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1 目的

用于规范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监测的操作。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观察的测定。

3 职责

3.1 质量保证部QA负责噪音、照度的检测。

3.2 生产车间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观察。

3.3 生产部空调操作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调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3.4 设备工程部计量人员负责监控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

3.5 质量控制部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配制、计数、报告的完成。

3.6 质量保证部现场监控QA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监测。

3.7 生产车间配合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完成。

3.8 QC人员负责浮游菌的监测。

4 内容

4.1 洁净区洁净等级划分

4.1.1 A级: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4.1.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4.1.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4.2 温湿度

4.2.1标准规定: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有特殊要求车间根据工艺控制。

4.2.2 温度观察: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完整,视线正对温湿度计水平读取显示的数据,需要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3 湿度观察:视线正对湿度表,准确读数。需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4 需要加水的湿度计,在观察前应检查在蓄水腔内是否有水,无水则需加入适量水,再观察湿度。

4.2.5 洁净区的温湿度每天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2.6 设备计量人员每年至少组织校验一次监控系统的仪器设备。

4.3 静压差

4.3.1 湿度观察:标准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2-3帕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3.2 产尘房间与相邻房间呈相对负压。

4.3.3 洁净区的静压差以微压差计显示,每日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包括洁净区与室外,不同洁净级别间及所有有压差指示的房间)。

4.3.4 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和层流系统应处于连续的正常运行状态。

4.3.5 洁净室所有的门应关闭,测试时不允许有人穿越房间。

4.3.6 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检查原因,必要时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

4.4 噪音

4.4.1 标准规定:洁净区噪音不得高于70分贝。

4.4.2 洁净区的噪音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在经过设备大修、厂房改造、工艺布局调整等变更的时候应在变更结束后重新检测噪音。

4.4.3 检测方法

检测点布置,当面积≤50m2时,仅测房间中心一个点;当房间面积较大时,每增加50m2增加一个点,测点距在1.2m。

4.5 照度

4.5.1 标准规定:洁净区主要操作间照度不得少于300勒克斯,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4.5.2 洁净区的照度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在经过设备大修、厂房改造、工艺布局调整等变更的时候应在变更结束后重新检测照度。

4.5.3 检测要求:室内照度测度必须在室温已趋稳定,光源光输出趋于稳定后进行(对荧光灯必须有100h)。

4.5.4 检测方法

测点平面离地面0.85m,按间距1-2m布点,测点距墙面1m。其要求基本与洁净度的测定位置要求相同。记录实测照度值并计算总的平均照度。

照度测量一般仅测定除局部照明之外的一般照明。

4.6 沉降菌

4.6.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6.2使用的仪器和设备

4.6.2.1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4.6.2.2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4.6.2.3 培养皿

一般采用φ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

4.6.2.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

15ml。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6.3 测试步骤

4.6.3.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4.6.3.2 培养

在30~35℃培养,时间为5天。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6.3.3 菌落计数:

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4.6.4 注意事项

4.6.4.1 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6.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6.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6.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6.4.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6.5 测试规则

4.6.

5.1 测试状态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已经过消毒。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6.

5.2 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个人。

4.6.

5.3 测试时间

➢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开始。

4.6.

5.4 沉降菌采样点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最少采样点数目:沉降菌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不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

➢采样点的布置:

工作区测试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4.6.

5.5 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测试状态及测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