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作者:严尽忠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4期

严尽忠

(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使英汉呈现出不同的句子结构,通过对比英汉句子的语序,有三个方

面的特征:一是时间顺序不同,二是因果和条件顺序不同,三是目的和结果顺序大致相同。英

汉句子的思维特征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英语重主语,汉语重主题;二是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三是英语先结论,汉语先叙述;四是英语时态清晰,汉语时态模糊;五是英语谓

语单动,汉语谓语连动。根据不同句子结构,本文探索了相应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句子结构;特征比较;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4—0133—02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严尽忠(1965—),男,河南驻马店人。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是

思维的符号,而思维是无声的语言。中西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两种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中的语法规则系统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如英语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等特征导致了汉语在这方面的语法空缺,容易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母语负迁

的后果。分析比较不同思维背景下的句子结构,可以减少两种语言思维定势的影响,避免中式

英语。

一、英汉句子语序特征与翻译

(一)时间先后的顺序不同

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短语或从句的叙述顺序比较灵活,可前可后,而汉语常按照

时间的先后的顺序叙述。在英译汉时,要把时间顺序译出来。如:No sooner had he got home than he was asked to start on another journey.他刚一到家,就又要出另一差。

(二)因果、条件关系的顺序不同

英语中原因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可放在主句的前面也可放其后,而

汉语句子通常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条件在前,结果在后。在汉译时,要按照汉语的习惯表

达出来。如:As it is snowing, we shall not climb the mountain.由于在下雪,我们不去

爬山了。

(三)目的与结果的关系基本一致

通常把表示行动的主句放在前边,表示目的的从句放在后面,但有时为了强调,也可以把

目的从句放在前面;如果是结果与理由的关系,通常表示理由的主句放在前面,把表示结果的

状语从句放在主句之后。英汉互译时,可按原句的顺序翻译。如:I have given him a key so that he can get into the house whenever he likes.我给他一把钥匙,以便他随时能进来。

二、英汉句子思维特征与翻译

(一)英语强调句子的主语,汉语强调句子的主题

在理解一句汉语句子的含义时,要通读上下文或整个段落才能弄明白作者的说话主题。汉

语的主题并非是主语,所以,汉语的主语不固定,松散,有时还出现无主句现象。英语的基本

句型有五种:1.S+V;2.S+V+O;3.S+V+P;4.S+V+INO+DO;5.S+V+O+OC。每个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即使是祈使句也有一个暗含的主语you。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时,要根据汉语的语境和主

题增添上适当的主语。汉语无主句的翻译可采用下列方法:1.译成英语的祈使句,如:勿踏草坪——Keep off the Grass;2.译成英语的被动结构,如:没有爱心就无法了解人生——Life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out much charity;3.用there be 译出,如:萝卜白菜,各有

所爱——There i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4.用it译出,如: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It will cost much labor to succeed in anything。

(二)英语句子逻辑关系隐秘,汉语句子关系明确

英语句子强调“形合”,而汉语强调“意合”,没有词形变化,句子外形松散、自由。汉

译英时,首先,要用英语连接词体现出来各种关系。这些表示句子间逻辑关系的有:因果、递进、让步、转折、条件、并列等。其次,将汉语的分句转换成英语的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最后,把汉语众多的动词分主次转换成名词或介短。如:Since it has been decided, let’s start now.决定了就开始干吧。

(三)英语先总结后分述,汉语先分述后总结

英汉在叙事和推理时,多数是相反的,英语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后说以前发生的事,而汉

语正好相反。英语先用一个主题句进行总结,而汉语先交代事情,后再给出结论和主观态度。

英语的句子多为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忌讳头重脚轻,而汉语则相反。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

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理论创新。It is a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o us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our Party’s guideline.汉语先说事实,但英语先给出一个结果。

(四)英语时态清晰,汉语时态隐含

汉语的时态难把握,有时要通过助词“着、了、过、曾、将”等来体现,英语时态共有16种,把时间和形式表现得很规范,如:She has been teaching here for five years.她在这

儿任教五年了。这句话说明了三个时间关系:过去,五年前;现在,还在教学;将来,还要继

续在这儿教学。

(五)英语谓语单动式,汉语谓语连动式

一个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如果有两个谓语就要作特殊处理,要么作并列谓语,要么

转变成非谓语作其他句子成分。汉语讲究意合,一个句子可以有几个谓语动词同时存在。在英

译多谓语动词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译成非谓语动词,先确定主要谓语动词,次要的

动词转变成分词和不定式。如:她整夜躺在床上睡不着,回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She lay awake in bed all night, recalling the events of the day. 2.转变词性,可将汉语的动词译成英文的名词、形容词、介词。如:那位戴着眼镜的老教授,左手拿着书,走进了教室。The senior professor with glasses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in his left hand.

3.前一个动词表示“有”或“无”,后一个动词表示具体动作,在英译时,通常将前一个动词

译成谓语,后一个动词译成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如:我国有权捍卫自己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Our country has right to defend its own inherent territories— Diaoyu Island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4.前后两个动作含有因果关系,通常将后一动词译成谓语,前一个动作译成不定式或状语从句和介短。如:我们听了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深受鼓舞。We are all deeply inspired to hear Guo Mingyi’s model deeds.

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语法句子结构,深入研究双语的句子特征有助于掌握语言现象的本质,有利于更好地使用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1]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薄冰.实用英语语法详解[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杜培俸教授访谈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6).

[5]张道真.张道真英语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 主要差异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 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 英文句式结构 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二)主题—评述句 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 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 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 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 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须依靠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才能进行,其任务主要是达到语言上的对应。”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相似性,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也是有同有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长句而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重心多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多在后等。英汉两种句子的结构差异让译者在翻译时倍感压力。因此,英汉翻译中,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一、形合和意合与省略和补充 (一)“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结构严密,主谓分明,好比一棵大树,每个枝节都同主干直接或间接相连 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结构疏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好比一盘散落的珍珠,错落而有致。汉语各分句主要通过逻辑关系和语序间接联系。”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句间各个成分之间往往通过连词连接,少一个连词,就有可能引起英语句子在语法上的错误。因此,英语句子连接标志十分明显,往往必不可少。而汉语句子主要是靠语序和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的各个成分。汉语中也有不少连词,但是在许多句子中,省去这些连词,汉语句子依然是可 以为读者所接受的,并且也是符合汉语语法的正确句子。“基于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的‘形合’与‘意合’之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语义连贯的前提下删减掉一些作用不大的连接成分,这样可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文气流畅自然,从而更加突出原文的主要部分。”例如: 1,The present onslaught of vehicles poses a serous threat to ur-ban life and pedestrain peace of mind,译文:车辆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城市生括,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作者:严尽忠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4期 严尽忠 (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使英汉呈现出不同的句子结构,通过对比英汉句子的语序,有三个方 面的特征:一是时间顺序不同,二是因果和条件顺序不同,三是目的和结果顺序大致相同。英 汉句子的思维特征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英语重主语,汉语重主题;二是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三是英语先结论,汉语先叙述;四是英语时态清晰,汉语时态模糊;五是英语谓 语单动,汉语谓语连动。根据不同句子结构,本文探索了相应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句子结构;特征比较;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4—0133—02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严尽忠(1965—),男,河南驻马店人。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是 思维的符号,而思维是无声的语言。中西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两种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中的语法规则系统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如英语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等特征导致了汉语在这方面的语法空缺,容易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母语负迁 的后果。分析比较不同思维背景下的句子结构,可以减少两种语言思维定势的影响,避免中式 英语。 一、英汉句子语序特征与翻译 (一)时间先后的顺序不同 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短语或从句的叙述顺序比较灵活,可前可后,而汉语常按照 时间的先后的顺序叙述。在英译汉时,要把时间顺序译出来。如:No sooner had he got home than he was asked to start on another journey.他刚一到家,就又要出另一差。 (二)因果、条件关系的顺序不同 英语中原因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可放在主句的前面也可放其后,而 汉语句子通常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条件在前,结果在后。在汉译时,要按照汉语的习惯表 达出来。如:As it is snowing, we shall not climb the mountain.由于在下雪,我们不去 爬山了。 (三)目的与结果的关系基本一致 通常把表示行动的主句放在前边,表示目的的从句放在后面,但有时为了强调,也可以把 目的从句放在前面;如果是结果与理由的关系,通常表示理由的主句放在前面,把表示结果的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 A.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例1: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escapist therapy”. 【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联合复句. 例2: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 【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 例3: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 B.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 【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汉语简单句. 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英汉语序差异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英汉语序差异 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是词语和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体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结构模式。对同一客观事物或事实,英汉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英语思维模式是由点到面的外展螺旋式,其表达方式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轻到重,由弱到强;而汉语恰恰相反,呈内旋式: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重到轻,由强到弱。此外,英语多倒装句,汉语则很少见。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所以两者在语序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需要对原文仔细思考,灵活调整语序,以达到译文最大程度的通顺。有时译者冲不破原文结构的束缚,一味照搬原文的词序、语序,导致了译文的走形。 1.无主语时英汉语序的差异及翻译 汉语中有大量的无主语句,而英语句型中除祈使句外一般都有主语,因此,把汉语的无主语句译成英语时,需要改变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规范。例如: a.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we burst out, w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 此处补增主语we。 b.世界到处都在说英语。 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 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换为英语被动语态结构中的主语。 c. 似乎有一个错误。 There appears to be a mistake. 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变成英语There be句型中的主语。

2.英汉定语语序的差异及翻译 英汉定语的位置不完全相同。英语定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而汉语定语位置比较固定,一般为前置定语。 2.1一个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定语放在名词之前,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也大体如此。当英语定语修饰的是由some, any, every, no等构成的复合代词时,定语要后置。汉译一般仍采用定语前置的语序。 某些作表语的形容词作定语时,以-ble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时都需要后置。某些有较强动词意义的分词作定语时,也须后置。 2.2多个单词作定语 英语有时把一系列的单词定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但排列顺序与汉语有所不同。汉语的习惯是由大到小,由轻到重,由强到弱,由具体到一般,而英语正好相反。英语中的排列顺序一般为:限定词+数词+描绘性修饰语+大小、长度、高低修饰语+表状态修饰语+年龄、新旧修饰语+颜色修饰语+国籍出处修饰语+材料质地形容词+表用途类别修饰语+中心词。因此翻译时要按语言的习惯顺序仔细斟酌的排列。例如: the first beautiful little white Chinese stone bridge 那第一座美丽的中国小白石桥。 2.3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汉语里则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但有时也放在后面,视汉语的习惯而定。 3.英汉状语语序差异及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的状语位置都比较复杂,而且都不太固定。英语状语一般出现在宾语后的句尾,但也常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汉语状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为了强调,也放在主语之前。 3.1单词作状语 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

英汉句法差异与译文语序调整

英汉句法差异与译文语序调整 一、引言 句法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句子的结构和组织。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就是一个经常被研究的课题。对于翻译工作来说,句法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语序。本文将深入探讨英汉句法差异对译文语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 二、英汉句法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英汉句法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序差异 英语中一般采用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词序,而汉语则可以自由地调整词序以突出句子的重点。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序进行调整以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2. 句子成分的组织差异 英语中句子的成分通常以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组织,而汉语则更注重通过状语的加入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时态和语态的表达差异 英语中时态和语态的表达较为灵活,而汉语则相对简单直接。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将时态和语态准确地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三、英汉句法差异对译文语序的影响 英汉句法差异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语序,特别是在翻译成英语时更为明显。下面将分别从词序、句子成分和时态语态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词序调整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词序,而汉语中则更加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序来达到突出句子重点的目的。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重点进行词序的调整。同时,需要注意英语中常用的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放在主语前面,这也需要在翻译时予以考虑。 2. 句子成分的组织调整 英语中句子的成分通常以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组织,而汉语则常常通过状语的加入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更符合英语习惯,可以适当增加或调整状语的位置,以突出句子的重点。 3. 时态和语态的转换 在时态和语态的转换中,英汉句法差异也会对译文的语序产生影响。英语中时态和语态的表达较为灵活,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根据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准确地进行转换,并调整译文的语序。 四、调整方法与例证 1. 词序调整的例子 汉语句子:“他买了一本书。”英文句子通常为:“He bought a book.” 在这个例子中,汉语的词序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词序为主-宾-谓。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进行交换。 2. 句子成分的组织调整的例子 汉语句子:“我昨天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英文句子通常为:“Yesterday, I read a book in the library.” 在这个例子中,汉语中的状语“昨天”放在了句首,而英语中通常将状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状语的位置进行调整。

【英汉句子结构分析及其翻译技巧】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分析及其翻译技巧】英汉句子结构 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段落布局、语篇模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不能正确把握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很多人无法准确进行翻译。因此,了解并正确认识英汉句子结构,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异同 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可以互译,是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求同存异处理的结果。要实现对不同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求同存异,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我们同样需要了解其异同点。 1.相同点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但其句子结构有不少共同点。这些共同点首先体现于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即词类相同。其次,英汉句子的基本成分相似。 2.不同点 英汉句子结构的相同点构成了两者互译的前提,但要准确地 进行翻译,我们还得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其不同点具体表现在: (1)英语句子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英语句子每个分句通常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汉语句子则可以有多个谓语。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而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2)英语句子通常先总结后分说,汉语句子通常先分后总 英语句子往往是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先总结个人感受、事情的结论、推断等,然后才叙述所发生的事情;汉语句子则是句首开放、

句尾封闭,先说事、后总结。 二、理解句子结构差异,把握英汉翻译的技巧 在理解和掌握了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翻译 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技巧来进行准确的翻译。具体说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 1.找准主干 因为英语句子是一个以主谓结构为主干的分层构架结构,在翻译时,只要把握了其主干,也就把握了其主要意思,翻译时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如,I agree that I shall not during, or at any time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my employment with the company,use for myself or others,or disclose or divulge to others including future employees,any trade secrets,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r any other proprietary data of the company in violation of this agreement. 我们只要能找出该句的主句为I agree,其后为宾语从句,就可以大致理解该句涉及的内容为同意某协议,然后再分层理解。 2.理顺关系 在理解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理顺句子中 其他修饰成分和主句的关系了。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一般定语都置于被修饰的名词前,而状语则置于谓语动词之前。把握了这一基本原则,我们再看上面的例句,就可大致确定:作为状语的during,or at any time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my employment with the company,及for myself or others与in violation of this agreement,在翻译为汉语时就应该置于谓语use(使用)前,而作为定语的of this company则置于被修饰的any other proprietary data 之前了。 3.综合调整 在找准了句子主干并理顺了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和主句之 间的关系之后,我们再将其进行适当的综合调整,就可准确地进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1.引言 对译者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对比的范围非常广泛,对比的层面可以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句群、语篇、修辞、文体等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别、功能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比与分析,各种对比有助于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 本文之所以选择句子作为英汉对比的单位,这是因为,首先,句子是语言表述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人类思维的单位之一。其次,句子在语言中是连接词汇词组与句群、语篇的纽带。换句话说,句子最能反映两种语言差别之所在。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把握东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有助于探寻英汉互译的规律和法则[1]。对译者来说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汉翻译工作。当然,英汉语句子结构的比较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研究项目。本文只是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使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注意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更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语之间的翻译。 2.英汉语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2.1 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具体来说,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英语的语法成分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其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等表现出来,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而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往往并不追求形式的完整,而只求达意而已。但是英汉语句

英汉句式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句式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句式差异及其翻译[文学语言学研究] 张泽芬约4605 字 摘要: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句式差异作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 汉英句式比较与翻译对策。 关键词:英汉句式差异翻译 一、概述 英语的常规陈述句都有一个稳态结构核心,那就是S(主语)和V (谓语动词)在“数” 的一致的前提下构成的SV 提挈机制。英语句子不论怎么变化,这个SV 结构核心总是大体位 于句首,可辨认性相当大。而汉语句结构则不然,现代汉语句子可以不用动词,也可以不用 主语(即非主谓句);现代汉语可以由许多词语组合成长长短短的句段,使句的语义结构“成 形”,再由这些句段组成“形散神聚”的句子,由句子“聚集”为流水语段。 二、英汉基本句结构比较 1.句子结构之繁简取决于主谓。英语表现为动词时态、语态及语气变化都有严谨的形态 体系,并显示在稳定的形态标定上,其变化程式因此而易于把握。汉语表现为谓语词类范围 很宽,不限于动词,可以扩及名词性、形容词性以及主谓结构等,句型结构繁杂、多变。 2.就主语而言,英语主语的句法功能是它的无可置疑的主导地位。而汉语主语则既不具 备犹如英语主语那样的不可或缺性,又不具有对谓语动词的形态制约性。汉语谓语的独立性

与自足性很强,其形式不受制于主语。在汉语的基本句句型中,非主谓句即占了21 种,占二 分之一以上。 3.汉语话语的句法生成以说话者的意念为主轴,形成意念机制,将意念表现为词组和较 短的分句,形成长短相间、单复交替的句段流。句段流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连接成分,这与 英语句子重接应手段(cohesion)有很大的区别。 三、句法翻译 (一)换序译法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着许多差别。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更换原文词语 的前后次序。对原文的词序照抄照搬,丝毫不顾译文的习惯,这样的机械性翻译,定会显得 滑稽可笑,译文丝毫无通顺可言。翻译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整,使 译文做到最大程度上的通顺,这就是换序译法。例如(*为错误句子): 1.在那场战争中,这道城墙开始出现许多裂痕。 Many cracks began to appear on the city wall during that war.(*During that war, the city wall began to have many cracks.)(主语换序) 2.她,一个瘦弱多病的女孩子,以她坚强的毅力写出了部催人奋进的小说。 A thin and weak girl susceptible to diseases,she wrote one inspiring novel after another with her strong will.(*She,a thin and weak girl susceptible to diseases, wrote one inspiring novel after another with her strong will.)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汉英翻译中的句法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句法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汉英翻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国际交流与文化交流的许多方面。然而,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进行一些应对措施。 一、汉英句子结构差异 1. 主谓宾结构 汉语句子主要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方式,而英语句子则多采取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形式。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汉语中的宾语转化为英语中的宾语,同时考虑翻译后句子是否符合英文语法要求。 2. 名词性从句位置 汉语中名词性从句通常在主句之前,而英语中名词性从句通常在主句之后。在翻译时需要对这种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翻译出符合英语语法要求的句子。 3. 介词短语的使用 在汉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表达关系,而在英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表达位置或方向。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这种差异,以确保翻译出来的句子符合英文语法要求。 二、汉英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1. 确定翻译范围 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明确文本的翻译范围,包括语言、句式、语法和表达等方面。这对于翻译的准确度和规范性都非常重要。 2. 逐句分析

在进行翻译时,应逐句分析原文,掌握句子结构、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方式等 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3. 根据语言和文化背景理解原文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原文所属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的理解原文 意思。这样有助于更精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4. 适当运用翻译技巧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适当运用翻译技巧,包括同义转换、颠倒句式、英语习惯用法等等,以便更好的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5. 检查翻译准确性和流利性 在进行翻译后,需要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进行检查,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 准确性。这可以通过仔细查看翻译后的句子是否符合英文语法要求,或者请别人帮忙审查等方式实现。 总之,汉英翻译中的句法差异需要考虑到汉英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便更 好地进行适当的语言转换和表达,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