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84.84 KB
- 文档页数:2
淮阳县玉米秸杆还田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作者:黄锦灵司学样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淮阳县是全国种粮大县,耕地面积150万亩,常年小麦-玉米轮作面积100万亩。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玉米秸杆直接还田技术,对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般亩增产10%以上。
但也有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存在技术问题,致使产生负面效应,严重者下茬小麦亩减产20%左右。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存在技术问题1.秸杆粉碎长度不符合要求技术要求秸杆粉碎长度10厘米以下,便于耕翻及秸杆腐烂,同时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少部分农户贪图便宜使用小马力机械作业,也有大马力机械操作手为提高效益,速度过快,致使秸杆粉碎长度不符合技术要求。
2.不补充氮肥,碳氮比失调据资料,秸杆本身碳氮比为65~85:1,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致使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秸杆分解缓慢,小麦因缺氮而表现为黄花、苗弱,生长不良。
3.土壤大小空隙比例不合理据调查,部分农户不注重镇压浇水,秸杆还田后,土壤过于松散,大空隙过多,易于失水跑墒,影响种子发芽生长,造成小麦缺苗断垄,甚至出现扎根不牢及吊根死苗现象。
4.秸杆还田不够及时玉米收获后,秸杆含水量和含糖量较高,是还田的最佳时机。
个别农户忙于凉晒玉米,忽视秸杆及时还田,造成秸杆粉碎困难,还田后腐烂缓慢,养分释放时间延迟,影响到下茬作物生长。
二、解决办法1.适时还田玉米收获后,秸杆呈绿色,秸杆含水量在30%以上,此时是还田的最佳时机。
要求玉米凉晒与还田工作兼顾,确保秸杆适时还田。
选用大马力()机械,保证粉碎长度10厘米以下,对加快秸杆腐烂分解,增加土壤养分较为有利。
2.补充氮肥土壤中氮肥不足时,会出现秸杆与作物争水争肥现象,秸杆还田时要增加一定量的氮肥。
一般亩秸杆还田500~700公斤,需增施20~50公斤碳铵或10~15公斤尿素,以加快秸杆分解,尽快转化为有效养分。
2016年第6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农民致富之友科研◎农业科学浅谈淮阳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张明(河南省淮阳县临蔡镇人民政府,河南淮阳466700)[中图分类号]S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6-0055-01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开发利用。
尤其是近几年我县奶业、食用菌基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县秸秆开发利用率,为秸秆储存、收集、利用、防治秸秆污染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1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淮阳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全县常年播种面积分别为133万亩、93万亩、32万亩、14万亩,每年生产小麦秸秆约65万吨,玉米秸秆50万吨,花生秸秆3万吨、大豆秸秆4万吨。
秸秆生产总量大约122万吨。
秸秆还田面积约170万亩次,其中小麦105万亩,玉米65万亩,秸秆还田量85万吨,占秸秆生产总量的70%;秸秆过腹还田总量约18万吨,占秸秆生产总量的15%。
虽然近几年我县奶业、食用菌基料、加工业的发展迅速,但是综合利用收储秸秆所占比例还很小。
还有约10%秸秆被弃至路边、河沟或被焚烧掉。
2秸秆还田现状及实际效果2.1小麦秸秆还田对秋季玉米生产的影响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地力,不但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覆盖地表,既可经过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又可缓冲雨水冲刷地表,减小田间无效蒸发量,能抑制杂草生长,也有利于保墒,培肥地力提高了玉米抗旱能力。
麦秸麦糠盖田提高玉米等作物产量5-10%。
由于玉米播种实现机械化,种肥同播技术迅速推广,加上玉米出土能力较强,小麦秸秆还田不影响玉米播种、出苗,对田间管理等影响不大。
因此,农民对小麦秸秆还田还是乐于接受的。
也不可否认秸秆覆盖为蜗牛、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害虫提供了栖息场所,但只要防治科学,不会对玉米造成危害。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探讨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剩余的茎秆部分,是一种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
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秸秆的收集和利用比较困难。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收集秸秆的成本较高。
而且,农民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意识不够,普遍存在焚烧秸秆的习惯,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秸秆综合利用意识。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秸秆的收集和利用。
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还不成熟。
目前广泛使用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焚烧和堆肥。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堆肥需要较长时间,且产生的肥料效果有限。
我们需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动新的技术的应用。
可以尝试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用于能源生产;或者将秸秆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产生有机肥料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目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秸秆的综合利用,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导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推进缓慢。
我们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调研和完善,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
政府可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其中。
秸秆的综合利用需要跨部门合作。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但是涉及到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
需要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体化的秸秆综合利用方案。
可以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联合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
还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开展积极的探讨和提出解决的建议,就能够有效地推动秸秆的综合利用。
这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探讨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残留的茎秆和叶子的统称,通常被用作饲料或者直接焚烧处理。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在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高效利用秸秆资源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1. 秸秆焚烧污染目前,在一些地区,农民会选择将秸秆集中焚烧,造成大量的烟雾和污染排放。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2. 秸秆资源浪费在很多地区,秸秆被丢弃或者直接压实处理,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秸秆本身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还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3.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目前,我国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还比较不成熟,很多地方没有找到有效的利用方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需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二、秸秆综合利用建议探讨1. 提倡农民进行秸秆还田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将秸秆还田,用于土壤改良和增加土壤肥力。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农荒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绿色、有机发展。
2.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尤其是发展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造纸、秸秆建材等方面的利用技术,以解决农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能问题,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建立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需要建立起从秸秆收集、加工、利用再到废弃物处理的完整循环利用体系。
通过在农村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站点,将秸秆进行集中收购和加工,制作成生物质能源、生物质炭、有机肥料等产品,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4.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包括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给予财政和税收上的扶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推动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探讨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废弃物质,一直以来被农民们当作废物进行处理,或者直接焚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而秸秆综合利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开展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秸秆综合利用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更新、技术改进、人才培训等方面,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农民和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导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难以进行。
2. 技术水平低下:在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
3.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来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执行难题,导致了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4. 处置成本高:如果秸秆无法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只能进行焚烧或者填埋,这样既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增加了处理的成本,对农民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二、建议探讨1. 加大政策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补贴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减少税费负担等方面,从而激励农民和企业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2. 引导资金投入: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同时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该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农民和企业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资金来源。
3. 提高技术水平:鼓励农民和企业引进先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可以在各地区设立相关的培训基地,提升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4.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和企业更加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益处,从而增加他们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积极性。
5. 探索新的利用方式:鼓励农民和企业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可以探索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有机肥料、秸秆生物基材料等方面的新利用方式,从而丰富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秸秆科学综合利用主要措施、存在的困难
及意见建议
2020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24134.31亩,产量达到8600多吨,小麦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11258吨,小麦机械收割率达到99%,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较往年明显提高,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秸秆青贮等综合利用模式得到较快发展。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
领导先后7次做出批示,对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下发关于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强化宣传引导,继续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三夏期间,先后10余次深入麦收现场检查调研,协调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节假日不间断,每天对全县农机化生产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服
务。
(二)加强宣传,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意识。
通过报纸、发放倡议书、微信群、喇叭广播、悬挂横幅标语、刷写墙体标语、村干部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印发秸秆综合利用明白纸万余份,出动宣传车50多辆次,全方位、多路经进行宣传报道,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近些年秸秆产量随着粮食等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迅速增加,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弱化和淘汰,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一些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或随意堆弃,不仅浪费宝贵的资源,还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
秸秆资源数量多,开发价值大,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有五种利用途径(简称五料)。
饲料,喂家禽;肥料,施于田;燃料,直接用于燃烧或经气化、沼化集中供燃;基料,用于培养食用菌;原料,用于制作工业纸浆,新型建材板等。
一是过腹还田。
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通过发展畜牧增值增收,同时,秸秆过腹还田。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
二是秸秆还田。
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
还田利用方法有三种:秸秆堆沤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田。
三是能源建设。
目前主要有两种秸秆转化为燃气的方法:一是秸秆气化。
即通过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二是秸秆厌氧发酵产出沼气。
即通过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出含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
这些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农户。
四是生产食用菌。
由于秸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很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通过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不仅可以很好地减少秸杆焚烧现象,而且蘑菇产后废料经过堆制发酵是很好的有机肥,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还可以用于其他农作物、花卉果树、畜牧业的生产。
五是工业原料。
秸秆经辗磨处理后的秸秆纤维与树脂混合物在金属模中加压成型处理,制成各种各样的低密度纤维板材。
秸秆还可代替木材和棉花生产高质量的人造纤维浆粕,可作为化纤制品和玻璃纸生产等的主要原料,使用后可自然生物降解,无毒无害,还能用作饲料和肥料,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措施农作物秸秆是农田里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如果不加以综合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措施。
一、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当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浪费: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直接被焚烧、掩埋或者随意堆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环境污染:未经处理的农作物秸秆烧毁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掩埋或随意堆放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农田退化: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不及时处理,会对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田退化。
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可通过粉碎、还田、翻耕等工艺,将秸秆还田到农田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秸秆堆肥:将农作物秸秆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可以制成有机肥料。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和处理,可以获得高效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秸秆发电: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电能。
通过先进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可以高效利用秸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秸秆制纸: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纤维化处理,可以制成纸浆,再制成纸张。
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还可以减少对木材的需求,保护森林资源。
5.秸秆生物炭制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炭化处理,可以制得生物炭。
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保水保肥作用,可以应用于土壤改良、环境修复等领域。
6.秸秆生物气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气化,可以产生可燃气体。
这种可燃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意义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节约资源: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丰富的农田资源,通过综合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篇一: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一、工作背景和目标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合理的利用可以转化为能源、饲料、有机肥料等,对减少废弃物污染、缓解能源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数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二、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秸秆,但目前利用率仅为30%左右,大量秸秆被焚烧或遗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1. 秸秆还田: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秸秆饲料:将秸秆进行氨化、青贮等处理后,可转化为牛、羊等动物的饲料。
3. 秸秆能源:秸秆燃烧值较高,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4. 秸秆原料:秸秆可被用于生产纸张、纤维板、保温材料等。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效和影响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1. 秸秆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宣传引导和技术支持,秸秆利用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行动中来。
2. 废弃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将秸秆转化为能源、饲料等有用物质,废弃物数量大幅减少,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3. 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促进: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部分地区秸秆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转化效率不高,影响了综合利用的效果。
2. 资金投入不足: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探讨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对环保、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加强探讨和改进。
本文将从秸秆的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秸秆数量庞大,难以处理。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超过12亿吨,其中以稻草和玉米秸秆居多。
但秸秆本身比较膨胀,密度低,难以运输和储存,而且还存在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有效处理秸秆成为了农村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
2.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生物质能、有机肥、饲料等方面。
但是这些利用方式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低,运输成本高;有机肥的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不足;饲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饲养效益。
因此,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利用效率和质量。
3. 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不足。
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前景不够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竞争力不足,难以与传统能源相比;二是因为秸秆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理所当然不属于政府产业扶持的主要对象,导致政策面的支持不足。
因此需要创造更为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
二、建议探讨1. 支持农民采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秸秆数量。
农业先进生产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降低秸秆的产生量,有益于环保。
另外,还需要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秸秆的直接还田或改良还田,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2。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开发新型利用技术。
目前,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应该加强研究,开发出更为实用的秸秆利用技术,切实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3.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的市场和政策扶持。
出台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例如: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