方法及清洗消毒计划目的制度规定本公司所有产品盛装用容器和车间进行消毒、方法、要求和检验方法。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盛装用容器和车间。
清洗消毒原则在整个清洗消毒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生产设备和容器消毒达标,不得残留消毒液,不得造成二次洗涤,影响产品质量。
与产品有关的设备、工装、包装物清洁、消毒要求更衣室使用紫外线消毒1次,生产后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60分钟,消毒时所有人员回避。
生产、包装区域每天生产前由生产车间主任负责使用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消毒时所有人员回避。
设备中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过辊每周用酒精喷洒消毒,生产频繁时应每两天用酒精喷洒消毒。
所有用于临时存放产品的材料架、小车、包装台须每周用酒精喷洒消毒,生产频繁时应每两天用酒精喷洒消毒。
材料存放区域、产品存放区域,日常用扫把清洁,定期每个月用臭氧发生器对其空气和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清洗消毒方法容器、工器具、消毒先用清洗液内外浸泡10分钟,再内外刷洗干净;用清水将容器(框子,不锈钢盆)内外冲洗干净;用热水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将消毒好的容器,用流动水内外冲洗60秒。
设备清洗消毒生产结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热水冲洗或者用酒精喷洒消毒,最后将其晾干。
原辅料库、冷库、成品库、半成品库日常用扫把将杂物扫除干净,定期用臭氧发生器对空气环境进行消毒。
非产品接触面: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避免设备运行时漏油、设备部件松动等现象;清除设备内的杂物。
正常生产时,每天在生产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的擦洗:清除杂物、异物;产品接触面用干净的抹布把灰尘、污物擦除干净。
生产开始前检查设备表面的清洁情况,必要时用抹布擦洗。
生产过程中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必要时进行擦洗,视情况选择用抹布直接擦拭,还是需要洗洁净消毒,再擦拭。
其他工具的清洁每天生产开始前,应对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用有洗洁净的麻布擦洗,必要时用硬毛刷把工具表面刷一遍,再用抹布擦洗两到三次。
餐厅、食品加工厂消毒消杀标准1. 引言餐厅和食品加工厂是与公众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场所,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消毒消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档旨在制定餐厅和食品加工厂的消毒消杀标准,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餐厅和食品加工厂提供统一的消毒消杀标准,明确消毒消杀的流程、要求和频率,以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3.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餐厅和食品加工厂,包括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等。
4. 基本原则- 卫生和食品安全是第一要务。
- 环境、设备、工具和人员均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消杀。
- 消毒消杀应使用合法、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和方法。
- 回收和处理废弃物需符合相关卫生规范。
5. 消毒消杀流程1. 清洁预处理:使用清洁剂对环境、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洁,去除污垢。
2. 消毒消杀预处理: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预处理,提高后续消毒效果。
3. 消毒消杀操作:使用合规的消毒剂和方法对环境、设备、工具和人员进行彻底消毒。
4. 清洗后处理:彻底清洗消毒剂残留物,确保环境、设备和工具的卫生与安全。
5. 检测验证:通过检测方法和设备,验证消毒消杀的有效性,并记录检测结果。
6. 消毒消杀要求1. 环境、设备和工具消毒消杀:- 食品加工设备、台面等接触食材的区域,每日至少消毒1次。
- 餐厅桌椅、地面等环境,每日至少消毒1次。
- 消毒消杀操作应涵盖所有接触区域,切勿遗漏。
2. 人员消毒消杀:- 所有参与食品加工和售卖的人员,必须在工作前和工作中进行手部消毒。
- 对于不同工作环节需要使用手套的人员,应定期更换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3.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合法、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消毒液等。
- 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或未通过检测的消毒剂。
4. 废弃物处理:- 废弃的食品、消毒剂等应正确分类,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内。
- 废弃物定期清理,确保无积存、无异味。
7. 监督和执行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餐厅和食品加工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并对消毒消杀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和消毒的方法一、清洗和消毒概念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物去掉。
“污物”确切的说就是存于食品接触表面为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
消毒是在清洗之后,用消毒剂破坏微生物的繁殖体,进而减少其它微生物的数量。
注意所有表面未经“清洗”,消毒剂是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
1、常用清洗药物:水、碱、酸、软化剂等。
水:要求是无微生物、中性PH值和低矿物成分,一般要软化和消毒处理;清洗消毒用水最好包括热水和冷水,而且压力较大。
对人工清洗来说,热水的温度应最低82℃或更高。
NaOH:作为普通清洗剂使用的最强碱,1%的NaOH溶液PH值大约为13。
由于NaOH的高PH值,它对溶解蛋白质特别有效,也可以皂化脂肪。
Na2CO3:中强碱,其1%水溶液PH值约为11。
其乳化脂肪、溶解蛋白质的能力一般。
对铝、锡、锌腐蚀性很强。
由于会产生CaCO3沉淀,所以不适用于硬水。
HNO3:强酸,1%水溶液PH约为1,对去除矿物质盐沉淀非常有效,也可以溶解一些蛋白质,HNO3对不锈钢、铝具有保护性,但会腐蚀铬、镍、锡材料。
HNO3具有杀菌作用;H3PO4:中强酸,其1%水溶液PH值约为3。
腐蚀性比HNO3弱得多。
因此被广泛用作酸请洗剂。
柠檬酸、醋酸、草酸:弱酸,PH约为4.5,主要用于非不锈钢材料的清洗,草酸特别适用于地板等锈斑的去除。
软化剂:当用硬水清洗时,碱液中会出现沉淀,防止:使用软水或添加试剂形成钙、镁的可溶性化合物。
2、清洗方法:有人工清洗和现场(Clean-In-Place)清洗,两种方式:现场(Clean-In-Place)清洗: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送入,时间3-5min。
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碱洗涤剂(0.5~1%)水温60~80℃,时间10-20min。
第三工序:用水冲洗附着残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洗涤剂,时间5-10min。
第四工序:酸液循环清洗,用1%-2%的硝酸,水温60~80℃,时间10-20min。
生产车间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建立生产车间清洗消毒程序及标准,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使之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适合于操作人员的手,车间地面、墙壁、顶棚,车间内所有的设施、设备、工器具及其它食品接触面,车间入口、更衣室、车间办公室等辅助设施的清扫、消毒与检查。
3.1 生产车间操作人员按本程序正确实施清洗操作。
3.2 车间主任、品管人员负责对车间卫生清洗消毒进行监督与检查。
不同区域先里后外,先净区后脏区,同一区域先上后下,防止清扫后的重新污染。
用浸过洗洁精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子细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擦洗,然后用浸泡于 100ppm 次氯酸钠并拧于半干的毛巾擦洗,内凹缝隙处用 200ppm 次氯酸钠;如发现天花板或者墙壁有损坏、脱落等可能时,及时报告厂长安排维护或者维修。
天花板与墙壁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正常情况每周日生产完毕后进行。
清洗后天花板墙壁完好平整,清洁,无污点,无易松脱部件、附着物与脱落瓷砖;消毒后符合公司关于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用浸过洗洁精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子细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擦洗,然后用浸泡于 100ppm 次氯酸钠并拧到半干的毛巾擦洗,再用 75%酒精喷洒。
如有油漆脱落或者有锈迹及时报告厂长即将安排保全工维护或者维修。
货架与工作台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清洗后货架与工作台完好平整,无污点,无水滴,无易松脱部件、附着物;消毒后符合公司关于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门窗用浸过洗洁精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冲洗,擦干后喷洒 100ppm 次氯酸钠;地面先用食用碱面刷洗,然后用清水冲洗,用刮子刮干后喷洒 100ppm 次氯酸钠;清扫时如发现地面、门窗及玻璃等有损坏、瓷砖脱落、锈迹等对产品的安全、卫生与质量存在潜在危害时,要及时报告厂长即将安排维修、清除。
地面、门窗每天生产结束后清扫一次。
清洗后地面、门窗完好,无污点,无杂质,无水滴;消毒后符合公司关于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食品工艺车间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1. 概述本操作程序适用于食品工艺车间的清洗消毒工作,旨在确保食品工艺车间的卫生安全和生产环境的洁净程度。
各项工作应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操作。
2. 清洗操作2.1 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好所需清洗工具和清洗剂,确保其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 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和鞋套。
2.2 清洗步骤1. 首先,确认清洗区域的设备已经断电,并贴上清洗通知标识。
2. 用清水将被清洗的表面彻底冲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
3. 使用适当的清洗剂,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示进行适量的涂抹和搓洗,确保覆盖所有需要清洗的部位。
4. 用清水彻底冲洗清洗剂,确保残余物被完全清除。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清洗完所有需要清洗的设备和表面。
6. 做好清洗记录,包括清洗时间、使用的清洗剂和操作人员等。
3. 消毒操作3.1 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好所需消毒工具和消毒剂,确保其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 确保清洗工作已经完成,并等待表面彻底干燥。
3.2 消毒步骤1. 首先,确认消毒区域的设备已经断电,并贴上消毒通知标识。
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示进行适量的喷洒或擦拭,确保覆盖所有需要消毒的部位。
3. 按照消毒剂说明书上推荐的接触时间,保持表面湿润。
4. 如果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喷雾器)确保消毒剂充分分布。
5. 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确保彻底消毒所有需要消毒的设备和表面。
6. 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剂使用量、消毒时间和操作人员等。
4. 清洗消毒后的处理1. 在清洗消毒工作完成后,彻底清洁和消毒所有用于清洗的工具、设备和表面。
2. 做好清洁记录,包括清洗工具和设备的编号、清洗时间和操作人员等。
3. 将清洗工具和设备妥善存放,防止二次污染。
5. 总结食品工艺车间的清洗消毒是确保食品安全和生产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本操作程序提供了详细的清洗消毒步骤和要求,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残留,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
食品加工消毒制度范文为了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本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加工消毒制度。
以下是本公司食品加工消毒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加工区域清洁与消毒1. 食品加工区域每天开工前和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2. 所有的加工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经过洗涤和高温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3. 工作台、墙壁、地板等工作表面和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干净,使用专门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二、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1. 所有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员工必须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2. 所有加工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工作服和鞋套进行工作,保持个人卫生。
3. 所有加工人员必须保持手部清洁,洗手前后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
三、食品原料的消毒处理1. 食品原料在进入加工区域前必须经过必要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2. 对于有高风险的食品原料,采取更严格的消毒处理措施,如高温蒸煮、浸泡等方法。
3. 对于从外部购买的食品原料,必须检查供应商的合规性和卫生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四、加工工艺中的消毒措施1. 在食品加工的不同阶段,必须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纯净度。
2. 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3. 加工区域必须定期进行杀菌处理,避免细菌滋生和繁殖。
五、食品加工环境的监测和调整1. 定期对食品加工环境进行卫生监测,包括空气质量、表面卫生等方面。
2. 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调整和解决,避免食品安全风险。
3. 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监测记录必须保存,并随时向相关部门展示和提供。
六、员工的培训和教育1. 对所有加工区域的员工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素养。
2. 向员工提供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手册,并确保他们严格执行。
3. 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指导,确保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食品加工消毒制度。
食品生产工厂基础知识
一、工作服、帽、鞋要求
1、工作服、工作帽一般采用白色,可以是分体或连体,生区与熟区用不同颜色工作服区分(也可用工
服上的一部分比如衣领颜色不同来区分)
2、工作服不能带有扣子和口袋,不能使用短袖,帽子应能包裹全部头发,防止头发在加工过程中掉入
到食品中
3、对于加工环境较湿,常需要水洗的车间,员工需穿雨靴,雨靴必须为白色防滑,对于干燥、用水量
少的车间,员工可以穿运动鞋。
车间内禁止穿个人鞋子,出入车间必须更换。
连体工作服分体工作服
二、更衣室
更衣室要有一次更衣室和二次更衣室,在两个更衣室中间应建立淋浴室
员工在一次更衣室内将各自的衣服鞋帽脱掉,放入更衣柜内,经过淋浴后进入二次更衣室,再穿上工作服、鞋、帽,经洗手消毒进入车间。
注:1、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更衣柜和二次更衣柜。
2、更衣室内要安装紫外线灯,并且每天上午开启40分钟,下班后再开启40分钟。
3、更衣室内禁止放零食,防止发霉变质起虫。
三、洗手消毒
洗手消毒步骤:洗手池处要张贴洗手消毒示意流程图和洗手消毒程序文字说明,张贴位置要显而易见,并且尺寸适当,在洗手处任意位置都能看清。
洗手程序:
湿润双手取洗手液双手搓擦20秒冲洗干净烘干酒精喷淋消毒
洗手消毒所用到的设备、设施要求
1、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必须是感应式、脚踏式或延时水龙头,主要是为了防止洗完手后再去关水龙头,对手部造成污染。
感应式水龙头手压延时水龙头脚踏式水龙头
感应式洗手池脚踏式洗手池
2、皂液器
自动皂液器与手动皂液器都可以使用,皂液不能使用带有芳香气味的皂液,防止手接触食品串味。
3、干手器
5、消毒设施
手部消毒方式有:自动手消毒器、手部浸泡消毒槽手动皂液器
自动皂液器
自动手消毒器不锈钢手消毒槽
消毒试剂:75%酒精,50~100PPM氯制剂消毒液
检测浓度:酒精检测采用比重计,每次配完后检测。
氯制剂消毒液有效氯测定:采用氯测试纸测试
6、穿衣镜:
穿衣镜可以安装在更衣室内,也可以安装在洗手消毒处,员工进入车间前面对镜子自检,着装是否符合GMP要求,头发有无外露等
穿
衣
镜
7、脚踏池
脚踏池可以自建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水池,
脚踏池消毒液浓度为200~250PPM,每4小时更换一次消毒水。
消毒液浓度采用消毒试纸检测。
消毒试剂可用氯制剂消毒液(二氧化氯----绿先锋、84消毒液、次氯酸钠---菌敌等)配制消毒水记录(记录表格见后表格)
脚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