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规范教育)感受名人智慧_针锋相对
- 格式:docx
- 大小:15.02 KB
- 文档页数:1
公元206年,曹仁跟随曹操攻取壶关。
壶关地形险要,很难攻破。
曹操生气地对部下说道:“等攻下城之后,把里面的人都活埋掉!”
曹操的话很快传进城里,城里的人怕城陷被埋。
个个拼死守城,一连几个月未能被攻破。
曹操心急如焚,与部下商量攻城良策,这时,曹仁站起来说:
“围城不能围得太死,一定要留出一个门来,兵法上说给敌人留条活路。
现在您把这城围得这样死,还宣告说攻下城后把里面的人都活埋。
这样,城里的人一定拼命死守。
况且壶关非常坚固,我们进攻就会给自己带来伤亡;不进攻,长期暴露在外面消耗太大。
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我料想城里的武器、粮草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们开一个门,让他们有点希望,他们说不定会投降。
”
曹操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曹仁说的去做,留出一个门,让城里人出来。
这个办法果然灵验,壶关城里的人很快就陆续出来投降了。
曹操顺利收复了壶关城,嘉封曹仁为都亭侯。
敌对关系是相对的,一方紧逼猛打,对方也只有顽固死守;一方稍作让步,对方也就退避三舍。
给他人一点喘息的机会,就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秦武王颧骨上生了个毒瘤,痛苦不堪,便命人把神医扁鹊请来为他治疗。
扁鹊仔细检查了一阵,然后说:“需要把瘤割除,大王才不会痛,明天我就带手术刀来为大王割除。
”
扁鹊走后,武王手下的大臣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边,割掉了不一定能断根,说不定还会把眼睛搞瞎,耳朵搞聋。
”
第二天,扁鹊来到堂上,武王说不用割了,并把理由告诉他。
扁鹊听罢,生气地把石针丢在地上,说道:“你同内行人一起商量好的事情,却又被你同外行人一起败坏了!”
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大或学问多,不懂还乱说,只会贻笑大方。
宋朝年间著名的英雄张雄在一次抗击金兵的战争中不幸被捕。
担负审讯的是投降金朝的宋朝叛徒汪项。
审讯时,汪项假惺惺地以长者的口吻说:“你这青年,懂得什么造反,还不是被那些叛乱之徒给拉了去,你要是肯投降,可就前途无量了。
”
张雄认出此人就是汪项,真想把他大骂一顿,可他灵机一动,决定嘲弄一下这个叛徒。
他说:“人各有志,我虽年轻,却有自己的志向,我一向很仰慕本朝的汪项先生,决心做一个像他那样的英雄,决不投降!”
汪项心中高兴,问道:“噢,你仰慕汪项?”
张雄无限感慨地说:“是啊,汪项先生是本朝的一位人杰,先生在关外和金兵血战,最后弹尽粮绝,不肯投降,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了。
当他阵亡的噩耗传来,全朝为之震动,当朝皇帝也曾为之垂涕,悲哀不已。
这样的忠臣难道不值得仰慕吗?”
汪项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旁边的随从忙替他解围,对张雄说:“你不要胡言乱语,堂上坐的就是汪大人。
”
张雄一听,立刻声色俱厉地指着汪项怒斥道:“胡说!汪项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
你这贼子、叛徒竟敢冒充汪先生。
像你们这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认贼作父,人人得而诛之!”
张雄明明知道对方是汪项而装作不知道,对对方的叛徒行径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笞,任凭汪项老奸巨猾也无可奈何,只得把张雄押下去。
审讯以失败而告终。
这个故事中的张雄真可谓是大智若愚皆学问,嬉笑怒骂即文章啊!相信我们都深有体会,有时候我们为了达到目的或者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装一下糊涂。
向教育名家学习教育智慧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像一个在教育迷宫里乱转的小迷糊突然被人塞了一张超详细的地图,那种感觉,简直爽翻了!书里的那些教育名家,就像教育界的超级英雄。
你想啊,他们面对的学生各种各样,就像一盒混杂着各种口味的巧克力,有甜的、苦的、怪味的。
但是这些名家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
比如说,有的名家特别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他们眼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是“麻烦制造机”,而是“创意小达人”。
这让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老是上课讲话,被老师批评了无数次。
要是按照那些教育名家的智慧来看,说不定这个同学是有很强的表达欲,要是引导好了,说不定能成为一个超棒的演讲家呢!这就好比把一个乱蹦跶的小泥鳅,引到了正确的河道里,让他欢快地游向大海。
而且,教育名家对待教育的态度就像厨师对待美食一样认真。
他们精心调配着知识的“佐料”,让每一堂课都色香味俱全。
我以前觉得上课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就像流水线上的生产,规规矩矩的。
可这些名家的教育智慧告诉我,上课可以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让学生眼睛放光,心里充满好奇。
他们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每个学生当成独一无二的个体。
就像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早开,有的晚开,不能因为一朵花没在你期待的时间开放,就对它失去耐心。
这让我想到,以后要是我当老师,面对那些学得慢一点的学生,可不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是要像照顾小树苗一样,慢慢地浇水施肥,等着他们茁壮成长。
从这本书里,我还学到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一个人的灵魂。
那些名家在学生的心灵花园里辛勤耕耘,种下善良、勇敢、自信的种子。
这可比单纯教几个数学公式或者背几首古诗重要多了。
就像给房子打地基,灵魂的地基打稳了,知识的大楼才能稳稳地盖起来。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之路。
我从里面汲取的这些教育智慧,就像一把把小钥匙,能帮我打开教育这扇充满挑战和惊喜的大门。
会稽大战,越王勾践大败,被俘北归,为吴王养马。
后用文种的计策,献美女西施,方得以释放回越。
他卧薪尝胆,矢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在越王立志图强期间,有一天越王乘车经过禹穴边,突然看见一只青蛙,蹲伏在马路中央,见勾践的车驾到来,竟毫不躲避,而且气鼓鼓地两眼圆睁,好像不满越王干扰它的安宁生活,准备和庞大的车驾一决高低似的。
越王立起身来,对青蛙敬礼。
车夫看到之后说:“大王,那不过是只青蛙,您为什么给它敬礼?”
越王说:“不要小看了这只青蛙,一只小小青蛙能有这种勇气,胆敢拦阻车驾,难道说不值得尊敬吗?”
此事一经传开,全国军民无不鼓舞。
人们都认为越王对小小青蛙的勇气都如此敬重,何况对他的部下呢!因此人人都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奋勇杀敌。
最后,越王率领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善于借题发挥,也是一种处事技巧,尤其是作为领导者,借题发挥的本领尤其重要。
贞观十四年,长安城外西华观的道士秦世英暗里给天子写了一封告状信。
告发和尚法琳,说他言论触犯了国法。
唐太宗阅状,立即命令把法琳投入监狱,并对他说:“你写的《辩正论·信毁交报篇》上面说什么‘有念观音,临刃不伤’,好吧,给你7天,让你去念观音,到期绑赴刑场,看看刀子砍得进砍不进。
”
法琳吓得魂不附体,带着桎梏脚镣躺在黑狱中,只有念诵观音菩萨,祈祷显灵。
眼看刑期迫近,法琳忽然大彻大悟,神采焕发,敞开胸怀,顿时一点儿贪生怕死的念头都没有了,只等刑期快到。
说话间,7天期满。
唐太宗敕令说:“刑期已到,你念的观音显灵了吗?”
法琳弯腰拜道:“和尚7天以来,不念观音,惟念陛下。
”
唐太宗惊奇得很,又派人问:“朕诏令你念观音,你为何不念,反而说惟念朕呢?”
法琳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就是观音菩萨,所以我就惟念陛下。
”
唐太宗见了状词,哈哈一笑,就把法琳释放了。
聪明智慧可以使人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战国时期,苏秦先是在赵国当相国,在位期间,为了防止强大的秦国进攻赵国,采取“激将法”,将自己的昔日同学、才能不下于他的张仪激到秦国。
张仪拜见秦王后,一番策论说得秦王心服口服,马上就拜为上卿。
这时张仪身边那个一直陪伴并接济他的人表明身份,自己是苏秦的门客,苏先生他这么激你无非是为了激发你的上进心。
张仪感激不已,尽生平之力鼓动秦王不去攻赵,秦赵两国和平长达15年之久。
此后齐魏两国合力攻赵,苏秦的六国合纵抗秦计划失败了,苏秦于是又跑到北方的燕国。
到燕国没呆多久,苏秦又举家南下投奔齐国。
苏秦的一番高谈阔论,让齐王佩服不已,于是把他奉为上宾,待遇丰厚,想不到的是苏秦的得意受宠却激起了齐王身边大臣们的嫉妒,他们对这位后来居上者非常反感,于是用重金聘请刺客,趁苏秦不备将其刺成重伤,凶手逃之天天。
苏秦躺在床上,知自己伤重难治,一面感叹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一面苦心思索捉拿凶犯之妙计。
齐王得知苏秦被刺的消息,急忙赶来探病,苏秦见到齐王,便对齐王说:“等我死后,你便宣告天下,说我是燕国的奸细,此行的目的就是颠覆齐国,并说要选个热闹的日子在闹市上把我五马分尸,把我的家人也统统赶回燕国,这时刺客便会跳出来讨赏,到时您把他杀掉为我报仇便是。
”齐王连声应允,说完之后,苏秦便命归西天了。
齐王回去后一一按照苏秦安排的去做,并命人宣告天下,说苏秦本来是燕国派来的奸细,罪该万死,现在被杀死了,真是可喜可贺,不知是哪位壮士所为,齐王重重有赏。
刺杀苏秦的凶手看到公榜后,乐不可支地跑到朝廷来领赏,他哪里知道这是自投罗网呢?就这样齐王依着苏秦的计谋终于替苏秦报了仇。
苏秦抓住了刺客贪图钱财的心理特征,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圈套,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刺客自投罗网。
其实,只要能准确无误地抓住他人的心理特征,我们面临的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化复杂为简单。
纪晓岚是清代的一位大学者,学问渊博,在当时极为有名。
他一生的精力,全都倾注在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面了。
当时纪晓岚在翰林院任职,这天与人聚在一起闲聚,谈得正在兴头,忽然,乾隆皇帝微服来到了翰林院。
因为是微行,没有任何通报、仪仗,此时天气很热,纪晓岚正光着上身,这种样子怎么能见皇上呢?纪晓岚没有法子,只好躲到旁边的小屋中。
过了很久,纪晓岚听到外面没有动静了,便跑了出来。
说道:
“老头子走啦。
”
可是,正当他回过头来,却发现乾隆正站在那里。
大为局促,仓皇跪下。
乾隆问:“你在说哪个老头子呢?”
纪晓岚是个大学问家,可是才思敏捷,应对神速,丝毫不迂腐。
他沉着说道:
“万寿无疆就叫做老,首出庶物就叫做头,昊天之子就叫做子。
”
乾隆皇帝夸奖他回答得好,根本没有想起来问罪的事。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解释,在说话时可灵活运用。
关键是要能够自圆其说。
这充分体现了说话的智谋,值得借鉴。
古时候,有个技艺高超的理发师。
有一次,朝廷宰相张申请他理发。
理发师给宰相修面修到一半时,不小心把眉毛刮掉了。
“哎呀,不好了!”他暗自叫苦,顿时惊恐万状,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这可吃罪不起呀!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心中暗喜,连忙停下刮刀,故意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五脏六腑看个透。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这肚皮可谓人皆有之,有什么好看的?就迷惑不解地问道:
“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能撑船呢?”理发师解释说。
张申宰相听了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说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
理发师听到这句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最大,请千万恕罪!”
张申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都刮掉了,今后怎么能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点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即可。
”
当理发师刮掉了宰相的眉毛之后,料到张申宰相要发怒,一发怒那可担当不起。
怎样才能使宰相不发怒呢?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放下剃刀看宰相的肚皮,果然堵了宰相的发怒之路,免除了一场灾难,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有预料性,能预料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然后采取某种行动,引诱论敌自堵退路,自掘陷阱。
东汉桓帝延熹七年(164),荆州刺史度尚击败了以潘鸿、卜阳为首的一股巨寇。
在败逃的过程中,匪寇从桂阳郡逃窜到了南海郡。
度尚并没有就此罢休,也率兵追到了南海。
这时,度尚指挥的部队因打了几次胜仗,每个士兵都缴获了不少财物。
由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士兵们斗志锐减。
在两军对垒,即将展开最后决战的关头出现这种情况,令度尚感到焦急万分。
不过,度尚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没过多久便想出了一个对付的办法。
他向士兵宣布:“潘鸿、卜阳已为匪10年,在军事上很有经验。
现在我们人马不多,不能草率发起进攻,必须等到援军赶到以后,大家才能出去迎敌。
”接着,他命令士兵都随他去打猎,一起放松一下。
等度尚率领士兵走后,度尚事先安排好的亲兵便点火焚烧了军营,营内的所有财物,在刹那之间便被烧成了灰烬。
士兵打猎归来,看到眼前的情景,禁不住失声痛哭。
度尚一面责备自己,一面劝慰士兵,说:“卜阳的金银财宝多的是。
他烧毁的这些东西,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根本就用不着难过!”士兵们受到了鼓舞,斗志大振。
第二天黎明,度尚率领士兵,向卜阳营垒发起猛攻。
愤怒的士兵很快就歼灭了潘鸿、卜阳这股巨寇,获得大胜。
当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时,应该找准突破口,变不利为有利。
春秋时,晋国实力雄厚,晋平公意图雄霸中原,打算从弱小的齐国下手,于是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假借访问之名一探虚实。
齐景公不敢怠慢,便大摆酒宴,热情款待这位晋国使者。
宴会过程中,齐景公满面堆笑,频频向范昭劝酒。
范昭见自己受到如此的厚待,露出得意的神色。
范昭对齐景公说:“请把君王的酒杯借我用一用。
”齐景公马上吩咐左右侍从:“把我的酒杯斟满,为上国使者敬酒。
”范昭端起齐景公的酒杯一饮而尽,得意洋洋地扫视着齐国群臣。
齐国的上大夫晏子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心中暗想,你身为臣子竟然用我国君的酒杯,这是对君王不敬小视我齐国啊!想到这里,晏子便对侍从说:“撤掉这个酒杯,再给君王换一个干净的!”
过了一会,范昭眼珠一转,便假装喝醉了酒,起身跳起舞来。
舞了几下,他对乐师说:“请给我奏一曲成周之乐,大家欢乐一番。
”原来这“成周之乐”是专门供周天子用的音乐。
乐师一脸严肃地说:“实在是抱歉,下臣没这个能力。
”范昭看到齐国的臣子们都这么不好惹,便以酒喝多了身体不适为由,急忙离席回驿馆去了。
齐景公见上国使者难堪地离席而去,心有不安,他面带怒色地对晏子说:“晋国是个大国,他们派使者和我国交往,我们好好招待还怕失礼,可你却触怒了他。
如果因此引起两国的冲突,敌强我弱,我们难道不是自讨苦吃吗?”
晏子不慌不忙地答道:“国君不必担忧。
范昭是懂礼节的人,他今天之所以当面羞辱我国,其实是想试探一下我们的态度,因此臣给他点颜色看看。
”
齐景公又问乐师:“那你不给客人演奏成周的乐曲是什么原因呢?”
乐师回答说:“成周的音乐,是天子用的音乐,一定要国君舞蹈时才能演奏,范昭只是个一个臣子,却想在您的面前用天子的音乐,我当然不能给他演奏了。
”
晏子和乐师的一番解释,使齐景公转怒为喜,心悦诚服。
范昭回到晋国以后,向晋平公如实汇报了他所观察到的齐国情况并分析道:“臣认为现在攻打齐国是不恰当的。
在齐景公的宴席上我侮辱了他们的国君,晏子马上就识破了我的用心;我冒犯了他们的礼制,又遭到乐师的反对。
看得出齐国现在朝政清明,法度不乱,君臣勇而有谋,我们万不可轻举妄动。
”
晋平公听罢,只好放弃了征伐齐国的打算。
我们为人处事,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信、自尊、自强,不可妄自菲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我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还会看得起你呢?。