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北美与美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北美与美国一.北美1.经纬度范围:75°W—120°W,30°N—70°N海陆位置:位于包括美国、加拿大,以及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该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80°W自北向南穿过:北冰洋、哈德孙湾、休伦湖、伊利湖、阿巴拉契亚山脉、古巴岛、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40°N自西向东穿过:太平洋、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大西洋2.地势地形气候及其水文1.地形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一、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沿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南北平行山脉组成)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形成晚,海拔高(4000米以上),山间有盆地和高原,多火山地震二: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北起北冰洋岸,南至墨西哥湾,间乎东部高原山地与西部山地区。
)河流(密西西比河)冲积形成。
广阔平坦,北部多湖,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大草原。
三: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加)、阿巴拉契亚山(美)风、流水、冰川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
形成古老,地势低缓(多在1000米以下)2.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高大山系阻挡西风气流(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高海拔区形成高山气候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冬季冷气长驱直入直达墨西哥湾,形成暴风雪、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中部和东部迅速升温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阻挡作用不强,利于大西洋湿润气流深入,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海陆面积比小,季风不强,加上山脉阻挡,夏季风只能影响东南部,形成小面积的亚热带湿润性气候3.水文:密西西比河(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世界第四长河(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流域面积世界第三(亚马逊河、尼罗河)发源于美国北部,其西岸支流密苏里河发源于落基山东麓。
K 区域地理 北美和美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北美的位置和范围2、地形特征3、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4、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5、美国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6、主要农业带及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特点。
7、主要的矿产分布、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自主学习】一 北美洲地理概况读右图填写:1、写出(图2)中标注字母的海洋、山河的名称A 、 洋;B 、 洋;C 、 洋;D 、 山;E 、 山,K 山;F 、 河;G 、 湾;H 、 海2、在图中标注:60°W 90°W 120°W 30°N 90°W3、北美主要包括 、 ,以及属于丹麦的 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如右图,北美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为 区,形成 走向的高大山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共同组成了 山系,其形成原因为。
中部为 区,地形平坦,称为 大平原,东部为 区,有美国的 山脉。
2、气候: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2)大陆中部以 气候为主。
3、河流与湖泊北美洲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是由过去 作用形成的湖。
三、美 国读右图:请在美国地图上填注:邻国:加拿大、墨西哥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河流:密西西比河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顿、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标出三大工业区位置重要经纬线:30°N 、40°N 、80°W 、100°W 、120°W1、国土组成本土 州,1个特区,海外州有A B C D F G E 太平洋大西洋州(冰山和北极熊)和洲(热带海岛风光)2、自然概况地形: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0%。
气候:本土都在(南部为亚热带),热带水果需要进口。
河湖:和利于灌溉、航运、发电、渔业、旅游等经济活动。
密西西比河支流是世界河流治理的典范。
《北美、美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适时点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15讲北美和美国一、北美的范围和位置1、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不等于北美洲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读图查找:格陵兰岛、纽芬兰岛、阿拉斯加半岛、拉布拉多半岛、白令海峡、哈得孙湾、墨西哥湾3、经纬度位置:20ºW-160ºW,主要在30ºN-80ºN;主体在温带二、地形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三大地形区地形单元特征成因西部高山区海岸山、落基山等平行山脉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南北走向,东西排列;多山,盆地高原相间;多火山地震两大板块挤压形成高大褶皱山系(年轻高大—4000以上)东部高原山区加拿大的拉布拉多高原、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山脉南北走向山势低缓高原山地古老,久经侵蚀而低矮--1000以下(多煤铁)中部平原区北部多冰川湖(第四纪),南部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南北纵横,地势平坦密西西比平原由密西西比河冲积形成三、气候1、气候特征?(1)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降水稍多)。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2)受地形影响显著A西部南北走向高山,阻挡了西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西岸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太平洋沿岸湿润,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
沿岸温海(西风、暖流),地中海,热带沙漠气候(副高、寒流)呈狭长分布B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
冬季,北冰洋的极地干冷气流可以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同时越过低矮的东部山地到达东部沿海。
形成寒潮。
冬季,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
C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达北部。
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
夏季本区普遍暖热。
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探究1:美国五大湖东部冬季常大雪----大湖效应(3)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归纳项目类型分布特点原因热带沙漠气侯西南侧(230—300N)全年高温少雨副高与信风、寒流亚热带季风气侯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夏热冬暖,夏雨较多季风环流作用地中海气侯西部沿海(300—400N))夏热干冬暖湿副高与西风交替控制温带大陆气侯落基山脉以东大部分地区夏热冬冷降雨量少受海洋影响少,主要受大陆控制温带海洋性气侯西部沿岸(400—600N))夏凉冬冷,降雨较多盛行西风、暖流极地气侯北冰洋沿岸气温极寒降雨降雨稀少极地气团与对岸冷空气相遇,抬升,形成锋面降水探究2:为什么极地气候西高东低?(洋流、轮廓)探究2: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呈狭长的带状?探究3: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共同特点及原因: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主要原因: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不同特点及原因: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许多;主要原因----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纬度范围: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人;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世界地理——北美与美国 学案 一、学习目标要求:①北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②能够分析说明北美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③分析说明美国农业区及其生产条件。
二、自主预习导航1.填图(1)写出上图中标注字母的海洋、山河的名称A 、 洋;B 、 洋;C 、 洋;D 、 山;E 、 山; K 、 山;F 、 河;G 、 湾;H 、 海(2)在图中标注:60°W 90°W 120°W 60°N(3)写出下列经纬线穿越的地形区 40°N三、认知过程导学1.右图是美国大陆剖面图,读图完成 (1)填注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 山;B 、 山;C 、 ;D 、 山;E 、 平原,F 、 谷地;G 、 山地; (2)结合上图,描述北美地区的地形特点。
(3)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东部高原、山地海拔较西部低(1000m )?中部平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读北美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本区所占的范围最广,为什么?(2)分析本区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AB CDFGE太平洋大西洋ABK南北狭长分布,东西较窄的原因:3.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填写下列农业带(区)的名称: e :__________;f :__________;g :___________;简述e 农业带的区位因素 。
(6分) (2) 除洪涝灾害外,①地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分)(3)20世纪50年代以来,a 、b 、c 、d 四个工业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试从拉力作用的角度解释该人口迁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5分)(4)美国农业带(区)分布图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具有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 _______,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 ___。
初中地理人教版美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地形气候特点。
- 掌握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 知道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和形成原因。
- 了解美国的城市和交通特点。
2.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地形气候。
- 能够分析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对国家的影响。
- 能够观察和描述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和形成原因。
- 能够分析美国的城市和交通特点。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对美国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特点。
- 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 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和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特点。
- 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和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入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构成。
-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构成对其民族、种族构成的影响。
二、探究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地形气候特点(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地形气候特点。
- 汇报: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地形气候特点。
三、探究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分析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 汇报: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四、探究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分析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和形成原因。
- 汇报: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和形成原因。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展示自己对美国城市和交通特点的了解。
北美和美国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北美概况”包括北美的地理位置、三大地形区、五大湖群、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类型。
美国国土组成及三大地形区,自然条件及农业专业化,三大工业区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1.北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掌握美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特征3.掌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及其工业中心的分布三、学习重难点北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及其工业中心的分布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北美和美国的一些基本概况在初中就一学过,但深入点的知识比如北美三大地形区、五大湖群、美国农业专业化、美国工业区分布等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要细致,结合地图,放慢速度。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在地图册找到北美和美国地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读图识记、了解概况在北美地形图上找出:1、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2、北极圈、大洋、海湾;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尼亚加拉瀑布;4、城市群(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北美位置和范围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上找出北美的经纬度位置及范围,海陆位置(1)、经纬度位置:20ºW-160ºW,主要在30ºN-80ºN。
北美地区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主体部分在温带,寒带面积较小。
(2)、范围:北美是指北美洲的北部,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3)、海陆位置:临三大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东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墨西哥湾,陆上与墨西哥分界。
2、北美地形: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上找出北美三大地形区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为三个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地势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和美国预习案【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北美和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对工农业的影响【学习目标】动手填图,能描述美国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北美和美国部分,动手填图,归纳核心知识。
重点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特征。
2.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3.有能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一、北美【填图】(1)国家及岛屿: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2)大洋与河湾: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哈得孙湾(3)主要的经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80°W、100°W、120°W(3)地形: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海岸山脉、中央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密西西比河平原。
(4)河流、湖泊: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五大湖。
(5)气候类型:将北美的气候类型填写到右图中。
二、美国1、结合课本59-61页,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工农业:(1)美国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多样,造就了许多的农业类型,将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填写到图中,并结合课本分析美国农业的特点。
(2)美国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电子、宇航、飞机制造等高科技研究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描述美国的三大工业区。
三、构建知识体系我的收获GH- 1 -北美和美国探究案【学习目标】通过对北美自然地理特征探究,能分析其工农业的发展,关注美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
自然地理:深受地形的气候1.结合北美的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的地形特点。
2.结合北美的地形特点,分析北美的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同时给北美的农业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读北美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北美大陆东西两侧等降水量线的差异,并思考其原因。
世界区域地理教学案(九)第八章北美洲与美国自主学习:读图、填图:1、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等纬线,80°W、120°W等经线,在图中绘出90°W经线。
2、填注:(1)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2)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3)佛罗里达半岛、拉布拉多半岛、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4)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5)中美地峡概述一、位置范围1、位置(1)纬度位置:(2)经度位置:(3)海陆位置:北美洲位于北部,东临洋,西临洋,北临洋,南以运河与南美洲为界、西北隔海峡与亚洲为邻。
中美地峡北美洲的北部和东南部海岸线,多、和。
对北美洲有什么影响?主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海:2、范围:美国(首都)、加拿大(首都)、墨西哥(首都)。
格陵兰岛(丹麦)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
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墨西哥为发展中国家。
二、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读图、填图:1、填注:(1)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海岸山脉、墨西哥高原、中央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2)五大湖的名称(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2、说出北美洲的地形特点(板书)1、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1)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成因: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2)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成因分析:(3)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北部多湖泊(与冰川活动有关))2、气候读图2-8-3 “北美洲气候”1、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分别说出它们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
2、哪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最广?(板书)(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温带海洋性气候:(3)地中海气候:(4)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5)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读图、填图:1、说出图数码箭头分别代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