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与沃尔沃汽车
- 格式:docx
- 大小:22.86 KB
- 文档页数:6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策略引言吉利汽车集团是中国一家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汽车则是瑞典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之一。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谈判话题。
本文将探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策略。
背景介绍沃尔沃汽车成立于1927年,以其安全性、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而闻名。
然而,在经济危机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沃尔沃汽车陷入了困境。
此时吉利汽车看到了机会,提出了收购沃尔沃的意向。
谈判目标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中,吉利汽车需要明确其谈判目标,以确保实现其收购计划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谈判目标:1.获取沃尔沃品牌和技术:吉利希望通过收购沃尔沃来增强其品牌形象和技术实力。
2.拓展国际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可以进一步进军欧洲和北美市场,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3.提高生产效率:吉利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管理和生产技术,提高沃尔沃的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4.保持员工积极性:吉利应重视沃尔沃员工的权益,确保他们在收购过程中的稳定和积极性。
谈判策略为了顺利完成收购,吉利汽车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谈判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谈判策略:1. 确定最大限度承受的价位在谈判之前,吉利汽车应该确定其最大限度承受的收购价位。
这需要对沃尔沃的价值进行严谨的评估,包括品牌价值、技术资产和市场份额等因素。
吉利汽车需要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制定一个底线,确保不会超出其财务和战略承受能力。
2. 强调战略互补性吉利汽车在谈判中应强调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战略互补性。
吉利可以强调其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和沃尔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优势,并提供合作的机会,以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效益。
3. 吸引沃尔沃股东为了得到沃尔沃股东的支持,吉利汽车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交易条件。
这可能包括提供竞争力的收购价格、保留沃尔沃的独立性和品牌形象、以及分享双方的技术和市场资源等。
4. 与相关利益攸关方保持沟通在谈判过程中,吉利汽车应与相关利益攸关方保持沟通。
这包括沃尔沃的管理层、员工代表、政府监管机构等。
国内商用车四强发动机业务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四强企业——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江苏沃尔沃和福田汽车的发动机业务进行了对比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商用车市场的背景和发展情况,接着分别从技术实力、市场份额、产品研发等角度对四家企业的发动机业务进行了详细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市场份额和产品研发是影响企业发动机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文章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商用车,四强企业,发动机业务,比较分析,市场份额,产品研发正文:一、市场背景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商用车市场蓬勃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1-8月,国内重型卡车销量为26.8万辆,同比增长2.2%;中型卡车销量为29.3万辆,同比增长-1.7%。
其中,四强企业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
2018年,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江苏沃尔沃和福田汽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7%、20.1%、17.1%和12.6%。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环保政策的逐步实施,商用车市场对发动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国内商用车发动机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四强企业也在加强发动机业务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本文将对四强企业的发动机业务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讨其竞争力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技术实力比较技术实力是企业在商用车发动机市场的竞争力的核心,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四强企业的技术实力进行比较。
1.发动机功率和扭矩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是商用车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也是企业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
根据市场反馈和相关数据,东风商用车旗下发动机的平均功率和扭矩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较其他三家企业有一定优势;中国重汽和福田汽车的发动机技术与东风相当,但从平均表现来看,东风更为稳定;沃尔沃的发动机则处于市场中等水平。
2.排放标准近年来,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商用车排放标准也在逐步提高。
四强企业在此方面的表现也不相同。
东风商用车、福田汽车和江苏沃尔沃的发动机均符合国六标准,但中国重汽的发动机仍停留在国五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
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介绍大纲一、国外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品牌介绍1.美国汽车公司2.日本汽车公司3.德国汽车公司4.法国汽车公司5.英国汽车公司6.意大利汽车公司7.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8.韩国汽车公司二、中国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品牌介绍1.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东风汽车公司3.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4.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5.奇瑞汽车集团公司知识点汇总T01:美国汽车公司T02:日本汽车公司T03:德国汽车公司T04:法国汽车公司T05:英国汽车公司T06:意大利汽车公司T07: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T08:韩国汽车公司T09:第一汽车集团公司T10:东风汽车公司T11: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T12: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T13:奇瑞汽车集团公司正文一、国外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品牌介绍1.美国汽车公司(1)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年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美元。
其标志GM取自英文通用汽车两词的第一个字母。
它是在别克汽车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立于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
除生产销售汽车外,通用汽车公司还涉足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工业自动化和金融等领域。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
通用生产的汽车典型地表现了美国汽车的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
通用汽车公司在我国拥有两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即生产别克豪华轿车及赛欧经济型轿车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及生产雪佛兰开拓者越野车、雪佛兰皮卡的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2)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s Company)。
福特汽车公司是用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姓氏“Ford”命名的,他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以生产汽车为主,业务范围涉及电子、航空、钢铁和军工等领域的综合性跨国工业集团。
福特公司于1901年成立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底特律,目前公司总部仍设在底特律市,拥有职工总数达37万人。
1. 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目前,大众集团旗下共有12大品牌,包括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杜卡迪、斯堪尼亚、曼卡车和大众商用车。
这些品牌几乎涵盖了所有车型,而且每个品牌在其市场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2.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Daimler Chrysler)1883年,卡尔·本茨建立了莱恩燃气发动机工厂(奔驰的前身),19世纪末期,戴姆勒公司也宣告成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变革,戴姆勒与奔驰这两家公司在1926年6月29日走到了一起,合并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所以戴姆勒与奔驰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并非母子公司。
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奔驰;迈巴赫;迈凯轮;Smart;塞特拉;福莱纳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克莱斯勒;道奇;吉普;普利茅斯3.宝马汽车公司(Bavarian Motor Works,简称BMW)宝马汽车为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之一,宝马的车系有1、3、4、5、6、7、8(停产)、i、M、X、Z 几个系列,BMW的蓝白标志象征着旋转的螺旋桨。
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
80年来,它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今天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列。
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旗下品牌:宝马;劳斯莱斯;迷你美系:1.福特汽车公司(FORD)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8大杰出的汽车品牌,分别是:福特、林肯、水星、阿斯顿·马丁、捷豹、马自达、沃尔沃和陆虎。
(阿斯顿·马丁于2007年出售给英国公司;路虎和捷豹于2008年出售给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沃尔沃于2009年出售给吉利汽车)2.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简称GM)旗下品牌: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大宇;庞蒂亚克;土星;欧宝;奥兹莫比尔;沃克斯豪尔;霍顿;五十铃; GMC3.克莱斯勒(与戴姆勒结盟)1.丰田汽车公司(TOYOTA)旗下品牌:丰田;雷克萨斯;大发;赛恩;日野;斯巴鲁(少量持股)2.本田汽车公司(HONDA)旗下品牌:本田;讴歌3. 日产汽车公司(NISSAN)(与雷诺结盟)旗下品牌:尼桑;英菲尼迪;雷诺4.马自达:已被福特收购5.现代汽车公司(HYUNDAI)旗下品牌:现代(HYUNDAI);起亚(KIA)法系1.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PEUGEOT-CITROEN)1976年,标致公司以自己的经济实力收购了经营不善的雪铁龙公司60%的股份,吞并了法国历史悠久的雪铁龙公司,成立了PSA集团。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了全球第十大汽车制造商。
2010年,吉利汽车公布了其收购沃尔沃的消息,而这笔交易因为收购方的身份和其文化差异引起了不少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案例,包括收购方的战略考虑,对细节注意事项的关注以及双方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收购方的战略考虑吉利汽车在拥有中国最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适当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希望获得成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并提高了自身品牌。
此外,收购沃尔沃还可以让吉利汽车进入高端市场,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对细节注意事项的关注当双方开始谈判时,吉利汽车必须面对诸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收购后,吉利汽车必须整合沃尔沃员工,同时确保所有关键技术和知识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此外,这种跨国交易也面临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吉利汽车通过雇佣拥有跨国业务经验的顾问,并与沃尔沃管理层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以确保双方理解并解决所有潜在问题。
3.双方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双方都意识到,收购沃尔沃是一项长期,复杂和昂贵的过程。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每场并购都是一场婚礼,如果其中一个人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整个事情就会破裂”。
因此,双方需要耐心地协商,诚实地交流,建立信任,确保谈判顺利进行。
双方合作的关键在于保证每一项细节都被严密控制。
吉利汽车通过重点关注保密性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以确保沃尔沃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积极参与并继续保持卓越。
另外,吉利汽车在谈判期间也需要应对来自瑞典政府和欧洲监管机构的反对声音。
瑞典政府希望沃尔沃品牌保留其本土性质,并担心该交易给瑞典带来负面影响。
欧洲监管机构则需要审查并批准该交易。
吉利汽车通过积极回应瑞典政府和欧洲监管机构的关切,并与瑞典和欧洲领导人进行接触和交流,以消除各方面临的困难,顺利完成交易。
买沃尔沃车主的十大忠告:1.沃尔沃可能很难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很多人买车都非常看重面子。
大家都认为豪车可以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但由于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同价位车型中,沃尔沃能够给用户带来的“面子”就更少了,开车回家过年的时候,别人可能会认为30万的奔驰C级,比你50万的S90还高档。
2、沃尔沃的车在造型上比较成熟了解这个品牌的朋友都知道,沃尔沃无论是SUV还是轿车,走的都是成熟稳重的风格。
车辆的造型可能适合年长用户的审美。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设计很难吸引眼球。
因此,年轻人可能会在购买了很长时间后觉得这辆车的外观不佳。
建议大家买车前去4S店看车。
3、沃尔沃4S店相对较少我们都知道买车不能简单的看车的质量,还需要看售后维修的方便程度。
毕竟想要长期开一辆车,就必须要定期对车子进行保养,而沃尔沃作为国内的二线豪华品牌,在国内的4S店并不多,很多人不得不长途跋涉保养或维修汽车去4S店的距离很远,便利度很低。
4.不要过分依赖安全配置相信很多人都把沃尔沃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品牌”。
诚然,品牌一直在行车安全方面下功夫,车辆配备了很多安全配置,但谁也不能保证安全配置不会出现。
失败,所以我们在开车的时候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生命是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给自己的安全带来最大的保障。
5、安全配置高不代表车质好很多车主买车是看中了沃尔沃的安全特性,但有些车主对安全这个词存在误解,认为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车,所以不会出现小毛病或故障,但实际上,少数多年前沃尔沃的车有很多小问题。
虽然现在的机型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有些机型还是存在问题。
6、沃尔沃的内饰科技感不强坐过沃尔沃汽车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
沃尔沃的内饰虽然大面积覆盖了高档材料,车内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质感都不错,也没有异味问题,但是整个车厢的造型比较老旧,而且内置的中控屏可能无法满足大家对科技感的需求。
7、沃尔沃的维修费用高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虽然没有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高,但毕竟属于豪华品牌,所以车辆维修或保养的费用会比普通家用车品牌贵,追求经济实惠的家庭用户需要想清楚,但沃尔沃的维修费用肯定比BBA便宜。
国内十大车企研发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被认为是未来出行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包括谷歌、等科技行业巨头,以及、、等汽车业内佼佼者纷纷展开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如今国内品牌也已展开在相关领域的探索。
网通社对自主车企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信息进行了统计,目前已有十家车企涉足该领域,各自的研发进程有所区别,其中北汽将在今年的国际车展上,推出一款可供试乘试驾的无人驾驶产品,长安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将由重庆开往北京参加车展。
在盘点的十大车企中,一汽、上汽、长城、北汽、长安共5家车企此前已展示了配备初级阶段辅助驾驶、低速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样车,广汽此前展示了一款自动驾驶新能源概念车,东风、吉利、力帆、比亚迪也宣布进入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阶段,力帆首款带有低速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将于20176年6月推出,吉利则将在未来2-3年内推出自动驾驶汽车一、长安汽车亮点:2018年实现集成式自适应巡航? 2020年全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长安规划未来5年将斥资40亿元用于无人驾驶等前瞻科技的研发。
今年4月,由长安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驶向北京,参加北京国际车展。
目前长安汽车已完成智能化Ⅰ、Ⅱ级技术,其中如0-150公里时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技术,将应用于部分长安品牌量产车型。
按照规划,长安汽车的智能化之路,将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发全速自适应巡航、半自动泊车等应用技术,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是在2018年实现组合功能自动化,如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全自动泊车、智能终端4.0等;第三阶段,实现有限的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全自动驾驶等;第四阶段,是在2025年实现汽车全自动驾驶,进入产业化应用。
二、北京汽车亮点:基于互联网思维打造智能驾驶产品无人驾驶试制车下月亮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此前表示:“从2014年开始北汽就一直在探索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这其中‘互联网+’战略是北汽探索转型发展的主线之一。
.汽车品牌分类分为国内品牌,欧洲品牌,美洲品牌等,然后就是下面的型号A 奥迪<9451>奥迪AUDI: 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
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生产厂家。
由于该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一汽奥迪奥迪A4 <1047>奥迪A6L <2149>进口奥迪奥迪A3 <408>奥迪A5 <617>奥迪A8 <1028>奥迪Q5 <297>奥迪Q7 <1221>奥迪R8 <1026>奥迪TT <840>进口奥迪A4 <290>进口奥迪A6 <339>B 宝马<11106>华晨宝马宝马3系<1120>宝马5系<1635>进口宝马宝马1系<906>宝马6系<857>宝马7系<1600>宝马X1 <21>宝马X3 <316>宝马X5 <1205> 宝马X6 <295>宝马Z4 <1062>进口宝马3系<1582>进口宝马5系<507>B 保时捷<2700>保时捷的英文车标采用德国保时捷公司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姓氏。
图形车标采用公司所在地斯图加特市的盾形市徽。
Boxster <358>Cayman <198>保时捷911 <1349>卡宴<561>B 奔驰<6957>1909年6月申请戴姆勒公司登记了三叉星做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
中国十大最具历史底蕴的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一些汽车品牌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脱颖而出。
本文将介绍中国十大最具历史底蕴的汽车品牌,它们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汽-大众一汽-大众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合资汽车品牌之一,成立于1991年。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一汽-大众引进了大众集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还成为了大众集团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二、东风本田东风本田成立于1998年,是东风汽车集团和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品牌。
东风本田凭借本田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和东风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资源,成功地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之一。
三、上汽大众上汽大众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
公司始终秉持着“诚信、卓越、变革、共赢”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上汽大众的成功在于将大众品牌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开发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长城汽车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之一。
长城汽车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产品质量,成功打造了多款颇具竞争力的SUV车型,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长城汽车的崛起不仅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五、东风日产东风日产成立于2003年,是东风汽车集团和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品牌。
东风日产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成为中国市场上备受青睐的汽车品牌之一。
该品牌的成功离不开东风汽车集团和日产汽车公司的紧密合作。
六、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最早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之一。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通过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成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东风汽车牵手沃尔沃能否顺利借"东风"?2013年02月01日09:5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参与互动(0)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商用车虽然具有性价比优势,但性能、环保、安全、轻量化等方面,与国际大型商用车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与沃尔沃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无疑将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东风的国际化步伐。
从目前看来,这一良好愿望还仅仅只是一厢情愿中国企业每次与沃尔沃携手都足以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几年前捣鼓的是一家民营企业"吉利",如今是国有企业巨头"东风"。
在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瑞典AB Volvo(简称沃尔沃集团)近日正式签约,共同致力于发展"东风"品牌商用车之后,业内好评如潮。
"中国中重卡行业老大东风汽车与全球三大中重卡制造商沃尔沃集团'双强联手',将对全球卡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借力沃尔沃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的地位和资源,东风汽车将大踏步迈进国际市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伤痕累累的沃尔沃卡车就这样突然变成了手中的"香饽饽",没有人提到前方道路暗藏多少风险,东风汽车执行董事、总裁朱福寿甚至有可能亲自兼任合资公司董事长。
55:45的股比,这一建立在资本纽带上的战略联盟果真会走出"市场换技术"的老套路吗?人们仅从一本薄薄的合资协议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倒是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欧罗夫·佩森的话让人觉得更实在,"中国卡车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和北美的总和,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中国即将迎来蛇年。
蛇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能蜕去旧皮,迎来新生。
这是一个绝佳寓意,东风与沃尔沃建立联盟后,也将迎接新的未来"。
沃尔沃沉疴东风汽车和沃尔沃集团此次"联姻"算不上首开国内行业先河。
近几年来,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上,早已上演了一幕幕合纵连横的大戏。
2009年,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同意以5.60亿欧元(7.96亿美元)向德国卡车制造商曼出售25%+1股的股权,与此同时,中国重汽支付8500万欧元,获得生产符合欧V排放标准的卡车引擎的独家技术转让;2010年,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在北京签署了发动机和中重卡的合资协议。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将率先合资投建发动机生产项目,其投资总额为18亿元,设计年产能15万辆,最高产能有望达到20万辆,次年8月合资公司挂牌成立;2011年4月,四川南骏与韩国现代以50:50比例分别出资18亿元人民币在资阳合资设立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2012年2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戴姆勒股份公司的合资项目挂牌落地,该公司总投资额63.5亿元,注册资本56亿元,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双方的股比为50:50。
牵手东风汽车,沃尔沃集团可以说是姗姗来迟,一如它长久的专注和保守。
人们实在是很难说清究竟因为"专注"才成就了其出类拔萃的技术和文化,还是后者决定了前者。
作为瑞典国家级企业,沃尔沃集团最初规模并不大,后来崛起成为全球商用车市场的巨头,直到如今能在全球190个国家运营。
包括中国,沃尔沃在全球20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业内公认的是,沃尔沃在卡车业务、客车业务、建筑设备,以及船舶和工业推进系统上有着较为出色的产品线。
尽管如此,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沃尔沃依然未能逃脱全球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成为受伤最重的卡车企业之一。
与奔驰、依维柯和曼恩(涵盖中国重汽、大众商用车)之类的竞争对手相比,沃尔沃在产品线方面是最单薄的,它似乎只专注于大型商用车的业务,对于盈利颇为重要的中轻型商用车近乎置之不理。
如虽然全球市场对排气量7升以下中轻型商用车有着持续的旺盛需求,但沃尔沃一直对更大排量(大于15升)的重型卡车领域情有独钟,虽然在超大排量的商用车市场空前成功,但是却不能真正提升其财务报表的成色,这一点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表现的极为明显。
在危机浪头打来几乎无人幸免的情况下,沃尔沃糟糕的财务报表一度引发"雷诺汽车将抛售沃尔沃卡车控股权"的传言。
至于是否抛售,人们不得而知。
同样是在资本市场,沃尔沃和雷诺、马克、日产(UD)、东风早已构建了一个以雷诺汽车为核心的泛商用汽车产业联盟,在这个基于复杂的股权纽带关系编织的大家庭中,虽然沃尔沃卡车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美誉度始终是出类拔萃的,但它最终还是没有彻底融入其所在产业联盟中。
沃尔沃依然是保守的,昔日的合作伙伴对此感触颇深。
最近的一则案例是,中国重汽历经九年谈判和沃尔沃建立起来的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不到一年便夭折,在这个项目中,甚至有与其合作过的人士时隔多年仍然恨意难消。
翻翻这些陈年老账不难发现,沃尔沃出售给中国买家的一直都不是优质资产,此次拿出来合作的商用车是个例外。
去年,沃尔沃集团(AB Volvo)将旗下沃尔沃宇航公司(VolvoAero)以69亿克朗的企业价值出售给英国工程集团GKN;吉利收购的沃尔沃乘用车至今未能如愿量产;而沃尔沃挖掘机在有些用户口中更是乏善可陈,沃尔沃从韩国三星收购而来的工程类机械令许多消费者如今抱怨不断,"挖机中臂油缸断裂,紧接着液压总成出现漏油、行走板弯曲变形、斗跟断裂、空调不能使用、电路故障、发动机烧机油",因为急于抢占中国市场,来不及得到良好培训的售后服务人员匆匆上岗,"有的连机器都不会拆"。
在工程机械市场,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事先巧妙的构架规避风险,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降温,沃尔沃工程机械已经在中国市场埋下巨大的社会隐患。
未定之数东风汽车与沃尔沃集团组建的新合资公司有许多沟沟坎坎是需要双方认真迈过去的。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新公司赚钱沃尔沃分账的合资理念高度,新公司能走多远能走多好都将是个未知数。
类似的合资合作沃尔沃并不陌生。
即便是在商用车领域,当年在沃尔沃卡车和雷诺卡车之间,虽然二者在大型商用车领域可以实现一定的优势互补,但沃尔沃卡车过于强调个性文化,在技术平台的融合上一直举步维艰。
相反,在这一点上,雷诺和日产向东风先后转让发动机、驾驶室等技术的开放态度,与沃尔沃卡车的固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人认为,从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上不难发现,一旦到了关键时候,沃尔沃卡车方面总是拒绝转让技术,甚至希望独揽整车销售大权,要求合资伙伴签订条件苛刻的发动机项目条款,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同样会在与东风汽车的合资项目身上发生。
在几天前刚刚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东风汽车和沃尔沃对外发布的关键问题的相关约定要么只言片语,要么模棱两可。
公开的合资信息表明,合资前期,东风集团将从与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回购中重型商用车业务和资产,其中绝大部分业务与资产将转移至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成立的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分别持有55%和45%的股权。
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董事会由7人组成,其中东风集团委派4名,沃尔沃集团委派3名,东风集团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沃尔沃集团委派副董事长。
从合资公司股比结构和公司高层人事安排上看,东风汽车似乎占据主动。
东风汽车方面高层称,为了帮助东风开拓国际市场,双方将共享国际销售渠道和服务,还将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在中重型商用车出口方面,"我们与沃尔沃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合资公司将作为载体,承担起出口使命。
然而据记者从有关渠道的了解,在双方确实达成的"一致意见"中,让东风商用车借用沃尔沃的渠道出海,并未写入目前的合资合同文本中去。
并非万事俱备东风商用车是东风汽车的优质资产,如同沃尔沃商用车之于沃尔沃集团,东风汽车也是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巨头之一,尤其在商用车领域,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风商用车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商用车企业之一。
"东风"品牌的中、重型商用车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即便如此,"东风"品牌依然与国际一流品牌存有鸿沟。
东风汽车公司相关高层曾坦言,中国重卡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并集中体现在整车设计、关键总成、汽车电子、安全、节能、环保、零部件等方面,这也正是驱动合资谈判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业从商用车起步,一举成名也因商用车而来,商用车是东风汽车的根基,在商用车领域,东风汽车输不起,如果重蹈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作的恶梦,对东风汽车将是一场灾难。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汽车业产能过剩,特别是商用车产能过剩已确定无疑,走向海外是中国车企的不二选择。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商用车虽然具有性价比优势,但性能、环保、安全、轻量化等方面,与国际大型商用车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与沃尔沃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无疑将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东风的国际化步伐。
从目前看来,这一良好愿望还仅仅只是一厢情愿。
【编辑:吕思言】东风与沃尔沃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结束7年合资谈判,东风有限各子板块业务重组陆续展开1月26日,东风汽车(600006,股吧)集团和沃尔沃集团在京成立新商用车合资公司,双方的股比为55:45,生产中、重型卡车,产地落户东风的老家湖北十堰。
一位东风高层透露,为了理顺东风各个子板块的重型商用车业务,沃尔沃将出资回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和日产汽车合资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有限)下属的商用车公司里日产汽车股份,即未来东风的中、重卡业务主要划拨到新合资公司。
此举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提出"大自主"战略中在"大商用车"层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理顺资产是关键从东风汽车集团组织结构里可以看出,各个下属板块的资产结构比较复杂,很多相同性质的业务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子公司。
因此,东风沃尔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后,如何理顺原有的资产结构成为关键问题。
上述东风高管介绍,根据东风汽车集团战略布局,整合旗下的商用车业务是其"大商用车"计划推进中的重要一步,最大的困难在于部分商用车业务涉及多方交叉控股。
比如,由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对等合资的东风有限公司里面有两块商用车资产,分别是生产中、重卡的商用车公司(以下以板块A代替)和有轻卡业务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以板块B 代替)。
东风汽车集团内部人士介绍,板块A将抽调到东风沃尔沃合资公司中。
"日产汽车在板块A里的股份将由沃尔沃出资收购,这样资产结构就很清晰,也即东风在中国的中、重卡业务只跟沃尔沃发生关系"。
消息人士透露,把中、重卡业务从东风有限里拿出来,是东风汽车的一个妥协,也是谈判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
另据了解,东风还有一个纠结的重卡资产,即"东风日产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